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前言

1984年6月,我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参加了美盛公司一个培训活动。两周的时间里,我学习了投资、市场分析、法规和销售技巧。我期盼着我的股票经纪人职业生涯尽快上路,但我犯了一个可怕的错误。

美盛是个价值商店,它的培训活动强调经典的价值投资,包括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的《证券分析》,以及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每天,公司的老员工都过来分享他们对于股市的洞见,手把手地教我们看《价值线》期刊中他们心仪的股票。每个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低市盈率、低市净率、高分红。更常见的是,这些股票都不是市场追捧的热点,并长期受到市场冷落。一次又一次,我们被告诫必须避开热门的高增长股票,相反,要专注于那些备受冷落的股票,它们的风险收益比会更佳。

我明白价值投资的路径逻辑,数学不难。《价值线》给我们提供了每家公司过去20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通过这些图表,你会看到股价走势图常常与年度的运营结果有关。但无论我看这些图表多少遍,总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一个周四的下午,在我们的培训课即将下课时,老师递给我一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983年的年报,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家公司,写作者是沃伦·巴菲特,我也从未听说过这个人。老师让大家阅读其中董事长致辞部分,并为第二天的讨论做好准备。

回到酒店房间的晚上,我迅速浏览了伯克希尔的年报,并有点失望地注意到整本年报中没有照片和图表,光是董事长致辞就占了几乎20页之长。喘了口气,我坐定后阅读起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用语言难以形容,一夜之间,我的整个投资观被颠覆了。

过去的两周,我从数字、比率、公式开始,现在我读到的是企业和运作企业的人。巴菲特引导我知道了80岁的罗斯·布朗金夫人,一位俄国移民,她创办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城每年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我认识了《水牛城新闻报》的出版人斯坦·利普西、喜诗糖果的查克·哈金斯,学到了运营报纸的经济知识和糖果行业的竞争优势所在。(罗斯·布朗金是一位传奇女性,人称B夫人,她创办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城是美国最成功的零售家具店,1937年她以500美元起家,几十年后创造了亿万财富。1983年巴菲特收购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城90%股权。)

接着,巴菲特讨论了保险事业的运营情况,包括国民赔偿保险公司和他持有1/3股权的盖可保险。但他并不是泛泛而谈那些数字,他教我理解保险业的细微之处,包括每年承销保费、损失拨备、综合比率,以及各种财务安排的税务优势。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巴菲特还给股东上了非常通俗易懂的一课:“神奇的商誉,它令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有可能超越其账面价值。”

第二天,我再次出现在培训课上,像是换了一个人。《价值线》提供的各种图表、线条依然,但在我看来它们突然长出了肌肉、皮肤,活灵活现起来,不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我开始思考这些企业、运作管理企业的人们,以及填满那些财务报表中数字的产品和服务。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充满了目标感。毫无疑问,我心中知道了我要做什么。我会将我客户的资金投资于伯克希尔和它所投资的公司。巴菲特每做一个投资,我都将跟随。他每买一只股票,我都会致电该公司索取年报并仔细阅读,探索他看到了什么以及他可能错过了什么。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你可以支付25美元向证券交易委员会索取任何上市公司的年报,我要来了所有伯克希尔投资的上市公司年报。此外,我搜集所有有关巴菲特的报纸和杂志,阅读并存档。我就像一个小孩追星一样。

几年后,卡罗尔·卢米斯在《财富》杂志写了篇题为“巴菲特的幕后故事”的文章(1998年4月11日)。该杂志的主编马歇尔·勒布认为是时候写一部巴菲特的传记了,他知道卡罗尔是个优秀的作家。在那之前,阅读公司年报和参加奥马哈股东年会是打探巴菲特信息的唯一途径。当人们注意到卡罗尔也帮助巴菲特编辑制作年报时,你知道她肯定会了解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我赶紧去报摊上抢到了最后一本杂志。

卡罗尔说,她打算写一个不同的故事,强调巴菲特不仅仅是个投资家,还是个与众不同的企业家。她没有让人失望,在这篇70000字的文章里,它忠实地描述了奥马哈先知更为亲切真实的一面。卡罗尔知悉很多内情,但其中的三句尤其令我震撼。

“我们所做的没有超越任何人的能力范围。”巴菲特说,“我做投资与做管理没什么两样。没有必要去做非同寻常的事以追求非同寻常的结果。”

我想读到这些的人一定佩服巴菲特的这种来自中西部的谦虚,他不是一个吹牛的人,也不希望误导他人。我相信如果不是他相信这些论点,他是不会做出这样的论断的。而且,如果这是真实的,我相信如此,这意味着有可能揭示一张藏宝图,上载着巴菲特投资的指导原则和选股的特殊技能。这便是我写这本《巴菲特之道》的动机所在。

