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蓄电池的工作过程

蓄电池的工作过程是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过程,放电时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供用电设备使用;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在充足电状态下,蓄电池的正极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是海绵状铅(Pb)。电解液是纯净硫酸的水溶液。完全放电后,两个极板上均变成硫酸铅。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是可逆的。

1.电动势的建立

蓄电池的电动势是正、负极板浸入电解液后产生的,其反应过程如图1-15所示。

图1-15 蓄电池电动势的建立(反应过程)

在正极板处,少量的PbO2溶入电解液,与水生成Pb(HO)4再分离成四价铅离子Pb4+和氢氧根离子(OH)-,即:

PbO2+2H2O→Pb(HO)4

Pb(HO)4=Pb4++4(OH)-

电解液中的Pb4+有沉附于正极板的倾向,使正极板相对于电解液具有正电位,同时,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正极板上的Pb4+有与电解液中的(OH)-结合生成Pb(HO)4的倾向,当达到平衡时,正极板的电位约为+2.0V。

在负极板处,一方面Pb有溶于电解液的倾向,在电解液中生成Pb2+,使极板带负电,另一方面,由于正负电荷的吸引,Pb2+有沉附于负极板的倾向,当两者达到平衡时,负极板相对于电解液的电位约为-0.1V。

动态平衡时,静止电动势为:

E=2.0-(-0.1)=2.1(V)

2.放电过程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如图1-16所示。

图1-16 蓄电池的放电过程

当蓄电池与外电路接通后,由于电动势的存在,电路内产生放电电流If,即电子e从负极板流向正极板,将Pb4+转化为Pb2+,而Pb2+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 结合成PbSO4并沉附在正极板上,即:

Pb4++2e→Pb2+

在负极板处,失去电子(2e)的Pb变为Pb2+,与电解液中的结合成PbSO4并沉附在负极板上,即:

Pb-2e→Pb2+

在电解液中,H2SO4失去而余下氢离子H+,氢离子H+与OH-结合生成H2O,即:

2H++2OH-→2H2O

可做出以下结论:在放电过程中,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中的硫酸逐渐转化为硫酸铅;正极板上得到电子,其电位逐渐降低,负极板上的电子不断流出其电位逐渐升高,两极板间的电位差逐渐减小;电解液中的硫酸根离子逐渐减少,水不断增多,结果使得电解液的密度不断下降。

从理论上讲,放电过程可一直进行到极板上的所有活性物质全部被耗尽为止,但由于生成的PbSO4沉附于极板表面,阻碍了电解液渗透到极板活性物质内部中去,因此所谓完全放电事实上只有20%~30%的活性物质转变成硫酸铅。要提高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就必须增大活性物质与电解液之间的接触面积。

3.充电过程

将电能转化为蓄电池化学能的过程称为充电过程,它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如图1-17所示。

图1-17 蓄电池的充电过程

蓄电池充电时,正负极板与直流电源相连,当充电电源的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时,在电场的作用下,充电电流Ie以与放电电流相反的方向流动,使正极电位升高,负极电位下降,正负极板处的平衡被打破。在正极板处的Pb2+失去两个电子变为Pb4+,再与电解液中水解产生的OH-结合生成Pb(OH)4,又被分解成PbO2和H2O,PbO2沉附在正极板上,即:

Pb2+-2e→Pb4+

Pb4++4OH-→Pb(OH)4

Pb(OH)4→PbO2+2H2O

Pb2+得到两个电子变成Pb沉附到负极板上,极板附近的与电解液中的H+结合生成H2SO4,即:

Pb2++2e→Pb

可得出以下结论:在充电过程中,正负极板上的PbSO4逐步恢复为PbO2和Pb;电解液内H2SO4的生成和水的减少,使电解液的相对密度逐渐上升;充电一直进行到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完全恢复到放电前的状态。

在充电过程中,当单格蓄电池的端电压达到2.4V左右时,PbSO4已基本恢复为PbO2和Pb,此时,充电电流引起水的分解。正极板附近的O2-失去两个电子变成O2从电解液中溢出,负极板附近的2H+得到两个电子变成H2从电解液溢出。随着充电时间增长,产生的氢气和氧气增多,就会呈现所谓的“沸腾”现象。

由于氢离子在极板上与电子的结合速度比较缓慢,因此,在靠近负极板处会积存较多的正离子“H+”,使极板与溶液之间产生附加电位差(称为氢过电位,约0.33V),端电压急剧升高到2.7V左右,此时如果继续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则称为过充电。在蓄电池过充电时,由于极板内部产生大量气泡会形成局部压力而加速活性物质脱落,使极板过早损坏,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过量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