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右眼看的是雾(2)
- 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勿忘初心
- 沈万九
- 4523字
- 2016-01-12 16:45:37
然而从本质而言,文艺其实无所谓复兴,因为它从未衰落过;文学也无所谓凋零,虽然精神有所流失,但它绝不会消逝。正如记者问莫言获奖对他个人有何直接影响时,后者回答:“对我个人来说,意味着这一段时间我要接待你们。”
满意度
近年来,国内开始不断地兴起移民热,而且这份热度如同各地城市的房价一样,疯狂见涨,足以让人忧虑,毕竟移走的都是有钱人、“有米族”,跟他们一起移走的是大量的财富最要命的是,这些财富很可能还未必干净。亲,挥一挥衣袖,带走的不只是一片云彩哦!
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大量的移民群体中也不乏白富美和高富帅,他们的出走大大降低了屌丝逆袭钓到富家女或小金龟的可能性,很多偶像肥皂剧也顿时失去了现实的铺垫,变成纯粹哄骗中学生的空中楼阁。
说到移民热,伟大祖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好日子,正所谓普天同庆、万物欣荣,某些著名导演抱团儿拍了一部名叫《建国大业》的电影,制作团队堪称恢宏,演员阵容堪称豪华,个个都是腕儿,人人号称零片酬,而且为了给这部大戏在国庆档期护航,还特意延缓了美国大片的引入时间,结果票房屡创高峰。
多年过去,如今我再次想起那部年度大戏,却想不到什么经典桥段,只有一些零碎的超豪华明星阵容之英姿飒爽的客串。除此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部电影的海报其中许多著名演职人员都是外国国籍,还在海报上有特别说明。
我当时就纳闷了,找谁不好,为啥找一堆“外国人”来演这部戏呢?而且还偏偏要在海报下面标明国籍,赤裸裸地,这不闹着玩儿吗?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个人觉悟低,理解不了其中的宣传玄机,而且还一直无可救药地低到现在,因为直到今天,我还没整明白这海报的意图。好心的读者要是有高见,望在本书的读后感中提提,我深表感谢。
韩寒曾说过:我不会移民,因为我喜欢的人都在中国。然而,对于很多的人(可能也包括许多明星)来说,他们的理解是:我喜欢的人都在中国,所以我要移民。
总的来说,除了众多的有钱明星之外,移民的大多以新生富豪为代表,而且移民的手段主要是投资,其中不乏一些知名企业家。
有数据统计,自1978年以来,有264万中国学生留学海,仅不到109万人回国。前后一减我们便愕然发现,有150多万青年才俊流到了海外。
由此可见,大量的高学历知识分子也慢慢成为移民的主力军。他们为啥要走,而且还走得如此迫切,我作为一个没有移过民也不打算移民的人,恐怕难以提出什么高论。不过要是让我猜的话,我猜他们可能寻找的是:一、优质的教育;二、健康的环境;三、安全的食品;四、规范的法律;五、身份的象征;六、重新发展的机会。
不管是以上六点的哪一点,归纳为一点就是更好的生活,至少是移民者自认为的更好的生活。我有一个老乡,在广东北边的农村,小学毕业,本来在家里过得好好的,娶的是村花、住的是别墅、开的是轿车虽说是国产,但起码是四个轮子的。有一次他来到广州旅游,发现这个城市特别干净,而且这边的人看起来一个个都有礼貌,美女又多,地铁也方便,想到小孩子要是在这里长大,以后肯定更容易出人头地。接着,他就开始想尽一切办法搬了过来然而事实上是不是如此,结果是否能够如意,大家自己心里有数,我只是做个类比而已。
众所周知,如今房子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病。据统计,北京购房,新盘要是五环之内,四百万估计很难拿下,无论怎么强调“资源”、怎么强调“人脉”,你花几百万在北京买套房,连个北京户口都办不了,不是吗?但是四百万却能够让你有移民的可能,而且选择还不少,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努力再奋斗一下,新加坡也不是不可能。
这意味着,中国某些地方的房价已经高到赶上移民的价了。当然,我们也可以和谐一些去理解,某些友邦国家怀着恶毒的心理把移民价拉低到了中国的房价基准,意图不可谓不险恶,就是希望把原属于中国的最具有奋斗力量的中产阶级给挖走。另外,随着祖国国力的日渐强大,某些国民(尤其是娱乐圈的有钱公民)崇洋媚外(尤其是媚“美”)的心理日益加强,并且形成了一种可怕的攀比风气。与此同时,某些公民抗小挫折、抗小困难、抗小小不得意的心理也特别不强,一遇到小问题就吵着移民,没有不屈不挠、死磕、曲线救国的精神。
所幸的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们还听到了另外的声音:移民其实是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冲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广东省外侨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华侨华人的动态出现了一些变化,“以前是出去不回来,现在有回来的了,明显了”。说到回归的原因,大体有四点:一是国内多方面环境的改善;二是数千年根文化的乡情;三是国内为投资热土,更容易挣钱;四是国外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
然而,这些真的能够成为大家回归的原因吗?我看未必。
从数据上来看,除了众多的明星以及个别冠军、准冠军之外,目前大多数的移民者都具备以下共性:受过高等教育,我们看到了什么国内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教养良好,地位较高,收入可观。
他们有的曾是大学老师,有的曾任公司主管,有的是技术骨干……混得都还OK,但一旦他们到国外之后就会发生巨变他们甚至一个个演变成了卡车司机、超市货柜员、收银员、推销避孕套的……但他们的目标是为了儿女和家庭,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下一代”的悲情思想。这种思想将会是他们回来的巨大鸿沟。说白了,回来只能证明他们当初的选择是错的,但其实没多少人愿意证明自己是错的。
叶落终须归根,狐狸死之前尚知道遥望生它养它的故乡。
面对目前国内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移民虽说是一个办法,但却未必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你硬要说你是地球公民,国家意识淡薄,民族情结薄弱,我也没话可说。
总而言之,想留的赶不走,但想走的却留得住,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人士的相关努力了。不可否认,房地产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强大的催化剂。须知,催化剂下的量多了,总会有一些扭曲的事情发生,事情发生多了,难免有一天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自由的猪和磨面的驴
