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沿海地区:黄金地带

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区由于濒临海洋而形成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宜,适合人类居住,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成为发达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西部,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和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海洋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海洋使沿海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海洋为沿海地区提供优越的区位优势,便于进行区域间、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海洋使沿海地区(个别冰封区除外)气候适宜、空气清新,适合人类生存。全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多位于沿海地区,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千米的沿海地区内。

海洋对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也有巨大的作用。自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一线以东的东部地区,约占全部国土的一半,因受海洋影响雨量较多,气候较好,成为比西部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土区域,全国90%的人口、粮食产量、工农业总产值集中在这一地区,西部只占10%。而其中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陆地面积只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5%,人口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总产值却占60%左右。海洋为沿海地区解决居住用地、休养用地(水域)和提供食品作出贡献。

沿海地区的港口和城市是带动沿海地区繁荣和发展的龙头。沿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带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国沿海有中等以上城市25个,平均720千米一个,小城市比较少。达到中等发达水平以后,在18000千米海岸线上可能有500个左右不同规模的城市和港口,形成城市化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达的地带。城市的发展既要占用陆地,也要占用海岸线和水域,这既是沿海地区陆地开发的战略问题,也是未来海洋开发的重要任务。

沿海地区是国防前沿。自从有了外来侵略,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海上。1840—1940年的100年中,外国从海上入侵我国479次,规模较大的84次,入侵舰船1860多艘,兵力47万多人,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50多个。沿海地区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处于最前线。我国沿海地区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岸类型多样,平原海岸、生物海岸、基岩海岸错落分布,港湾多,适合于进行海防建设和海岸防御。沿海的广阔浅水区适合布放水雷,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