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张良——三到桥头学本领(3)

父亲高兴地说:“融儿,你分得很对,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分?”

孔融脆生生地说:“每人分一个,说明六个堂兄妹都分得着;盘子里还要留一个,这也可理解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盘子里就行,所以我这样分。”

大家恍然大悟,连夸孔融聪明过人,父亲也开心地笑了。

诸葛亮——10岁诸葛亮喂鸡巧求学

诸葛亮(181一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刘备称帝后,任蜀汉丞相,后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他曾五次出兵伐魏,意图中原,未能如愿。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都丞。诸葛亮早年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人听了诸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造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

建安十二年(20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这次谈话即是著名的《隆中对》。

刘备听了诸葛亮这一番精辟透彻的分析,思想豁然开朗。他觉得诸葛亮人才难得,于是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于危难之际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间武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隆中对》等。由于作战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门遁甲上研究很深。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曾革新“连弩”,可同时发射10箭;作“木牛”、“流马”,便于山地军事运输;还推演兵法,作“八阵图”。

诸葛恪——机智灵活,添字得驴

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诸葛恪是吴国名臣诸葛瑾(诸葛亮兄长)长子,从小即有才名,平日辩难析疑,少有人及。

古时候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诸葛恪,他的父亲诸葛谨,字子瑜,是西蜀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长兄,在东吴做官,为人忠厚老实。

一天,东吴国君孙权大宴宾客。诸葛谨带着年仅七岁的诸葛恪赴宴。

席间,孙权叫过一个手下,低声吩咐了几句。手下忍住笑,得令而去。

不一会儿,下人从花园里牵进一头驴。驴脸上挂着个长长的标签,上面写着“诸葛子瑜”四个字。

原来孙权是借此开诸葛谨的玩笑,因为诸葛谨脸长得长长的,很像驴脸。

百官看了哄堂大笑,有些人还在脸上比画,朝诸葛谨指指点点。忠厚老实的诸葛谨顿时满面通红,手足无措。

诸葛恪见了,离开座位,跪在孙权面前请求道:

“主公,请允许我添上两个字,好吗?”

孙权早听说诸葛恪聪明,正要考考他的本事,当即命左右捧出文房四宝。

诸葛恪在标签上写上了“之驴”二字。这下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孙权大喜,拍拍诸葛恪的肩,说:

“真是个讨人喜欢的小机灵鬼!好,这毛驴就赏给你们父子吧!”

过了几天,诸葛恪参加孙权举行的宴会,再次见到了孙权,孙权问道:

“你父亲和你叔父哪个更有才能?”

诸葛恪回答说:“我父亲好一些。”

“为什么?”

“因为我父亲知道为谁做事,而我叔叔不知道。”

孙权大笑起来,叫诸葛恪各向大臣们依次敬酒。

当斟酒到老臣张昭面前,张昭已有几分醉意,不肯再喝,并说:

“这不是尊敬老人的礼节。”

孙权对诸葛恪说:”你如果能使他理屈辞穷,那么他就应当喝酒。”

诸葛恪于是反驳张昭说:

“过去师尚父九十岁时,还执旗搏钺,仍然没有叫老。如今带兵打仗的事,将军在后,吃饭喝酒的事,将军在前,怎么说不敬老呢?”

张昭无话可说,于是满满喝了一杯。

孙权觉诸葛恪不寻常,后来开始逐渐安排他做些具体事,诸葛恪都能很好的完成。

诸葛恪长大后,才能更为突出,军事上也很有智谋,逐渐成为东吴的重要将领,后来陆逊死后,诸葛恪升为大将军。

孙权死时,征召诸葛恪以大将军身份兼太子傅,并把年幼的孙亮托付于他。

华佗——下定决心,济世救人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13年(公元208年)。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神医。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离开了人间。那一天,华妈妈正绣着花,突然就晕了过去,以后就一直卧床不起。华佗请了好几位医生来给她治病,可那些大夫一看到华妈妈的病状,都摇摇头走了。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华妈妈不久便去世了。华佗很爱妈妈,他的死令他非常伤心,趴在坟头上哭了很久很久……正是在这一天,华佗暗暗地下定了一个决心:自己将来长大后一定要做个本领高超的医生,救死扶伤,给天下所有的病人消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