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眼光长远——高瞻远瞩,事业才能做大(3)

掌握全面的资讯,方能百战不殆

每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善于捕捉商机的高手。李嘉诚身家几百亿,知名度极高,在他的成功秘诀中,有一条是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是随机应变,善于捕捉商机。正是因为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商机,李嘉诚才能经过数十年的打拼,从一个推销员成为世界华人首富,并且连续十几年占据头把交椅。

可是,商机稍纵即逝,李嘉诚是怎样抓住它的呢?李嘉诚说过:“抓住时机首先要掌握准确的最新资讯,而能否掌握时机是看你能否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时机的背后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己知彼。”

20世纪50年代初,李嘉诚在当推销员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欧洲人喜欢塑胶花,欧洲人喜欢用塑胶花装饰自家的庭院和房间。在美洲,人们也喜欢塑胶花,就连汽车上或工作场所,通常都会摆上一束塑胶花。而在苏联,人们在扫墓的时候会献给死者一束塑胶花,意味着生命早已结束,但思想和精神长存。

李嘉诚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为后来从事塑胶花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大量的决策依据。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李嘉诚生产的塑胶花就大量地销往欧美市场,其产品赢得了海外厂商的一片赞誉。一时间,订单如风中的落叶,从四面八方飘来,年利润也从几万迅速增加到1000多万港元。

在塑胶花热销之际,李嘉诚又提前一步预测塑胶花市场的未来,他认为塑胶花市场不可能长盛不衰。因此,他渐渐将投资眼光投向地产界,在香港购地建造了一座12层高的工业大厦,同时不断减少塑胶花的生产。1964年塑胶花市场进入低谷,许多厂商叫苦连天,但李嘉诚已经悄然转行。

俗话说得好:“花无百日红。”任何一个好的项目,都有“凋谢”的时候,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有一天它会渐渐被淘汰。因此,经营者一定要有危机意识,要提前收集信息,全面掌握行业资讯,做好战略转移的准备,这样方能百战不殆。

回顾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不管是创业时期选择生产塑胶花,还是后来投资地产,敏锐地感受生活中的情报,全方位收集资讯都是他致胜的法宝之一。李嘉诚说:“能否抓住时机和企业发展的步伐有重大关联,想抓住时机,要先掌握准确资料和最新资讯,能否抓住时机是看你平常的步伐是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力,走在竞争对手之前。”

的确,做生意就像是赛跑,一定要快速反应,抢先一步,紧追机遇。在塑胶花市场没落之后,李嘉诚敏锐地意识到,香港寸土寸金,地产业将成为商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因此,他果断地将投资目标转向地产业,从而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最要紧的是要制定出正确的方针,但是你制定出正确的方针之前一定要拿到最确实的资料,这是绝对正确的。”

20世纪70年代,李嘉诚开始涉足海外投资。当时,地球通讯卫星已经问世,全球范围之内的人能够在瞬间实现信息的互通。这种纵横发展的趋势自然逃不过李嘉诚的智慧双眼,他在全力投资房地产业的同时,把目光对准了加拿大的温哥华,并购买了当地的一批物业。之后,李嘉诚扩资6亿多港元,收购了加拿大多伦多的希尔顿港口酒店。1981年,李嘉诚将投资的触角伸向美国休斯敦,在当地投资两亿多港元,购买了数幢商业大厦。

李嘉诚之所以能将生意做到世界各地,与他善于掌握全面的资讯是分不开的。现在商业社会,有这样一句俗语:“快鱼吃慢鱼,慢鱼被淘汰。”一家公司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应该建立信息收集机制,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战略部署,有选择地采取攻防策略,并快于竞争对手做出反应。

投资,要果断进入,断然抽身

在生意场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随行就市”,所谓的“行”指的是市场的供求状况。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投资决策应该顺应市场供求的形势,在恰当的时机出手,也要在恰当的时机放手,这样才能趋利避害,最大化地获得收益。

李嘉诚认为,做生意、搞投资要学会审时度势,处变不惊,该增加投入时增加投入,该断然抽身时断然抽身,这是一个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他的投资哲学是稳中求胜,也讲究进退之道,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弃的战略。他尤其擅长寻找一些持续下跌且跌幅巨大的股票作为自己的组合,并美其名曰“灾难投资法”。

1985年1月,李嘉诚抓住置地公司急于脱手减债的心理,成功收购了置地名下的的港灯。当时李嘉诚给出的收购价是比一天前收盘价低1港元的折让价——即每股6.4港元,一次性收购了港灯34%的股权。仅此一项,李嘉诚就为和黄股东节省了4.5亿港元。仅仅过了6个月,港灯的市价就上涨到每股8.2港元,李嘉诚马上将所有港灯的股票套现,净赚1.8亿港元。

