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兔死狗烹(1)

计杀韩信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历代开国皇帝,大都喜欢诛杀开国功臣,这个可怕的先例,就是刘邦开的。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而是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异心;第二不放心的就是其他将领,他们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自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的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上。刘邦第一个着手解决的,就是韩信。刘邦即使在与项羽激战之时,也十分关注内部的敌对力量,对于韩信尤其如此。他曾多次夺去韩信兵权,调走韩信兵马。刘邦消灭项羽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削掉韩信的兵权。韩信是个明白人,所以当刘邦要削去他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的时候,他逆来顺受,安心去了下邳,报答曾经给他饭吃的漂母,甚至封污辱他的恶少为楚尉官。韩信为了向刘邦表示友好,纠集各位异姓诸侯王向刘邦上表劝他当皇帝。但是无论如何,刘邦是不会放心他的。消灭项羽之后,刘邦西返到达定陶,人不下马,直接来到韩信大营。韩信见刘邦驾到,立即迎接。刘邦坐下,开口对韩信说:“将军统率大军,屡建奇功,剿灭项羽,我终身不会忘记。如今强敌已灭,兵戈渐少,将军也应好好休息。我不忍让你继续受兵戍之苦,将军交出兵符印信,返回封地过几天太平日子吧。”韩信明白其中深意,但是碍于面子,没说什么,取出兵符印信,送还刘邦,从军营中移出,自去驿馆安息。大元帅韩信此刻完成了历史使命。韩信正欲返齐,忽听汉王诏令,忙去听旨。只听刘邦说:“项羽已灭,楚地无王,何以镇之?我考虑再三,只有将军有此能力。将军本是楚人,熟悉楚地风俗,了解楚地民情。现改封你为楚王,将军不要推辞。齐地只有70余城,楚地有89城,这也算奖赏将军大功!”韩信明知原委,但也不便明说,只得交还齐王大印,换取楚王大印,自回下邳当楚王去了。尽管如此,刘邦依旧十二个不放心。只因又发生了一件事,使刘邦下决心搬倒韩信。项羽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叫钟离昧,一个叫季布。项羽灭亡之后,两人都逃亡民间。钟离昧与韩信是好朋友,所以偷偷地投靠了韩信。刘邦曾经下诏,悬重赏抓捕季布与钟离昧。当刘邦得知钟离昧在韩信处时,立即派使嘱韩信交出。韩信不忍,推说他那里没有此人,将刘

邦使者遣送回来。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冬,有人上书说韩信要谋反,刘邦大惊,忙召众将商议。很多将领本来十分嫉妒韩信这个饿夫抢了他们的职位,一听此言,纷纷表态,要发兵征讨韩信。刘邦何尝不想如此,但是他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他能够当皇帝,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刘邦沉默良久,令诸将退下,秘密叫人去请陈平计议。陈平考虑再三,才问皇上怎么知道韩信要反?“有人对我说钟离昧藏在楚王韩信那里,我也派人查实了此事,但是韩信还上书说钟离昧不在他那里。这是他抗旨不遵,巧言欺朕。我因他平定天下有功,放他一马。