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从幻觉到现实(传说时代)(3)

黄帝的时代是典型的父系氏族社会,但在此之前,社会关系更多地呈现为母系氏族的血缘群婚,伴随着社会组织的转变,血缘群婚逐渐演变为氏族外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其他部族之间往来的增多,群婚制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到了黄帝时期,婚姻关系已经转型为以男性为主体的模式。在我国历史上,由于女性与财产的关系密切相关,伴随着私有财产意识的明确与权力的形成,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模式最后异化为一夫多妻制。黄帝的家庭,典型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变化。

天雨粟,鬼夜哭

黄帝的臣属之中,名气最大的是史官仓颉。传说仓颉生而神灵,小时候就善于创造字符,记述事情。等他长大之后,发现人类还没有文字,记事、生活极不方便。于是仓颉到处奔走,忽而爬上高山,观察野兽走过留下来的痕迹;忽而下到水中,观察游鱼划过水面的轨迹。同时他观察山脉的走势,河流的蜿蜒,日出的辉煌与月落的圆缺。他还观察人们的表情,喜怒哀乐,无不了然于心;男欢女爱,尽在掌握之中。他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全部考虑在内,再经过夜以继日的苦心孤诣,伟大的仓颉终于创造出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汉字。

古史记载,当仓颉造字成功,天地之间出现了奇异的景象,谷物从天而降,阴鬼在暗夜中啼哭。

有关这两桩异象,一种解释称:由于文字的发明,使得一些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从事生产而专一舞文弄墨,导致了奸伪的萌生与田地的荒芜,所以天降下谷子,使人民免于饥饿。另一种解释则声称:由于文字的发明,人们可以发现真相,揭露邪恶的存在与污秽的丑行。而阴鬼显然属于邪恶污秽之流,所以感受到恐惧,故而在夜间哭泣起来。但后面这个说法,并没有解释出天上何以会降下谷物的原因。

天雨粟,鬼夜哭,这奇异的天象,也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无论如何,文字的发明对当时人类造成的心理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文字未曾发明之前,人类没有文字,也就没有历史,不需要为所发生的事情负责。但当文字被创造出来后,人类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

从有了文字起始,人类必须要学会承担责任。作为人类活动的基本要素,人的言行很可能被记述下来,智慧的生存,首次让人类感受到奇异的压力。

拓展阅读

世界上古老的文字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公元前3000年前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公元前2500年前后的腓尼基字母文字。

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之久的历史。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又称钉头文字,或箭头字。系公元前3000年前后由苏美尔人所创造,这种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上,笔画成楔状,形状极像钉头或箭头。由于石头和泥版易于保存,考古学家挖掘出大批各种楔形文字的泥版或铭刻,从而兴起了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

楔形文字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许多民族都曾借鉴过这种文字,但由于楔形文字的书写与内容过于复杂,到了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

乡村爱情交响曲

除造字的仓颉之外,黄帝时代另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乐师伶伦。上古时代,人类为了抵御险恶的自然环境,以群居的方式生存。各部落之间,也以各种方式争取更多的人口加入,这种生活方式带来了人类对音乐的必然需求,因为舞乐可以丰富部落之中的集体生活,增加部族的凝聚力。

到了黄帝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食物的富足,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大量的人口聚集在部落中,就需要有效的群体活动,以便将其组织起来。但原始时代的歌舞艺术是一片空白,甚至连乐器仍然停留在伏羲氏与神农氏的巨型琴瑟水平。

伏羲氏时代的琴,体长七尺二寸,而神农氏时代的琴,长度也有三尺六寸六。这种巨大的乐器,适宜在部落集会时弹奏,但已经无法满足黄帝所要求的行军打仗生活的便利。

黄帝时代的战争规模,已经不同以往,急需一种小巧的、便携式的乐器,可是这种乐器还不存在。黄帝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乐师伶伦,命令他把这种不存在的乐器创造出来。

接受了任务之后,伶伦就出发了,他从大夏山之西开始,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于空茫的天地之间寻找灵感。有一天,他到了昆仑山之北,走进了一座山谷中。谷中有一条小溪正潺潺流淌,溪边是一片翠绿的竹林。这片竹林引起了伶伦的注意。