李嘉诚说过,一个在股市中翻腾的人,如果不懂得“见好就收”,哪怕他再聪明,也会有马失前蹄的时候。他说:“当生意更上一层楼的时候,绝不可有贪心,更不能贪得无厌。”在炒股的时候,李嘉诚总能看准时机,果断抛出,从来不会看着股价一路高攀,就一直等待所谓最好的时机。尽管他的果断出手有时候会让旁观者扼腕叹息,但是他的谨慎作风让他在股市中从未失手。而在那些叹息者中,不少人因为等待“最好时机”而遭受重创,甚至倾家荡产,永无翻身之日。

在海外的几次投资行动中,李嘉诚采取的就是“果断进入,断然抽身”的策略。如果某项业务收购顺利,李嘉诚就会控制该公司;如果收购难度太大,他就会购买一些股票,赚一笔走人,然后再换一个地方继续投资。

例如,1986年李嘉诚动用6亿港元,购买了英国皮尔逊公司近5%的股权。后来皮尔逊公司的股东不希望外国人做他们的大班,于是采取了一些针对李嘉诚的措施,防止李嘉诚进一步控股。李嘉诚鉴于现实情况,在半年后果断地抛出股票,轻松赢利12亿港元。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高明的枪手,他的收枪动作往往比出枪还快。”李嘉诚就是这种类型的枪手,他当年迅速进入塑胶行业,后来又果断地放弃塑胶行业,进入地产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收购皮尔逊公司的股票时,李嘉诚再一次表现出果断的魄力,仅用半年时间就大赚一笔,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

李嘉诚深知“月满则亏”的客观规律,这种自然法则也适用于商界。在他眼里,只有赢利的业务,没有永远的业务。如果当一个行业已经走过自己的成熟时期后,你还抱着不放,必然会随着行业的衰落而走向失败。

同样的道理,在投资方面,李嘉诚也坚持这样的认识,那就是当某只股票上涨到一定程度时,随时都可能下跌,如果你贪心太多,继续等待下去,可能会把到嘴的肥肉葬送掉。所以,他坚持认为,该放弃的时候一定要断然放手。从某种层面来说,只有勇于放手的商人才会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大商人。

在这方面,犹太商人的投资策略与李嘉诚的投资策略颇为相似。当事业不顺利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坚持和忍耐,但并不是一味地忍下去,他们知道应该忍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应该放弃。当他们决定在某项事业上投资时,一般都会制定三套投资计划,分别是短期投资计划、中期投资计划和长期投资计划。

当短期投资计划投入之后,如果他们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的预测有差距,他们会毫不吃惊,也会毫不动摇,而是继续按原计划实施投资方案;之后当中期投资计划实施了仍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时,他们仍然会继续追加投入,设法实施各项投资策略。如果这个时候依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这项投资,即不再继续实施长期投资计划。

也许你认为短期投资计划和中期投资计划已经实施,为此投入了不少成本,这样放弃有些可惜。但犹太人却认为,放弃了已实施的两套投资计划是明智的,即使亏掉了投入的成本也无所谓。因为生意虽然没有如人愿,但及时止损了,不会为未来留下隐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痛不如短痛”。

詹姆士是一个花花公子,有很多恶习,当他把父亲留给他的财产都败光之后,才在艰难的生活中醒悟过来,于是他决心从零开始,从头做起。他从哥哥那里借来一笔钱,开办了一家小药厂。他亲自负责生产和销售工作,每天工作18个小时,然后把赚到的钱攒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几年后,他的药厂有了很大的规模,他每年赢利几十万美元。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分析,詹姆士意识到药厂的市场前景有限。同时,他了解到食品市场前景光明,因为世界上人口多达几十亿,每天都要消耗掉大量的食物。深思熟虑之后,他把药厂转让出去了,再向银行贷了一部分资金,买下了名叫加云食品公司的控股权。

加云食品公司是一家专门制造糖果、饼干及各种零食的企业,同时还经营烟草,虽然它的规模不大,但是经营品种丰富。詹姆士掌控公司后,通过一番行之有效的改革,对产品的规格和样式进行了扩充,比如,增加了巧克力、口香糖等品种。接着,詹姆士大力进行市场推广,在法国巴黎、美国纽约和华盛顿等多个国际知名的大都市开设分店,形成广阔的连锁销售网。随着公司业务的增多,詹姆士的资金越来越雄厚,他开始收购其他食品公司,使其形成大集团。

詹姆士的成功,得益于他当初果断地放弃小药厂,同时果断地收购加云食品公司,而这种断然抽身与果断进入,并非盲目性行为,而是经过市场调查和理智分析的。由此可见,在商业经营和投资中,适时出手、适时放手是一种可贵的经商投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