但是近来又有人密告,说韩信准备谋反。”刘邦说。陈平问:“诸将是什么态度?”刘邦说:“各位都很气愤,劝我发兵征讨。”“皇上的兵马,能不能战胜楚兵?”“难说得很!”“皇上手下大将,哪一个可与韩信相比?”刘邦沉默一阵说:“找不出!”陈平说:“兵卒不敌楚士,将领不如韩信,皇上如果出兵征讨,韩信本来不反,也只有反到底了!兵戈相见,胜负难料,实非良策!”刘邦说:“不出兵征讨,又怎么办呢?”陈平问:“韩信知不知道有人告他谋反?”刘邦说:“想来不知。”陈平献计:“古时天子经常巡猎四方,召见各地诸侯。南方有一大泽,名叫云梦泽,皇上可仿照古人出巡云梦,诏令天下诸侯相会陈地。陈、楚交界,韩信必然会来拜会。到那时,一夫之力,足以擒拿韩信,何用千军万马?何况千军万马还不一定拿得住。”刘邦闻言,忙称妙计。立即下诏,遣使四出,告知诸侯,高祖要出游云梦,诏令诸侯到陈地会齐参拜。韩信得到刘邦诏令,心中怀疑不决,刘邦曾经几次夺去他的兵权,生怕这一次又有什么阴谋。但是陈地与楚国边界相连,不去拜见,怕失臣礼,恐生祸端;如果拜谒,又怕被擒。韩信进退两难,焦急不安,在楚王府里走来走去。食客说:“大王又没有什么过失?大王之所以受到皇上怀疑,不过是收留钟离昧之事。大王如果斩钟离昧之首送给皇上,皇上必然尽释前嫌,大王自可高枕无忧。”韩信觉得此言有理,便请来钟离昧议论此事。韩信开口没说几句,钟离昧已知韩信意图。钟离昧不高兴地说:“大王以为我在这里让你得罪了刘邦?”韩信看了钟离昧一眼,不自然地点了点头。钟离昧说:“刘邦不敢发兵攻楚,就是怕我跟大王联合。如果你今天把我献给刘邦,刘邦明天就会擒你。”钟离昧以为韩信这样精明的人必然知道其中利害。但是韩信却对此无动于衷。钟离昧长叹一声,说:“我看错了人,不该来投靠你!”钟离昧说完,拔剑自刎而死。韩信令人割下钟离昧的头装敛起来,准备献给刘邦以推卸自己的责任。到了约定之期,刘邦忙从洛阳摆驾到陈地,安排好天罗地网,专候韩信。韩信只带几个心腹,拿着钟离昧的首级,到陈地去拜见刘邦。

韩信进帐,对刘邦行礼!只听见刘邦大喝一声:“拿下!”话音未落,旁边闪出一群如狼似虎的武士,刹那间,韩信这位百战百胜的大军统帅,被数条绳索捆个结结实实。韩信大呼:“皇上擒我,我有何罪?”刘邦缓缓地说:“有人告你谋反!”韩信双目微闭,也缓缓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项王已死,我固该烹。”刘邦听了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心里不是滋味,又怕别人说自己不仁义,就红着脸说:“我不是无情无义的人,只不过我听说你要谋反,我不得不这样做。”于是,将韩信押进囚车,带到了洛阳。刘邦听从陈平之计,智擒了韩信,带回了洛阳,颁发诏令,大赦天下。皇帝大赦天下,是因为有天大的事,而今抓了韩信,刘邦也大赦天下,可见他把韩信看得何等重要。刘邦不是不想杀死韩信,但是韩信对于汉朝的建立,实在是功劳太大了。这样做,恐伤天下人之心,特别是那些开国功臣之心。刘邦抓了韩信,大夫田肯和刘邦谈话,刘邦听出了其中意味。田肯说:“皇上一下子就治服了韩信,三秦大地如握掌中。秦国故地山高险固,虎踞龙盘,东出威慑诸侯,犹如高屋建瓴,秦地两万之兵可阻诸侯百万之师。还有齐国之地,东有琅琊、即墨的富饶,南有泰山险固,西有黄河天堑,北有渤海之利,方圆两千里,也是英雄所居之地,齐国两万之兵可敌诸侯20万之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东西二秦之地。大王亲自镇守关中,而那东齐之地,如果不是自己的亲子亲弟,千万不能叫他当齐王。”刘邦听了田肯的话,连连称“善”,“赐黄金五百斤”(《史记》语),但是他细思田肯之语,内中似乎含有求赦韩信之意。韩信的功劳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平定三秦,二是平定魏、代、赵、燕、齐,三是垓下灭项羽。