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礼仪

谈话要注意语调

不同的语调,会给交谈对象不同的听觉感受,语调关系到交谈结果的成败。所以,练习准确、富有生命力的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语调有升、降、曲、平四调,四调各有特色。

升调先低后高,句子后半句明显升高,句末音节高亢,可以用于提出问题、等待回答、出乎意料、意犹未尽等。

降调前高后低,声音为逐渐降低,句末较短且低,用于感情平稳的陈述句、感情强烈的感叹句以及表达希望的祈使句等。

语调由高而低,声音自低升高,或者由低转高,再降低,这种语调通常用来表达复杂或者隐晦的感情,用于语义双关、有意夸张、意外惊奇等。平调的变化不大,舒缓、平稳,用于庄重肃穆、犹豫不决或者冷淡漠然等语气。

交谈礼仪要求语调平稳,给人一种礼貌的感觉。语调不宜过高,否则会让对方以为你在吵架;语调也不宜过低,对方听不清楚也会影响到交流。

重视音质与语速

交谈的时候,音质与语速礼仪对于交谈双方的影响比较大。在交谈礼仪中,为使自己言谈得体,一定要注意声音的大小、高低、快慢,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交谈时吐字要清晰,嗓音要清澈,避免饶舌以及咬字不清,大声地练习朗读可以让人说话清晰。

交谈的速度应该适中,不快不慢。速度太快,可能会让人听不清,或者反应跟不上;而语速过慢,则浪费听者时间,也会使人感到不耐烦。

交谈时要亲切、热情,在能听清的情况下,人们更愿意倾听柔和的声音,而不愿意倾听生硬的声音。

眼神引导情绪

眼神在交谈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交谈时要注视着对方,以表示礼貌及谈话的重要性。若交谈时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则会使对方失去交谈的欲望,并产生弃场而去的想法。

眼神还能引导对方的谈话情绪,感受到被关注时,对方当然会心无城府、专心致志地交谈。如果在交谈时,对方眼中表现出不耐烦、无所谓的情绪,则应及时反省自己的交谈方式与交谈内容,及时岔开话题。

在谈话中,若对方一直盯着你的衣服,如果不是你的衣服有破损、脏污、搭配不协调等原因,那肯定就是对你的衣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忽略了你先前的谈话内容。此时不宜恼怒,而应就着衣服来一段1~2分钟的交谈。时间不宜过长,此目的一是提醒对方走神了;二是满足对方的兴趣,使其回到交谈的话题中来。此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别使对方误导了自己的谈话内容。

在对方发言时,也应注视着对方的眼神,积极响应谈话内容,使对方更有欲望深入话题。如果你想在此谈话中起到主导地位,或是得到一些别的相关信息,在对方讲得兴致正浓时,只需稍稍提醒与引导,对方便会轻易说出你想得到的信息。

适当地运用眼神交流,是形神相通的一种方式。有句歌词说“一个眼神能代替所有”,可见眼神在交谈时所起到的非同凡响的作用,绝对不容轻视。

形态与谈话内容保持一致

很多人会犯一些看似小、实则大的错误,例如交谈时整理手里的文件、跷着二郎腿、抖腿、照镜子、玩弄手机等,这都是对对方不尊重的表现。交谈时形体应与谈话内容保持一致,时刻回应话题,并做出肢体语言。

从你的形态,对方就能观察出他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及话题的敏感度。如果你是一个毫无秘密的人,则尽可以随心所欲;如果谈话涉及彼此的隐私,你的形态无疑会泄露你的秘密,让好事者捕风捉影。

如果交谈的对象是上司、领导人、长辈,交谈时应注意坐姿,一个好的坐姿直接会给你的形象加分。切忌啃手指、两手交叉玩弄、双腿向后弯曲放在椅子底下等,都会使自己看上去幼稚、难当大任。

如果交谈的对象是晚辈、学生,则需以身作则,端正自己的姿态。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的一言一行都是晚辈、学生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若与平辈交谈,如同学、朋友、兄弟姐妹,则需专注谈话内容,不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亦不给人以无所谓的感觉。一次良好的交谈,需注重语言与形态的配合,更需要一颗诚恳的心,这样彼此间的感情才会蒸蒸日上、经久不衰。

