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生于风,运起于水

——风水

人类在选择居住环境上异常挑剔,在中国,当这种挑剔和周易等古老的哲学思想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水文化。

风水,运气而生

水是气的学问,在中国古代,阴阳二气被看做生命之源,正是有二气的交会才衍生万物生灵。气赋予人血肉之躯,气赋予人灵性智慧,如果说人的躯体不过是生命暂居之所,那么人的“气”就是生命的本元。气旺才能身强体壮,气灵才能才思聪慧。于小,气是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关键,于大,气要决定一国社稷的兴衰。而气又绝非亘常不变,所以人需要聚养灵气,以利自身。

所谓风水,就是聚气的智慧。然而,气没有形体。在天,会化作日月星辰;在地,会形成高山大川。人要想聚气以利自身,就需要学习如何避风聚水,因为按照古人的说法,有水的地方,风就无法将气吹散。所以地学之中最上乘的居所便是有水聚集的地方,即使没有水,也要有什么能将风遮挡隐藏。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生气。

古代中国最理想的风水宝地当属“依山傍水”之所。除去水有止气之能外,山又有聚气之功。靠山筑居可以坐享浩然之气,面水而居又不用担心气会被风吹走。山川之间,天地冲和,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但是,在现实中,依山傍水的宝地毕竟数量有限,且由于人的活动多要受自然限制,也并非所有依山傍水的地方都方便人来居住。如此,人们就需要凭借人力来构建“依山傍水”的景观。这种构建并非单纯地造山挖渠,而是通过一些建筑手法、居室景观的布置等改造客观环境的活动,达到聚气养气的目的。

天人一体的遐思

古人看来,正因有万物自然才有人类社会,所以人类应该像尊重长辈那样恭敬地对待自然,把自然之道当成人类之道的准则,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而中国,自古就把天人合一当成人生的至高境界,并称达到这一境界的人为“圣人”。

风水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从诞生伊始就强调天人统一,坚信只有顺应自然,才能从自然之中汲取力量,拥有幸福的生活。因此,风水又被称作“堪舆”,堪即天道,舆则指地道,风水就是天地之学。它既需要参考天道运行及地气流通的规律,又需要参照其他一些命理典籍,譬如论述阴阳五行的《河图洛书》。然后通过观天、辨质、乘气、测方、定位、择时、施工、循礼、积德等方法,让人与自然实现合二为一。

◆古人在选择住址的时候,喜欢选择背山靠水之处。在死后,也希望能选一处风水宝地。图为明十三陵示意图。

具体说来,观天就是考察宇宙星体会对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信仰角度说,古人十分注重星象,认为年月日时都是星星变换所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对人发生作用。而从实际运用的层次说,日月星辰的位置会影响居所的采光,必须谨慎对待。

而辨质就是综合考虑空气、水流、土壤的质地。人要呼吸,要汲水饮用,要靠土地种植庄稼。所以风水师需要用闻、望的方法考察空气质量,用饲养鱼类的办法测定水流品质,用尝土等手段检查土地的好坏。古代中国为农业社会,人们要靠天吃饭,辨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算在今天,人们也无不追求良好的生活环境,在选择居住地时也依然需要辨质。

在风水学里,和住宅有直接关系的山脉被称为“龙”,环绕住宅的其他山冈则被称为“砂”。龙有旺气制煞的效用,砂是水汇合形聚的前提。龙与砂都和“气”有关,不过风水学里的“乘气”不单指利用山川地势聚气,还包括分辨气之吉凶的方法。现代科学证实,地下的磁场会作用于人体,对人的神经、器官、血液、内分泌等都有很大影响。在古代,风水师也会用专业的罗盘来观测磁场的方位,即“测方”。测方的目的是“理气”,其方法十分繁杂,涉及各类玄学,因此格外神秘。

在经过了观天、辨质、乘气、测方等流程之后,人们就可以通过“定位”来选定居宅的位置了,这一环节又叫“点穴”。据说只有真穴正穴才能汇集天地灵气,为人带来吉运。同时,点穴还包括立向,古人在构建房子时,都会特地将其建得坐北朝南。

