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服务搭建、配置与管理大全(Linux版)
- 刘晓辉 张剑宇 张栋编著
- 91字
- 2024-12-21 00:37:10
第1章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安装及配置
Linux这个秉承Open Source(开放源代码)的观念,遵循GPL(GNU Public License)的方式发布,集全球数万优秀程序员厚爱于一身的操作系统,目前已被广泛使用于服务器、个人电脑、企业客户端中。
1.1 Linux简介
Linux操作系统类似于UNIX,是一个完全免费的操作系统。因为Linux符合POSIX 1003.1标准,并且UNIX中的指令它都有,所以也有不少人称它为UNIX“克隆”。其实这样说并不确切,因为Linux的内核代码是全部重新写过的。
1.1.1 Linux的起源与发展
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与Minix操作系统、GNU计划、POSIX标准关系密不可分。要全面了解Linux的起源与发展,就必须了解Minix操作系统、GNU计划和POSIX标准。
1.Minix操作系统的诞生
Minix的名称来自于英语Mini UNIX,是一个迷你版本的UNIX操作系统。这个系统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Andrew S. Tanenbaum(AST)开发的,全部的程序代码共约12000行左右,并置于他的巨著《Operating System: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附录里面作为范例。
整套系统除了启动部分是以汇编语言编写的外,其他的都纯粹用C语言来完成,共包括3大部分:内核、内存管理和档案管理。
Minix原本是设计用来在1980~1990年间的IBM PC和IBM PC/AT兼容电脑上执行,但从1.5版开始已经移植到以Motorola 68000系列CPU为基础的电脑上(如Atari ST、Amiga和早期的Apple Macintosh)和以SPARC为基础的机器上(如Sun公司的工作站),不过,到了2.0版则只有x86架构的版本了。
虽然作为一个操作系统,Minix并不算十分优秀,但它同时提供了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写的系统源代码,并在Andrew S.Tanenbaum的书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使得有开发操作系统抱负的程序员能够深入操作系统的核心,从而编写出自己心目中的操作系统。不过,由于Minix在用户使用时需要收取很少的授权费用,这让不少用户在免费的Linux发布之后就转向了后者,虽然Minix最终在2000年也采用了BSD授权方式,但这时其他的操作系统在功能上大幅度超越了它,使它失去了发展成一个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的机会,只留下如Andrew S.Tanenbaum教授原来期望的作为一个开放的教材的用途。
不过,从根本上讲Minix可算做Linux发展的基石,没有Minix源代码的帮助,Linus将很难开发出Linux。
2.GNU计划
GNU计划和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FSF)都是由Richard M. Stallman一手创办的,其中前者发起于1983年9月27日,后者创办于1985年,主要是为了给前者提供技术、法律和财政支持。宗旨在于开发一个类似UNIX,同时却是自由软件的完整操作系统——GNU系统(GNU是“GNU' s Not UNIX”的递归缩写,它的发音应该为“Guh-NOO”而不是new)。现在的Linux核心就是基于GNU发布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Linux更应该被称为GNU/Linux系统而不是单纯的Linux。
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包括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将所有权利授权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即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GPL)。这就是被称为“反版权”(或称Copyleft)的概念。
GNU计划推出之后就得到了蓬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这个计划已经开发出许多高质量的免费软件,其中包括有名的emacs编辑系统、Bash Shell程序、gcc系列编译程序、gdb调试程序等。这些软件为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合适的环境,是Linux能够诞生的基础之一。
3.POSIX标准
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for Computing Systems)是由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开发,由ANSI和ISO标准化的一组标准。
POSIX的诞生和UNIX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UNIX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Bell Lab(贝尔实验室),并于80年代向美国各大高校分发V7版的源代码以做研究。UC Berkeley在V7的基础上开发了BSD UNIX。后来很多商业厂家意识到UNIX的价值,也纷纷以Bell Lab的System V或BSD为基础来开发自己的UNIX,比较著名的有Sun OS、AIX和VMS。由于各厂家对UNIX的开发各自为政,造成了UNIX的版本相当混乱,给软件的可移植性带来很大困难,对UNIX的发展极为不利。为结束这种局面,IEEE开发了POSIX, POSIX在源代码级别上定义了一组最小的UNIX(类UNIX)操作系统接口。
然而,POSIX并不局限于UNIX,许多其他的操作系统比如DEC OpenVMS和Microsoft Windows NT,都支持POSIX标准,尤其是IEEE Std. 1003.1—1990(1995年修订)或POSIX.1。POSIX.1给操作系统的服务程序提供了源代码级别的C语言应用编程接口(API),例如读/写文件。
POSIX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接受后,命名为ISO/IEC 9945标准,而IEEE标准则是IEEE 1003。现在POSIX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标准簇。
POSIX标准让Linux的发展有了标准,该标准在推动Linux操作系统以后朝着正规路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Linux前进的灯塔。在POSIX标准下,很多其他操作系统下的软件都可以很方便地被移植到Linux下。不过,目前Linux还不完全符合POSIX标准,只是大部分符合。
1.1.2 Linux操作系统的诞生
“Hello everybody out there using minix——I' m doing a (free) operating system”。1991年8月,一篇以此为开篇话语的帖子出现在USENET新闻组上(comp.os.minix),它是芬兰一位名为Linus Torvalds的大学生发布的(Torvalds当年才21岁,他当时正在开发并使用一个类似Minix,可在386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如图1-1所示。
