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以下简称“2009版白皮书”)基本精神和要求编写。作为高等院校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本书的编写同时考虑了部分高校新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以及国内分别由教育部、劳动部、人事部组织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NCRE)”、“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和“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基础部分内容,并考虑了高校中较低起点的新生的需求。
本书以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作为主线,围绕计算机“桌面”和网络两个平台组织知识点和技能点,并强调可阅读性,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知识框架,并与国内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体制结合,在已经创建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开发了新的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及教学组织方法。
本书在编写时所考虑的基本原则是“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抓住关键、解决问题”。具体的做法体现在:
第1章 计算机信息输入和编码,重点解决两个任务:信息输入和数据表达。案例包括键盘扫盲、OCR应用,关键问题是信息的数字化处理原则,着眼于文字编码这样的典型问题的解决。为了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衔接,把数值、文字表达与声音、图像放在同一章中,便于有计算机操作基础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就可以把各种信息的输入、数字化过程、数据表达等内容,在比较、鉴别、认知和实验的基础上,一次解决。
第2章 计算机硬件,引入计算机硬件的工况检测和性能调整技术,解决长期困扰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硬件实验难以普及的难题。所有硬件的内容,围绕用户和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应用出发,突出知识点与技术发展现状的结合,突出实验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的结合。
第3章 计算机软件的重点在于软件整体概念的引入,解决软件分类、软件版权、软件的应用过程等重要的基础知识,兼顾2009版白皮书所要求的操作系统方面的知识点。考虑到大部分读者已经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本章引入部分Linux的知识点和实验内容,方便读者与已经掌握的Windows系统进行对比,扩展计算机软件基础的视野。
第4章 文档处理,考虑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读者所积累的文档处理基本操作技能,对文档处理软件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性描述,便于有基础的读者将已经掌握的文档处理技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有针对性地引入了一些文档处理的难点,如邮件合并和电子文稿的动画效果制作等。作者特别建议,读者在学习本章内容时,与安排在第6章的有关矢量图制作的内容结合,编制高质量、具有丰富表达能力的文档。
第5章 网络应用基础是本书内容最多的一章,主要考虑到本书是围绕计算机“桌面”和网络两个平台来组织知识点和技能点的,所有后续章节的内容需要依赖本章所构建的网络平台基础知识来落实与网络有关的应用。本章的案例也非常重要,包括“搜索引擎和网络资源应用”、“网络服务器安装与测试”、“因特网协议栈与网络指令”等重要知识和技能。
第6章 多媒体基础是在第1章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重点放在数字媒体的压缩处理和技术标准的介绍上。本章的色彩模型在现代社会对于各个行业都非常重要,这是由于数字媒体技术的普及造成的。需要在各种设备上处理图像,哪些色彩模型适合处理哪种设备,哪种模型在转换过程中损失最小,这些知识已经从过去的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变成了当前的计算机基础常识。本章引入的实验包括“位图转换为矢量图”、“模拟声音的数字化”、“简单视频制作”,都充满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对解决各种媒体在万维网上的应用提出了建议方案。
第7章 数据库技术,尝试将Web数据库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实验有难度,但并不缺乏趣味性,尤其是使用工程性实验数据在桌面和Web两种数据库进行教学,会让读者感到挑战。特别是在Web数据库实验中解决了表意文字编码的问题,不仅可以让读者感到有成就感,还可以加深对第1章中,作者强调文字编码系列知识的用意的理解。
第8章 企业信息基础与应用,这是全新的内容。作者尝试走出以往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受制于“桌面”内容的局限,为读者在面临就业和深造时,对“桌面”以外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基础构成和实例,有所了解和实践。内容包括:企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组成、内容管理系统(CMS)、企业系统和解决方案应用等。
作为教材,我们建议根据学生的基础状况,选择32、64两种学时授课(每章4~8学时),理论和实践各占一半。本书的配套讲义、实验资源、样本数据和实验指导等,将通过以下网站提供:http://www.hxedu.com.cn或http://202.117.35.239。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内诸多院校计算机学科专家和基础课教师的帮助。其中,在教学大纲征求意见过程中,仰恩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曾党泉老师、青岛理工大学高玲丽老师、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系宋佳丽老师、宁波大学信息学院江宝钏老师、山东济宁学院杨倩老师、临沂师范学院信息学院符广全老师、哈医大大庆校区医学信息学系白雪峰老师发表了重要见解和建议。
初稿完成后,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童占梅女士亲赴西安,主持了本教材的专家论证会,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心主任冯博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陈建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李联宁教授、西安工程学院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薛涛博士、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王魁生教授、西安翻译学院任华老师参加了教材论证会,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教材初稿评审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相林老师,作者的校友陈海荣、顾佳欢、冯小平、王冠、江宇、王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薛飞杰等阅读了全部初稿,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和意见。作者的同事刘志强、贾应智老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实验案例支持。苏州吉浦迅科技有限公司陈泳翰先生为本书提供了GPGPU和CUDA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案例。
在此,作者向以上所有为本书出版做出贡献的同行和同事表示感谢和敬意。
虽然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最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间和作者对2009版白皮书研究程度上的限制,本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来信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xqcheng。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