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1)

阿成

阿成: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空坟》和长篇小说《马尸的冬雨》、随笔集《城市笔记》等30余部。其中《年关六赋》获1988—1989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赵一曼女士》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被称为城市贫民的声音。

进出哈尔滨,主要有四种方式:乘飞机、坐火车、坐长途汽车,再就是乘船走水路——就是那条流经哈尔滨市的松花江。选择走水路的人大多是那些居住在沿江城镇乡村的农民兄弟。我偶尔坐过,客舱里没几个人,但看得出来,他们都是极尽沧桑的乡下人,让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对没心没肺的城里人有一股本能的抵触情绪。哈尔滨对于他们来说,既厌恶,又向往。于是,我们就那么默默地坐着。可能是湛凉的江风的作用,他们的脸上个个都显得那样冷清,有一种凝固感。水路的两岸也颇为荒凉。哈尔滨并不濒临大海。要想乘海船,需到另外一个很远的城市去,而且至少要先坐上一夜的火车。须知,那是浩瀚的大海呵,那是诗、梦、现实融合在一起的旅行啊。

两次的世界大战,使哈尔滨变成了国内外置身战乱而流亡他乡者的家园,众多的异人涌人,也使哈尔滨变成了一个文化多元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你会有一种置身温哥华的感觉,到处都是外来者。外来者多的国度与城市,就一定会有它形成的历史原因,或是为了一个梦想,或是为了生存。

哈尔滨是一个以铁路交通为主的城市。至少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是这样。所以,历史上的哈尔滨有“中东铁路独立王国”的称号。即使到了现在,在这座城市里,仍然纵横着许许多多的铁路干线和支线,城市也因此到处塞车。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建了很多漂亮的桥和涵洞,但还是没从根本上解决塞车的问题。总之,进入这个城市容易,在这个城市里行走,难。

既然是“以铁路为主”的城市,就不能不提到哈尔滨火车站。

现在的哈尔滨火车站是一座新火车站。伫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你会轻易地发现这座火车站一共分三个部分:主楼和两翼的副楼。然而,这座新火车站曾在60年代停建过一段时间(中央的主楼部分没有建。空缺着)。从有关部门传出来的消息说,北京方面的领导批评了这座新火车站的设计,因为它酷似北京火车站。尤其是主楼部分。

记得那是我在这座城市念小学时的事。去接南来北至的客人时的哈尔滨市民,看着这座残缺的火车站,都觉得很没面子。

最早的老哈尔滨火车站,已不适用了,所以被扒掉了。不过,那座老火车站的确是一座珍贵的艺术品,它属于俄罗斯摩登风格的建筑。如果不扒,留着它供后人参观,会是一件很有风度的事。

属于中东铁路枢纽城市的哈尔滨,欧式的建筑群很多。看得出十九世纪的俄国建筑师受欧洲特别是法国建筑艺术的影响之深。这些建筑作品的外形大都比较简洁,门框、窗框和部分装饰,喜欢用比较有力的弧曲线,窗户也很宽大。也有人说这种建筑作品是受了“新艺术”的影响。这是个学术问题,我不过多涉及。总之,俄罗斯风格的哈尔滨火车站显得那样的豪华而富有气派。而且功能与形式合理而统一。

遗憾的是,最终它还是被扒掉了。

它不应当扒掉。

近些年来,我经常在这座新火车站上下车。是惨淡的写作生涯,逼得我不得不到处旅行。我的行李总是那样简单,而且也差不多总是我一个人:提着一个破旧的黑色提包,里面装着牙具、管心脏的药和一本在火车上消磨时光的闲书——我总得写点什么,家里的老婆孩子还等着我养活呢。然而,作为一个为如此庸俗不堪的目的,奔波了大半辈子的男人,不能不说是一种别样的凄凉。

一次,我照例站在站台上,看旅客上下车。突然心里想到了在二十世纪初,那个在这儿刺杀伊藤博文的异国青年。

在行进的火车上,我把这件事写了出来。对面卧铺的一个旅客问我,你在写什么?

我冲他笑了笑。

他也笑了笑。

在火车的行进当中,他继续睡他的觉,我继续写自己的东西。

1909年,哈尔滨的老火车站,那座俄式风格的建筑,还刚刚建成不久。那座时髦的甚至有点前卫精神的建筑,令很多流亡在这座城市的外国市民感到兴奋不已,使他们有一种“不是家乡,胜似家乡”的感觉。火车喷出的水蒸气从这座俄式风格的房子后面升腾出来,很像一幅壮观的俄罗斯油画。不少旅客喜欢在那里摄影留念。而且站前广场恰好有这方面的服务。

伊藤博文在这座富有魅力的火车站被刺杀恰好是这一年的十月。

十月里的哈尔滨,美丽而富有个性。被初寒的早霜打过的枝叶,差不多都变成了如同燃烧起来的红色,并在这座富有异国情调的城市中到处“熊熊地燃烧着”。本世纪初,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榆树。很像俄国的新西伯利亚,所以,又被称之为“榆树之城”,或“森林之城”。而且这里的街道也多以树命名,像“森林街”、“柳树街”、“夹树街”等等。总之,许多这样的树在簇拥着这座城市,也簇拥着这座火车站。太迷人了。

10月26日上午9时左右,日本国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的火车专列,放慢速度,正徐徐地驶进哈尔滨火车站。在而后不足20分钟的时间,他就毙命在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的月台上。

那个刺杀伊藤博文的年轻人,穿着黑色西装,西装外面罩着一件绅士外套,头上戴着一顶运动帽。这种打扮,在当时哈尔滨的上流社会颇为流行。

那个年轻人十分的自信,混在欢迎的人群当中,始终持着一种微笑且蔑视的神态。

就在年轻人举枪击毙伊藤博文的几分钟之前,他还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凝神地观看落在他袖子上的那只蝴蝶。

