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朱棣执政期间,虽然由于修建大运河、漠北战争、修建紫禁城,各地藩王大兴土木修建城墙以及各种庙宇,老百姓税负较重,民不聊生。但是由于适当宽松的文化政策,一些文学作品大量涌出,有《聊斋》《东周列国志》《封神演义》《金瓶梅》,最著名当属《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柴胡同志的扛鼎之作,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把战争的恢弘场面和各种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由于属于演义,免不了添加作家的个人观点和一些虚构的故事,特别是对刘玄德同志的描写,把人物形象简直拔高到一个难以置信的高度。不过根据观察,大量读者基本表示认同,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没有人考证故事情节的真假,大家关心的是惊险刺激,当然,作家的文字表达功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一个优秀的作家就是一个优秀的谎言制造者,成功的标志就在于,虚拟的故事能使得读者痴迷。

不过制造谎言绝非易事,必须有深厚的生活底蕴和文学功底,这是多年生活的历练,不能信口开河。林黛玉同志为什么能博得广大读者的同情和眼泪?关键是凄婉的故事情节说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坎里,所以,语言的表达能力是作家成功的标志,这一点柴胡同志做到了,大家一致认为《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那天柴胡又来我家,这一次没有带老婆,不等我对柴胡成功完成和出版《三国演义》表示祝贺,柴胡便非常气愤地告诉我,说刘玄德没有如约付给他稿费,反而指出书中对刘玄德的描写有故意贬低的嫌疑,比如,大肆渲染刘玄德同志卖过草鞋,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还有三顾茅庐也严重失真,实际上刘玄德只去过一回,诸葛亮一听说共谋天下有点迫不及待,立刻打点行囊锁上茅庐屋门跟上刘玄德闯荡江湖。还有对诸葛亮的渲染有点过分,有点喧宾夺主,对刘玄德的丰功伟业没有特意拔高,对曹孟德着墨过多。当然,还有许多,就不一一列举,反正《三国演义》非常失败,刘玄德建议柴胡修改。

我也非常气愤,指出《三国演义》已经拜读,虽然有意渲染刘玄德的情节不敢苟同,但是整体上来看,这部作品非常成功。作者有权对任何人和事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这是作家的权力,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干预作家的创作自由!至于别人咋说是他自己的事,希望柴胡同志坚持真理。

柴胡说,他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决定维护属于自己的权力。据听说这部书已经引起了朱棣皇帝的足够重视,朱棣同志喜欢文学作品已经达到非常痴迷的程度,他正在耐心等待朱棣皇帝的批示,希望朱棣皇帝能够主持公道。

不过我却感觉不以为然,群众才是真正的上帝。一部作品能够获得领导的足够重视固然重要,关键是人民群众认可你的付出。对朱棣皇帝不要抱过大的希望,事实上《三国演义》已经在人民群众中间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对此柴胡表示,任何文学作品都害怕朝廷干预,焚书坑儒的教训非常深刻。获得领导支持非常重要,朱棣皇帝的态度决定一切。

是的,柴胡同志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伟大哲学家,知道什么叫做文字狱,对皇帝你不能妄加评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非常重视群众的舆论。虽然三国时期距今已经一千多年,《三国演义》对刘玄德的描写非常正面,刘玄德同志依然耿耿于怀。卖草鞋有什么不好?刘玄德却认为对他卖草鞋的描写是一种污蔑。所以,当作家是一种最冒险的职业,尤其不能仗义执言。正说话时柴胡同志的电话响了,柴胡打开手机接听,电话是朱棣办公室负责同志打过来的,负责同志告诉柴胡,领导非常重视《三国演义》里面有关刘玄德评价的争执,认为关于历史问题必须及时澄清。朱棣皇帝要求柴胡和刘玄德同志同时来一趟BJ,消除一些误会,为繁荣祖国的文化生活扫清障碍。

究竟柴胡和刘玄德同志到了BJ以后朱棣皇帝怎样为二人调解?笔者不是当事人,并不清楚。反正从BJ回来以后柴胡非常高兴,因为柴胡获得了政府颁发的《文学奖》,据听说奖金非常丰厚,这一条电视新闻已有报道。电视新闻还播出了朱棣皇帝跟刘玄德前任皇帝的对话录,朱棣批评刘玄德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万不可为了一时义愤公报私仇,火烧连营是一个非常惨痛的教训,刘玄德迫不得已白帝城托孤。刘玄德不敢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只得不停地点头。

从那以后柴胡同志名声大噪,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大群粉丝跟在后头,南京天外天大学专门成立了柴胡文学研究室,一大批文人墨客以专门研究柴胡文学为生,柴胡同志成为有志于献身文学的学子们的偶像,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柴胡为楷模,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巨著。

柴胡同志有了专门属于自己的办公室,有了负责照料日常生活的私人秘书。其实每一个伟大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负责为柴胡整理、校对文稿的正是槡珠,可以这么说,没有槡珠就没有柴胡。可是槡珠一直默默无闻,甘愿为自己的丈夫贡献一生,我们在弘扬伟人形象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伟人身后的陪衬,这是时代的疏忽,红花虽好需要绿叶扶持。

那天柴胡正在自己办公室上班,突然电话响了,唐僧求见。柴胡跟唐僧素昧平生,有点不知所以。正犹豫间唐僧已经推门进来,秘书马上为唐僧泡茶,唐僧拿出自己的茶具和矿泉水,表示他一般不喝别人的茶水。紧接着双手合十,念了很长时间的佛家谶语。柴胡听得不耐烦,正准备找个理由把唐僧打发出去,岂料唐僧却说,他也决定编撰一本到西天取经的书,听说柴胡的文字功夫在全国无人能比,因此邀请柴胡为他执笔。

柴胡回答得非常痛快:“可以,咱们必须订个合同,先交钱后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