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本书的作者对于写作本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洲正白旗侯爷裕庚大人的女儿。在同时代的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最进步、最具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制法国侵台战争。在一八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中他担任兵部侍郎,不久之后,作为驻日公使前往日本。一八九八年,辞掉公使职位后他又被任命为总理衙门(中国政府的外交部)总管。一八九九年任驻法公使,在法国待了整整四年。

在清政府极为因循守旧的那段时期,裕庚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他推动了中国邮政体系的现代化,但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税收体制,也没有实现中国海陆军队体系的现代化。

一九○五年,裕庚逝世。但是,他的改革精神在孩子的教育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他让孩子们接受国外教育,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官员来说是闻所未闻的,这事一时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满洲高官就此认为他崇洋媚外,推崇变革。但这一切没有打消裕庚的念头,他坚持让孩子们在教士学校接受早期教育。后来,他的女儿们进入法国修道院学习。本书作者就是这样在法国完成学业后步入社会的。

作者回国后,成为慈禧太后的首席御前女官。她在服侍慈禧太后期间的所见所闻成为写作本书的重要素材。独特的机遇使她有机会近距离审视这位长时间统治中国的著名女性,同时在她的叙述中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现代化特性。

然而,一件事情结束了她与中国宫廷的联系。在她离开皇宫去上海看望病重的父亲时,遇见了美国驻沪领事馆副领事斯迪厄斯·怀特先生,并于一九○七年五月二十一号与他结婚。

后来,禁不住朋友的恳切邀请,她同意将自己的这段经历写出来,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文字。在这里,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女性以及她的生活习俗、宫廷氛围被她的一位关系密切的同胞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本书的前因后果。

托马斯·F.米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