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要适度得体
小利和小芳是很要好的同事。在公司举办的一次聚会活动中,小利突然心血来潮地想拿小芳“开涮”,她一本正经地对周围的人宣称小芳在无意中捡到20万元钱(人民币)。
结果当晚,小芳家的电话简直成了“热线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有人要向她借钱,也有人要和她合作做点小生意……任凭小芳百般解释那是小利的一句玩笑,可这些人硬是认为她的话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真是令小芳哭笑不得,左右为难。
一连几天,小芳家的电话还是响个不停。就这样,小芳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忍无可忍的她和小利反目为仇,一纸诉状将小利告上法庭。
法院经过审理,最终作出判决,小利不仅向小芳赔礼道歉,还要赔偿精神损失费。
这就是小利开玩笑不注意分寸所造成的后果。
在生活中,适度、得体地开个玩笑,可以使周围的人松弛自在,并能营造出适于交际的轻松活跃的气氛,这也是具有幽默感的人更受欢迎的原因。然而,如果玩笑无度,不但收不到好的效果,更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位男士的女同事穿着一身漂亮的新衣服来上班,他幽默地说道:“今天准备出嫁?”这其实是一种夸赞,只不过话说得委婉了一点,调侃了一点。
然而,他的这位女同事却是个神经质的泼妇。
她闻听此言,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你骂人!难道我离婚了,难道我丈夫不在了?”接着又来了一大串的谩骂。
这位男士万万没有想到,他颇为得意的幽默竟被人家当成是不堪入耳的污言秽语,得到的竟是如此难堪的结局。他百口难辩,只好道歉了事。每当提及此事他都苦笑不已,因为那位女同事因此而到处说他是个“二百五”。
幽默口才应当是阳春白雪,不宜任意挥霍。下面叙述在运用幽默口才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总和同事开玩笑。
开玩笑要掌握尺度,不要大大咧咧地总是开玩笑。这样时间久了,在同事面前就显得不够庄重,同事们也不会尊重你,在领导面前,你会显得不够成熟,不够踏实,领导也不会信任你,因而不会对你委以重任。这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
2.不要以为捉弄他人也是开玩笑。
捉弄别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会让人认为你是恶意的,而且事后也很难解释,它绝不在开玩笑的范畴之内。轻者会伤及你和同事之间的感情,重者会危及你的“饭碗”。记住“群居守口”这句话吧,不要祸从口出,否则你后悔晚矣。
3.莫板着脸开玩笑。
到了幽默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幽默大师自己不笑,却能把你逗得前仰后合。然而在生活中大多人都不是幽默大师,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你就不要板着面孔和人家开玩笑,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态度要友善。
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不能借着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感情。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了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5.行为要适度。
开玩笑除了可借助语言之外,有时也可以通过行为动作来逗别人发笑,但必须要适当,否则会酿成恶果。
开玩笑要因人而异
性别、年龄、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例如,有人性格开朗,有人性格内向;有人是多血质,有人是抑郁质,有人喜欢玩乐,有人喜欢学习。这些都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开玩笑时如果不注意对方的性格,就容易出问题。
百人百姓百脾气。在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时,不了解对方脾气、性格、爱好等就随意行动,有时就会冒犯人。比如,有的人是小心眼,如果你说话不注意,就会惹人家不高兴。有的人是急性子,说话讲究干脆,可你却在那里啰唆,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他就会反感,以为你不相信他,有的人把自己的脸面看得很重,自尊心太强,任何时候别人都冒犯不得。他们只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有人说他们的缺点,一旦有人揭他们的伤疤,就像捅了“马蜂窝”,他们会不顾一切地大闹起来,与揭他们伤疤的人为敌。
小李很清高,自认为水平高,常常吹嘘自己没有不认识的字,而且常常纠正别人。可是有一天,小孔发现他读错了一个字,就当场指出来,开玩笑地说:“自称是大文豪的人,居然也念了白字!”大家哄堂大笑,小李的脸顿时像一块红布,讷讷地说不出话来。他憎恨地白了小孔一眼,从此不再搭理小孔。就这样,小孔把他得罪了。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小孔让他当众出了丑,他就觉得受不了。
人们的心情常常有起伏变化,喜怒哀乐、有暗有明。当心情好的时候,交往成功的希望就大得多。因为在这时候,人们的心情好,兴致高,接受和包容各种意见的心理也健全和博大得多。哪怕是刺激性较强的言行也能容忍,不去计较,不会造成不良后果。可是,当人们心情不好,心事重重,十分烦躁时,他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接受就会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对于那些反面的信息就会持排斥、反感的态度,而每一个人,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都处于某一心境之中。