田肯在这一席话中,主要讲述秦地、齐地形势地貌,暗中含有告诉刘邦不要同韩信太过不去的意思。如此过了十多天,刘邦下诏将韩信降为淮阴侯,把楚地分为两国,淮东号为荆地,封堂兄刘贾为荆王;淮西仍称楚国,封少弟刘交为楚王。齐地自改封韩信为楚王后,一直未封,刘邦封其外庶子刘肥为齐王,任命曹参为相;代地自陈余死后,一直未封,封二兄长刘仲为代王。刘邦于是大封功臣。受封功臣,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爵位应该更高一些,俸禄应该更多一点,尽皆心怀不满。但是心中最不满的,自然数韩信。但是韩信只有“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周勃)、灌(灌婴)等列”(《史记》语)。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韩信自从被贬为淮阴侯,心中时时闷闷不乐。刘邦大封功臣之后,虽然被封之人大都认为自己应该封赏更多一些,爵位更高一些,但是心理最不平衡的自然是韩信。许多封侯战将,曾是他的直接下属,而今与这些人平起平坐,心中自然不平。其实,事到如今,韩信应该想开些,再想开些,不妨学学张良,虽然不至于去辟谷,去修炼气功,也可以对名利淡薄一些。你的本领就是打仗,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你应该有些自知

之明。可是韩信他心里时时闷得慌。一日,韩信在家无聊,外出散心,不期路过樊哙府门。樊哙知道,慌忙迎接,说:“大王肯亲临臣家,蓬荜生辉,荣幸之极。”其实樊哙也是爵封舞阳侯,与韩信一般。韩信只得进门答礼,小坐片刻,辞别而行。樊哙的跪拜迎送,让韩信感到一种羞耻难忍,长叹一声,冷笑着说:“生乃与哙等为伍!”(《史记》语)。从此以后,韩信更加深居简出,羞与诸将见面。韩信是汉初三杰,文武全才,性格孤傲,虽然遭贬,本性难移。一日与刘邦闲谈,品评诸将才能,韩信心目中的确瞧不起几个人。刘邦见他对诸将大都不以为然,就问:“将军看看我能够统率多少人马?”韩信随口说:“皇上最多能够率领十万兵马!”刘邦说:“将军又能率领多少呢?”“多多益善!”刘邦反问:“将军如此善于带兵,为何被我所擒?”韩信说:“皇上不能统兵,但是善于驭将,因此我才被皇上所擒。况且,皇上的所作所为,都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的力量可以办得到的!”韩信奉承刘邦,希望给刘邦一些好感。但刘邦根本不想重用韩信,所以韩信说了也是白说。汉七年(公元前200年),代王刘仲弃国逃回,刘邦大怒,贬为阳侯,封自己宠爱的儿子如意为代王,由于如意只有8岁不能镇守,刘邦令心腹陈为相代往镇守。陈是刘邦心腹,并带500人随刘邦入关,并在韩信手下为将,得到韩信信任。其实,他不过是勇夫,缺乏大将之才。陈受命,特往韩信处辞行。韩信此时已经郁闷日久,怨气化为恨意,只是可惜自己是没翅的鸟,没箭的弓,一个猛虎被关在笼子里。陈来了,韩信暗中高兴。陈对韩信说:“我奉命前往代州镇守,特来拜会大王,欲求良策,望不吝赐教!”韩信屏去左右,长叹说:“将军镇守代地,击退匈奴,大功告成,与破楚之功相比,谁大谁小?”“镇代地退匈奴,一将之小功而已!大王破楚之功,元勋开国之基业!怎么能够以大小而论?”“我有如此功劳,一旦被诬废置不用,朝为王公,暮为匹夫。将军成功回来,又将是个什么样子呢?”“望大王明白教我!”“将军所去代地,历来就是天下精兵良将聚集之所,正好趁此机会图谋大业。将军是皇上亲近大臣,如果有人说你谋反,皇上一定不肯相信,第二次报你谋反,皇上会产生怀疑,得到三报,皇上必然大怒,亲自带兵征讨。那时,我为内应,两下夹攻,天下可图。此机决不可失!”陈知道韩信用兵如神,忙答应道:“大王之教诲小臣牢记心里。”