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

小说在古代没什么地位,写小说的甚至还受“鄙视”。就以出版业比较兴旺的明代来说,出了不少好小说,可是著作权都成问题,作者几乎都有一些谜。《金瓶梅》的作者是谁,至今没有人考证出来。大约因为这个缘故,小说家在诗人面前也矮三分,在章回小说的开头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有诗为证”。

“有诗为证”,还真不是一句戏说。我在多年读诗词的体验中,就常常有一种感觉,诗中描写的历史也许比当时的御用史官编写的帝王将相史更为可信。于是,就试图来个以词证史。其实,以诗(词)证史,《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书早就做了,只不过,那板着面孔的学问,今天大多数的读者读不下去。

我崇尚《尚书》里的那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这不影响我对唐宋词的喜爱。于是,我就把讲课的讲义整理一下,尽可能做到返璞归真,通俗易懂,亦庄亦谐,举重若轻,既不晦涩也不粗俗,从人类千古主题诠释其中的奥秘与史实真相,希望为传播、普及中华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余虽不才,然余诚矣。

写作之初,我就追求将严谨学术观点大众化,确保所有引用资料权威、准确,当然,标明出处。

对于有争议的版本,我通常采用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的版本;对于注释、解释方面的有争议的,我通常会将龙榆生、顾随、夏承涛、俞平伯、叶嘉莹、朱光潜等诗词界前辈、大家的观点简单列举出来,然后再谈我个人的倾向和看法。总之,我在方便易读的基础上,兼顾到权威性,力求对唐宋词作生活化兼学理性的探讨。

书写完那天,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海口的夜飘着毛毛细雨。我去小区附近的陵水饭馆吃了一碗汤粉,老板知道我不吃肉,就多放了点青菜。我很喜欢这家店里的陵水灯笼椒,我将一勺金黄色的辣椒酱放到碗里,号称“怕不辣”的我,没费劲就将辣得难以下咽的汤全部喝下去了,结果,刚走出饭店100米远,我就开始全身冒汗,无法迈步,几乎虚脱,那种辣由内而外,简直让我抓狂、崩溃。过了半个小时才慢慢恢复过来。

原来,放纵口舌之欲的后果竟然如此严重。还好,唐宋词虽然缠绵甚至凄婉,但不会像灯笼椒那般让人抓狂,而更像一碗煲了很久的靓汤,味美绵长,营养健康,回味无穷。这让我想到一个朋友——高海燕教授发来的手机短信:

善生于感恩,道生于安静,德生于谦和,慈生于博爱,福生于快乐,乐生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