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汉400年的兴衰(1)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但要是没有汉朝,“汉”就只是一条河流的名称,至多只会产生一些得名于这条河流的地名。

汉元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汉王的刘邦率领三万军队和自愿随从的数万官吏百姓离开关中,翻越秦岭,前往他的王都——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去统治自己的封地——汉中、巴、蜀三郡(约相当于今秦岭以南的陕西省、长江沿岸以北的四川省和相邻的湖北、甘肃一小部分)。“汉”的国名显然来自汉中,而汉中又得名于长江的支流汉水(又名沔水)。但当时谁也没有料到,“汉”即将成为一个延续400年的朝代。

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出身农家,成年后当了泗水亭长,负责乡一级治安、文件传送和刑徒的押送。一次,他押送县里的刑徒去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为秦始皇建陵墓,才到丰邑西面刑徒就逃跑了不少。刘邦自知到达后也无法交差,干脆把刑徒们都放了,然后挑选愿意跟随他的十余名壮士,隐蔽在芒县(今河南永城县北)和砀县(今河南夏邑县东南)之间的山野中。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起义,附近农民纷纷斩木揭竿响应,起义军声势日盛。六国贵族旧臣、“群盗”、儒生游士或投奔陈胜,或乘机自立。陈胜在陈(今河南淮阳县)自立为张楚王,出兵三路攻秦:以吴广为“假王”(代理王)西攻荥阳,武臣北进赵地,周市夺取魏地,又进军齐地;南路以召平攻广陵,邓宗攻九江。吴广军不利,又加派周文西进。周文军进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像)时,已有车千乘、卒十万。秦二世派章邯率在骊山修陵墓的刑徒为兵应战,击败周文。武臣占领邯郸后,自立为赵王,又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也自立为燕王。齐国旧贵族田儋在齐地自立为齐王,击退周市。周市在魏地立魏国旧贵族魏咎为魏王,自任魏丞相。

九月,沛县令眼看周围一些县的百姓杀了县官响应义军,迫于形势,也想响应陈胜,召属吏萧何、曹参商议。萧、曹是刘邦密友,就对县令说:“你是秦朝的官吏,现在率领百姓造反,恐怕没有人会听从你。不如召回逃亡在外的人,可以有一支数百人的队伍,百姓就不敢不服从了。”县令派樊哙去召刘邦。

当时刘邦已集合了数百人,但就在他们接近沛县时,萧何、曹参从城内逃出报告:县令恐刘邦到后无法控制,突然改变主意,下令关闭城门防守,并企图杀掉萧、曹。于是刘邦写了一篇给城内百姓的告示,用箭射进沛城。告示上写着:“天下人受够了秦朝的苦,巴不得它快灭亡。你们替县令守城,起义军一来,必定把城里人杀个干净。你们如一起把县令杀了,再拥立合适的人率领你们响应起义军,生命财产就能保全。何必为县令送死呢!”城中父老带领子弟杀了县令,开门迎接刘邦,请他担任县令。刘邦谦让一番后,同意担任首领,按楚国制度称“沛公”,以服从已称楚王的陈胜。他还宣布,他曾斩了一条白蛇,是赤帝子杀白帝子的象征,白帝子代表秦朝,所以旗帜都用赤(红)色。在萧何、曹参、樊哙等人的协助下,刘邦在沛县组织起一支3000人的队伍。

同月,楚将项燕之子项梁,与侄子项羽(项籍)起兵于吴(今江苏苏州市),不久率8000江东子弟渡江北上。

称王后的陈胜却自我陶醉,疏远故旧,丧失了时机。秦二世二年十月(秦以十月为新年正月,仍为公元前209年),章邯率秦军连败周文,周文自杀;秦军又逼近荥阳,吴广被部将所杀。十二月(前208年),章邯进抵陈。陈胜败退,被为他驾车的庄贾杀害。后陈胜部将吕臣率“苍头军”收复陈,杀了庄贾。

