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视角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刘延平 张真继主编
- 1134字
- 2024-12-21 14:27:58
创建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实践、创新、创业能力的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张润彤,黄磊,邵丽萍,吕希艳,常丹
摘 要:“以人为本,国际化视野,三种能力,创新教学,一个基础平台、两种教学体系与三类实验环境”是信息管理类专业在实践中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人为本,国际化视野,三种能力” 体现了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关键词:国际化视野;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Abstract: “ People-oriented, Internationalization vision, Three kind of abilities, Innovative teaching, One basic platform two teaching systems and three kind of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the fundamental framework that creating of the training model in the practic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t is a new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creating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Vision; Practice; Innovation; Ventur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以人为本,国际化视野,三种能力,创新教学,一个基础平台、两种教学体系与三类实验环境”是信息管理类专业在实践中创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以人为本,国际化视野,三种能力”体现了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1 总体思路
“以人为本”是指以学生为本,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实践、创新、创业三种能力的学生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
“国际化视野”是指将信息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从国际社会的视野而非一国的角度培养人才,创建国际一流信息管理专业,为科技和经济建设培养出具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能在全球范围内就业的人才。
“实践、创新、创业三种能力”是指信息管理类人才要注重实践、创新、创业三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以实践、创新、创业为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
“创新教学”是指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老师的创新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通过积极探索,本信息管理类专业形成了“两主三多”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并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一个基础平台、两种教学体系与三类实验环境”是指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模型。其中“一个基础平台”是指学生在一、二年级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包括思想修养与文化素质类、英语与数学类、管理与经济基础类、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导论/研究方法论5类课程。“两种教学体系”是指用于培育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新、创业”三种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三类实验环境”是指用来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新、创业”三种不同能力的实验环境与内容。
2 创建与实践过程
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级专业化信息人才的需求,保持我校信息专业国内领先水平并与国际接轨,我们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共性要求与尊重个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教育质量控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北京市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依托,以北京交通大学示范教学实验室为支撑,以创建国际一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目标,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国际化办学模式、创新研究性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实践、创新、创业三种能力,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的信息管理类创新人才,并集成取得的有效经验和实践效果,形成了信息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关参考规范,发挥了推广和示范的作用。
2.1 提出全新的“以人为本,国际化视野,三种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
“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以学生为本体现在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大纲等方面上,即要符合时代和社会实际需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社会的要求,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信息技术是一项构筑在互联网上的技术,而互联网是一个无国界的平台,故国际化视野是信息管理类专业人才必需的一种要求和基本素质。
在对“实践、创新、创业”三种能力的教育中,实践教育在于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探讨实施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总结培养实践人才的规律。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与改良,即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创造一种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型教育。创业教育是在创造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人格的教育,它鼓励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或毕业后自主创业,建功立业。
2.2 建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下的“一个基础平台,两条教学主线,三类系列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信息管理类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特殊需要及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参照ACM(美国计算机械协会)、AIS(美国信息系统协会)、AITP(美国信息技术专家协会)联合推荐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指导原则(IS2002),同时参考国内外一流学校信息专业的课程设置,经过本专业所有老师与专家的反复论证,基于国际化视野建立了简称为“一个基础平台,两条教学主线,三类系列课程”的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部分信息技术课程前移,综合类课程后置,体现了先基础,后专业,先微观,后宏观的认知模式;在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上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体系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组建了与“一个基础平台”配套的“博导教授”指导团队。
(2)在课程中设置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条主线。
(3)将专业课程划分成三个特色突出的“信息系统类,电子商务类,ERP”课程模块。
(4)建立了可以根据时代发展与社会需要“与时俱进”的、动态的、规范化的“人才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计划”。
2.3 构建国际化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环境
本专业通过多种形式创建国际一流信息管理专业,为科技和经济建设培养出具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和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且能在全球范围内就业的人才。具体说明如下。
(1)主办了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提高信息管理专业学术研究的水平,更为本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