伶伦在竹林中仔细地寻找着,最后他找到了一根竹子,这根竹子空窍处厚薄均匀。伶伦把它破开,送到唇边,试着吹奏了一下。空灵的乐声响起,就见到凤凰从天际飞来,围绕着伶伦飞翔。伶伦知道他终于找到了,就将这支竹子吹奏出来的乐声,命名为宫,定其律为黄钟。

伶伦又制成了十一支乐管,一边听着凤凰的鸣叫,相互比较着每支乐管奏出来的声音,最后,伶伦制定了十二律,作为音阶的标准。

许多古书不厌其烦地记述了伶伦所制定的五音之名:宫、商、角、徵、羽--如我们所知,这五音之规,早在神农氏时代,就已经有了。伶伦的贡献,是将神农氏时代的五音,在新型的乐器上重新厘定了音律而已。

此外,伶伦还规定了用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名称:用土制成的乐器,称之为埙。用匏制成的乐器,称之为笙。用皮革制成的乐器,称之为鼓。用竹制成的乐器,称之为管。用丝制成的乐器,称之为弦。用石制成的乐器,称之为磬。用金属制成的乐器,称之为钟。用木制成的乐器,称之为祝。

这八种乐器,合称八音。八音再经过适当的组合,就组成了一支上古时代的管弦乐队,合奏出气势恢宏的交响乐。

随后,黄帝又命令伶伦与另一名乐师荣将合作,用金属铸成十二个编钟,编钟的音律依次与十二律相配,并按音的高低排成上下两排。乐师按照一定的节奏敲击不同的编钟,就能奏出抑扬顿挫的乐声。黄帝将编钟安排在与大臣们的聚会上,并将这支曲子命名为《咸池》。

可以注意到,中国的乐器在黄帝时代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不仅有规模庞大的编钟,还具备了组建管弦乐队的最基本要素。特别是声乐的发展,这时候与神农氏之前的乐器水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拓展阅读

中国古老的编钟

1957年,在河南信阳地区,发现了战国楚墓中的一套木质编钟,一共13个。此后在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中,又发现了矩形陶钟,现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1978年,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出土了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编钟,共六十五枚,被称为古代编钟之王。每个钟体上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刻有:曾侯乙乍时。铭文的意思是:曾侯乙制作。

此后,各种形式的编钟在各地络绎出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编钟文化。

编钟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多由青铜铸成。专家认为,编钟最早出现在商代,兴起于西周,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一直到了明清宫廷,仍有沿用。古时的编钟常用于宫廷雅乐,每逢征战、宴会、祭祀时都要演奏。编钟也是古代统治者专用的乐器,反映出名分,是社会等级、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黄帝打怪升级

黄帝时代,伟大的发明家还有位隶首,他发明了算术。这表明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就产生了数字概念,并能够精确计量。

另一位发明家叫容成,他的贡献是历法,实际上是把更古老的纪年细化了。但黄帝时代的特点是人神混杂,仙人与异兽出没,这是最激动人心的远古传说。

黄帝时代名气最大的神兽是夔,因为它被黄帝灭绝了,因而引发了后世人的高度关注。

夔兽,形状如牛,浑身是青灰色,头部没有角,有种说法是它只有一只脚,另有说法是它有三只脚。它出入于水中时,必伴有大风雨。它的眼睛能够射出一道道闪光,叫声如天雷一样震耳欲聋。这种神兽的数量原本已经非常稀少,当人首鸟身的九天玄女到来之时,便宣告了这种神兽必然灭绝的宿命。

当时,黄帝战蚩尤,蚩尤喷吐出弥天浓雾令黄帝的指挥失灵。九天玄女指点他,夔兽的皮特别坚硬而具有弹性,是制作战鼓的好材料。于是黄帝立即下令捕杀夔兽,终于在泽中找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只夔兽,并将其射杀。随后把它的皮剥下来制成战鼓,果然是声动九天。黄帝就以这巨大的战鼓声为号令,指挥着军队进退自如,最终击败了蚩尤。所以,夔兽又被称为雷兽,是说以其为材质的战鼓,声音巨大。

但另有记载称,夔实际上是黄帝时代的官员,他只有一只脚。春秋年间,鲁哀公曾询问孔子:我听说,黄帝治下的属官夔,只有一只脚,这是真的吗?

孔子说:乱讲,人怎么会只长一只脚?书中记载的原文是"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而是说像夔这样优秀的人才,有一个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