交谈的最佳距离与角度

交谈时选择最佳的距离和角度,不仅可以拉近人们心灵的距离,消除障碍,实现有效的沟通,而且还能保障人们的健康。在不同的环境下,以及与交往对象的关系不同的情况下,需要有不同的距离和角度。如果距离、角度和具体情况不对应,就会导致人们之间出现不适应、不舒服的感觉。

交谈距离为1.2~2米,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会保持这种距离。

交谈距离2.1~3.7米,这是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这种距离可以增加环境的庄重氛围。

从人体健康角度考虑,交谈的最佳距离应该保持在1.3米,并且保持一定的角度。两个人可以避免面对面,斜着形成30度角是最合适的。

口误与口吃急救法

在与人交谈中,常常会遇上口误的情况。语速太快、情绪太过紧张、对方的谈吐不妥等客观原因,都是造成口误的因素。而口吃则表现在上下级谈话时、初次与人交谈时、恋爱时等情境下。

每一个人都不是天生会交谈,口误与口吃的情况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那在交谈中出现这两种问题时,又该如何进行弥补呢?

口误通常表现在说错词语、表错心情,使对方曲解你的用意,或给对方错误的引导,也或者直接闹成笑话。如出现口误,应及时纠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个敢于当面纠正自己错误的人,通常不会引发笑料,而更能赢得别人的理解与尊重。下面列举几个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自我解嘲法:替自己的口误找一个无伤大雅、能使人轻松接受且不改变谈话气氛的理由。假意自我消遣,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态度自然一点,倾听者也能一笑而过,不予计较,更能趁机迅速回到原来的话题上。

将错就错法:说错话了,不要立即辩解,而是以此为例来一个举例说明,说明此说法、做法的不妥之处。使人不知不觉被带入谈话的气氛当中,再不知不觉地转个圈转回来。这也叫“自圆其说”。

转换法:出现口误,并及时发现。不用刻意掩饰口误,可随机应变,用一些成语、诗句、歇后语来曲解,达到歪打正着的目的,使尴尬的气氛缓和过来,然后再回归正题。但切记不可用一些低趣味、带有讽刺及中伤之意的语句,否则不但不能将口误模糊过去,还会让人轻易抓住你的“小辫子”不放,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不说,还将迫使谈话中断。

直接更正法:即刻对口误做出更正并道歉。此方法直接运用,不仅能取得对方的谅解,还能使人看见你诚恳的态度,从而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口误固然有多种方式可以补救,但最好的方式还是平时多阅读、多与人交流,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水平。更重要的是与人交谈时,注意语速的控制及思想的集中,专心与人交谈,口误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口吃通常表现出结巴、慌张、手足无措等现象,特别表现在特殊场合,如面试时、初次与重要的人见面时、难堪时等。要克服口吃,不仅需要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更要增加自己与外界接触的机会,以此来锻炼自己与陌生人交谈、相处的方式方法,来减少由于陌生带来的距离感、窘迫感。

造成临时性口吃的重要原因在于心态。例如,与上级谈话时,很容易使自己产生紧张情绪或一些不好的预感,在这种心态下,出现口吃、窘迫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将自己的心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上司固然要尊重,但卑躬屈膝、诚惶诚恐也没有必要。

如果是初次见面的面试、相亲等场合,无疑想求得一个结果。急于求成也是造成情绪波动太大、思想包袱过多的原因。应以平和的心态去认识、交谈,成败皆不在此次交谈的范畴之内,放开身心,加上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就能轻易克服口吃,与人谈笑风生,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恰当的称呼

称呼礼节是一个人修养、智商和情感的综合表现。你对别人的称呼,能表达出你是否对别人尊重。恰当地称呼对方,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对方会觉得你很有修养、有职业性素养。此外,恰当的称呼还能减少摩擦。