图1-1 Linus Torvalds在USENET上发布了Linux的雏形
小提示
USENET即新闻讨论组,是Uses Network的缩写。它是Internet上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Internet上一种高效率的交流方式,通过由个人或公司负责维护的新闻服务器提供服务,并可管理成千上万个新闻组。
USENET是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布告栏系统,是一项通过网络交换信息的服务,它由个人向新闻服务器投递的新闻邮件组成。我们可以把USENET看成一个有组织的电子邮件系统,不过在这里传送的电子邮件不再是发给某一个特定的用户,而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新闻组服务器。在这个布告栏上任何人都可以贴布告,也可以下载其中的布告,USENET用户写的新闻被发送到新闻组后,任何访问该新闻组的人都有可能看到这个新闻。新闻组服务器由公司、群组或个人负责维护,它可以管理成千上万个新闻组,每个新闻组都有一个特殊主题。新闻组不提供其使用成员的名单,任何人都可以加入新闻组,也可以向新闻组投递新闻或阅读其中的新闻。USENET是讨论性质的,它允许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参与。由于新闻组的用户常常利用新闻组的公平、开放和Internet的快速、高效的特点,在新闻组上提出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发布自己的有关学术、商业以及其他一切感兴趣的观点,这使得新闻组就像一个世界性的聊天广场,其话题覆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各种主题,在这里你会发现你所能想到的任何聊天话题。
这篇帖子虽然篇幅不长,但它已经说明了Linus Torvalds设计这款系统的初衷,并描绘出了Linux的雏形——基于GPL发布,使用多线程(Multi-Threads),采用Bash Shell和gcc编译器……不过,Linux也并不是Linus Torvalds凭空想象出来的,他是在Minix的基础上研究、实验之后才推出的。他在USENET上发布的帖子很好地见证了这个历程。
(1)阅读源代码的Linus
Linus向comp.os.minix投递消息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3月29日。他发布的帖子的标题是“gcc on minix-386 doesn' t optimize”,是一篇有关gcc编译器在Minix-386上运行的优化问题。由此可知,Linus早在1991年初已经开始深入分析、研究Minix系统,并提出了改进Minix操作系统的思想,而且在进一步学习Minix系统中,逐步演变为想自己重新设计一个基于Intel 80386体系结构的新操作系统。
他在回答有人提出Minix上的一个问题时,所说的第一句话是“阅读源代码”(“RTFSC (Read the Fucking Source Code)”),他认为答案就在源程序中。
(2)移植bash
从1991年4月开始,Linus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Minix-386系统(hack the kernel),并且尝试着将GNU上的gcc、bash和gdb等软件移植到Minix上。他于1991年4月13日在comp.os.minix上发帖说自己已成功地将bash移植到了Minix上,并且对这个成功很满意,对这个被移植的软件爱不释手。
(3)Linux想法诞生
第一个与Linux有关的消息是在1991年7月3日在comp.os.minix上发布的(当然此时还不存在Linux这个名称,当时Linus的脑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 Freax的英文含义是怪诞的、怪物、异想天开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进行Linux系统的开发,并且在最初的时候已经想到Linux要实现与POSIX(UNIX的国际标准)的兼容问题了。
(4)Linux雏形诞生
Linus于1991年8月25日在comp.os.minix上发帖,询问所有Minix用户:“What would you like to see in Minix?(你最想在Minix中见到什么?)”。这时他首次披露自己正在开发一个386(486)操作系统,并且说只是兴趣而已,代码不会很大,也不会像GNU那样专业,希望大家反馈一些对于Minix系统中喜欢哪些特色、不喜欢什么等信息。新开发的系统刚开始与Minix很像(并且使用了Minix的文件系统),并且已经成功地将bash(1.08版)和gcc(1.40版)移植到了新系统上。
最后,Linus声明他开发的操作系统没有使用一行Minix的源代码;而且由于使用了386的任务切换特性,所以该操作系统不好移植(没有可移植性),并且只能使用AT硬盘。对于Linux的移植性问题,Linus当时并没有考虑,但是目前Linux几乎可以运行在任何一种硬件体系结构上。
(5)Linux正式诞生
到了1991年的10月5日,Linus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系统的诞生(Free 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这段消息可以称为Linux的诞生宣言,并且一直广为流传。因此,10月5日对Linux社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后来许多Linux的新版本(比如RedHat)发布时都选择了这个日子。
1.1.3 Linux的命名
Linux操作系统刚开始时并没有被称做Linux, Linus给他的操作系统取名为Freax,其英文含义是怪诞的、怪物、异想天开等意思。在他将新的操作系统上传到ftp.funet.fi服务器上时,管理员Ari Lemke很不喜欢这个名称。他认为既然是Linus的操作系统就取其谐音Linux(Linus' s UNIX)作为该操作系统的目录吧,于是Linux这个名称就开始流传下来。
Linux的读音类似于“里拿克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去http://www.paul.sladen.org/pronunciation/下载Linus Trovalds自己读取的一段Linux录音。
在Linus的自传《Just for Fun》一书中,Linus曾解释说:“坦白地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用Linux这个名称发布这个操作系统,因为这个名字有些太自负了。而我为最终发布版准备的是什么名字呢?Freax。实际上,内核代码中某些早期的Makefile文件(用于描述如何编译源代码的文件)中就已经包含有“Freax”这个名字了,大约存在了半年左右。但其实这也没什么关系,在当时还不需要一个名字,因为我还没有向任何人发布过内核代码。而Ari Lemke坚持要用自己的方式将内核代码放到ftp站点上,并且非常不喜欢Freax这个名字。他坚持要用现在这个名字(Linux),我承认当时我并没有跟他多争论。这都是他取的名字,所以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说我并不自负,或者坦白地说我并没有本位主义思想。但我想好吧,这也是个好名字,而且以后为这事我总能说服别人,就像我现在做的这样。”——Linus Torvalds:《Just for fun》第84~88页。Hello, this is Linus Torvalds, and I pronounce Linux as Linux!
