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家详解拔罐与刮痧

拔罐和刮痧是一种古老而又经济实用的自然疗法,在民间广泛流传,备受广大群众的青 。本章主要对刮和拔罐的历史渊源、常用的工具和介质、基本操作方法和步骤、常用的体位和部位、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做了系统的概括和介绍,可以帮助读者科学地掌握刮 和拔罐的常识,从而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历史悠久的实用中医术——拔罐与刮痧

拔罐——民间广为流传的妙方

拔罐疗法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治病防病的妙方。拔罐疗法是以罐为主要工具,利用火焰燃烧、蒸气、抽气等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人体的穴位,通过热力和外力在身体部位上的刺激,使其产生淤血,从而贯通全身的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拔罐疗法一直以来颇受广大患者的欢迎。古人用兽角做罐治病,所以拔罐疗法在当时被称为“角法”。

→拔罐疗法是治疗疾病的妙方仙丹。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拔罐疗法的种类、用具及操作方法等也在不断创新。例如,拔罐的用具从古老的兽角、竹筒演变为如今的陶瓷罐、玻璃罐、抽气罐、电磁罐等;操作方法也从单一的留罐法发展为走罐、闪罐,以及针罐、药罐法等。另外,治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已经可以治愈上百种疾病。

拔罐疗法以其简单实用、疗效显著等优点,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治疗疾病的妙方仙丹。

刮痧——源远流长的宝贵遗产

刮痧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宝贵遗产,属于自然医疗保健方法,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刮痧疗法具有历史悠久、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

刮痧疗法一般是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刮痧板等工具在人体皮肤的特定部位,进行反复摩擦等一系列良性的物理刺激,通过刮拭经络,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从而改善局部气血循环,达到祛除邪气、活血散淤、舒筋理气、清热解毒、开窍益神等功效。

刮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远古人类在用火取暖时,偶然发现被火烤到的身体某些部位会感觉全身气血循环舒畅。渐渐地,人们又发现当用烤热的石器刺激身体的某些部位时,可以治疗风湿、淤青、肿毒等病症,且效果显著。于是,当时的人们就把这种方法称为“砭石治病”。这就是刮痧法的最初存在形式和萌芽阶段。

到了青铜器时代,人们发明了冶金技术。因此,在冶炼出铁之后就制作出许多更加精细的针灸和刮痧的器具,如钱币、针、铁棒、铜钱等。民间就利用这些器具在患者皮肤表面的相关经络部位反复摩擦,直到皮下出现红色或紫色淤斑,以达到驱邪祛病、理顺经气等目的。

从此,这种有着神奇效果的刮痧疗法就在民间广泛地流传开来了。例如,在宋、元、明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里就有不少刮痧治病的记载。刮痧法在当时的中医典籍中被称为“戛掠”,古人注解说:“戛,历刮也。”可见,戛就是刮的意思。到了清代,对于刮痧的描述则更为详细。例如: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另外,当时人们对刮痧的具体作用和疗效也有了具体的研究,在许多医学书籍中都可以找到相关说明。

如今,刮痧疗法得到了更大的弘扬和发展,许多医学专家对刮痧疗法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研究。他们在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中受到启发,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将刮痧的方法和中医经络腧穴的知识结合起来,同时对古老的刮痧器具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例如,制作了更加精美耐用的刮痧板等刮痧工具;在刮痧操作的同时,还采用了水、润滑油等具有疏经活络、消炎镇痛的刮痧介质。最终,古老的民间传统刮痧已发展成为现代的循经走穴的经络刮痧。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进行刮拭经络腧穴,起到调血行气、疏通经络、祛淤活血的功效。

拔罐器具用品

五种拔罐常用的罐具

传统中医常用拔罐疗法治疗各种疾病,这种疗法不仅可以疏通经络、祛淤活血、消肿止痛、排毒泻火,还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同时具有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如今,拔罐疗法的普及率越来越大,疗效也越来越显著,治愈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采用拔罐疗法防病治病首先离不开罐具。罐有很多种,比如玻璃罐、陶罐、竹罐、橡胶罐等,甚至家中常用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但科学的治疗还是应该用玻璃罐、竹罐、陶罐、抽气罐、多功能罐等。

□陶罐

陶罐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罐的两端比较小,中间略大,形如鼓状,底比较平,依据口径大小,其型号也各不同。这种罐的特点是吸力大,但是因为罐体较重,所以携带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摔碎。

