1.3 课件制作常见问题和误区

1.书本搬家

课件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制作课件并不是简单地将教学内容从书本上转移到幻灯片上。

把书本上的内容原样变成PPT,并不能帮助学习者理解相应的内容,课件自然也起不到“优化”教学的效果,这样的课件,反而会束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如图所示)。

解决方法和策略:

造成课件照搬书本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所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善课件。

(1)简化内容。对书本的内容进行简化提炼,根据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图,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按知识结构图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具体方法请参考第3章)。

(2)转换内容的表现形式。课件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因此制作课件应当发挥课件的多媒体特性,将原本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转换形式,借助图片或动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通过多媒体方式展现内容还具有以下优势:通过多样方式展现内容比使用单一方式展现内容更有效,多样化的内容展现方式可以适用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如:有人偏向文字阅读,有人倾向于读图或通过声音接受信息等。

2.滥用多媒体

与课件的书本搬家不同,在课件制作中另一个常见问题是过于追求课件的多媒体效果。在上图的界面上,共有五个动画,而且这些动画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不是借助动画来加工内容,而仅起到简单的装饰作用——甚至连修饰美化的效果也没有,因为当动画太多,界面凌乱时,会干扰学习者的注意力。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很多课件评比标准中过于看重课件的多媒体因素,强调要有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要素,而忽略了实际教学内容的需求,这样做课件是“为了动画而动画,为了表现技术而使用技术”。

解决方法和策略:

(1)树立课件界面以“简洁为美”为最基本原则,课件的主要作用在于传播教学内容,而不是展示制作技术(具体方法请参考第9章)。

(2)在课件中使用动画、声音、视频或图片等多媒体表达方式,要符合内容的呈现认知规律,使用多媒体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表达(参考第5~第7章)。

3.用课件代替备课与讲稿

如图所示,这是语文课件《智取生辰纲》中的一段内容,这段内容如果让教师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来讲与放在幻灯片上放映效果会有区别吗?

如此来做课件,教师上课“好像只能照着幻灯片读了”。

有很多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内容都放到课件中,这样的课件究竟是给谁用的?

课件是教师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是更有效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途径,但在实际制作过程和使用中,很多教师只是将课件做成了自己的备课稿、讲稿或板书,这是无法充分发挥课件优势的。

解决方法和策略:

(1)做课件前,应先取舍,不要想着把所有内容都做到课件里。如果你能用嘴说得很好,为什么要用课件代替你的嘴呢?

(2)分清课件的使用对象,教学用的课件是给学生看的,你的课件设计思路、经验、心得……不要放到课件里,学习者不需要知道这些(如图所示)。

4.没有导航或导航混乱

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中,许多课件没有导航,使用这种课件你不知道身在何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是按顺序展示幻灯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也只能按幻灯片的顺序来进行教学。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仅仅是考虑到了自己教学的过程和思路。

如下图所示,《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进行了导航设计,在使用时教师可以随时返回课件的目录,但目录的方式仍然是按教学过程设计的,如:朗读课文-看图识字-学习生字-课文思考-练习题-课后拓展等。这样的导航只是了胜于无,它能带给我们什么作用呢?我们仍然要按照幻灯片设计好的顺序去教学,很难改变。

没有导航的课件,在课堂使用过程中仅能按设计好的顺序和思路按部就班进行教学,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不利于课件的推广和重复使用。

解决方法和策略:

(1)改变按教学过程设计制作课件的思路,转换为依据目标与知识点设计课件。课件的导航也需要依据知识点进行设计。(知识点的提炼见教学设计与概念图相关章节。)

(2)简化过渡内容,从一个知识到另一个知识之间的组织顺序具有内在的规律,但如何安排取决于教师的选择,所以不需要把这一部分内容做到课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