不过,就算一切都准备妥当,建宅的工作仍不可贸然开始。风水师需要参考年月日期,选择一个最吉祥的时间破土动工,这就是所谓的“择时”。时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和“运术”关系密切,风水便成了综合统筹时间与空间的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虽大,但在经风水师的重重考察后,称得上尽善尽美的风水宝地毕竟数目有限。因此,就需要人在具体的施工中凭借对房子的建筑设计和居室内的布置方式,对风水加以改善。在古代中国,风水师同时兼备建筑设计师的职能。

宅子建好了,却不能急匆匆地搬进去住,还要遵循一定的礼数,这正是中国风水学与众不同的地方。而就算顺利入宅,人也依然要对天地抱持崇敬之心,懂得为自己行善积德。所谓天人一体,既指风水对人的影响,也指人对风水的影响。每一个风水师都清楚,人运数的好坏既取决于自然,又取决于人的自身的努力。

紫禁城的风水

山最高,象天市,盖北平之正结,其龙发昆仑之中脉,绵亘数千里……以地理法论之,其龙势长,垣局之美,于龙大尽,山水大会,带黄河、天寿,鸭绿缠其后,碣石钥其门,最合风水法度……”

以上一段话摘自唐代风水师杨益的著作。在杨益看来,唐朝虽定都长安,可其数千里外的北京却称得上“最合风水法度”。

中国历代帝王定都,都会仔细考察一番风水,而和平民百姓不同,帝王们的风水师需从国家地理的大范围着眼,审视一个地方的风水状况。元人之所以定都北京,就是看中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金史·梁襄传》有云:“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是因为北京是一块风水宝地,它“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胜,诚帝王万世之都”。

◆三十六层罗盘

不过,尽管紫禁城坐落在“有山藏风、水聚气”的北京,它的建造者仍努力在其格局上向“背山环水”的布局靠拢。

首先是城墙。紫禁城附近没有可以将其环抱的群山,于是层层叠叠又方方正正的城墙就成了“藏风聚气”的关键。其次是水。工匠们沿着紫禁城开凿了一条宽52米、深6米的“金水河”,河水从紫禁城西北面的角楼流出,途经武英殿、太和门、文华殿、文渊阁、东华门,最后从东南面流入护城河。这条长2000多米的金水河将宝贵的“气”注入紫禁城里。

而紫禁城的布局则和天空星象遥遥相对,这从紫禁城名字的得来上就可见一斑。紫禁城的“紫”即是“紫微星垣”的意思,古人认为紫微星垣位于天空正中,是天帝的居所。紫禁城实际上就是天帝居所对应到人间的样子,天帝在紫微星垣中主宰上天,皇帝也要在紫禁城里主宰人间。而星象学中又有“藩臣:西,将;东,相”的说法,所以紫禁城又有了朝东的文华殿和朝西的武英殿。

紫禁城中的大小建筑都一板一眼地遵循着中轴对称的布局。紫禁城的朝政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三大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都被刻意安排在中轴线上,以凸显皇权天授。而紫禁城与外界沟通的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午门则准确地对应着天盘中坤申、壬子、乙辰和丙午的位置,形成内主外从的格局。值得一提的是,紫禁城的中轴线还和地球的子午线巧妙重合。这在风水学里,即意味着同时汲取天地灵气。

此外,紫禁城建筑中的一些细节也蕴涵着神秘的风水文化,比如紫禁城的大门,但凡为皇帝进出的都镶嵌着横九竖九81颗门钉,既寓意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又象征“永久”。由于明朝末年,明思宗从东华门出逃至景山上吊,清朝皇室遂认为东华门的风水不好,便特地将其门钉变成纵九横八的72颗。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最了不起的建筑群之一,紫禁城所体现的风水文化至今都让人回味不已。

◆紫禁城全景

紫禁城乃明成祖所建,其中的建筑细微处见讲究,是古代建筑风水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