1.1.4 Linux的吉祥物
绝大多数了解Linux的用户,应该都知道Linux的吉祥物是一只胖企鹅,它的名字叫做Tux。为什么要用这只胖企鹅作为吉祥物呢?其实这里有个小典故。
据说有一次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到澳洲旅游时碰到一些可爱的企鹅,当Linus伸手去摸其中一只时,被淘气的企鹅给咬了一口。从此Linus对企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后来有人提出要为Linux设计一个吉祥物时,Linus力排众议选择了大家到处可见的胖企鹅——Tux,如图1-2所示。
图1-2 Linux的吉祥物Tux
1.1.5 Linux的特点
Linux操作系统在推出之后的短短几年之内就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与它具有的良好性能不无关系。简单说来,Linux具有以下主要特性。
1.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系统遵循世界标准规范,特别是遵循开放系统互连(OSI)国际标准。凡遵循国际标准所开发的硬件和软件,都能彼此兼容,可方便地实现互连。
2.多用户
多用户是指系统资源可以被不同用户各自拥有使用,即每个用户对自己的资源(例如:文件、设备)有特定的权限,互不影响。Linux和UNIX都具有多用户的特性。
3.多任务
多任务是现代计算机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是指计算机同时执行多个程序,而且各个程序的运行互相独立。Linux系统调度每一个进程,平等地访问微处理器。由于CPU的处理速度非常快,其结果是,启动的应用程序看起来好像在并行运行。事实上,从处理器执行一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组指令到Linux调度微处理器再次运行这个程序之间只有很短的时间延迟,用户是感觉不出来的。
4.良好的用户界面
Linux向用户提供了两种界面:用户界面和系统调用。Linux的传统用户界面是基于文本的命令行界面,即Shell,它既可以联机使用,又可存在文件上脱机使用。Shell有很强的程序设计能力,用户可方便地用它编制程序,从而为用户扩充系统功能提供了更高级的手段。可编程Shell是指将多条命令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Shell程序,这个程序可以单独运行,也可以与其他程序同时运行。
系统调用给用户提供编程时使用的界面,用户可以在编程时直接使用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命令,系统通过这个界面为用户程序提供低级、高效率的服务。Linux还为用户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它利用鼠标、菜单、窗口、滚动条等,给用户呈现一个直观、易操作、交互性强的友好的图形化界面。
5.设备独立性
设备独立性是指操作系统把所有外部设备统一当做文件来看待,只要安装它们的驱动程序,任何用户都可以像使用文件一样,操纵、使用这些设备,而不必知道它们的具体存在形式。
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通过把每一个外围设备看做一个独立文件来简化增加新设备的工作。当需要增加新设备时,系统管理员就在内核中增加必要的连接。这种连接(也称做设备驱动程序)保证每次调用设备提供服务时,内核以相同的方式来处理它们。当新的及更好的外设被开发并交付给用户时,操作系统允许在这些设备连接到内核后,就能不受限制地立即访问它们。设备独立性的关键在于内核的适应能力。其他操作系统只允许一定数量或一定种类的外部设备连接,而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能够容纳任意种类及任意数量的设备,因为每一个设备都是通过与内核的专用连接独立进行访问的。
Linux是具有设备独立性的操作系统,它的内核具有高度适应能力,随着更多的程序员加入Linux编程,会有更多硬件设备加入到各种Linux内核和发行版本中。另外,由于用户可以免费得到Linux的内核源代码,因此,用户可以修改内核源代码,以便适应新增加的外部设备。
6.提供了丰富的网络功能
完善的内置网络是Linux的一大特点,Linux在通信和网络功能方面优于其他操作系统。其他操作系统不包含如此紧密地和内核结合在一起的连接网络的能力,也没有内置这些联网特性的灵活性。而Linux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强大的网络功能。
➢ 支持Internet是其网络功能之一。Linux免费提供了大量支持Internet的软件,Internet是在UNIX领域中建立并繁荣起来的,在这方面使用Linux是相当方便的,用户能用Linux与世界上的其他人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通信。
➢ 文件传输是其网络功能之二。用户能通过一些Linux命令完成内部信息或文件的传输。
➢ 远程访问是其网络功能之三。Linux不仅允许进行文件和程序的传输,它还为系统管理员和技术人员提供了访问其他系统的窗口。通过这种远程访问的功能,一位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地为多个系统服务,即使那些系统位于相距很远的地方。
7.可靠的系统安全
Linux采取了许多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对读/写进行权限控制、带保护的子系统、审计跟踪、核心授权等,这为网络多用户环境中的用户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8.多平台支持
Linux本身就支持众多的硬件平台,具备良好的可移植性。可移植性是指将操作系统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使它仍然能按其自身的方式运行的能力。
Linux是一种可移植的操作系统,能够在从微型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的任何环境中和任何平台上运行。可移植性为运行Linux的不同计算机平台与其他任何机器进行准确而有效地通信提供了手段,不需要另外增加特殊的和昂贵的通信接口。
9.费用低廉
Linux系统是基于GPL的,系统本身是免费的,而且不少发行套件包括了丰富的应用软件,让用户不用再次投资。至于管理费用,虽然微软一向声称Linux在这方面比Windows昂贵,一份由微软支持的报告称Linux的管理费用大大高于Windows;不过,由Linux支持者OSDL和Levanta投资、由企业管理协会(EMA)进行的调查报告却推翻了这一结论,在调查中,8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管理Linux系统时比Windows系统花费更少的精力,同时有97%的受访者表示,在最坏情况下Linux系统与Windows管理系统的花费持平。
1.1.6 Linux的应用领域
Linux从推出都现在,已经遍布于服务器、嵌入式操作系统、桌面系统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家工作、生活及娱乐的良好助手。
1.桌面系统
新版本的Linux系统特别在桌面应用方面进行了改进,达到相当的水平,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集办公应用、多媒体应用、网络应用等多方面功能于一体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2.服务器系统
Linux现在最常用的领域是用做服务器操作系统,它的廉价、灵活性及UNIX背景使它很合适进行更广泛的应用。传统上,以Linux为基础的“LAMP”(Linux, Apache, MySQL, Perl/PHP/Python的组合)技术,除了已在开发者群体中广泛流行外,它还是现时提供网站服务供应商最常使用的平台。
小知识
1998年,Michael Kunze为德国计算机杂志c' t写作一篇关于Free软件如何成为商业软件替代品的文章时,创建了LAMP这个名词,LAMP是由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络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Perl或Python)脚本语言组合而成的(由4种技术的开头字母组成),随之LAMP技术成为了自由软件业的一盏真正的明灯。
3.嵌入式系统
基于其低廉成本与高度可设定性,Linux常常被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例如机顶盒、移动电话及行动装置等。在移动电话上,Linux已经成为Symbian OS和Windows Mobile的有力竞争者(见图1-3);而在移动设备上,则成为除Windows CE与Palm OS外的另一个选择。此外,更有不少硬件式的网络防火墙及路由器,例如部分LinkSys的产品、国内的绝大多数产品,其内部都是使用Linux来驱动的,并采用了操作系统提供的防火墙及路由功能。
