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难兴邦”指国家历经困难,反可促使上下团结奋斗,使国势兴盛起来。
此典出自《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开)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春秋时,晋、楚两国曾相互朝见。公元前538年,楚灵王派大臣椒举到晋国去,希望借晋国的势力让其他诸侯拥护楚国。
晋平公想自己称霸,害怕其他国家强大,所以他不想答应楚国的请求。晋国大臣司马侯对晋平公说:晋、楚两国的霸业只有靠上天的帮助,而不是可以彼此争夺就能得到的,君王还是答应楚国的请求才好。晋平公说:晋国有三条可以免于危险,还有谁能和我们匹敌呢?
我们国家地势险阻又多产马匹,齐国、楚国又多祸难,有这三条,我们怎么会不成功呢?
司马侯回答说:依仗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而对邻国幸灾乐祸,这是三条危险。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都是九州中的险要地带,它们并不属于一姓所有。冀州的北部,是出产马的地方,并没有新兴的国家。凭借着地势险要和马匹多,是不能巩固自己的,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而往往是多有祸难而巩固了国家,开辟了疆土;因为没有祸难而丧失了国家,丢掉了疆土。
晋平公认为司马侯的分析十分有道理,便答应了楚国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