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走间,突然有人小声呼唤着我的乳名:“丢儿。”蓦然回过头,却发觉什么都没有。
可那声音实实在在存在,在脑海里、在耳朵里、在心田里久久回响。
徜徉在繁华的街市,看年轻的妈妈推着童车悠闲地漫步,慢声细语地跟襁褓中的儿子说着呓语,那一刻你的心被彻底融化,你看见了母亲提着菜篮子拉着你在田间小路上行走。那不是回忆,那是镶嵌在灵魂里的隽永,那是生命历程中的一幅画卷,在你的记忆里永远定格。
尽管我的祖先曾经当过皇帝,我却出生在泥巴糊成的茅屋,父皇扶着犁杖吆喝着黄牛在黄土地里耕耘,母后背着我提着篮子跟在父皇身后点种,太阳不停地在你的眼前晃悠,你伸出小手想把太阳揽在怀里,可那太阳总是不即不离,笑嘻嘻地陪着你一天天长大。
记忆中的母亲任劳任怨,从不埋怨日子的艰辛,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吃饱肚子成为我们的唯一。收获的季节衙役们总是不失时机地出现,各种苛捐杂税压得你喘不过气,尽管每年生产的大量食物都被衙役们拉走,父皇和母后依然不放弃春种秋收,大家普遍怀揣一个渺茫的希望,但愿明年比今年的日子好点。
我在自己的文字里多次提到萍妹,幼时的萍妹确实存在,那时我们单纯而幼稚,除过互相惦记再没有任何其他想法。萍妹后来远嫁他乡,重新见面时萍妹已经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好像这是命运的安排,各自为生活打拼,不存在失落和遗憾。只是后来有了微信,互相建立联系,说不上是认真还是开玩笑,萍妹说:如果有下辈子,我就嫁给你。
我的家乡是黄土高原的一座孤城,古时候取名凤栖,现在叫做洛川。上古年间洛川就有建制,现在出土的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有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盆陶罐,从秦代开始白起就在洛川驻军,汉武帝曾经在鄜州祭天,万凤塔历经千年沧桑,至今巍然耸立。这座古城连接起长安到塞北的运输通道,幼年时常常看见南来北往的驼队和马队穿城而过。我在自己的文章里常常以凤栖为背景,因为我熟悉这块土地的风土人情。如果说生活曾经给过我什么启迪,最大的启迪莫过于春种秋收。好像大家与生俱来都带着一张嘴,吃饱肚皮成为我们的唯一诉求。
父皇常常为我描述他初来凤栖时的场景,那场景影响了我的一生。窄窄的街道两边一家家商铺鳞次栉比,每天晚上商铺外边的石头台阶上睡满了无家可归的饿殍,那时的凤栖城相对而言比较富庶,南来北往的穷人们都来凤栖谋生,男人们要么扛一把老蛮镢去开荒要么去当长工,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便每天晚上站在巷口的暗处去干那种事情,有些人饿极了索性不管不顾,听说监狱里管饭吃,故意干一点违法事情让狱卒抓进去,抓进去就有饭吃,为了吃饭宁肯不要自由。
这些故事没有年代,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君王的意志不可更改,我们大家必须对君王绝对忠诚。有些人没有当皇帝以前一无所有,一旦当了皇帝变本加厉,穷奢极欲。比如朱元璋同志就有二十六个儿子。
我的母后属于无数难民中的一员,在兵荒马乱的年月来凤栖谋生,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母后曾经不止一次谈过她的过去,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人群在山沟里蠕动,路边的死尸散发着恶臭,天上乌鸦黑压压一片,人们的脸上看不到希望也没有悲伤,大家的神经已经麻木。
有关战争的描写大同小异,我们经历了几千年战争。战争的组织者和发动者大都属于野心膨胀的君王,神仙管不了人间的战争。不过君王们特别迷信,一旦夺取江山就大肆修建庙宇。好像君王和神仙们沆瀣一气,专门对付劳苦大众。
我的母后仙逝后就住在黄河岸边,我为她专门修建了一幢石屋,许多年不曾回去探望母后,母后现在生活得怎么样并不清楚。耄耋之年我和玉环妻无所事事,等待儿子为我们脱胎换骨,后来又听说脱胎换骨的工艺流程已经落后,伏羲答应为我们借尸还魂,反正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不想死,大家都想见证几亿年以前我们人类的科技水平。据听说要不是那一场瘟疫造成人类灭绝,我们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保健流程,想活多久就活多久。
突然间心生意念,特别想见我的母后,母后生前为我们受尽了煎熬,母后仙逝以后我也很少来过。我没有告诉任何人,沿着那条山路一直往前走,就能撞见那间母后一直居住的石屋。结果我没有见到石屋,山巅上一座非常气派的寺庙点缀其中。“普救寺”三个大字赫然在目。寺庙里供奉着我的母后。前来烧香叩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大部分是成双成对的情侣。据听说普救寺属于朱元璋修建,母后曾经为朱元璋指点迷津。现如今母后荣任了普救寺的形象大使,专门为年轻人当红娘。
有关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一些凄美的爱情故事源远流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普救寺位于YC市蒲州古城峨眉源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元代戏曲大家王实甫以普救寺为背景,创作了相府千金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典故,剧中人物形象逼真,剧情脍炙人口,普救寺因为有了《西厢记》而举世闻名,跟《秀秀鸟》《天仙配》的故事一样,虽然神仙们戒欲戒色,凡夫俗子们却给庙宇赋予爱情的色彩。当年女娲造人时就造了男人女人,父精母血晕染了整个世界,所谓的高尚就是真实,血肉之躯向往男欢女爱。看见母后一生含辛茹苦,终于修成正果,心里激动着,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