图1-3 以Linux作为操作系统的Motorola Ming A1600
4.超级计算机系统
采用Linux的超级计算机也越来越多,根据2008年6月的TOP500超级计算机列表,现时世上最快速的两组超级计算机都是使用Linux作为其操作系统。而在列表的500套系统里,采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的占了427组,即85.40%(见图1-4),相比之下,Windows才占据了5组,即1%的市场份额。
图1-4 TOP500越级计算机列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次TOP500中,其中的前10位者,毫无例外地全数是使用Linux的(见图1-5)。
图1-5 2008年6月的TOP500超级计算机,前10名使用的都是Linux系统
排名第一的是IBM公司为美国能源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研发的“Roadrunner”(走鹃,见图1-6)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026千万亿次,这也是目前首个突破千万亿次运算性能的超级计算机。此外,Roadrunner也是TOP500名单中最节能的系统之一。
图1-6 目前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Roadrunner
5.游戏机系统
2006年开始发售的SONY PlayStation 3也使用Linux操作系统(见图1-7)。之前,SONY也曾为它们的PlayStation 2推出过一套名为PS2 Linux的DIY组件。至于游戏开发商雅达利及id Software,都为其旗下的游戏推出过Linux桌面版本。此外,Linux Game Publishing也专门为Linux平台撰写游戏,并致力于把在Windows平台编撰的其他游戏程式码转携至Linux平台,以及为转携游戏提供使用授权。
图1-7 SONY的新时代游戏机PS3采用的也是Linux操作系统
而随着OLPC的XO-1、华硕的Eee PC等低价电脑的推行(见图1-8),许多人乐观地认为在低端PC市场,Linux的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地增长。
图1-8 采用Linux作为操作系统的ASUS Eee PC
1.2 Linux版本发展
说到Linux的版本,就不能不提到两种版本:内核版本和发行版本。不少用户容易将它们混淆。
1.2.1 Linux的内核版本
由于Windows整个系统就是一个整体,所以很少提到内核版本的问题,但Linux则不同。简单地说,Linux内核就是一个最小化的系统,它是系统的核心,其他的外部程序都必须通过调用核心的某些模块来完成相应的功能。Linux内核由其创始人Linus Torvalds带领的Linux Kernel小组维护(http://www.linuxhq.com/kernel/),见图1-9。
图1-9 可以在这里下载Linux的内核
Linux内核版本的格式是:
2 . 6 .26
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正号
比如,Linux 2.4.36表示主版本号是2,次版本号是4,第36次修正。
又比如,Linux 2.6.26表示主版本号是2,次版本号是6,第26次修正。这个版本也是本书完成时的最新版本。
内核版本命名还有一个潜规则:次版本号为偶数的是稳定版本,为奇数的是测试版本。所谓稳定版本是指内核的特性已经固定,代码运行稳定可靠,不再增加新的特性,要改进也只是修改代码中的错误。而测试版本是指相对于上一个稳定版本增加了新的特性,还处于开发之中,代码运行不大可靠。
1.2.2 Linux的发行版本
只是内核还不能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系统,于是一些公司或者组织将内核与一些程序包装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这就是发行套件。不同公司或者组织虽然有可能采用了相同的内核,但版本号并不会相同。现在最流行的套件有Red Hat(红帽子)、SUSE、Ubantul和红旗Linux等。
➢ Red Hat Linux{L-End} {L-End}
Red Hat是目前最成功的商业Linux套件发布商。它在1999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发展良好,目前已经成为Linux商界事实上的龙头。
一直以来,Red Hat Linux就以安装最简单、适合初级用户使用著称,目前它旗下的Linux包括了两种版本,一种是个人版本的Fedora(由Red Hat公司赞助,并且由社区维护和驱动,Red Hat并不提供技术支持),另一种是商业版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最新版本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 SUSE Linux Enterprise{L-End}
网址:http://www.novell.com/linux
SUSE是欧洲最流行的Linux发行套件,它在软件国际化上做出过不小的贡献。现在SUSE已经被Novell收购,发展也一路走好。不过,与红帽子相比,它并不太适合初级用户使用。
➢ Ubuntu{L-End}
Ubuntu是Linux发行版本中的后起之秀,它具备吸引个人用户的众多特性:简单易用的操作方式、漂亮的桌面、众多的硬件支持……它已经成为Linux界一个耀眼的明星。
➢ 红旗Linux{L-End}
网址:http://www.redflag-linux.com/
红旗Linux是国内比较成熟的一款Linux发行套件,它的界面十分美观,操作起来也十分简单,仿Windows的操作界面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感亲切。
1.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发布于2007年3月14日,它是Red Hat商业操作系统的第5个重要版本,新版本主要变化是内核升级为2.6.18,开始支持Xen虚拟化技术、集群存储等,见图1-10。
图1-10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1.3.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新特性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主要特性包括:
(1)虚拟化技术
支持在各种平台上的虚拟化技术,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dvanced Platform上甚至支持存储与扩展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还提供了virt-manager、libvirt/virsh管理工具。
(2)内核与性能的提升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基于新的2.6.18内核,对于多内核处理器的支持更完善,并支持Intel Network Accelerator Technology(IOAT),增强了基于Kexec/Kdump的Dump支持,增强了对于大型SMP系统的支持,增强了管道缓存。
(3)安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采用SELinux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并且内置图形化的SELinux管理工具,集成了目录和安全机制,增强的IPSec提供了系统安全和性能,新的审核机制还可以提供搜索、产生报表和实时监控能力。
(4)网络与存储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支持Autofs、FS-Cache和iSCSI,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管理存储设备,增强了对于IPv6的支持。此外,还改进了对于Microsoft文件/打印和Active Directory(目录服务)的支持。
(5)桌面支持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更新了管理工具、应用程序版本并增强了对笔记本电脑的支持。在电源管理方面,ACPI开始包括Suspend to Disk,增强了对多媒体的支持,完善了即插即用设备的管理。Network Manager提供了自动的有线和无线网络配置向导,基于AIGLX/Compiz的图形化界面(支持透明、淡化)不再让Windows Vista专美于前。
(6)开发环境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增强了开发工具,包括System Tap、Frysk、gcc 4.1和glibc 2.5工具链。