汉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贬赵王张敖为宣平侯,又把赵地分封给代王如意,改称赵王,而由陈单独镇守代地。陈是宛朐(今山东荡泽西南)人,曾带500人跟着刘邦入关,又曾跟着刘邦平定过燕,是一个有勇无谋之辈。他到了代地,按照韩信的教导,招兵买马,网罗死党。他羡慕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养了不少食客,不过大多是豪商巨贾,流氓无赖。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终于与韩王信、王黄等相互勾结,起兵造反。刘邦率兵亲征,朝中政事,内委吕后,外托萧何。韩信听说陈起兵造反,欣喜异常,托病不跟刘邦北征,而在都中加紧准备策应陈。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一月,韩信看到时机已到,一面暗中遣使联络陈,一面与家臣商议准备夜间诈称赦免诸官奴仆,发兵围攻吕后和太子。此时,韩信打听到陈屯兵曲阳,心中难免吃惊,认为陈应该拒邯郸阻漳河才是上策。史书记载,刘邦带兵到了邯郸,听说陈屯兵曲阳,高兴地说:“陈不据邯郸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矣。”韩信急派一位心腹带上密信,叫陈派精兵抄小道直取长安,他做内应,让刘邦首尾不能相顾。韩信的这位心腹出城,韩信有一家臣谢公著设酒为他送行,两人饮酒,不觉沉醉。谢公著至晚方回。韩信责问道:“一日不见,你干什么去了?”谢公著乘着酒兴说:“我又不曾里通外国,有什么好干?”这本来是一句毫无意义的酒话。韩信一听,心中却吃惊不小,急忙叫人扶谢公著进入房内安歇。谢公著五更酒醒。其妻说:“你昨晚归来,侯爷十分怪你。你口出狂言,太不成体统。”“我说什么了?”“你说:‘我又不曾里通外国,有什么好干?’侯爷吃惊入内,夜间议论说要杀你。你急早逃出,或许可免一死。”谢公著听说,早是一身冷汗,准备行李,偷偷逃了出去。谢公著边走边想,但也不知逃到哪去。他认为:不如将此等机密报告丞相萧何,只有害了韩信,我才可以活命。谢公著自去告密。韩信早上起床正想查问谢公著之事,但是已经逃走,也不知何处去找,只得随他去了。萧何近日正得刘邦手谕,叫他小心韩信。谢公著把他的所见所闻详细告诉萧何。萧何觉得事关重大,即带着谢公著去见吕后,备言前事。吕后是个有胆识有心计的女人,自从当上皇后,总想做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听了此事,心中难免吃惊,忙与萧何商议对策。萧何想了好久,献计说:“此事不要再提,先将谢公著藏在我家,明天差人到大狱之中,择一个与陈模样相似的死囚斩首,令人出城望北行走一程,然后再入长安,说皇上已杀陈,先将首级号令关中。群臣听说,定来贺喜。韩信必来庆贺,因而擒拿,任凭娘娘处置。”两人密计已定,自去施行。文武群臣听说刘邦西征大捷,都来萧何相府,商议入朝庆贺之事。萧何说:“诸位一起会齐,约韩信一同入贺。韩信官位与大家相同,只不过是暂时废置,皇上回来仍要加封。他是开国元勋,理当受到特别敬重。”诸人听了萧何之言,就去邀约韩信,将萧何之言告诉韩信。韩信听到众人之言,暗中思忖,想来萧何知道底细,皇上回朝定有加封之意。与众人相约,明日一起入朝庆贺。次日韩信同众大臣入朝称贺,礼毕。吕后说:“众臣先退,萧丞相和留下淮阴侯入后殿,有密事相商。”萧何急忙下殿,邀韩信入内。萧何在前面走,韩信在后面跟。突然一转弯,涌出一群武士一下子将韩信擒住,立即捆绑起来,押到长安殿中。韩信回头四顾,只见吕后高坐在上,哪里还有萧何的踪影。韩信大叫:“我有何罪?娘娘缚臣!”吕后说:“你为何勾结陈谋反?如今差人送去密信,叫陈偷袭长安,你为内应!此等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