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视角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刘延平 张真继主编
- 3175字
- 2024-12-21 14:28:06
对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思考
施先亮
摘 要: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是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对保障和提高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给出了制定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应遵循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从专业概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办学条件等方面阐述了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规范;制定
Abstract: Instructive discipline specif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the cut-in point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ntents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as well as plays important role of guarantee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als to be followed when establishing instructive specif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And on this basis, the main contents of instructive specification of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are explained from the aspects of discipline overview,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tandards, education contents and knowledge system, school running conditions and etc.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Discipline Specification; Establish
1 制定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已经有200多所高校设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然而,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在培养质量方面良莠不齐,整体培养质量与国家、社会和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因此,如何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国家提出“质量工程”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更加迫在眉睫。为提高我国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非常有必要制定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
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国家教学质量标准的一种表现形式。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是对物流管理本科教学质量的最低要求,主要规定本科学生应该学习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应用。各高校可在这个最低要求基础上增加本校的要求,制定本校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是推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对保障和提高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 制定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原则
2.1 多样化与规范性相统一的原则
规范应有利于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既要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又要有可调整空间,以利于各高校办出特色、形成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2 逐步拓宽专业口径的原则
对专业设置或专业口径不合理的专业,应先研究专业的调整,再研制专业规范。
2.3 内容要求的最小化原则
尽可能降低学时、学分要求,并提出学时或学分的控制范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给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可拓展空间。
2.4 核心内容标准适度的原则
所设定的标准不应过低或过高,既要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要有利于分类指导。
3 物流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
3.1 专业概述
(1)专业形成与发展概况
国外物流管理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我国物流管理学科的发展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但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却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2001年国家才正式批准设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虽然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开办时间不长,但起步快、发展快,为我国高速增长的国民经济提供了一批物流管理人才,缓解了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压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向着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创新性和专业复合交叉的高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方向发展。
(2)专业主干学科
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是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3)主干学科方法论
物流管理专业主干学科的研究方法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法学的研究方法于一体,侧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唯物论与辩证法、系统科学与运筹学、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规范与实证、实验与模拟等方法。
(4)专业相关学科
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学科主要包括其他管理类学科、经济学、数学(含运筹学)与系统科学、工学、法学等。
3.2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理学、工学学科相互渗透,目标在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物流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熟悉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物流信息管理及相关物流业务运作与管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
(2)人才培养规格
① 学制、学习年限与学位。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3~8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② 知识结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管理研究方法、科技写作等工具性知识;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制图、材料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环境工程等工程技术知识;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等经济知识;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作管理、物流系统科学、物流技术、物流经济、物流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
③ 能力要求。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外语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如运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如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创业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研究能力。
④ 素质要求。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如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团体意识;文化素质,如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人际交往意识;科学素质,如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管理素质,如管理意识、综合分析与管理决策素养、价值效益意识、国际化意识;身心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3.3 教育内容、知识体系和教学要求
(1)专业教育内容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育内容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三大部分构成。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国防建设、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包括经济学、数学、工学、法学等相关学科门类基础教育,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主干学科大类基础教育,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专业实践训练等。综合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自选活动等。
(2)知识体系
“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模块、知识单元组成。
知识领域代表与物流管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领域方向。每一个知识领域由若干个知识模块组成。
知识模块是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要求在知识领域范围内对专业整体知识的一种分解,描述了一个特定的学科子领域方向。每一个知识模块由若干个知识单元组成。
知识单元是知识模块中的一个单元内容,描述知识模块中的一个具体分支或知识章节,是专业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教学单位。知识单元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可选知识单元两类。核心知识单元是本专业所有学科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的公共部分。可选知识单元是指对某一个学科方向是需要掌握的专业类知识,但对于其他学科方向是可以选择的知识内容。核心知识单元本身不能构成完整的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部,它必须和与学科方向相关的可选知识单元结合组成一个本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专业培养方向灵活选择相应的可选知识单元。
“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知识可以划分为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作管理、物流系统科学、物流技术、物流经济、物流综合六个知识领域(见表1)。
表1 物流管理知识领域
Tab.1 Knowledge field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在上述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模块和知识单元的分解,便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学分数、教学时数与实践时数的基本要求
学分的计算标准为理论课程教学每16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程教学每32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每周计1学分。
物流管理专业最低学分为140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最低为100学分,实践教学学分最低为40学分。
(4)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
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程可以在多个知识单元、知识模块或者不同的知识领域范围内进行设置,但最后形成的课程体系应覆盖知识体系的知识单元,尤其是核心知识单元。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多种形式:课程中的实验环节、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教学实习等。有条件的学校,在教学实习方面,应该进行现场集中实习。
(5)毕业设计(论文)与学位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学校应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与答辩、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等进行严格把关。
3.4 办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学校要有年龄及知识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有学术造诣较高的学科带头人。专业任课教师的生师比不高于18:1,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不低于30%。
(2)实验室与实习基地
实验室的配置应能满足基本教学要求,能开设出相关的教学实验。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每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不低于10%,百名学生所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不低于10台。
有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应符合物流实习的基本要求,能提供相关的实习内容。
(3)教材、图书资料与网络资源
选用教材要符合教学大纲或专业规范,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教学大纲的讲义。主干课程应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并注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公共图书馆中应有一定数量与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生均图书不少于100册,生均年进书量不少于4册。
(4)经费
新设本专业开办经费一般不低于一定的金额(不包括固定资产)。每年的正常教学经费不低于一定的金额。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不低于20%,并每年至少保持持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Z]. 教育部,财政部,2007.
[2] [教高[2007]1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2号)[Z]. 教育部,财政部,2007.
[3] 谷再秋,乔志强.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初探[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82-84 .
[4] 刘联辉.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思考[J]. 物流技术,2005(2):35-37.
[5] 周江华,刘桂云.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 中国水运,2003(12):40-41.
[6] 甘明等. 试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J]. 物流科技,2002,25(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