(2)加强了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了国际同类课程建设经验,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如国际学术讲座、专家访谈、国际信息搜索等,增强了教学的国际性,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等。建立国际交流机制,创办“信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3)推出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互派优秀教师为对方本科生教学。鼓励和选派一线骨干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进修交流。
(4)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具体体现在师资培训国际化、教学改革国际化、升学就业国际化几个方面。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都是参阅国外知名学校同专业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编制而成的。
(5)撰写了高水平双语教材和外语学术专著,引进了国外原版教材,与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接轨,保持双语教学和全英文教学课程门数,锻炼了学生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能力。
2.4 建立“多层次、开放性与过程式”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信息管理专业依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优良传统,通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在经济管理学院创先构建了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层次、开放性与过程式”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它由实验教育理念、实验教学目标、实验教学内容层、实验教学工具层、实验教学数据层及指导实验研究方法体系和管理体系组成,它的具体作用如下。
(1)提出了实验教育理念与实验教学目标。
(2)制定了包括“实践实验层、创新实验层、创业实验层”三个层次在内的19门实验课程。
(3)完善了实验教学工具与数据环境。
(4)建立了“开放式”的实验研究方法体系,包括“三结合”的指导思想,“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氛围,“自主式”实验方法。
(5)建立了“过程式”的综合考核机制。
2.5 构建“实践、创新、创业”实验环境
(1)建立了实践教育的实验环境
在本专业教师的购置与开发下,目前已经在学院实验室内为本专业实践实验课程配置了多种软件工具与系统软件,这些实践环境可以基本满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2008年申报并成功获得“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信息管理专业师生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们也为实践教育的实验环境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2)建立了创新教育实验环境
在创新实验课程中注重创新内容,确立创新的理念,完成了如下实验环境内容的建设:
①“ERP概论”课程;
②“经济模型与应用”课程;
③“软件开发工具”课程;
④“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⑤“网络数据库”课程;
⑥ 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机制,目前老师已经完成与正在带领学生完成的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有8项,包括北京市大学生创新项目及申请中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
(3)建立了创业实验教育环境
在过去的理论教学与实验中,创业的理念较少体现,因此,本专业创业实验环境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
① 在《企业资源计划概论》课程中为开展创业实验设计了培养创业能力的创业沙盘模拟活动,有5套可供400人同时使用的创业沙盘模拟教具,还有《企业经营财务分析与业绩评价系统》与《市场管理系统》两类辅助教学软件,并编写了沙盘模拟指导书、电子课件。
② 在《网站开发实践》课程中为开展创业实验设计并开发了新的电子商务网站以进行创业活动,并将院系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及电子商务网站活动平台。
③ 在《系统开发实践》课程中为开展创业实验创建了新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进行企业创业活动,并将院系的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及管理信息系统演示平台。
④ 通过奖励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创业设计方案竞赛等竞赛平台,提供给学生参与创业实验的环境。
⑤ 本专业老师还创建了校级“创业模拟竞赛”,并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
⑥ 在科研和创业方面同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方便的平台与创业机会。
⑦ 鼓励并指导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真实的企业创业活动。
2.6 实现“多角度”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
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实现了“多角度”将科研与教学相融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成果。
(1)将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在多门课程中通过课件、软件、案例、教材、课程设计将老师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了教学内容之中。
(2)将科研成果引进了毕业论文。
(3)将科研成果引进了大学生创新项目。
(4)将科研成果引进了学生课外活动。
2.7 创建具有“两主三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总结并归纳了“两主三多”的创新教学模式,其中两主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三多为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种互动方式、多种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形成了“研究性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等实践教学方法。
2.8 建立国家级、校级精品课程,带动整体课程建设
建设了国家精品课程《电子商务》,2004年,《电子商务》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北京市,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该课程组编写的教材《电子商务概论》获校教材与教材建设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7年,《电子商务》课程获得北京交通大学重大项目重大贡献奖。
建设了学校精品课程《企业资源计划(ERP)》。2008年,《企业资源计划(ERP)》被评为北方交通大学精品课程。2006年和2008年,《企业资源计划(ERP)》和《ERP原理与实践》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2008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特色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2.9 出版了“系列化、精品化、国际化”的教材,建设了“立体化”教学资源
精品化:组织带动信息管理系教师出版了高水平精品教材,包括7本北京市精品教材,8本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系列化:出版了“信息管理专业系列实验教材”(13本),它是我国第一套“信息管理专业系列实验教材”,出版以来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好评。
国际化:出版了2本英文专著。
建立了“立体化”的网站与课件,包括1个专业网站、3个课程网站、5本主干课程配套教材、13本实验课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实验系列教材、13本实验指导书、13本实验任务书、24门课程的电子课件、5个多媒体课件、2个视频课件。
2.10 组建了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环境
(1)通过引入、培训、交流和深造等机制,引进与培育了国际化、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信息管理专业现有长江特聘讲座教授徐立达,以及博士生导师李学伟、张润彤、张真继、黄磊、关忠良教授共6名国际化高水平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成立了国际化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团队,目前信息管理专业由21名骨干教师组成,包括5名教授、12名副教授、4名讲师;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名,在职博士生8名。他们基本形成了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比较合理的、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通过改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目前已经组成了3个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即“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学研团队。
