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如何有效掌控自己的情绪
- 高杰
- 3195字
- 2021-03-28 11:52:05
情绪化,幸福和成功的杀手
情绪化泛指人类、动物类、气候类的变化无常。在这里,情绪激动、情绪低落、盲目、无所适从、偏激、过激、敏感词汇、敏感语言、敏感、麻木不仁、高兴、生气……凡是一切与心情有关的大起大落或是麻木不仁的状态,可以统统归类于情绪化的范畴来进行表述描写。过分的情绪化会削弱我们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影响理性判断,甚至直接毁掉我们的幸福和成功。
⊙⊙⊙
别把温暖变寒冷
你之所以感到寒冷,是因为你的坏情绪将所有的温暖都拒绝了。
人们常说,婚姻是一个成年人幸福生活的开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婚姻家庭中的一方甚至双方却总是受着负面情绪的影响,对对方的行为充满猜忌,结果使得家庭生活不幸福,甚至会葬送自己的婚姻。
曾有这样一则新闻,2005年前后,广州一女子刘某与男友朱某喜结连理。但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幸福。刘某疑心病很重,总是认为丈夫对自己不忠,每次丈夫因工作忙晚回家时,刘某就又哭又闹,彻夜不眠;丈夫对她示好的时候,她却冷言冷语,以为丈夫假殷勤,是在弥补自己的过失。二人的婚姻就这样持续了一年,最后朱某终于不堪重负,起诉离婚。一段原本可以很幸福的生活就这样葬送了。
丈夫一次次地付出温暖,是主动向你走来的幸福,但是刘某却听任自己的恶劣情绪兴风作浪,不仅拒绝幸福,而且将幸福变为寒冷,令自己与丈夫在其中饱受煎熬。刘某的行为恰恰是情绪化的典型。那么,什么样的行为会将原本属于自己的温暖变成刺骨的严寒呢?
首先,无理智性的行为是葬送幸福的头号杀手。所谓理智,是指一个人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行为不单单从自身的原始欲望出发,而是同时受着本身理智的制约。而情绪化的人往往受着强烈情绪的刺激,丧失理智,“跟着情绪走”,辨别是非、区分自身行为的能力大大下降。
在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2006赛季中发生的著名的“黑肘”事件就是这类行为的典型代表。NBA的比赛向来以身体的激烈对抗著称。在该赛季菲尼克斯太阳队对阵洛杉矶湖人队的一场比赛中,胜负难分,双方队员求胜心切,身体的碰撞也就不可避免,太阳队的贝尔就在比赛当中受到对方球员“无意的肘部撞击”。这种撞击在职业球员看来本是家常便饭,在当时的比赛中却被强加了特殊的含义。被愤怒冲昏头脑的贝尔认为湖人球员有意为之,于是指着湖人队的板凳区大喊:“这是你们犯规!”结果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引起看台嘘声一片,险些导致比赛中断。贝尔也受到了很多球迷的谴责。赛后贝尔也表示,当时自己“由于对抗激烈,失去理智,给球队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冲动是葬送幸福的帮凶。冲动的行为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会使人悔恨终身。这是行为不理智的结果。每个人的头脑当中都有一个“理智的警察”,一般情况下,理智的警察能够有效地控制人的情绪,使其判断行为更具理性。但是,当情绪化出现时,理智的警察作用就大打折扣,个人会不顾道德、习俗、法律的约束,一味地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仅会使判断的准确性大大降低,而且会大大提高行为的爆发力,因此往往造成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影响。
据报道,2010年9月,南京出现了一起袭击交警的恶性事件,更令人惊讶的是,肇事者竟是一个弱女子。
原来,张咏梅带着老公和孩子去吃朋友的喜酒,席间觥筹交错,老公也喝了不少。但就在大家兴起之时,原本就有些感冒的孩子突然发起高烧,哭闹不止。夫妇俩急忙带着孩子驾车赶往医院,不料半路被交警拦下,老公被要求做酒精测试。心急火燎的张咏梅怕丈夫被查出酒后驾车,极力阻挠测试,阻挠不成竟张口开咬,造成交警的轻微伤。“我那天实在是急坏了,孩子生病了发着烧,老公又被查到酒驾,所以我才一时冲动啊!”这正是急躁情绪造成的冲动行为。
再次,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是幸福失灵的催化剂。换句话说,情绪化行为非常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一旦环境中出现了可以满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刺激,个人就会变得异常高兴;而如果环境中出现了与自身所需相悖的刺激,个人就会马上变得十分失望,甚至暴怒躁动。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个人的行为变得幼稚、简单,直接受自身原始欲望的支配。一旦别人抓住了这些情绪化特征,故意设置相关情境,那么这些人就会按照别人预定的方式做出反应,很容易上当受骗。
现在的骗术越来越复杂,但是其根源并没有变,仍然是抓住一部分人贪财好利或者惧怕灾祸的心理特征,设置相关情境,通过情绪诱导引人一步步上当受骗。前些年很流行的“手机号码中奖”的骗术就是利用了某些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当有些人收到这类短信时,原始的贪财本性被激发,兴奋的情绪遮住了理性的双眼,于是他们看不透这种拙劣的骗术,上当受骗也就不可避免。
