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朝堂

感谢铁小猪、1559xl、黑山有老妖、专业书虫20年等同学的打赏。

******

次日朝堂,在听闻李易松因被行刺受伤而无法上朝后曹议金自是大为震怒。

当然,这震怒却是有七分假三分真。

之所以说有七分假,那是因为曹议金早就对李易松十分感冒,这时听说他被刺受伤,那心里就只有惊喜。

又说有三分真,则是因为曹议金没想到有人竟敢在皇宫前动手,而且谁又会这么大胆的的行刺李易松呢?

曹议金首先想到的是曹元宁、秦风一干人。

原因无它,李易松是代表着曹元德一干**的势力,曹元宁及秦风与其有着直接的利益冲突,也就是皇位。

另一方面,萧公敬和李易松虽说也是死对头,但这两势相处十余年也没闹出什么大事,会发生今日之事可能性不大。

于是曹议金便有些不悦的扫了曹元宁及秦风一眼,暗道这该如何是好?要知这朝堂上少说也有一大半官员均是向着李易松的,至时百官问责起来又如何护得了他们!

“父皇!”曹元德哭诉道:“太傅自任左仆射以来,便克已奉公、鞠躬尽瘁,对儿臣亦是不辞辛劳、淳淳善导,不想竟有贼子欲图谋刺,父皇定要为儿臣作主啊!”

“请皇上明察!”众官员也十分配合的齐声拜着。

萧公敬心里头自是七上八下的,事实上,他自昨夜得许权报杀错人后便有些乱了阵脚。不过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合则他平日也对李易松极为生厌,现下也算是错有错着解决了一个麻烦……这时的他还以为已经将李易松等人杀个干净了,于是便想好了借口将此事推给作反的百姓,反正已是死无对证,自己只需要从百姓中抓上几十个替死鬼也就是了。

但上朝后才知道其实李易松只伤不死……这就麻烦了,实力这东西便是若是人死了其势力便会随之分裂,便是有后起之人也无法再与萧公敬一争高下,于是百官自然会“识时务者为俊杰”倒向萧公敬一边。

问题就是李易松没死,且李易松又清楚的知道此事是敦煌军所为……于是萧公敬便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众卿!”曹议金回道:“此事……朕以为当从长计议才是,莫要被奸人所利用!”

这话听在萧公敬耳里自是极为受用,只是他不知道的是,曹议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态实是因为他以为干下这事的是秦风。

“父皇!”曹元德回道:“此事已是清清楚楚,据太傅所言,行刺之人正是敦煌军!”

“诶,归义军又如何会在杨桥……什么?竟是敦煌军!”曹议金简直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再看看曹元宁、秦风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而萧公敬却是神色惊惶,这才知道此事不假。

当下这曹议金便神色了,脸色一沉便问着萧公敬:“萧公敬,你好大的胆子,此事你做何解释?!”

这会儿的曹议金虽说还是忌惮萧公敬手里的兵权,但却因为有李易松一干人及秦风归义军的支持,于是便有了兴师问罪的底气。

其实,曹议金很清楚这事最后还是会不了了之,最多也只能治萧公敬一个治军不力罢了……原因很简单,他手里有敦煌军绝大多数的兵力,谁又能拿他怎么样?但就算这样曹议金也要出一口这么多年来被萧公敬给压抑着的恶气。

“皇上明鉴!”萧公敬拜道:“微臣对此事一无所知,照想定是太傅与人交恶,这才有反贼携私仇行刺。恳请皇上予臣三日时间,微臣定将作反之徒尽数捉拿,至时再请皇上治臣之罪!”

萧公敬这么说众大臣自然是不会答应,当下就接二连三的站出来反对道:

“皇上,昨夜刺客倾刻间便将太傅亲卫五十余人斩尽杀绝,又怎是寻常反贼能做得到的!”

“皇上,若是为私仇行刺,也不至于五十余亲卫一个不留,这分明便是要杀人灭口!”

“皇上,有尸首上的箭矢及刀伤为证,刺客所有武器皆为上等弓弩横刀,非是寻常贼子能做得到的!”

……

这一连串的疑问不由让萧公敬生感头大,他也没想到这些文人秀才尽会找到如此多的破绽……其实他应该要想到,文人秀才舞弄枪是不擅长,分析案情顺藤摸瓜的本领却还是有的。

众大臣很明显就是想借曹议金之力推翻萧公敬,再不济将其贬职也行。

但曹议金却很清楚这做不到……至少他这个皇上做不到,你李易松有什么本领对付萧公敬那是你的事,他曹议金却不愿意被李易松当刀使。何况曹议金更乐见的是让李易松与萧公敬狗咬狗,他才不会笨到做出头鸟真的降罪萧公敬呢!

于是曹议金就双手一开,说道:“众卿平身,众卿所言各有其理,然事实如何却暂无定论。以朕之见……此事非同小可,需明察之后方能定夺,众卿以为然否?”

曹议金这话是说了也等于没说,要知道李易松的亲卫已经被杀得一个不剩,而李易松本身又是在马车内仅仅只是听到外头的响声并未亲眼瞧见,即便是亲眼瞧见也只是一面之辞并无佐证……这控诉的对像如果是普通百姓那就不用多说了,不用细查只需砍掉脑袋也就是了。

但现在控诉的就是权倾朝野的萧公敬,又如何能如此草率?自然得人证物证俱全。

所以说,在古时脍炙人口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不过是欺骗老百姓的一句空话而已,真实的世界里是从来都没有这回事的,否则后宫三千佳丽敢说没有一个是威逼利诱而来?却不见有哪个皇帝因此被治过罪了。

众大臣见曹议金这么说便都没了声音了,毕竟他们心里也清楚谁手中拿着兵权,皇帝也没敢拿萧公敬怎么样。

“如此……”最后曹议金就下了结论:“此事便让宰相刘籍与枢密使萧公敬共同彻查,待水落石出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