在人前称呼自己家属中比自己辈分高的,在称呼前面要加一个“家”字,例如家父、家兄等;在人前称呼自己亲属中比自己辈分低的,在称呼前面加一个“舍”字,表示谦虚,例如舍弟、舍侄等。

称呼外人的时候,不分对方长幼尊卑,前面加一个“令”字作为敬语,有“善与美”之意,例如令兄、令弟、令郎等。

兄弟相称并非一定要有血缘关系,朋友之间表示彼此尊重、友好,也往往会使用这一称呼,而且可以打破年龄、地位,甚至性别的限制。“愚兄”是一种表示自谦的客气语,而“贤弟”则是对对方的一种礼貌敬语。

现代社会对于长辈老者,以“老”字构成尊称语较多,例如老伯、老先生、老人家等。又如对于德高望重的老人,常于“老”字前面冠其姓氏表示敬重,例如张老、赵老、吴老等。

现代称自己的文章或者著作为拙文、拙著,称自己的住所为寒舍、陋室等。

真诚的赞美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真诚的赞美能够温暖人心,赢得别人的信任,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不但要经常赞美别人,还要让真诚的赞美发挥最大的作用。赞美一定要掌握好技巧,具体说来,要遵循以下原则。

赞美对方引以为荣、值得自豪的事情。真诚地赞美一个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可以拉近你与对方的距离,使你更好地与他相处,使他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对于一位工作业绩平平的母亲,你可以称赞她的孩子有出息;对于一位老师,他最希望别人称赞他教过的学生;对于一位老人,你可以赞颂他一生事业的成功、辉煌之处。

赞美要情真意切。能引起对方好感的只能是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真情赞美,相反,如果没有根据、虚情假意地夸赞别人,不仅会让对方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虚伪奸诈。

赞美要翔实具体。交往中,对别人进行赞美应从具体的事件入手,要善于发现别人哪怕是微小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因为事件越具体,越说明你对他的了解;对他的长处越看重,越会让对方感到你的亲切、真挚和可信。

赞美要合乎时宜。赞美的效果在于见机行事、适可而止,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赞美要雪中送炭。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没而产生自卑感或者身处逆境的人。

赞美要因人而异。人的素质有高有低,年龄有大有小,因此赞美别人要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更能收到效果。

赞美可以借助于肢体语言,例如赞许的目光、友好的微笑、夸奖的手势等。

坦诚的感谢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在日常应酬过程中,注意礼节,多怀感激之心,坦诚地说一句“谢谢”,自然受人欢迎。

说“谢谢”时要认真、自然、直接,不要含糊其辞、矫揉造作。说“谢谢”时应该有明确的称呼,应称呼被谢人的名字。如果感谢多个人,最好一个个地向他们道谢,这样会在每个人心里引起反响和共鸣。此外,还要及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对你的感谢感到茫然时,你就需要用简洁的语言向他说明致谢的原因,这样才能使你的道谢达到目的。

说“谢谢”时要有一定的体态,头部要轻轻点一点,并伴随着真挚的微笑,目光要注视被感谢的人,这样在对方心里引起的反响会更强烈。必要的时候,道谢者在口头表示谢意的同时,往往还要赠以礼物。

道谢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为了不使人窘迫,道谢要考虑时间、地点以及对方的特点。

真诚的道歉

致歉要具有诚意。向长辈、上司致歉时,上身应微微弯曲,以示恭敬之意。并应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俗话说“心诚则灵”,向平辈及晚辈致歉时,应说明当时情况,加以分析,但注意:不是从中找寻借口。态度要中肯,从而请求谅解。

致歉一般要送上礼品。送礼是中国的一大传统,空手致歉,显得失礼且没有诚意,让人怀疑你的真正用心。致歉无须多人在场,多人在场会影响致歉人的发挥,也不能赢得被致歉人的谅解。相反,还会以为你让人骑虎难下,而为了体面,却不得不原谅你。

生活中难免有做错事、说错话的时候,因此要养成致歉的习惯。不要大而化之,认为没有必要。要好的朋友也可能因为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影响友谊发展。但也当避免总是向人致歉,给人一个总是犯错的印象,以后的道歉则变得可有可无、毫无意义,自己的形象也就无从挽回。