(7)管理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首先简化了安装过程的系统配置,采用基于Yum/Pup的Red Hat Network更新方便修补系统漏洞。此外,它还采用了更好用的Conga集群和存储管理。
1.3.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大家族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这个企业版也分为桌面和服务器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对应几个不同的版本,而且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4的版本划分及命名又有所不同。
1.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Server
具体来说,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Server系列分为: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dvanced Platform——对应以前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对应以前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功能对比请参考表1-1。
表1-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Server对照表
2.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Desktop
Desktop版本分为: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对应以前的Red Hat Desktop。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Desktop with Workstation option——对应以前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WS。
功能对比请参考表1-2。
表1-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Desktop对照表
1.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的安装
1.4.1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之前,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获取发行版本,看看硬件是否兼容,选择好适合自己的安装方式。做好这些准备工作,Linux安装之旅才会一帆风顺。
1.硬件需求
在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最低硬件需求,以保证主机可以正常运行。
➢ CPU:需要Pentium以上处理器。
➢ 内存:对于x86、AMD64/Intel64和Itanium2架构的主机,最少需要512MB的内存,如果主机是IBM Power系列,则至少需要1GB的内存(推荐2GB)。
➢ 硬盘:必须保证有大于1GB的空间。实际上,这是安装占用的空间,如果考虑到交换分区、用户数据分区,则所需要的空间远远不止1GB(完全安装就需要5GB以上的硬盘空间)。
➢ 显卡:需要VGA兼容显卡。
➢ 光驱:CD-ROM或者DVD。
➢ 其他:兼容声卡和网卡等。
由于Windows在操作系统上的垄断地位,绝大多数硬件产品厂商只开发Windows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不过随着Linux的快速发展,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比如著名的显卡厂商nVIDIA和AMD都开始为Linux开发驱动程序,更不用说其他业余人员、爱好者合作编写出质量相当高的各种硬件驱动程序。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支持目前绝大多数主流的硬件设备,不过由于硬件配置、规格更新极快,若想知道自己的硬件设备是否被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支持,最好去访问硬件认证网页(https://hardware.Red Hat.com/),看看哪些硬件通过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认证,如图1-11所示。
图1-11 通过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认证的硬件
2.双系统引导
Linux虽然很有发展前途,但现在用户最多的却是Windows。Windows用户在试用Linux时,总不至于先要删掉Windows,然后才能用上Linux。事实上也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多系统共存对于Linux、Windows都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Linux和Windows的多系统共存有多种实现方式,最常用的有以下3种。
➢ 先安装Windows,再安装Linux,最后用Linux内置的GRUB或者LILO来实现多系统引导。这种方式实现起来最简单。
➢ 无所谓先安装Windows还是Linux,最后经过特殊的操作,使用Windows内置的OS Loader来实现多系统引导。这种方式实现起来稍显复杂。
➢ 同样无所谓先安装Windows还是Linux,最后使用第三方软件来实现Windows和Linux的多系统引导。这种方式实现最为灵活,操作也不算复杂。
在这3种实现方式中,目前用户最多的是通过Linux的GRUB或者LILO实现Windows、Linux多系统引导。
3.安装方式的选择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提供了多达4种安装方式支持,可以从CD-ROM/DVD启动安装、从硬盘安装、从NFS服务器安装或者从FTP/HTTP服务器安装。
➢ 从CD-ROM/DVD安装
对于绝大多数场合来说,最简单、快捷的安装方式当然是从CD-ROM/DVD进行安装。只要设置启动顺序为光驱优先,然后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CD-ROM Disk 1或者DVD放入光驱启动即可进入安装向导(CD-ROM版本有5张光盘)。
➢ 从硬盘安装
如果是从网上下载到的光盘镜像,并且没有刻录机去刻盘,从硬盘安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需要进行的准备活动也很简单,将下载到的ISO镜像文件拷贝到FAT32或者ext2分区中,在安装的时候选择硬盘安装,然后选择镜像位置即可。
➢ 从网络服务器安装
对于网络速度不是问题的用户来说,通过网络安装也是不错的选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目前的网络安装支持NFS、FTP和HTTP 3种方式。
小提示
在通过网络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时,一定要保证光驱中不能有安装光盘;否则,有可能会出现不可预料的错误。
4.分区的规划
对于初次接触Linux的用户来说,分区方案越简单越好,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为Linux装备两个分区,一个是用户保存系统和数据的根分区(/),另一个是交换分区。其中交换分区不用太大,与物理内存同样大即可;根分区则需要根据Linux系统安装后占用资源的大小和所需要保存数据的多少来调整大小(一般情况下,划分15~20GB就足够了)。
当然,对于熟手Linux用户,或者要安装服务器的管理员来说,这种分区方案就不太适合了。此时,一般还会单独创建一个boot分区,用于保存系统启动时所需要的文件,再创建一个/usr分区,操作系统基本都在这个分区中;还需要创建一个/home分区,所有的用户信息都在这个分区下;还有/var分区,服务器的登录文件、邮件、Web服务器的数据文件都会放在这个分区中,如图1-12所示。
图1-12 Linux服务器常见分区方案
至于分区操作,由于Windows并不支持Linux下的ext2、ext3和swap分区,所以我们只有借助于Linux的安装程序进行分区了。当然,绝大多数第三方分区软件也支持Linux的分区,我们也可以用它们来完成这项工作。
1.4.2 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程序的启动,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主要有4种选择。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CD-ROM/DVD——需要用户手上有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装光盘。
