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我的教育观(1)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内在精神就是激发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渴望。这个世界上除了真善美,还有什么更值得人类追求的东西吗?

真就是真知;善就是完善的人格、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对众生的宽容;美在于内心的喜悦,在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当你听到一首歌曲,或者读到一段诗歌,或者看到壮丽的景色时,内心被触动,这就说明你拥有了欣赏美的能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敬畏教育的这种内在精神和力量。如果中国的教育失去了内在精神,中国的未来将会何等不堪。一个失去了精神和灵魂的民族,就是行尸走肉,就会沦为物质和肉体的奴隶。

中国新一代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无疑是失败的:家长过于关注孩子是否拥有优厚的物质生活,老师过于看重学生的分数,孩子缺乏来自师长的人文关怀、精神气质培养和心灵陶冶。在中国的教育中难以寻找到悲悯众生的情怀和宽容精神的踪迹,正因为教育本身的缺陷和功能的蜕化,才会出现“我爸是李刚”的无知与野蛮,才会出现药家鑫开车肇事后连续8刀将人刺死这样缺乏良知的残忍与罪恶。这些极端事例都是中国教育失败的缩影,无不反映出中国教育缺乏人文关怀:既缺乏真,缺乏善,也缺乏美的教育。甚至整个中国的体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缺乏真善美的。

然而,中国教育的诸多缺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待中国的政府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完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不能因为世界上存在黑暗,我们就不去追求光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或是逃避责任。在黑暗中点起一根蜡烛,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和别人前进的道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把自己变成燃烧的蜡烛,点亮学生前行的道路,让学生理解世界。任何拒绝的理由无非是逃避责任的借口。如果你不作为,作为一个老师,你本身就没有了精神和灵魂,那么你教导出来的学生同样没有精神和灵魂。如果我们所有的学生都没有精神和灵魂,那么我们整个民族就没有精神和灵魂。

中国学生为什么不快乐

学校对于孩子的成长负有重大责任,这一成长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是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最幸福的时光是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甚至到大学毕业这十几年的学生时代,但是中国现在的教育体系把本来应该是最幸福的小学、中学和大学时光,尤其是小学和中学时光,变成了孩子们长大后最不堪回首的岁月。

现在的孩子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几乎没有快乐,除了考试可怕、老师严厉以外,几乎没有留下别的印象。这是谁的罪过呢?

当然可以说是中国高考制度的罪过,但也可以说这是老师并没有领悟教育真谛的结果。真正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的成长,学习知识本身应该是一种快乐。但是我们的教育已经把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不堪的经历,老师们把它当作痛苦,学生们把它当作痛苦,最后的结果是大家陷入痛苦的旋涡中不能自拔。

在我的心目中,追求知识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成长更加让人感到开心和满足,但是我们的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种开心。原因之一是教育体系的问题,但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老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传递知识,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学习成了孩子的一种负担。真正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业水平与能力的提升,而且是整个人的学习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的提高。

一个老师的热情可以带动一个班的热情,作为老师要把自己的热情融进教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对教学的热爱与激情。

老师影响着一代学子的成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学生成长,首先必须是老师的成长。人对于知识、智慧、学习的追求,本身完全可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任何一个老师如果有本领把追求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快乐的体验,寓教于乐,那么这个老师注定是伟大的。有的老师一辈子都没教导出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难道说学生天生弱智?答案是否定的,而是因为老师没有激发出孩子内心那种追求未来的渴望和热情。问题的症结首先在于老师自身。

如果一个孩子成功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也就提升了。现在,一家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一切,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孩子的发展和成就息息相关。我的身边出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孩子考试考砸了,孩子误入歧途了,孩子吸毒了,孩子堕落了,一个家庭再有钱、再有社会地位都没用。我那些有钱的朋友跟我说:“俞老师,你看我孩子已经这样子了,你如果能把他培养成才,我把全部家产捐了都行。”但孩子已经基本定型了,即使父母把钱全部捐了,也不一定能够纠正过来啊。如果孩子不成功,有钱、有地位的家庭也不会幸福。

如果国家和政府为老师着想,那么老师肯定会为学生着想;如果政府不为老师着想,那老师就不得不为自己着想了,那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就少了。通过老师的努力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快乐的成长体验;通过政府为老师着想,再让老师为学生着想。如果这些做到了,中国的教育一定会是另外一番兴旺景象。

分数决定一切,这就是中国

考试成绩上不去,学科成绩上不去,什么都是白搭。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考过了北大录取分数线,所以才上了北大。分数决定一切,这就是中国,我们在短期内是改变不了的。那通过什么方式提高学生分数呢?通常有两个方法:第一个是通过严格要求、反复练习、打疲劳战,甚至是训斥打骂的方式。但是谁都知道这不是最好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梦想飞扬。这种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分数。

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学校和老师拥有先进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相反,采用第一种方法,通过威胁甚至侮辱的方式来强迫学生学习的老师和学校则是观念落后、手段粗暴的。学生作为一个人,不管学习成绩怎样,他的人格是需要被保护和尊重的。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错,只要你对学生的爱是真心的。对学生的爱有真心和假意的区别,对学生的批评也有真心的批评和侮辱的批评的区别。你不要以为孩子们傻,他们的心透亮得很。