温暖的安慰

亲切的安慰犹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带来温暖、光明和力量。但是不恰当的安慰,却会给不幸者带来伤害。因此,光怀着善良的心是不够的,要使安慰获得最佳效果,掌握好安慰的策略和尺度以及方法。最佳的安慰方法是寓安慰于鼓励之中,这种安慰不仅有助于安定对方烦躁、落寞的情绪,而且还给人以面对困难的勇气。

安慰病人:探望身患重病的不幸者,不要过多地谈论他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否则将会加重病人的思想包袱。不妨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情,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病者的痛苦;如果能够多谈些与对方有关的喜事,促使他精神愉快,则更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安慰残疾人:有严重身体缺陷的残疾人,有的长期坐卧床上,遭受病魔的折磨,性情有时会相当急躁。因此,安慰他们一定要细心、耐心,尤其注意不能带着怜悯的心情。残疾人通常都很忌讳别人把他们当作弱者来可怜。对他们要多讲一些鼓励的话,在赞美中加以鼓舞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安慰老人:对老人的安慰要注意其年龄特点。一是主题不能涉及死亡;二是要尽量体贴,特别尊重他们,就好像儿女一样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安慰病人家属:重病者的家属往往沉浸在痛苦、烦躁与无助之中,如果安慰不当,反而会勾起辛酸。因此,应与病人的家属多谈一些平常事,让他们将心放宽、放轻松。

安慰死者家属:失去亲人对家属是很沉重的打击。劝慰的时候,一方面要劝其“节哀”“想开点”;另一方面绝对不能武断地制止其哭泣,而且不要提及死者,不要为表示惋惜而撩起别人心灵深处的悲伤。

安慰失恋者:热恋中的男女分道扬镳,失恋者肝肠寸断、精神恍惚。安慰他们必须从整个人生的角度去谈,劝其重新振作,追求新的生活。

安慰离婚者:离婚给双方总会带来一种难言的痛苦和伤心。安慰的时候,不能就离婚的对错谈起,而是要迂回地暗示对方应该忘记过去,面对未来,并启发其辩证思考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劝其豁达,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善意的批评

批评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帮助别人改掉缺点和错误,必须讲究批评的艺术,只有这样,才会被人认为是善意的批评而接受。

设身处地,把握分寸。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着想,体谅对方的情绪,以合适的话语进行批评。如果所批评的话自己听起来都觉得有些生硬,那就检讨一下自己的措辞有无需要修改之处吧!

批评要考虑场合。不注意批评的场合,任何人都不会坦然接受。

要考虑批评是否有效果。让对方相信你的批评是对他的帮助、关心和爱护,而不应以威胁、命令、恐吓、责骂的方式表达,使对方反感。要使对方相信,按照批评的要求改进后,对他是有好处的。

在批评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般的批评,会把重点放在对方的“错误”上,不指明对方应该如何去纠正,因此往往收不到积极的效果。善意的批评,应该在批评的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以便对方改正。被批评者也会认识到你批评得很有道理,心悦诚服并心怀感激。

有的放矢,态度鲜明。批评切忌笼统,如果希望你的批评引起积极的反应,那就要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话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肺腑之言,并期待自己的批评影响对方使之行动有所改进。因此必须将你真心关注这个问题的态度表现出来,从而表现出你非常乐意帮助对方解决这个问题。

就事论事,切忌“株连”。批评别人不能将那些陈年旧事一一列数,并跟当前的事搅在一起纠缠不清,这样做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揭别人的“伤疤”,甚至伤害别人的自尊、人格,更容易引起对方的愤怒,是万万要不得的。

点化提醒,委婉、迂回地进行批评。不要直接批评对方,而尽量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法来提醒对方,促使对方解除疑虑或者恐惧,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顺耳的忠言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想与某人的关系更进一层,除了一般的关怀、赞美以外,还要善于对他的缺点提出善意的批评,对他的不足提出顺耳的忠告。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赢得对方的信任,甚至将你视为他的知己。那么,怎么进行忠告呢?