➢ 从CD-ROM/DVD启动——用户的计算机必须支持光盘启动,并且安装文件可以通过本地硬盘、NFS/FTP/HTTP等途径访问。
➢ 从USB闪盘启动——用户的计算机必须支持从闪盘启动,并且安装文件可以通过本地硬盘、NFS/FTP/HTTP等途径访问。
➢ 以PXE方式网络启动。
下面,我们就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CD-ROM/DVD来启动计算机,并逐步安装程序。
1.设置启动顺序
决定了要采用的启动方式后,就要到BIOS中进行设置,将相关的启动设备设置为高优先级。因为现在所有的Linux版本都支持从光盘启动,所以我们就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选项,设置第一个引导设备为“CDROM”,如图1-13所示。
图1-13 设置从光盘启动安装Linux
2.选择安装方式
现在把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CD-ROM/DVD放入光驱,重新启动计算机,稍等片刻,就看到了经典的Red Hat Linux安装界面,如图1-14所示。
图1-14 选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安装界面下按回车键表示采用默认的选项进行安装。如果想从硬盘安装,或者进入急救模式,或者设置安装时采用的分辨率,则分别按F2键(更多选项)、F3键(常规配置)、F4键(内核参数)、F5键(急救模式)来看看相关说明吧,如图1-15所示。
图1-15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提供了众多的定制安装选项
小提示
从网络、本地硬盘安装,在这里选择。比如,如果想从硬盘或者网络载体上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就必须在“boot:”提示符下,输入“linux askmethod”,然后在接下来的窗口中选择从本地硬盘、网络还是光盘进行安装,如图1-16所示。
图1-16 输入“linux askmethod”可以选择从硬盘或网络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3.检测光盘和硬件
在“boot:”提示符下直接按回车键,安装程序就会自动去检测硬件,并且会在屏幕上提示相关的信息,比如硬盘、CPU、串行设备等,如图1-17所示。
图1-17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安装程序检测硬件中
检测完毕后,还会出现一个光盘检测窗口,如图1-18所示。这是因为大家使用的Linux很多都是从网上下载的,为了防止下载错误导致安装失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特意设置了光盘正确性检查程序。如果确认自己的光盘没有问题,就按下“Skip”按钮跳过漫长的检测过程吧。
图1-18 光盘检测窗口
4.选择安装语言并进行键盘设置
如果你的主机硬件都可以很好地被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支持的话,现在就进入了图形化安装阶段。首先打开的是欢迎界面,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装就要靠我们简单地进行选择来一步一步地完成,如图1-19所示。
图1-19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欢迎界面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国际化做得相当好,它的安装界面就内置了数10种语言支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语言种类,这里选择“简体中文”,单击“Next”按钮后,整个安装界面就变成简体中文显示了,如图1-20所示。
图1-20 选择所采用的语言
小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里选择的语言会被作为系统默认语言,而且后面设置的社区也会根据这里选择的语言进行自动选择。
接下来是键盘布局选择窗口,对于选择了“简体中文”界面的用户来说,这里最好选择“美国英语式”,如图1-21所示。
图1-21 选择适合自己的键盘布局
5.输入安装号码
在选择好键盘布局并继续安装时,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会提醒输入“安装号码”。这个安装号码相当于Windows的安装序列号,只不过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即使跳过输入安装号码,也可以安装、使用Linux,只不过可以安装的功能受限,并且得不到Red Hat的技术支持而已。这可比Windows不输入安装序列号就不让用的举动厚道多了,如图1-22所示。
图1-22 输入安装号码
6.为硬盘分区
磁盘分区允许用户将一个磁盘划分成几个单独的部分,每一部分有自己的盘符。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在安装向导中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的分区程序(Disk Druid)来帮助用户完成分区操作。
1 在全新硬盘上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程序会提示你是否要初始化驱动器,单击“是”按钮继续(如图1-23所示)。
图1-23 初始化驱动器
{L-End} 2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分区工具会首先让用户选择分区方案,如图1-24所示。
图1-2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提供了4种分区方案
它内置的分区方案包括4种:
(1)在选定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
选择该选项将会删除原来硬盘上的所有分区,包括Windows的vfat、NTFS分区。此选项适合于整个磁盘上只需要安装一个Linux系统,并且硬盘上不存在其他重要数据的场合。
注意
选择该选项将会导致原来硬盘上的所有分区和数据被删除。在硬盘中数据得到妥善备份之前,请不要进行该操作。
(2)在选定驱动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选择该选项将会删除原来硬盘上的Linux分区,但其他操作系统创建的分区比如Windows的vfat、NTFS将会得到保留。此选项适合于和其他操作系统共存的场合。
(3)使用选定驱动器中的空余空间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该选项将会保留原来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和分区,前提是你必须保证在硬盘上有足够的空间可以用来安装新的Linux系统。
(4)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所有的操作都由用户手工来完成,适合于对Linux十分熟悉的用户,初次接触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用户,我们还是不建议你采用这种方式。
小提示
最好同时勾选分区方案选择窗口下方的“检验和修改分区方案”,这可以让你实时查看到将要采用的分区方案。经过你的同意后,再实施分区动作。
{L-End} 3 如果选择了3种自动分区方案中的一种,并且勾选了“检验和修改分区方案”,你将会看到分区预览窗口,如图1-25所示。在这个窗口中可以单击“新建”按钮创建一个新分区,单击“编辑”按钮修改选中的分区,或者单击“删除”按钮用来删除一个不适合的分区,“重设”按钮则用来将硬盘恢复到早期的分区状态。
图1-25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的磁盘分区预览窗口
{L-End} 4 先创建boot分区。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默认采用的是LVM分区格式,这是特殊的磁盘应用,对于采用单硬盘的大多数朋友来说,还是采用普通的分区格式为好,所以先选中原来的分区,逐个删除,然后开始重建。
单击“新建”按钮,会出现如图1-26所示的“添加分区窗口”,因为首先规划的是“启动分区”,所以在“挂载点”选择“/boot”,磁盘文件系统类型就选择标准的“ext3”,大小设置为100MB(在“大小”框中输入100,单位是MB),其他的按照默认设置即可。
图1-26 先设置一个启动分区
{L-End} 5 再创建交换分区。
同样的,单击“新建”按钮,此时会出现同样的窗口,我们只需要在“文件系统类型”中选择“swap”,“大小”一般设置为物理内存的两倍即可,如图1-27所示。比如,若计算机物理内存大小为1GB,设置的swap分区大小就是2048MB(2GB)。
图1-27 创建swap分区
小知识
什么是swap分区?