最后,情绪化行为是不稳定和多变的。每个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倾向性,即一个人在一定的刺激范围内不会改变自己的判断以及行为准则,并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倾向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社会道德、生长环境、人生经历、教育约束等。当情绪化出现时,这种倾向性会很容易被打破;情绪化越严重,行为准则的约束作用就会越小,言行就会越发失控。
曾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单身母亲为了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把前夫告上了法庭。败诉后,她竟然冒出了疯狂的复仇想法:“如果我得不到女儿,你也别想得到。”结果竟将自己的亲生女儿活活掐死。虽然我们对这位女性的生长环境、人生经历等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她对女儿的渴求,我们还是能看出她对女儿的行为倾向性是正常的,那就是爱她,争取她,保护她。但是由于她强烈的复仇情绪,这种最基本的行为倾向性也发生了改变——女儿竟沦为了自己的复仇工具。强烈情绪影响下的行为波及了自己的亲骨肉,可见其严重性。
如何抑制恶之花
情绪化行为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实在难以尽述。在某种程度上,这就相当于恶之花,生长在黑暗的谷底,给别人带来噩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化的行为呢?专家认为,控制情绪并不难,只要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看清自己情绪上的优缺点,意识到自己情绪上的弱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弱点的原因。情绪化并不可怕,不能杞人忧天,同时也不能讳疾忌医,避而不谈。
很多人容易急躁暴怒,自己的言行也随之变得具有攻击性。怎么办?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缺点,坦然地接受这个事实。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分析自己容易暴怒的原因,从根源上控制自己的情绪。
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制怒”就是很好的例子。禁烟初期,由于国内外的压力以及反动势力的重重阻挠,林则徐很容易发怒。但是他发现愤怒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自己的办事效果。于是他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后,用“制怒”的牌匾提醒自己时时注意负面情绪。
其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很多情绪化的行为与自身的欲望相联系,甚至可以说,情绪表达的就是个人的欲望。当其他人的行为不能满足自身欲望,甚至损害自身利益时,个人的行为就会变得简单、原始化,出现情绪化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化,就必须学会识别和控制自身的欲望。
再次,要自觉接受教育,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稳定。正如上文所说,一个人在一定的刺激范围内,其行为准则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具有行为倾向性。但是这种倾向性是因人而异的。有一些人受教育水平比较高,阅历丰富,见得多了,经历得多了,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刺激就会看得比较淡,自己的行为也就更加稳定,能够淡然处之,这种人情绪化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而受教育程度低、阅历较浅的人则恰好相反。
最后,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了负面情绪,就要立即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合理的途径发泄不良情绪。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学会倾诉:当自己面临一定的困难时,找一个人诉说,会大大降低心理压力,找到精神慰藉。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会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给自己带来好心情。
理性哭泣: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大哭一场同样是发泄的好办法。
总之,出现了不良情绪要及早甄别,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样就可以在恶之花尚在萌芽时,及时将其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