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耕作制度

复习要求

1.熟练掌握:耕作制度、农作物布局、复种、套作、轮作、土壤耕作、少耕和免耕的概念;

2.掌握:农作物布局的原则与内容,复种的条件与技术,间作与套作的技术,土壤耕作技术;

3.了解: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间作与套作的主要类型,轮作的作用与类型,连作的危害,麦瓜棉高效种植模式;

4.学会:种植制度的设计。

复习内容

一、耕作制度及其相关概念

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2)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二、农作物布局

(一)农作物布局的概念

农作物布局: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二)农作物布局的原则

1.需求原则

需求包括自给性的需求、市场需求和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需求。

2.生态适应性原则

(1)生态适应性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自然生态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2)根据农作物的生态适应性,农作物可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区,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

(3)生态适应性原则要求在进行农作物布局设计时,首先要因地制宜、因土种植,这样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

3.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

讲求经济效益与可行性原则是进行农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之一。

(三)农作物布局的内容

(1)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

(2)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3)确定适宜的农作物种类。

(4)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

(5)进行可行性鉴定。

(6)保证生产资料供应。

(四)农作物布局与种植业结构调整

(1)粮食生产立足于“总量平衡,区域优先发展”。

(2)努力推进经济农作物区域化种植。

(3)逐步实现由粮食农作物—经济农作物二元结构向粮食农作物—经济农作物—饲料农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实现饲料农作物生产的独立化。

三、复种

(一)复种及其相关概念

1.复种

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1)复种有接茬复种、移栽复种、套作复种和再生复种4种形式。

(2)耕地复种程度的高低,通常用复种指数来表示,即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2.熟制

熟制是我国对耕地利用程度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它以年为单位表示收获农作物的季数。

3.休闲

休闲是指耕地在可种农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分为全年休闲和季节休闲两种。

(二)复种的条件

1.热量条件

(1)积温条件。大于等于10℃的积温在2500~3600℃,只能复种早熟青饲作物或套种早熟农作物;在3600~4000℃,则可一年两熟,但要选择生育期短的早熟农作物或采用套种、移栽的方法;在4000~5000℃,可进行多种农作物的一年两熟种植;在5000~6500℃,可一年三熟;大于6500℃,可三熟至四熟。

(2)生长期。

(3)界限温度。

2.水分条件

3.地力与肥料条件

4.劳畜力、机械化条件

5.经济效益

(三)复种技术

(1)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及品种。熟制确定后,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组合,有利于解决复种与所需热量和水、肥条件的矛盾。

(2)套作和育苗移栽。套作和育苗移栽是我国北方提高复种指数,解决前、后茬农作物种植季节矛盾的一种有效方法。

(3)抢时播种,早发早熟。前作及时收获,后作及时播种,有利于后作早发;喷施催熟剂,重视施用底肥,也是促进早发、早熟,防止晚熟的技术措施。

(四)我国北方主要的复种方式

(1)两年三熟。主要形式: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春玉米→冬小麦→夏甘薯;冬小麦→夏大豆(或绿豆、芝麻)→冬小麦→夏闲。

(2)一年两熟。主要形式:小麦玉米两熟,小麦大豆两熟,小麦花生两熟,小麦棉花两熟等。小麦玉米两熟是面积最大的一种复种形式,集中分布于黄淮平原地区。

实现小麦玉米一体化种植高产高效的技术措施:①小麦迟播,玉米早播;②品种搭配好,小麦选用高产优质、早熟、耐迟播的品种,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③适当增加玉米密度;④增加施肥量,小麦重施有机肥;⑤合理增加灌溉量。

四、间套作

(一)间套作的概念与作用

1.概念

(1)单作: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间作:在同一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3)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农作物的种植方式,用“/”表示。套作是一种集约利用空间和时间的种植方式。

2.间套作的作用

间套作的作用有4种:增产;增效;稳产保收;协调农作物争地的矛盾。

(二)间作与套作的技术要点

1.选配合理的农作物与品种

在选配农作物与品种时,应坚持如下3条原则。

(1)生态适应性大同小异。在农作物共处期间,选择的各种农作物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要大体相同。

(2)特征特性对应互补。特征特性对应互补即间套作的农作物在形态特征和生育特性上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资源。广大农民群众形象地把这种结合总结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圆一尖,一深一浅,一长一短,一早一晚”。

(3)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间套作选择的农作物是否合适,在增产的情况下,还要看其经济效益比单作高还是低。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

农作物群体在田间的组合、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构成了农作物的田间结构。间套作的田间配置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幅宽、间距、带宽等。

(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农作物间的距离。

(2)幅宽。幅宽是指间套作中每种农作物的两个边行相距的宽度。

(3)间距。间距是相邻两农作物间的距离,是间套作农作物边行争夺养分、水分最激烈的地方。

(4)带宽。带宽是间套作各种农作物时顺序种植一遍所占地面的宽度,包括间距和幅宽。带宽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不宜过宽也不宜过窄。

3.农作物生长发育调控

(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进早发。

(2)加强水肥管理。

(3)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4)及时采取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

(5)早熟早收。

(三)间套作主要类型

(1)主要间作类型:有玉米大豆间作、玉米甘薯间作、棉瓜间作与果、粮、菜间作4种。

(2)主要套作类型:有小麦玉米套作、小麦春棉套作和小麦花生套作3种。

(3)立体种养类型:有稻鱼种养与玉米食用菌模式2种。

五、轮作与连作

(一)轮作、连作的概念

(1)轮作: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2)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农作物的种植方式。