我在小学、中学的时候都有老师骂过我,但真心为了我好而骂过我的老师我一直心怀感激。但如果老师侮辱过我,我会记恨一辈子。我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到今天我想起来还觉得不舒服。有一天,这个数学老师下班以后从我们村庄路边走过。当时我们一群孩子在玩,有一个小孩子问,谁敢叫老师的名字,结果我就大胆地喊了一下这个老师的名字,这个老师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我以为老师没有看到,没想到我的声音比较特殊,被老师记住了。第二天去上学,这个老师让我在她办公室里几乎站了一天一夜,不给我吃,不让我喝,从此我对数学和数学老师深恶痛绝。但是如果这个老师换个方式,把我叫过去跟我讲道理,比如告诉我叫她名字她会觉得很亲切,但毕竟我是学生,她是老师,以后还是继续叫她老师的好,然后问我这样行不行啊。要真是这样,我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以后会更加尊敬师长。

中国有些老师习惯性地通过侮辱“抹杀”学生,这不是身体死亡,而是甚于身体死亡的精神死亡。这些老师在无意之间不遗余力地让一批又一批中国孩子的灵魂和精神走向死亡。很多老师总以为摆出一副老师面孔骂学生几句,学生就会听话。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你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心中的激情点燃,把他们追求未来的梦想激发出来,让他们打心眼里尊敬你。你这个老师还会难当吗?各位老师真要认真想一想,怎么样让自己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他自然就喜欢学习了,成绩也就必然提高了。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喜欢哪个老师,哪门课的分数就会上升。相反,学生讨厌哪个老师,哪门课的分数就必然下降。

除了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能力以外,老师要认真思考如何做到学生以下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第一,鼓励学生的梦想,提升学生的自信。第二,健全学生的人品和人格体系。第三,把学生变成一个自信、诚实、乐于助人、热爱生命并喜欢学习的人。以上三点每一个老师只要认真去做都能够做到,做不到你就不适合当老师。

此外,老师还有最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众所周知,教育四大要素是德、智、体、美。美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老师,除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包括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社会之美等。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孩子发现并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将这份探寻美的愿望和审美能力传递给我们的学生。美,教育者的内在精神,才是教育的真正要素。中国教育的改变要从点滴做起,从老师做起。把你那个班教好,把孩子们对美好的感知能力培养出来,把他们的自信激发出来,把他们的梦想启迪出来,把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上来——这就是老师的人生,这也是老师的境界。

面向未来的教育:着重培养情商和逆商

面向未来的教育,首先是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智商、情商和逆商三大商数,而不仅仅是开发学生的智力。目前中国的教育仅仅完成了智商中考试能力的开发,甚至连学习能力都谈不上,在13亿中国人中脱颖而出的高考尖子、大学尖子至今还没有拿出问鼎世界级别的研究成果。

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乏获得顶级成就的能力,华裔获得诺贝尔奖不在少数,可惜大多在国外。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体制、机制性障碍是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发生偏差的重要原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情商和逆商的开发被忽视,三大商数的开发呈现出不平衡发展态势。

什么叫情商?情商就是让别人信任你、喜欢你的能力。被人信任的前提是具有讲诚信的人品、人格,待人诚恳,这样才值得被人信任。同时,学会分享,互相帮衬,也是情商至关重要的内容。逆商就是具有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我们往往把对孩子的逆商教育当作是对孩子的侮辱教育、挫败教育和打骂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是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失败中站起来勇往直前。我们对孩子要不断鼓励,让孩子在鼓励中获得成就感。

总而言之,三大商数决定了一个人的终生成就,其中智商只起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作用,情商和逆商所起的作用更为显著。

如何真正实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商数的培养之外,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实行心情教育。纵观山峦叠翠、沐浴晨光雨露、欣赏漫天繁星就是心情教育。我第三次备战高考时的英语老师上课讲授充满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对我们进行心情教育。江边言说故事、参观名人故居、爬山消遣等表面看来不过是浪费时间,但实际上我们在这种氛围中学会彼此相处、学会排遣杂念,我们拥有愉悦的心情,学习激情与效果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孩子的心情教育,家庭的心情教育,加上学校的心情教育,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实现完善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的心情教育现状不容乐观。现在的很多中学囿于各种限制,没有魄力,也没有能力放手推行心情教育。我曾经与几个重点中学探讨过为什么不组织学生去春游。各个学校顾虑的是这类活动难免会发生意外,而一旦有意外,学校与家庭之间将会水火不容。因此,在目前状态下,家庭过多干涉、学校不敢作为,导致心情教育无法推行开来。相比较而言,国外的心情教育与中国存在明显的差距。国外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挑战项目,比如野外徒步20天,没有任何现代化设备,锻炼学生的野外基本生存能力。项目启动之前,家长需先签生死协议书,如果一旦发生意外,学校不负任何责任,家长也深知个中利害。这种在国内看来不可思议的项目在国外却运行得非常顺利。这是源于国外整个社会和学校教育配合一致。

第二,实行鼓励教育。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孩子们的优势并不一定会自动展现在你我眼前,需要我们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和优点。如果任何一位老师不能够从学生的身上发现他的特长和优势并加以鼓励,作为一位老师则难以称其为合格的老师,因为这等同于你放弃了孩子,扼杀了孩子的成长空间。说得严重点,这也意味着你放弃一个家庭,扼杀了一个家庭的未来。

我们常常谈鼓励教育,实际上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是有优点的,即便是发型、服饰、笑容这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方面,同样值得鼓励,我们无须吝啬我们的语言和鼓励。学习仅仅是值得表扬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