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 云从此处来

“绝顶摩挲千仞石,危梁回荡一楼中。丹枫黄檞树秋容老,疏而微云画意浓。”一首诗道尽山奇,山峻和山险。青山高耸、绿水环绕、村舍雅致、阡陌纵横……远眺巍峨,近观怡人,这就是天台山。

平地起孤峰,山壑留云踪

贵州地势多变,山多水多峡谷多。而天台山最奇妙之处,是一座孤峰从平地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远眺巍峨陡峭,近观秀色夺人。山门上有一联形容得恰如其分:云从天出天然石峰天生就,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天台山胜景皆在字里行间。

天台山石阶

天台山位于贵阳平坝县天龙镇。天龙山形势陡峭,南、西、北三面的山峰皆陡峭如刀削,远眺都是悬崖,高不可攀,叫人望而生畏;山上树木葱茏,抬眼所见都是浓荫蔽道、林木蓊蓊郁郁之景。登山都得从东面斜坡的石阶而入,沿着陡峭的山壁拾级而上,体会一下“自古天台一条路”的别样风情。

踏上登山的石阶,唯见层林环绕,道旁参天的银杏树郁郁葱葱,这些需几人合抱的老树据说还是当日开山的白云僧人所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银杏树,因为寿命长、起源早被称作地球的活化石。这些沿途的古树上记录着的是天台山的每一个晨曦和傍晚、每一滴朝露和冬雪、每一缕清风和鸟鸣。

上山需过四道门,第一道山门,门楣上写的是“黔南第一山”;往上是第二道山门,牌楼式的门上题有“天中之天”四字,把人一步步引入天台佳景;第三道为券拱门,与周遭的山石浑然连成一体,颇有古朴憨拙的意趣,山门上刻有随着石头的形意“八仙过海”浮雕,这雕琢于何时已不可考的雕塑,据说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幅佛道合一的石雕,象征着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融而为一、天下大同。在雕像下有人刻了“印中禅林”四字,非佛非道、即佛即道。

天台山上下只有一条路,悬崖峭壁随处可见,时有猿猴攀壁而上,那抓耳挠腮的样子,似乎在嘲笑人类不能飞檐走壁的无能。若是春夏时来,满山的野花藏在石阶缝隙里、草丛里,密林里鸟雀正欢,好一幅久违的山居田园之乐图景,深嗅一口这清新的空气,久违的芳香将久久回荡在鼻腔和身体里,走在山路上,似乎身体都轻盈了起来。

沿着石路一直盘旋而上,终于到了第四道券拱门,上刻有“清静禅院”四字,下面便是鼎鼎大名的“伍龙寺”了。

伍龙寺山门

贵州天台山伍龙寺的“八仙”浮雕和“印中禅院”四字。

伍龙寺,佛道融合的文化大观

天台山本就是群山之中的孤峰一蒂,山顶的“伍龙寺”则恰像这孤峰上独独的一朵鲜花,绽放在云层上、密林中,飘逸雅致,香烟袅袅,禅语声声,将山峰中的人间美景升华成仙境佛界。

伍龙寺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近600年的历史,后由于战火频仍,曾多次毁坏,但当地人出于对伍龙寺的尊敬多次捐资修寺,又在明崇祯、清康熙、乾隆、咸丰和民国年间多次增修扩建,最终才保持着如今的面貌。

伍龙寺建于险峰之上,故而和一般寺庙景观大为不同,山寺本身的建筑堪称独一无二。山顶建筑依山布局,结构紧凑有序,外沿寺壁都根据崖壁表面的起伏而起伏,却又在天街处留白,俯仰间都是中式建筑特有的含蓄风雅。伍龙寺的中轴线和寻常寺院不同并非完全对称,而山势呈现出空间错落之态,故而整个寺院竟然没有同一高度、大小的两个房间。房内窗户少而小,这点和周遭的碉楼无异,若是不明者恐怕仅凭这点便会断定这里与附近“屯堡人”的建筑风格一样:居高临下、砌有垛口,俨然是一副军事建筑特性明显的样貌。

平坝屯堡古寺庙天台山

在周围常见的屯堡人鳞次栉比的石头建筑中,建造年代最早、雕琢工艺最精、建筑规模最大、周遭风景最好者就是伍龙寺了。由于该地曾地处偏僻,饱受战火倾轧之苦,于是寺下随处可见被称作“碓窝”的石臼,这些都是战争年代枪林弹雨里留下来的伤痛遗迹。叫人触目惊心之余,更觉得祥和安宁的可贵。后院在山崖上建筑了坚固的石垣墙,墙上砌有用于军事目的的垛口。寺中如今还存有两道山门和两重庙门。玉皇阁、大佛殿、藏经楼、左右厢房等样貌完好。寺庙与山石浑然一体的空间组合塑造得如此完美,让人在景中生情,又在情中感慨着景致的幽雅和安静。

寺内珍藏着清初吴三桂率军去云南的途中,住宿山寺时留下来的朝笏、朝服和宝刀。天台山伍龙寺的研究价值让它在脉脉香烟中脱颖而出,成为贵州当地历史文化的物证。伍龙寺更是被专家学者誉为“高原山地石头建筑的典范”。

伍龙寺之奇,不仅在依山而建的建筑造型和半军半教的实用价值上,更为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文化内涵。伍龙寺虽名为寺院,属禅宗一脉,但寺中却建有宏伟的玉皇阁,佛、道在险峰上共居,二者合流,得于天然又怡于天然。

这样的天台山,这样的伍龙寺,遍天下也难寻其右者。

伍龙寺摩崖石刻“大观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