简单地说,swap就是虚拟内存分区,它类似于Windows的PageFile.sys页面交换文件。就是当计算机的物理内存不够时,作为后备军利用硬盘上的指定空间来动态扩充内存的大小。
当然,我们还需要创建其他分区,不过具体动作与上述操作大同小异,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最后的分区规划为:
➢ swap分区大小为2GB;
➢ /boot分区大小为100MB;
➢ /分区大小为2GB;
➢ /usr分区大小为10GB;
➢ /home分区大小为20GB;
➢ /var分区大小为5GB。
其他的用来创建一个数据分区和备份分区,最后分区结果如图1-28所示。
图1-28 分区结果展示
7.引导设置
给硬盘完成分区操作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程序开始配置引导程序。在Linux中主要有LILO和GRUB两种引导管理器,目前LILO已经很少使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内置的就是GRUB。
一般情况下,我们选择把GRUB安装到MBR即可(默认设置就是安装到MBR),如图1-29所示。这样如果你先在计算机上安装了Windows,还可以实现Windows和Linux的双系统引导。
图1-29 选择GRUB安装位置
8.网络配置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会自动检测网络设备并将它显示在“网络设备”列表框中,如图1-30所示。
图1-30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网络配置窗口
在默认情况下,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会使用DHCP动态获取IP地址来降低网络的配置难度。如果不想采用DHCP来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则需要选中相应设备,单击右侧的“编辑”按钮打开配置窗口,如图1-31所示。选中“Manual configuration”,然后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图1-31 手工设置IP地址
单击“确定”按钮后,就会出现如图1-32所示的画面。在这里可以为主机设置名称,也可以设置网关、DNS服务器等。
图1-32 设置网关和DNS服务器
提示
若想在安装系统后打开网络配置窗口,只需要在命令行控制台输入“system-config-network”就可以了。这个配置网络的小工具叫做Network Administration Tool。
9.设置时区
时区用于标志计算机的物理位置,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设置,如图1-33所示。
图1-33 设置时区
➢ 在“时区选择”窗口中,单击上方的交互式地图来选择,当前选中区域会显示一个红色的“x”。
➢ 在下方的“时区选择”下拉列表中选择。
小提示
在安装好系统之后,想要设置时区就必须借助“Time and Date Properties Tool”这款小工具了。它可以通过在命令行控制台窗口输入“system-config-date”指令来打开。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使用文本模式的“timeconfig”工具。
10.设置根用户口令
设置根用户口令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根用户类似于Windows中的Administrator(管理员)账号,对于系统来说具有生杀大权、至高无上的权力,如图1-34所示。
图1-34 为根用户设置一个强壮的口令
小提示
如果想在安装好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之后重新设置根用户口令,就需要在命令行控制台下输入“system-config-rootpassword”指令了。
11.定制安装组件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也为我们提供了安装组件的选择选项,这些安装组件随用户安装号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组件选择默认只有软件开发、虚拟化和网络服务器3部分,有点不明就里。如果需要进行更详细的定制,就需要勾选下方的“现在定制”选项,如图1-35所示。
图1-35 定制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装组件
如果勾选了“现在定制”选项,则会给你一个更加全面的选择机会。比如,当需要安装KDE桌面环境时,就需要在“桌面环境”下勾选“KDE(K桌面环境)”,如图1-36所示。
图1-36 更详细地定制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装组件
现在,终于开始正式安装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进程会详细地显示安装需要的时间、目前正在安装的组件及组件的简单说明,如图1-37所示。
图1-37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安装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终于顺利完成安装。如果你看到如图1-38所示的画面,就表示大功告成,请将光盘取出来,然后单击“重新引导”按钮启动系统。
图1-38 安装完成
1.4.3 安装后的基本配置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和Windows XP类似,安装好重启之后,并不能立刻就可以投入使用,还必须进行必要的安全设置、日期和时间设置,创建用户和声卡等的安装,如图1-39所示。
图1-39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后还需要经过设置才能使用
1.许可协议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在开始设置之前会显示一个许可协议,只有勾选“是,我同意这个许可协议”才能继续配置,如图1-40所示。
图1-40 接受许可协议
2.防火墙设置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安全设置十分严格,在默认情况下,绝大多数服务都不允许外部计算机访问,所以如果想使一台计算机作为FTP、HTTP或者Samba服务器,就必须在“防火墙设置”部分选择它为可以信任的服务。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已经内置了FTP、NFS4、SSH、Samba、Telnet、WWW(HTTP)、安全WWW(HTTPS)和邮件(SMTP)服务的设置模板。要在本机上启用这些服务,只需要勾选“信任的服务”中的相应服务即可。不过,如果所要架设的服务器不在预设模板之列,就需要单击“其他端口”,然后添加相应服务的端口并进行简单的设置,如图1-41所示。
图1-41 为相应的服务放行
3.加强安全的SELinux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采用了SELinux(Security Enhanced Linux)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一个比传统Linux系统更加详细的安全控制功能。它可以被设置为禁用、允许和强制3种状态。对于服务器来说,默认的“强制”设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图1-42所示。
图1-42 启用SELinux,加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系统安全性
4.Kdump
Kdump提供了一个新的崩溃转储功能,用于在系统发生故障时提供分析数据。在默认配置下该选项是关闭的,如果需要此功能,则选中“Enable kdump”来启用它,如图1-43所示。
图1-43 启用Kdump
需要说明的是,Kdump会占用宝贵的系统内存,所以在确保你的系统已经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请关闭它。
5.时间和日期设置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与Windows一样,也在安装之后提供了日期和时间设置界面,如图1-44所示,我们可以手动来为计算机设置正确的日期和时间。
图1-44 设置日期和时间
如果计算机此时连接到了网络上,还可以通过时间服务器来自动校准时间。只要选择“网络时间协议”,再勾选“启用网络时间协议”,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它会自动与内置的时间服务器进行校准,如图1-45所示。
图1-45 自动设置时间更轻松
6.设置软件更新
注册成为Red Hat用户,才能享受它的更新服务,不过遗憾的是,目前Red Hat公司并不接收免费注册用户,你首先必须是Red Hat的付费订阅用户才行。当然,如果你是Red Hat的订阅用户,那么完全可以注册一个用户并进行设置,以后你就可以自动从Red Hat获取更新了,如图1-46所示。
图1-46 注册了Red Hat账号才能进行自动更新
7.创建用户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是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安装系统之后为每个用户创建账号并设置相应的权限操作必不可少。也许有的用户会说,我已经有了root账号,并且设置了密码,为什么还要创建其他账号呢?这是因为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root账号的权限过大,为了防止用户一时操作不慎损坏系统,最好创建其他账号,如图1-47所示。
图1-47 创建用户并设置密码
8.声卡配置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内置了丰富的声卡驱动程序,它会在安装过程中自动检测声卡,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然后帮助用户进行设置,如图1-48所示。
图1-48 测试、配置声卡
至此,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安装、配置成功,我们终于可以感受到Linux的风采了。
1.4.4 删除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要从x86计算机中完全删除Linux,不但要删除Linux分区,还要删除相应的引导信息才可以。
1.删除Linux引导记录
一般可以通过DOS/Windows自带的Fdisk小工具来完成。
删除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引导信息,需要借助DOS/Windows下的分区工具Fdisk。大家只需要启动到DOS或者Windows下,然后在命令行窗口输入以下指令即可:
Fdisk /MBR
2.删除Linux分区
通过第三方分区工具或者Linux急救盘中自带的parted,就可以删除Linux分区。