小时候,我就知道自由是一样好东西,但没想到会是这么好。记得那时,总有很多的人在我们耳边说:比起自由,还有很多的东西要重要一百倍,比如说用功读书考大学,比如说把对隔壁班的长发女生的情丝埋藏于心。他们说了很多,也说了很多年。换言之,他们教育着我们,用一种传道授业的姿态,以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然而,多年后的我们再次想起这些时,觉得他们说的有的靠谱儿,有的则大为离谱儿。最可悲的是,在那些靠谱儿和离谱儿之间,我们已经失去自由很多年了。
诚然,比起古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年的随口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便掉了脑袋的文字狱,及旧时的门当户对、父母之命的强暴爱情,我们现在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理应敲破了大鼓庆贺可我却一点庆贺的心情都没有,因为这些都不是自由,而是基本的人权,离自由还有十万八千里呢。
首先,我想跟大伙儿聊聊什么叫作自由。哲学上所定义的“自由”,是指对自己和客观世界的必然认识和改造。也就是说,要想获得足够的自由,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既不盲目,又不主观。“认识”这种东西,说容易其实一点都不容易。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个漂亮的美女,她对大伙儿宣布说我是一个女的,而且有点姿色,所以可以简称为“女色”,这就叫作“认识”。但如果她说,我很年轻,也非常漂亮,以后肯定会嫁入豪门,这就叫作“认为”。两者的差别显然不言而喻。
由此可见,任何带有偏见的认识必定会导致改造的失败,从而导致自由梦想的破灭。因而,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些人活得很憔悴,满脸的仓皇、侵入骨髓的疲惫。他们自由地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却束缚在自己内心最隐秘的地方。
记得前几年,有一位香港大明星说过这么一句话,说中国人就是应该有人管,言下之意就是中国人的自由度太高,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民愤就像是干草堆里扔下的火星一样,一下子就燃烧了起来,自由的猪和磨面的驴77文。这种愤怒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夹杂着狂热的民族热情,生硬而强暴地把人分为敌我,而且还扛着“国”字大旗,从而彻底地意淫了一把。
这份快感其实有点像是小学时我们去郊游,坐在巴士上,然后小明突然站了起来振臂高呼让另一位同学表演节目,比如说:“小露,来一个!来一个,李小露!”一般这时候,除了小露之外的其他同学都会盲目地high起来,热情高涨地跟着瞎起哄,浑然不顾到底让小露来什么,她会不会来,或者车上有没有小露这个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方,内容本身无害。我只想借此说明一个道理,虽然很多人都具有起哄的无比自由,但却带有一种无可救药的盲目。这就如同一群被打开了猪圈的猪一样,自由地奔跑在广阔的天地间,却不知道要跑去哪儿,为何去奔跑。
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不小心就欢快地跑到了屠宰场。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与企业未来》一书中提到:自由是人类智慧的根源。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空前璀璨的文明,很大程度是因为解放了思想的束缚。
有关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忙碌而勤劳的中国人太缺乏自由思考的时间了。设想两种生活:一种是在监狱里,里面的基础设施都很齐全,上网不要钱,而且用的是4G网速的三核电脑,此外还有个图书馆,有着看不完的古今中外的书。另一种则是在大千世界中,让你每天为了一口饭、两件衣、人赶早去挤公车,晚上很晚才回家,其间上的班又不是你喜欢的,房子要不吃不喝十年后才能赚到首付,老婆能挑个二手的算不错了,一不小心还可能是二婚的。
我相信,80%以上的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当然也有人会坚定不移地选择前者,比如说王小波。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天才之一,“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一点,可以从他四十一岁从中国人民大学辞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中得以证明一二。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勇气,可以义无反顾地追求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生活的束缚丢在一边,潇洒地走在寻找智慧的路上。但可悲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宁愿随波逐流,也害怕去尝试,哪怕一回即便我们连三十而立的年龄都没到。
前几年,我在一家化妆品公司上班。众所周知,对于一个男人,而且是直男,待在化妆品公司的好处就是可以成天跟女人打交道,其中也不乏女色。不好之处则是容易一不小心被女性化了。当时带我的是市场总监,一个戴眼镜、精力旺盛的中年单身男,人挺不错的,在我们这个小行业里也算是半个角儿。其实我们挺投缘的,都不吸烟也不喝酒,有时候坐下来只会谈个心什么的。
有一次谈到工作的意义,我非常好奇,他这么努力去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结果他给了我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他说他是为了自由。当时,我不太明白其中的意义,还觉得他是个浪漫主义者,现在想起,才恍然。
我还想举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师妹,毕业后去了一家外企,刚开始一切都挺不错的。可两年后的一天,她突然发现上司经常让她做私人事情,比如说为其老爸找静脉曲张的主治医生,或是给其宝宝找音乐光碟,就差没把她当作自己的保姆使唤了。
对此,她是敢怨不敢言。要知道,我师妹是一个很上进的人,有能力也有理想,平时工作也挺刻苦的,买衣服化妆品也都网购而不去逛街,只是为了省些时间奋斗,最主要的是她现在已经毕业多年,不再是那个刚进公司什么都抢着做的小跑腿了。最近,她终于下定决心跳槽,因为她再也无法忍受花大量的时间去做跟工作无关的琐事。用鲁迅的话来说,这简直就是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