六月,项梁与刘邦在薛(今山东滕州市南)会合,拥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都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东北)。项梁、刘邦两军联合击败章邯,又杀了秦三川郡守、李斯之子李由。但获胜后的项梁骄傲轻敌,被章邯夜袭所杀。项羽收拾余部,与刘邦暂时退却,将楚怀王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尽管章邯不断取胜,但反秦势力此伏彼起,日益高涨。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当关中的王。”

李斯等大臣劝秦二世采取缓和局势的措施,二世不听,反将李斯下狱。赵高诬李斯谋反,将他处死灭族;又指鹿为马,完全控制了二世。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大破秦军,成为诸侯的统帅。章邯战败投降,被项羽立为雍王,率降兵西进。赵高迫使二世自杀,立其侄子婴为秦王,子婴设计杀赵高。刘邦在攻占宛(今河南南阳市)后,乘虚而入,越过武关,进驻咸阳附近的灞上。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汉元年十月)子婴出降,刘邦入咸阳,秦朝亡。项羽闻讯,率军连夜西进,

刘邦自知不是项羽对手,听从谋士建议,在封存了秦朝的宫室府库后,退回灞上。又宣布废除秦朝的苛法,约法三章,赢得了人心。不久,项羽在新安(今河南新安县西)抗秦降卒20万,率军入关,驻于鸿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至鸿门与项羽相会,虽脱险而归,但不得不承认项羽的盟主地位。项羽在咸阳烧杀掠夺后东归。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立刘邦为汉王,封秦朝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统治秦国故地,阻挡刘邦东进。又调整诸侯王的辖地,将自己的亲信封于各王国的中心地区或富庶地方,而将原来的王改封于各国的边远地区。这样,除了项羽自己的统治区外,还有18个王国并存。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迁都于郴(今湖南郴州市),在途中即将他杀死。

刘邦及其部属对项羽违反对楚怀王的诺言,依仗武力称霸的行径十分不满,但他们深知自己的实力还远不能与项羽抗衡,所以听从萧何的劝告,接受封号,去汉中就位,以便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到达汉中后,刘邦采用张良的计策,将来时所经过的栈道放火烧断,表示不想再返回关中,进一步麻痹项羽。

实际上刘邦一直在进行夺取天下的准备,经萧何推荐,他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为刘邦谋划,部署回师关中,围章邯于废丘,司马欣、董翳降汉。刘邦还都栎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巩固了关中,又多方出击,扩大势力范围。

六国旧贵族起兵的目的是复国和占据更多的土地,项羽的分封自然引起诸侯的不满,不久战火复燃,项羽废杀韩王信,田荣逐走齐王田都,杀胶东王田市,自立为齐王,又攻杀济北王田安。燕王臧荼杀辽东王韩广,吞并了他的封地。项羽忙于镇压齐地的反抗,兵力受到牵制。

刘邦为义帝发丧,联合诸侯讨伐项羽。汉军一度攻占彭城,但以后遭到楚军反击,大败而归,连刘邦的父亲、妻子都被楚军俘虏。由于刘邦注意巩固后方,任用贤能,利用敌方内部矛盾,因此尽管有过多次失败,还是逐渐占据了优势。汉四年(前203年)九月,汉、楚间停战议和,划鸿沟为界。但在项羽撤兵后,刘邦立即发动进攻。汉五年十二月,楚军被围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南逃,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被汉军围困,自刎身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二月,刘邦在汜水之阳(今山东定陶县境内)即皇帝位,定都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同年迁都关中。因秦都咸阳已完全毁坏,新建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为首都。

当初为了击败项羽,刘邦不得不利用实力强大的部将和项羽降将,满足他们拥兵封王的要求。消灭项羽后,刘邦集中了兵权,但还保留了七个异姓诸侯国。为了与这些异姓诸侯国抗衡,刘邦又分封子弟,建立了九个同姓诸侯国。这样,诸侯国的封地占了国土的大部分。经过镇压和调整,到公元前195年刘邦去世时,异姓诸侯中的韩信、彭越、黥布、卢绾等都已被杀或被废,只剩下一个安分守己、地僻国穷的吴氏长沙国,同姓诸侯与中央集权的较量成为主要矛盾。