1 以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光盘/USB盘启动计算机,在“Boot:”提示符下,输入以下指令启动到急救模式,如图1-49所示。
图1-49 启动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急救模式
Boot:Linux rescue
{L-End} 2 在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命令行提示符下,输入以下指令用分区工具打开指定硬盘:
parted /dev/sda
小提示
/dev/sda是指Linux下的SCSI硬盘,其中第一个SCSI硬盘为sda,第二个为sdb……至于IDE硬盘,Primary Master为hda, Primary Slave为hdb, Secondary Master为hdc, Secondary Slave为hdd。
{L-End} 3 parted的指令很多,想钻研一下的朋友可以输入“help”获取帮助;不想学习的朋友,直接输入以下指令查看分区表,如图1-50所示。
图1-50 Linux下的命令行分区小工具parted
{L-End} 4 从图1-50我们可以看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包括多个分区,“/”(根目录)、boot分区、user分区、home分区,我们只要记住相应分区前的ID号,然后用“rm+ID号”指令就可以删除相应分区了。比如,删除ID号为2的数据分区:
rm 2
1.5 Linux的引导与登录
Windows 2000/XP/2003都是采用OS Loader来引导多系统的,而Linux下引导多系统采用的则是GRUB或者LILO,其中GRUB目前应用更广泛一些,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内置的就是它。
1.5.1 GRUB及LILO系统引导
GRUB与LILO其实都是多系统引导管理器,其中GRUB的全称是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LILO的全称是Linux Loader。它们都可以用来在系统启动之前选择引导Linux、Windows还是UNIX。
GRUB设计得确实很棒,不仅是因为它支持众多操作系统,支持大硬盘,配置简单,更在于它有一个特殊的交互式控制接口,可以让你启动时手工定制操作系统所在位置——这个功能是无价的,因为不管是添加新硬盘还是更改分区,GRUB总能通过交互方式让我们引导系统,如图1-51所示。
图1-51 GRUB引导系统界面
1.5.2 Linux的启动过程
当用户打开计算机电源时,BIOS先进行加电自检,并按照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启动(通常是硬盘),此时启动设备上的GRUB和LILO会首先接管计算机,根据启动配置文件加载系统内核,然后调用init程序进行系统初始化并运行启用的服务,最后启动mingetty进程打开终端供用户登录,登录成功后就进入命令行或者窗口模式。至此,Linux的启动过程完成,如图1-52所示。
图1-52 Linux启动过程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Linux的启动过程。
1.内核加载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是使用GRUB引导的,当GRUB获得控制权后,它会从其配置文件menu.lst中获得核心所在位置,加载之后将控制权交给Linux的核心映像程序。Linux核心程序主要完成系统环境的初始化,驱动基本设备,并加载root文件系统。
完成以上工作后,内核开始加载init程序并将控制权交给它,内核引导到此结束。
2.init ——系统初始化
init进程是所有系统进程的起点。init通过配置文件/etc/inittab来决定它需要进行的操作。比如,在RedHat Enterprise Linux 5中,inittab的内容就是这样的:
# # inittab This file describes how the INIT process should set up # the system in a certain run-level. # # Author: Miquel van Smoorenburg, <miquels@drinkel.nl.mugnet.org> # Modified for RHS Linux by Marc Ewing and Donnie Barnes #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by RHS are: # 0-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Single user mode # 2-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Full multiuser mode # 4- unused # 5- X11 # 6-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id:5:initdefault: # System initialization.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l0:0:wait:/etc/rc.d/rc 0 l1:1:wait:/etc/rc.d/rc 1 l2:2:wait:/etc/rc.d/rc 2 l3:3:wait:/etc/rc.d/rc 3 l4:4:wait:/etc/rc.d/rc 4 l5:5:wait:/etc/rc.d/rc 5 l6:6:wait:/etc/rc.d/rc 6 # Trap CTRL-ALT-DELETE ca::ctrlaltdel:/sbin/shutdown -t3-r now # When our UPS tells us power has failed, assume we have a few minutes # of power left. Schedule a shutdown for 2 minutes from now. # This does, of course, assume you have powerd installed and your # UPS connected and working correctly. pf::powerfail:/sbin/shutdown -f -h +2 "Power Failure; System Shutting Down" # If power was restored before the shutdown kicked in, cancel it. pr:12345:powerokwait:/sbin/shutdown -c "Power Restored; Shutdown Cancelled" # Run gettys in standard runlevels 1: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1 2: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2 3: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3 4: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4 5: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5 6:2345:respawn:/sbin/mingetty tty6 # Run xdm in runlevel 5 x:5:respawn:/etc/X11/prefdm -nodaemon
可以看出,init首先定义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将要运行的级别,默认是5(也就是图形界面),然后执行/etc/rc.d/rc.sysinit进行系统初始化,执行/etc/rc.d/rc X运行服务,最后打开mingetty定义6个终端。如图1-53所示,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图形启动界面。
图1-53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图形启动界面
1.5.3 Linux的登录和退出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是一个多用户操作系统,所以系统启动之后用户若要使用还需要登录。
1.登录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的登录方式,根据启动的是图形界面还是文本模式而异。
(1)图形界面登录
对于默认设置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来说,就是启动到图形界面,让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如图1-54所示。
图1-54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图形界面登录
有些细心的朋友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在登录界面的左下角还有“语言”、“会话”、“重新启动”和“关机”几个选项。“重新启动”和“关机”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作用,但是“语言”和“会话”呢?单击“语言”,我们发现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有多种语言供选择,只需要点选,就可以马上启动到相应的语言界面,如图1-55所示。
图1-55 可以随时切换语言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至于“会话”,用鼠标单击它,打开的是如图1-56所示的会话界面。不要怀疑,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可以在这里选择X Window Manager(即窗口管理器)。如果你将所有组件都安装了,就会发现有KDE和GNOME两种选择。
图1-56 选择窗口管理器采用GNOME还是KDE
(2)文本模式登录
如果是文本模式,打开的则是mingetty的登录界面。你会看到如图1-57所示的登录提示,不要犹豫,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吧。
图1-57 以文本模式登录的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
2.退出
至于退出方式,同样要根据所采用的是图形模式还是文本模式来进行相应的选择。
(1)图形模式
图形模式很简单,只要执行“系统”→“注销”就可以退出了,如图1-58所示。
图1-58 图形模式从这里注销
(2)文本模式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文本模式的退出,也十分简单,只要同时按下“Ctrl+D”组合键就注销了当前用户;也可以在命令行窗口输入“logout”来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