(二)轮作的作用

轮作的作用:一是减轻农作物病、虫危害;二是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三是减轻田间杂草的危害;四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三)轮作的类型

轮作包括大田农作物轮作、粮菜轮作和粮饲轮作 3 种类型。北方地区的主要轮作类型有以下几种:

(1)一年一熟轮作;

(2)粮经作物复种轮作;

(3)水旱轮作;

(4)绿肥轮作。

(四)连作的危害与防治技术

1.连作的危害

(1)土壤养分结构失调,有害物质增加。

(2)土壤物理结构的破坏。

(3)生物结构的破坏。

2.防治技术

合理地选择连作农作物和品种,并相应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能有效地减轻连作的危害,延长连作年限。

(1)选择耐连作的农作物和品种。根据农作物耐连作程度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忌连作的农作物、耐短期连作的农作物和耐长期连作的农作物3种。

(2)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用新型、高效、低毒的农药和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或农作物残茬处理,可有效地减轻病、虫、草的危害。

六、土壤耕作

(一)土壤耕作的概念

土壤耕作是利用农机具的机械力量来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和地表状况的技术措施。

(二)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

(1)松碎土壤。

(2)翻转耕层,混拌土壤。

(3)平整地面。

(4)压紧土壤。

(5)开沟培垄,挖坑堆土,打埂做畦。

(三)土壤耕作的类型与应用

1.基本耕作措施

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较强烈,能显著改变耕层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土壤耕作措施。

(1)翻耕。翻耕的主要工具有铧犁和圆盘犁,其作用在于翻土、松土、碎土。翻耕后的土壤水分易于挥发,所以不适于缺水地区。一般来说,大田的翻耕深度以旱地20~30cm、水田15~20cm较为适宜。

(2)深松耕。深松耕以无壁犁、深松铲、凿形铲对耕层进行全田的或间隔的深位松土。耕深可达 25~30cm,最深为 50cm。此法分层松耕,不乱上层,适合于干旱、半干旱和丘陵地区,以及盐碱、白浆土地区。

(3)旋耕。旋耕使用旋耕机进行。一次旋耕既能松土,又能碎土,水田、旱田都可使用。旋耕深度一般在10~12cm,应作为翻耕的补充作业,可与翻耕轮换应用。

2.表土耕作措施

表土耕作也叫次级耕作,是在基本耕作的基础上采用的入土较浅、作用强度较小的耕作措施,旨在改善0~10cm的表土状况。

(1)耙地。耙地是指翻耕后、播种前或出苗前、幼苗期所进行的一类表土耕作措施,作用深度一般为5cm。

(2)耱地。耱地也叫耢地,是一种耙地之后的平土碎土作业。耱地一般作用于表土,深度为3cm,起到碎土、轻压、耱严播种沟、防止透风跑墒等作用。

(3)镇压。镇压具有压紧耕层、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其作用深度为3~4cm。

(4)做畦。做畦于播种前进行,作用是便于田间灌溉和防渍排涝。

(5)起垄。起垄是垄作的一项主要作业,用犁开沟培土而成,垄宽50~70cm。

(6)中耕。中耕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进行的表土耕作措施。中耕时间要掌握一个“早”字。一般农作物的幼苗期中耕要浅,中期要深,行距宽、需培土的中耕要深。

(四)少耕和免耕

(1)少耕。少耕是指在常规耕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全田间隔耕种,减小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2)免耕。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是指农作物播种前不用犁、耙整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和农作物生育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七、麦瓜棉高效种植模式

(一)种植模式

生产中,麦瓜棉间套模式可分两种:小麦西瓜棉花和小麦甜瓜棉花。采用的种植模式有“六一二式”和“五一二式”。

(二)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小麦要求选用早熟、晚播、矮秆抗倒伏的丰产品种。可选品种有豫麦 34、豫麦 47、93—中—6、豫麦18—64等。

2.茬口安排

西(甜)瓜是忌连作农作物,应选择 3 年以上未种过西(甜)瓜的土壤,土壤地力、通透性和保肥性要相对较好,以壤土或沙土为主。小麦应尽可能安排在早茬口上。

3.主要生产技术

(1)整地和施肥。

(2)确定播种期和播量。

(3)冬前田间管理。

(4)春季田间管理。

(5)小麦与瓜、棉共生期的田间管理。

(6)瓜、棉共生期的田间管理。

(7)棉花中后期管理。

八、实训技能

实训 种植制度的设计

1.实训过程 对资源与现有种植制度评价→种植制度调整→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2.实训要点

(一)对资源与现有种植制度的评价

(1)该单位农业气候、土壤条件、生产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科学技术因素的特点是什么?与种植制度有什么关系?

(2)农林牧、粮经饲、夏秋粮的比例是否协调?

(3)复种间套轮作方式的安排是否恰当?

(4)增产潜力与障碍因素何在?

(二)种植制度调整

(1)土地利用状况、耕地、林地、草地用地等。

(2)农作物构成。

(3)复种指数,复种间套轮作方式。

(4)提高产量、培养地力,保持生态平衡、增进经济效益的重大措施。

(三)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包括:资源利用效益、产量效益、能量效益与水分养分平衡、经济效益与市场等。

(2)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