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如果被当众揭短,情面上下不了台,会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前提是必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捕风捉影。凭借道听途说的信息忠告别人,会很容易引起误解。最好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进行忠告。

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理解、体谅对方的心情,他诚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也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时,不要一味地强求或者大加责难。必要时要深入他的内心,帮助他彻底地解决“心病”。在当事人感情冲动时不适合提出忠告,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火上浇油。因为在对方冲动的时候,他判断不清你的用意。

提出忠告时,不要把对方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错到底”,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不如不提忠告。因此,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优点。

委婉的拒绝

拒绝别人一定要委婉有礼,不能使别人丢面子,更不能损害他们的形象,这样才可以避免因拒绝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那么,使拒绝显得委婉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含蓄拒绝法: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不能直接拒绝,而是以间接、巧妙的方式加以回绝。

客观拒绝法:强调由于存在的各种客观问题,自己只能是爱莫能助,但是在主观上应该注意强调自己是尽心尽力的。

先退后进拒绝法:不直接将自己的反对意见说出,而是先退后一步表示赞成对方,然后再根据对方所提出的问题、观点,将反对意见提出。这种先退后进的方法适用于拒绝权威人士的意见,可以使对方不会失去体面。

诱使对方自我否定法:如果认为对方的要求不合理,而你又不方便直接向对方说出,不妨巧妙地诱使对方进行自我否定。运用这种拒绝方法,必须做到机智灵敏、考虑周全,才不至于让对方看出破绽。

合理建议法:向对方阐述自己无法相助的苦衷,同时不失时机地向对方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帮助对方谋划,为其指明方向,使对方感觉到你是在间接地帮助他,这样也就弥补了因拒绝而造成的诸多不快。

合适的借口

借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假托的理由。在某些必要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成全他人的借口。在应酬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继续在场是多余的,会妨碍他人时,可以找一个借口适时地退出,为别人创造一个理想的应酬环境。

隐蔽本意的借口。在应酬中,有时不想把自己的真正意图暴露给对方,常常需要为自己找一个动听的借口,即找一个合理的事情来为自己打掩护,隐蔽自己的本意。这样既可以推动应酬成功,又不授人以柄,具有保护自己的作用。

回避难堪的借口。如果自己不想在某种应酬场合待下去,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借口离开。运用时要注意,说出来的理由一定要比对方挽留的理由更充分,不好回绝,才能达到目的。

争取时间的借口。在应酬过程中,当自己处于不利态势,为了寻找转机,加强己方的立场,也需要找个借口暂时离开现场,想对策,常见的借口如“去卫生间”或者“打电话”。

拒绝他人的借口。拒绝他人的借口必须看起来很正当,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这种借口才是成功的。如果所找的理由不足以使人相信,那这个借口就可能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幽默与客观并存法

所谓幽默,即用客观、悦耳的语言说出来,轻易使人接受,并产生好感的语言。幽默必须考虑到客观因素的存在,如交谈者生活状况、心态等各个方面,比如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侃现实生活状况,如果交谈者正处于事业有成、春风得意时,这种语言不仅能使人身心愉悦,更能满足人的成就感与被关注心理。

如果交谈者是位老实人,个性比较木讷、内向,在生活中小有成就,时不时地幽默一两句,不仅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还能使对方也很快打开话匣子,从而达到交谈的目的。

幽默交谈必须考虑到环境,严肃场合偶尔可作一两句幽默词,让倾听者缓解思想压力,提起精神。但过多则显得水平不高,不合乎时宜,就像上海人说的那样——拎不清。

如果交谈者正面临困境,如经济拮据、工作压力大、身体不适等,适当说一些幽默又比较能鼓舞人心的笑话,不仅能给交谈者打气,更能使人轻松接受,并积极生活、直面困难。

幽默,不仅言辞要易懂,还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客观原因的存在),让人从中得到启示及鼓舞。这样的幽默才达到了幽默的真正水平,使其具有幽默的意义。

恰当的玩笑

在生活中,不少人在开玩笑时往往把握不好分寸,结果弄得大家很尴尬,不欢而散,影响了彼此的感情。其实,不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随便开玩笑的。玩笑应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发挥,并一定要注意一些原则和禁忌。