□玻璃罐

玻璃罐是用耐热的玻璃加工制作而成的,形状如球,罐口平滑,包括大、中、小三种型号。玻璃罐的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直接且清楚地观察到罐内皮肤的充血、淤血等变化,以更好地掌握拔罐治疗的程度。但是使用时要格外小心,以免罐体破碎。

→玻璃罐是常用的拔罐工具,形如球状,分大、中、小三种型号;日常用的陶瓷酒杯也是好用的拔罐工具。

□竹罐

竹罐多用直径3~5厘米且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制作时,先将竹子截成约6~10厘米的竹筒,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做罐口;随后,进行去皮、取圆、锉底、作细、见光、磨口、水煮、取膜等工艺,即可制成管壁厚度约为2~3毫米、中间呈腰鼓形状的竹罐。其优点是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不易摔碎,适宜药煮;缺点是易燥裂、易漏气、吸着力小。

□抽气罐

抽气罐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操作方法简单;但缺乏火罐的温热刺激。抽气罐一般包括连体式与分体式两种,按照功用分,则可分为注射器抽气罐、橡皮排气球抽气罐、电动抽气罐、空气唧筒抽气罐等。

空气唧筒抽气罐多为带有活塞嘴的透明塑料罐,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外面配有外接抽气唧筒,使用时需将抽气唧筒与罐嘴对接,将罐扣于施治部位上,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可随时调整罐内的负压。这种罐具有轻巧透明、可以时刻观察罐内的情况、负压可随时调节、不易破碎等优点。

→空气 筒抽气罐一般有多种型号,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用。

电动抽气罐就是将罐具连接于电动吸引器上,如“经穴电动拔罐治疗仪”等。这种罐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烫伤,操作方法简单易学,负压的大小可以随时调整等。另外,一旦将罐具连接到测压仪器上,就可以随时观察负压情况。

□多功能罐

多功能罐的设计结构不同,其功能和种类也都各不相同。有些多功能罐附有凹斗,可以依据治疗需要放入所需的药液或药末,施治时药物可慢慢敷布于治疗部位,从而提高疗效。这种火罐口厚圆,并有特殊设计的口嘴,附着于皮肤时可不吸肉,特别适用于走罐法治疗疾病,容易吸着于不易着罐的部位,如颈下、腋下等特殊部位。有些多功能罐,主要结构是用橡胶压制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罐内顶部有一个与罐体连为一体的圆形小杯,杯内装有一块特别的永磁体。治疗时,要将其吸着于腧穴处,使罐内的磁体贴聚或浮在腧穴上,在负压、磁场的共同作用下,达到止痛、平喘、消炎、镇静、降压、减肥和强身的功效。

多功能罐的优点是操作十分简便,只需用手挤压罐体即可使其吸附于施术部位;缺点是吸附力不强。

四大拔罐的辅助用品

拔罐不是单纯的只用罐进行治疗,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些日常用的辅助用品,如燃料、棉球、润滑剂、针具等。

□燃料

酒精是拔罐过程中经常要用的燃料。拔罐时,一般要选用浓度为75%~95%的酒精,如果身边没有酒精,可用度数稍高的白酒代替。酒精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能高、火力旺、能迅速燃耗罐内空气,以致罐具的吸附能力强,而且盖罐后火能迅速熄灭,不易烫伤皮肤。

纸片也是拔罐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燃料,一般要选择那些质薄的易燃纸,不宜选用厚硬及带颜色的纸,这是因为其燃点低、热力不够,容易影响排气。用纸片做燃料的缺点是如果不小心把没有燃烧完全的纸灰溢出,容易烫伤皮肤。所以,要谨慎使用。

□消毒清洁用品

拔罐前,要对器具和拔罐部位进行消毒,特别是在刺络拔罐时必须对针具和穴区进行严格消毒,以防细菌感染。所以,拔罐前要准备一些消毒清洁用品,比如棉签或酒精脱脂棉球,而且拔罐时还可用以燃火、排气。另外,拔罐前还需准备一些纱布、医用胶布、烫伤药膏等用品,以应对操作失误所致皮肤烫伤之用。