刘邦临终前,对后事做了安排,规定由萧何、曹参、王陵、陈平相继为丞相。刘邦死后,其子惠帝(刘盈,前195~前188年在位)软弱无能,太后吕雉专政,成为实际统治者。惠帝死后,吕后临朝称制,直接执政。吕后对刘邦的其他姬妾和她们的儿子是相当残忍的,她毒死赵王如意,杀害了其母戚夫人,又害死赵王友。惠帝无子,吕后将宫中美人之子冒充惠帝皇后所生,立为太子,又将其生母杀死。惠帝死后,太子名义上已经即位,实际被吕后幽禁后杀害。吕后又玩弄权术,大封吕氏王侯,并让吕禄、吕产、吕台等掌握兵权,控制了皇宫内外的警卫。但吕后“政不出户”,并没有改变刘邦的政策。加上萧何、曹参等连续担任丞相,国内社会安定,经济逐步恢复,刑罚有所减轻,农业生产受到重视,产量增加。

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在此前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已做了应变准备。齐王刘襄得知诸吕阴谋,起兵西进,与拥重兵屯驻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东北)的颍阴侯灌婴相约,一旦吕氏有变就合兵讨伐,这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陈平、周勃与朱虚侯刘章(刘邦之孙、齐王襄之弟)等设计夺取吕禄的兵权,由周勃指挥北军,清除吕氏势力。大臣商议,拥立刘邦庶子、代王刘恒(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为帝。

文帝和其后的景帝(前157~前141年在位)在位的41年间,实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注意“与民休息”,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相对较轻,刑罚也比较宽大。经济有了发展,国力逐渐加强,史称“文景之治”。

同姓诸侯的势力恶性膨胀,终于在景帝三年(前154年)爆发了以吴王濞、楚王戊为首的吴楚七国之乱。景帝以周亚夫为太尉出兵镇压,在三个月内击败叛军。此后,朝廷不断采取削弱诸侯国的措施,彻底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威胁。

到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初,汉朝的统治已相当稳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物资储备充足。汉武帝改变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发动反击,不仅收复了秦末汉初的失地,还夺取了河西走廊、湟水流域等地,打通了与西域的交通。在西南夷地区,汉朝扩大了行政区域,将众多少数民族纳入自己的统治。自秦末以来保持着割据的东瓯、闽越、南越政权先后被灭,置为郡县。灭朝鲜后,朝鲜半岛北部成为汉朝的政区。至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时,匈奴分裂,呼韩邪单于降汉,汉匈间恢复和平,汉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府。西汉的疆域达到极盛。

汉武帝像汉武帝时连年的战争、大规模的工程、巡游求仙和挥霍浪费,耗尽了历年的积蓄,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官僚豪强的兼并和剥削导致大批农民破产,沦为奴婢、佃客、佣工或流民,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为了弥补空虚的国库,武帝实行统一货币、盐铁专卖和平准、均输制度;还发动算缗和告缗,直接剥夺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财富。并任用酷吏,实行严刑峻法。武帝晚年对政策有所调整,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使尖锐的社会矛盾稍有缓和。

昭帝(刘弗陵,前87~前74年在位)即位时只有8岁,由霍光等接受武帝遗诏辅政。在这13年间,霍光对外不轻易发动军事行动,对内多次减免赋税,节约开支,取消武帝时的一些弊政和苛法,使社会趋于稳定。

昭帝死时尚无子嗣,霍光与大臣商议,立武帝孙昌邑王刘贺为帝。但据说刘贺即位之初就昏乱无道,霍光与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等决定废昌邑王,迎立武帝曾孙刘洵为帝(宣帝,前74~前49年在位)。宣帝初年,大权仍由霍光执掌,神爵三年(前68年)霍光去世,宣帝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