开玩笑要落落大方,保持得体的礼貌。开玩笑的时候,态度不要轻佻无礼。开玩笑的时候不要故意压低声音,遮遮掩掩,以免别人误以为你是在拿他开玩笑。不要装腔作势,故作姿态。

开玩笑要分场合。在不同的场合,要注意开玩笑的分寸。在工作场合,闲聊中开玩笑不要过于夸张,应避免身体接触、打打闹闹,以免破坏办公场合整体严肃的气氛。下面几种情况可以适当幽默:在非正式的场合,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不相识的人一起聚会,为了拉近距离;表达开心、喜爱、亲近之情时;亲朋好友聚会需要活跃气氛时;自己犯了小错误,表示道歉的时候……

开玩笑要看对象。与性格爽朗的人、亲朋、熟人等,不妨爽快大方地开玩笑。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内向、腼腆的人,则不要轻易和他开玩笑。不要随便与上司或者长辈开玩笑。不要在异性面前开低级玩笑,这会有损你的形象,引起对方的不快、轻视和厌烦。

开玩笑还应看对方的情绪。如果对方心情烦躁、生气发怒、情绪不稳,这时玩笑还是不开得好。如果对方心情愉快、兴致高涨,不妨开个玩笑。

不能以别人的缺点或者尴尬遭遇开玩笑。如果你的交谈对象是残疾人或者病人,开玩笑时不要触及对方的生理缺陷或者病情。

不要捉弄别人。开玩笑是为了人际关系更和谐,而不是为了取笑、捉弄别人或发泄怨恨。开玩笑要注意维护对方的自尊,不要借玩笑压低对方的身份、侮辱对方。

不要捕风捉影,像煞有介事地开玩笑。切记:千万不要拿无中生有的、有损他人声誉或者容易影响他人生活的事情开“以假乱真”的玩笑,更不要拿任何人的隐私开玩笑。

不要面无表情地开玩笑,以免被认为是在发牢骚。

不要总是开玩笑,否则会被人认为你这个人不够庄重。

冷笑话须注意场合

很多人喜欢以讲笑话来提高气氛,拉近彼此的关系,例如恋爱时、朋友聚会时等。但笑话说不好,不仅会使自己难堪,更会将本来融洽的气氛搞僵。不同场合有不同场合的禁忌,下面就列举几项不宜出现的冷笑话。

异性面前:在异性面前,特别是单独相处时,禁说一些色情类或令对方琢磨不透的冷笑话。说色情类语言,会使人顿生防备之心、厌恶之意,极有可能认为你是在暗示什么,认为你以为对方是一个很开放的人。而说对方琢磨不透的笑话,那当然就笑不出来了。

长辈面前:在长辈面前开玩笑须谨慎。由于年龄的差距,思想上也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些冷笑话并不能被长辈接受。更不可拿长辈及家庭中的人和事来说,否则极有可能惹怒长辈,认为你是在讽刺、挖苦,原本好笑的笑话也会变得尴尬、难堪。

聚会时:聚会时讲笑话是常事,但要更加注重笑话的常识。开一些娱乐性的玩笑要看环境及人员。如果有人比较内向,则不适宜开比较开放的玩笑;如有平时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在场,则不宜开些讽刺的玩笑,否则会以为你是在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轻者破坏气氛,重者大动干戈。

做人之前,必先学会说话。讲笑话是一门艺术,冷笑话的原则是讽刺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来抨击恶人、恶事、恶现象,以倡导和谐、美好的现象为前提。讲得好,能引起共鸣,一呼百应;讲得不好,则使人觉得低俗,也失去了冷笑话的内涵与意义。

寻找共同话题

在交谈中,切入话题要点而不着痕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转折自然、气氛轻松,则让人心生愉悦;生硬的说辞则会让人心生防备,或对你另眼相看。每个人的处境与机遇相似又不尽相同,寻找到两人的相似点,便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切入话题。寻找共同话题大致可抓住如下几点:

喜好相似:在相互介绍的同时,要注意对方的语气与语速,在谈到某一方面眉飞色舞、面露喜色时,八成是对该话题有很大兴趣,由此便能很快发现相似之处。如喜欢美食、游泳、爬山、乐器、写作等,相同的爱好会瞬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人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此基础,便有说不完的话题。

经历相似:学习经历、工作经历、探险经历、恋爱经历等相似的经历会在感情上引起人的共鸣,最容易使人理解加联想,使人产生亲近感,大有相逢恨晚之意。

背景相似:成长阶段相似、家庭环境相似会引起双方的共同回忆,以及对地域、人物风情的感慨及怀念,从历史、现状到未来,可以随意展开铺垫交谈。

性格相似: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某某与自己在某一方面很像,例如说话的习惯、做事的风格等,性格是最容易谈论又无边无际的话题。可以从正在做的小事入手,谈看法、谈观点;或通过对方正在做的一件事入手,多肯定、多赞同。

但尽管如此,人与人之间,特别是陌生人之间,自然是心存芥蒂的。故而初次见面,或不甚了解时,不应高谈阔谈,而给人以不务实、油腔滑调的感觉。

交谈中最不宜的是大倒苦水,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两人一谈到各自的身世或者处境,就大倒苦水,一副苦不堪言的模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较能引起对方的同情与认可,但这无疑是在给对方雪上加霜,让对方更加关注自己的不堪遭遇,心情大起大落,无法展开交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多聆听、多关怀。

交谈时不宜谈论对方以及自己的缺陷,即使是熟人,也应该有所保留。否则会给人以口无遮拦、无拘无束、没有素质的浮夸印象。

交谈“五不问”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问别人一些比较隐私的问题。这不仅会让自己“碰钉子”,还给双方的交谈沟通蒙上一层尴尬、不友好的气氛,使交谈中断,无法顺利进行。如果不想在人际交往中有遗憾,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遵循交谈“五不问”的原则。

不要问别人的收入与支出。在交谈中最好不要问对方的收入与支出,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良好的修养。

不要问对方的健康问题。亲朋好友之间问一句“身体还好吧”是表示对对方的牵挂、关心,但是如果你对一位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就问出这样的问题,则会让对方不解、难堪。

不要问对方的生活经历。交往的过程中,有些人喜欢打听对方的“底细”“背景”。这样做,很容易让人误会你与他交往别有用心。

不要问对方的年龄。很多女性把自己的实际年龄当作“核心机密”。如果在公共场合你去问一位女性的年龄,这对她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其他人也会认为你不够成熟,没有修养。

不要问及婚姻和家庭。在现代社会,对于不熟悉的人不要随便问其婚姻和家庭,在尊重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也不要触及他人的痛处。

交谈“五适宜”话题

交谈中适宜的话题很多,把握得当则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能很快地与人展开交流。如果初次与人见面,从哪些话题入手比较妥当呢?

眼前问题:从眼前两人都目所能及的问题入手无疑最恰当不过。初次见面不像熟识之人,见面即有话题。在一时无从开口时,可从对方的外形上寻找亮点,例如衣服的颜色、别致的胸针或纽扣、服装的款式以及发型、妆容。不需要刻意地夸赞,只要抓住其中一个亮点作为开场白,引起对方的反响,即能交谈下去。但忌讳无中生有、虚假做作。

娱乐话题:以演出、流行趋势、美容美发、健身、旅游以及身边的趣闻逸事作为开端,拉开话场。但打开话匣后不宜过长时间交谈与本次谈话无关的话题,应及时转换到正题上去。

专业话题:谈对方引以为傲的特长、专业话题。艺术话题如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专业话题如技艺、研讨,或在某一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对方交谈的兴趣。但不可不懂装懂,故弄玄虚。

利益问题:利益问题是最容易引起重视及关注的问题,故而在谈到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情况时,对方一定会表示出极高的交谈欲望,例如学术成就、公司效益、行业趋势等。

约定问题:事先约定的问题,即可开门见山地交谈,不宜拐弯抹角、不着边际。否则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心生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