→棉签和酒精脱脂棉球是拔罐常用的清洁用品,用以清洁皮肤和罐具。

□润滑剂

润滑剂是拔罐用具和皮肤的沟通者,用其可以润滑皮肤,增加吸力。常用的润滑剂一般包括凡士林、植物油、石蜡油等。还有一些润滑剂是具有药用疗效的,如红花油、松节油、按摩乳等,具有活血止痛、消毒杀菌的功效。润滑剂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保护皮肤免受烫伤的作用。

□针具

在拔罐治疗过程中,有时会用到针罐、刺血罐、抽气罐,所以,操作者还需要备用三棱针、皮肤针、注射器、针头小眉刀、粗毫针、陶瓷片、滚刺筒等针具。其中,最常用的就是三棱针和皮肤针。

→三棱针、皮肤针等是刺络拔罐的常用器具,用前要注意消毒。

知识链接

〔家庭拔罐的注意事项〕

随着科学的发展,罐具配用治疗仪者越来越多。如罐内安装刺血器,可在拔罐时接通电源,增加拔罐的温热效应,称为电热罐。另外,还有将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灯管、磁铁等装入罐内,形成红外线罐、紫外线罐、磁疗罐等。

如果在家中治疗,当身边没有特制罐时,可选用代用罐。家中最为常用的代用罐就是玻璃罐头瓶,其他的还有杯子、小口碗等。而橡胶罐在家庭中用得较多,因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吸附住。但由于它没有用火,治疗效果要差一些。

罐有许多种,但无论用哪一种,一定要注意选用瓶口光滑、无破损的罐,以免伤及皮肤。拔罐前,如果知道要走罐,就需准备润滑剂等;使用药罐时,应当备好需用的药品;在刺络拔罐时必须对针具和穴区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经济、疗效迅速、使用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但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如备好需用的罐具和辅助用品,做到有备无患。

拔罐时的基本身姿部位

常用的拔罐体位

拔罐疗法应根据不同部位的疾病来选择不同的体位,拔罐体位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关系到拔罐的治疗效果。正确的体位应该使患者感到舒适,能充分暴露治疗部位。同时要使患者易于持久保持拔罐需要的姿势,便于上罐操作。一般情况下,每次拔罐治疗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时间虽不长,但要求患者相对保持某种姿势,不能大范围活动,否则易发生漏气掉罐的现象。常见的拔罐体位如下:

□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床上,颌下垫一薄枕,两臂自然地摆于枕头之上。 采用俯卧位,有利于拔治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颈部等处。

→俯卧位。

□侧卧位

患者侧卧于床上,同侧的下肢屈曲,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如取左侧卧位,则左侧腿屈曲、右侧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此体位有利于拔治肩、臂、下肢外侧等部位病症。

□仰卧位

→仰卧位。

让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两臂平摆于身体两侧。采用仰卧位,有利于拔治胸、腹、双侧上肢、双下肢前侧及头面部和胁肋部等处的病症。此外,也可以背面而卧,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充分暴露背部、下肢。该体位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坐位

患者倒骑于带靠背的椅子或木凳上,双上肢自然重叠,抱于椅背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此体位有利于吸拔颈、肩、背、双上肢和双下肢等处。

选择正确的拔罐部位

拔火罐常用于治疗腰背痛、颈肩痛、风湿痛、落枕、感冒、消化不良、失眠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症状。拔火罐时,除了注意体位外,还要选择正确、具体的部位。一般来说,疼痛的局部部位往往就是风邪湿毒的所在。所以,在局部拔罐可起到拔除病理产物的作用,让患者感觉疗效显著,身心受益。

□就近拔罐

此法就是在患者发病的病痛之处拔罐治疗。通常情况下,病痛之处就是邪毒聚集的地方,内在的邪毒使经络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通、筋脉阻滞,从而产生病症。因此,在病痛处拔罐,可以调整经络功能,使经气通畅,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远端拔罐

此法就是在远离病痛的地方进行拔罐。之所以选择远端部位进行拔罐治疗,是以经络循环为依据的,刺激经过病变部位经络的远端或疼痛所属内脏的经络的远端,从而达到调整气血、疏通经脉、治疗疾病的目的。

□特殊部位拔罐

人体上某些特殊的穴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所以可以根据病变特点来选择吸拔部位。例如,大椎、曲池、外关等穴位有退热除病的功效,因此在治疗发热病症时,可以在大椎、曲池、外关等特效穴位处进行拔罐操作治疗;内关穴对心脏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心跳过缓或过急,都可以选择内关穴进行治疗,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