3 培养模式的创新
3.1 国际化
(1)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举办与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形成国际化学术氛围,使老师与学生在信息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走在国际前列。
(2)建立“信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结合信息管理的国际化特点,制定国际化学术交流机制,为老师与学生提供国际化学术环境。
(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国际化办学方式,鼓励老师到国际知名大学讲学、听课,鼓励学生到国际知名大学参观、上课;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到本专业任教、讲学、做学术报告。
(4)注重师资培训国际化,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国际化,使用最新的教材,进行双语教学。
(5)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本校学生在国际会议、直接到国外攻读学位、到外企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3.2 科研与教学“多角度”融合
在国际化、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带领下,信息管理专业在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教材、电子课件、案例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引进课堂。
(2)通过毕业论文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使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先参加具体的科研项目,在完成指定的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再完成毕业论文任务。在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中,有超过50%的论文是学生通过参加科研项目来完成的。
(3)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在大学生创新项目计划中,老师提供科研项目,学生报名参加,本活动已经形成机制。
(4)通过大学生课外活动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学生通过参加老师科研项目课题组进行科研与学习,还通过参与真实的科研项目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在本专业几十个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组中都有本科生的参与。
3.3 配套的“实践、创新、创业”实验环境
本专业创先构建了符合学科特点的“多层次、开放性与过程式”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实验教育理念与实验教学目标;制定了包括“实践实验层、创新实验层、创业实验层”三个层次在内的19门实验课程;完善了实验教学工具与数据环境;建立了“开放式”的实验研究方法体系,包括“三结合”的指导思想,“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氛围,“自主式”的实验方法;设计了“过程式”的综合考核机制。
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实践、创新、创业”实验环境是一大亮点,本专业针对三种能力培养划分了实践实验课程、创新实验课程、创业实验课程;规划了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为每门课程编写了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电子课件;为每门课程购置、开发了系统软件、工具软件、沙盘模拟工具、教学辅助软件;建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机制、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创业模拟竞赛(它们都已经基本成型);课程、项目、竞赛都有专人负责,软硬件配套,管理分工明确。
本专业总结归纳了“两主三多”的实验教学模式,包括“研究性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等创新教学方法。
4 培养模式的应用
自2003年开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在2003级后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中进行试点、实施和完善,应用人数近千人,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同学和教师的好评,基本达到预期目标。部分教材和电子教案在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和企业培训等对外教学中使用,反应良好。
4.1 教学与科研成果显著
近年来,本专业组织、支持信息管理系老师承担了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点项目、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教改项目550多项,科研经费达8300万元。本专业出版学术专著16部,译著11部,教材等其他著作50多部,其中包括“北京市精品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百门精品教材”等高水平教材近20部;发表论文530多篇,获得16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其中“电子商务概论”课程在2003年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在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和国家级高等教育精品课程,《企业资源计划》在2008年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精品课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2008年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校级特色专业。有5位老师先后被评为校优秀主讲教师;配合、支持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2008年成功申报并获得“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08年承办了被ISTP和EI检索的国际学术会议IEEE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4.2 学生培养质量高
近5年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水平、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从2003年初以来,经济管理学院陆续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全面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在会计学、工商管理专业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平台等部分成果,受益学生达1000多人,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国际间的竞赛中,信息管理系团队老师和学生获得IEEE竞赛大奖,并在决赛中获得优胜奖;在全国电子商务大赛中,1人获得了金奖,2人获得了银奖。
1996年,学校开始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名义招收本科生,在全国各地的招生录取分数线均高于其重点线60~80分,具有很好的生源质量。培养的学生学科基础厚,基本技能硬,创新精神好,创新能力强。近三年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保持在33%以上。
4.3 社会评价好
根据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对经济学的毕业生感到满意。毕业生踏实肯干,专业知识扎实,头脑灵活,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用人单位尤其对我校2006届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日益提升的教学质量给予了高度认可。很多用人单位希望与学校签订培养合同,以保证在今后几年中其用人计划能够得到落实。
随着信息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和推广,高层次教授互访和举办高水平会议等国际学术交流的扎实开展,使得本专业在国内、国际范围内都获得广泛的认可,并于2008年成功引进美国Old Dominion大学信息技术系主任许立达教授到我校做“长江特聘讲座教授”。
2006—2008年连续三年都有信息管理系的本科毕业生被推荐到韩国釜山大学,并在对方提供的奖学金的支持下进行硕士学位的深造。这些学生获得了对方学校和导师的高度好评,对方学校并因此决定将连续为北京交大的本科生到该校学习提供专项奖学金。
近5年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的研究生入学率从9%上升到了33%以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特色专业及北京市教改示范专业,为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北京市重点学科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大学评价和排名领域知名专家、《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在2008年出版的《挑大学选专业考研择校指南》一书中对我校信息管理专业的评价为“A”(全国高校各专业总评级由高及低分共为A, B, C, D, E五档),这是社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极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