阅读伯克希尔公司过去20年的年报,以及每个他所投资的公司年报,和所有有关巴菲特的文章报道,我渐渐懂得了他对于普通股投资的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无论是投资普通股还是整个企业,每次交易他都走过同样的路径。无论他买公众公司还是私人公司,他都走同样的流程,不多不少。他总会考虑企业、什么人运营企业、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的价值,并逐一将这些与自己心中的标尺准则进行对比。

我将这些准则分为四大类别:企业准则、管理准则、财务准则和市场准则。《巴菲特之道》这本书将以巴菲特公司所购买的企业为例,逐一剖析它们是否与巴菲特所言一致,这些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案例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策略,哪些对于投资者有价值。这将是一个彻底的测试。我相信,最终我们会成功。

在写本书第1版之前,我从未见过巴菲特本人,在写作过程中,也没有咨询过他。直接的咨询固然可以得到额外的益处,但能从他大量广泛的谈及投资的写作中得到真谛,我已经足够幸运了。这本书中,我引用了大量的伯克希尔年报中的原文,特别是董事长致辞部分。巴菲特授权我,在他审阅的情况下使用其版权。当然,这授权并不意味着他合作了本书,或者他告诉了我其他人还不知道的秘密或策略。几乎所有巴菲特的行为都是公开的,只是人们有没有留心而已。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主要的挑战是证明或反证巴菲特的表述——“我所做的事情,大家都能做到。”有些批评者争辩说,尽管他很成功,但沃伦·巴菲特的特质使得其他人无法采用他的方法。我不同意。我想说的是,巴菲特的特质确实是他成功的构成因素,但一旦懂得他的方法论,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投资者均一样可以应用。这本书就是帮助投资者运用那些我相信使得巴菲特成功的策略,这就是本书的目的。

多年以来,我们都会收到怀疑论者的观点,他们说只是读一本关于沃伦·巴菲特的书无法让你取得像他一样的投资业绩。我想说的是:第一,我从未暗示,通过读一本书,一个投资者就会像巴菲特一样成功。第二,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这就像即使你买了一本《如何像老虎伍兹一样打高尔夫》的书,你也不可能成为像他一样的超级成功的高尔夫球明星。阅读是因为你相信书中或有一些有用的东西能帮你在自己的道路上有所改进,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巴菲特之道》这本书。如果你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有益于你的投资,这本书就是成功的。想想大多数人在市场上的糟糕表现,取得一些改进应该不难实现。

巴菲特和他的智慧搭档、副董事长查理·芒格曾经被问及他们两个教育下一代投资者的可能性。当然,这正是他们在过去40年中所做的,伯克希尔的年报以其清晰、高超的教育价值闻名,任何有幸参与过伯克希尔年会的人都能感知其光芒。

获得知识是一个过程。在巴菲特的成长过程中,他吸收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的智慧,他还从他的搭档查理·芒格那里学到很多企业知识。这些经验知识的学习塑造了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反之,他愿意与那些拥有创新、活力和开放的心胸、愿意自助的人们分享。

在1995年伯克希尔的年会上,芒格说:“让一些人放弃学习是很难的。”巴菲特接着说:“当人们能从中获益时,让他们放弃学习是很难的。”然后,他用了一种相反的声调继续:“但是有一种巨大的障碍阻止人们去思考或改变,引用波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的话:‘很多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思考。’在金融的范畴里,他说的也非常对。”

距离我写作《巴菲特之道》第1版已经过去20年了,股市上的噪声仍然在继续。当你以为噪声不会再大时,它们却变得更加刺耳。电视评论员、财经作家、分析师、市场策略师一个比一个能侃,竞相抢夺人们的眼球。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奇迹,大家都认同,它给每个人都提供了免费的方式——应该说是免费的平台——去接触财经信息,其结果是,我们都置身于信息泛滥的海洋里。

然而,尽管信息泛滥,投资者赚钱依旧困难,捉襟见肘的事情时有发生。小事件会令股价火箭般蹿升,然后铅坠般迅速下落。那些为了下一代教育或退休而投资的人常常陷入迷惘,他们既无法踏对节奏,也无法预测市场,有的仅仅是受愚弄。

在一个投机胜于投资的疯狂市场中,沃伦·巴菲特的智慧和建议一次又一次地被证明是数以百万计投资者的安全港湾。有时,错位的投资者会大喊:“这次不一样!”有时,他们能押对宝,政策放出惊喜、经济会有反应、股市有些回响,当有些公司衰退的时候,有新公司诞生,世界在进化、成熟,变化是永恒的,但这本书中提到的投资原则却始终坚如磐石,如同巴菲特曾说过的:“这就是为何原则被称为原则的原因。”

在1996年的年报中,有一段简洁有力的内容:“作为一个投资者,你的目标仅仅是以理性的价格,购买一家容易理解的企业的一部分,这家企业的收益增长具有很高的确定性,5年、10年、20年。最终,你会发现,能符合这些标准的公司少之又少,所以,一旦发现,你应该大量买入。”

无论你投资的资金量是多少,喜欢什么样的企业,你会发现这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罗伯特·哈格斯特朗

宾夕法尼亚州维拉诺瓦

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