这样,在交往中,首先应当对对方所处的心境有所了解,有所体谅,并由此出发来选择话题,决定讲话内容以及所采取的表达方式等,这样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性格不同,决定开玩笑的内容、方式和情境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对于性格开朗的人来说,玩笑即使过火,他也能够接受,大不了一笑置之。可一旦碰上交往对象性格封闭,非常在意他人说话的用心,这时你采取如下做法,无疑是非常明智的:控制自己,不图一时痛快,随随便便开玩笑。另外,性格开朗的人有时也会碰到烦心事,而性格内向的人有时也会“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遇到这两种情况,对前者就不可以再说玩笑话,免得惹他翻脸;而对后者,恰如其分地开个小玩笑,相信他也会笑脸相迎的。
最后,可以来一同确认一下,跟哪些对象在什么时候,不要随随便便开玩笑:
第一,不跟长辈或晚辈开男女情事方面的玩笑;
第二,跟普通的异性朋友单独相处时,不要随便开玩笑;
第三,在残疾人跟前,开玩笑一定要注意避讳;
第四,朋友跟别人谈正事时,切不要开朋友的玩笑。
开玩笑要符合场合
一般来讲,严肃、静穆的场合,言谈要庄重,不能开玩笑。而在喜庆的场合,则要注意自己所开的玩笑能否给喜庆的环境增添喜悦的气氛。如果你的玩笑使人扫兴就不好了。工作时间不宜开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影响工作,甚至导致事故……总的来说,开玩笑一定要先看清楚场合,搞清楚状况。
1.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交际场合有正式(公开)与非正式(私下)之分,一般来讲,在正式场合,所表达的内容及采取的形式应当是比较庄重的,而在非正式场合,就可以随便一些。
2.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在有些交际场合,某种情感色彩的氛围很浓,在这样的场合氛围中,要求人们的言行要与此情此景相一致、相融合。比如,在喜庆的场合,人们的言行就应有更多的欢乐色彩,彼此在情绪上才能产生共鸣。在悲痛的场合,人们的言行应更有人情味,更富同情色彩,才有助于感情的沟通。
某人楞头楞脑,说话常常走火。一次,他父亲带他到姐夫家赴娶亲的喜宴。在路上,父亲对他说:“人家今天办喜事,你不要乱说不吉利的话。”他满口答应:“这还用说?娶亲又不是送葬!”宴会上,他果然一声没吭。他的父亲暗暗高兴。临走时,他却一本正经地对姐姐说:“我今天没说半句不吉利的话,日后你家女儿守寡,可不要怪我!”这席话把他姐姐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生气地把他轰出了家门。
3.人多与人少的场合。
当只有一个说话对象与有几个甚至更多的人在场时,很多话是不能说得一样的,特别是批评、指责之类的话。
有这样一对夫妻上街买东西,在熙熙攘攘的商场柜台前,妻子买了这件又要买那件,丈夫有些不耐烦了,生硬地说:“你还有完没有?见什么买什么,你挣多少钱哪?”这句话刚出口,妻子刚才还微笑的脸顿时变红了,生气地说:“怎么?我还没花你的钱呢,你急什么?我就是要买,你要心疼你走开!”把他说得难堪极了。
他不解地看着她,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他的妻子是很温顺的,在家里从来就不发火,有时他说的比这还要难听,她都不与他对抗。可是,今天她为什么火气这么大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说话时没有注意到场合的变化。
不拿别人的隐私开玩笑
一般来讲,开玩笑都想达到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幽默效果,为此,有人开玩笑竟侵犯到了别人的隐私,这就太过分了。其实,玩笑能否令人回味无穷,在于巧妙、含蓄的构思,精辟、深奥的哲理,浅显、滑稽的表现形式,幽默的引证以及特定的矛盾、特定的情境,等等。用过分的语言去开玩笑,难免出现不合适的话。也不宜过频地开玩笑,应该适可而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一些压在心底不愿为人知的事情。在同事之间的闲聊调侃中,哪怕感情再好,也不要去揭别人的短,把别人的隐私公布于众,更不能拿来当作笑料。
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一位身材特别“苗条”的男同伴喜欢开玩笑,他一时心血来潮,想要制造一个笑话,逗大家乐一乐。他便指着旁边一个特别胖的姑娘说:“你可越长越‘苗条’了,可惜我们中国还没有相扑运动,不然,你准是一号种子选手!”
他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可是这位姑娘正为自己不断发胖而苦恼,朋友当着大伙的面拿自己取笑开心,她脸上挂不住了,感觉自己的自尊心被严重践踏,岂能忍受?她立即翻脸说:“我胖怎么了?没吃你没喝你,你操哪门子心!你也不照照镜子瞧瞧自己,瘦得像根芦柴棒!”说完起身离开了。
大家顿时哑口,看着朋友气愤地离开,大家再也没有笑的心情了,寻开心的小伙子也非常尴尬。可见,拿别人的缺陷取乐是不明智的,容易使人反感,引起矛盾和冲突。越是好朋友,越要懂得安慰和宽解同伴的苦恼,而不能拿同伴的缺陷当乐子。
拿别人的短处取乐是一种低级庸俗、有害无益的取乐方式。这种方式引来的笑声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很容易闹出事端来。
由于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取乐者也将结下宿敌。同时,也有损于取乐者本人的社交形象,人们会认为他是个刻薄饶舌的人,会对他产生反感和戒心,因而对他敬而远之。
拿别人的缺点取乐,实在是一件损人而又不利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