早年,哈尔滨城里的蝴蝶非常之多。据当地的土著讲,蝴蝶落在谁的身上,就可以给谁带来好运气。只是,一晃九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座城市中,几乎再也看不到蝴蝶了。到处都是摩天大楼,人在楼群的夹缝中行走。无所谓运不运气。人们的想象力枯竭了,诗意也正在逐步走向衰亡——

后来,这只蝴蝶飞了起来。翩跹在欢迎队伍的人头上。与他同时仰头看这只翻飞蝴蝶的,是一个负责警卫的中国军官。那个年轻的中国军官有一双鹰似的眼睛,似乎一直在注视着他。这个刺客显然发现了这一点。但他不知为什么,觉得那是一双值得信赖的眼睛。于是,他冲他点点头,他也冲他点点头。然后双方都把眼光避开了。

这个年轻的刺客掏枪与举枪射击的动作,不仅连贯流畅,而且也颇为潇洒。他掏出枪后,微微地向后侧身,然后举枪,扣动扳机。整个风范有点像“牛氓”。

他向日本国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连开了三枪。

这位年轻的刺客,过去只在报刊的照片上看到过伊藤博文。为了稳妥起见,他又从容不迫地向伊藤博文身边的那几个日本绅土分别开了四枪。目的是确保伊藤死在他的枪下。然后,他侧过头来,看了那个年轻的中国军官一眼。

这位年轻刺客是乘国际二等邮政车从俄国的海参崴方向过来的。他是专程到这里来迎候伊藤博文,并把他杀掉。

从海参崴通往中国的这条铁路,在中国一段叫中东铁路,与俄国境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联在一起,并成为贯通欧亚大陆的桥梁。当然,它更是俄国向中国侵略与渗透的跳板。那些来中国淘金的外国人,把这条铁路称为“金子之路”。

海参崴是俄国滨海边区一座并不大的城市,靠近日本海。十年前,我曾去过那里。靠近海滨的城市总是迷人的。城市的那条主干道平展展地匍匐在一个大坡上。街道两边的俄式建筑很普通,但那种纯俄罗斯风格还是给外来人留下了特别的印象。汽车穿过这条街,行驶20分钟,就到了阿穆尔湾了。我住在阿穆尔湾宾馆,之后,又很快搬到海滨别墅区。在这两个地方(还有一些商店),我意外地发现有许多俄国籍的韩国女服务员,看上去她们的岁数都不算小了,而且,我感觉她们的长相,连同粗糙的皮肤,都很俄国化了。她们每个人都说着一口地道的俄语。由于我不太懂俄语,当时并没有搞清楚这些韩国侨民现象形成的原因。还有,在以后几年的一个深夜,我在哈巴罗夫斯克空港下飞机准备过海关出港,记得候检大厅里的旅客挤得满满的。这让我再次感到困惑不解,我发现,在那些带着大包小裹准备出关的旅客当中,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韩国人。按照我当时的理解,认为这是由于这里离韩国较近的缘故。显然我把其中的根本原因搞错了。是国内的苦难,使他们的前辈背井离乡,客居在这里……

那个年轻刺客,就是在海参崴获得伊藤将去中国哈尔滨访问的消息的。

这个年轻刺客叫安重根。

安重根是在1907年10月左右到的俄国海参崴。这离他击毙伊藤博文还有两年的时间。

安重根在他去俄国的海参崴之前,先从他的祖国韩国的镇南浦出发,到中国延边等地进行革命考察。

在中国的延边、通化、丹东、图们等地居住着大量的朝鲜族人。1998年初夏,我去长白山远足的途中,就注意到了这点。记得在偌大的长白山宾馆吃早餐的时候,就发现在我的周围有许多来自韩国、朝鲜的游客在那里就餐。

中国的长白山地区,离朝鲜很近,中间仅隔着一条不宽的鸭绿江。因此,这种民间的相互渗透,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据有关资料介绍,安重根选择这些地方进行革命考察,是受一个姓金的先生的指点。金先生这个人极具个性,忧国忧民的态度,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金先生是安重根的父亲安太勋的朋友。他们当时都是一些开明也相当激进的韩国爱国志士。金先生似乎很看重安重根,他不止一次地跟安太勋说,你的儿子安重根是一个成大事的人。安太勋听了,脸立刻沉了下来,经常为此长叹不已。

我接触到一些资料表明,安重根确实出身于韩国的名门,他的祖父安仁寿,曾任镇海郡的地方长官,从六品,是有名的慈善家。安重根的父亲为进士出身,少儿时有“仙童”之称,对四六骈俪体颇有研究,而且思想开放,喜欢和开明进步的开化派人士接触,同样也热情地主张改革朝廷,并因此受到朝廷的追捕。为安全计,安太勋变卖了家产,率家丁70多口人,迁到了信川郡斗罗面清溪涧的山村隐居起来。金先生是他们家常来常往的座上客。

当时,安重根只有6岁,离刺杀伊藤博文还有25年。

安家祖传的家训是“正义”。这是我感到特别也感到非常吃惊的事。中国人的家训倘若有,最典型的大约该算是孔子与曾国藩的家训了。只是那种家训,通读之后,大儒之中,难免有一股子小家子气,以及太多的人生策略。像以“正义”为之家训的事,我还是首次接触,并因此非常振奋。

这“正义”的家训,对安重根是一个诱惑!

少年时的安重根,对那些规劝他努力学习的同学说:“古代中国的楚霸王项羽曾说过,念个书会写个自己的名字就行了。楚霸王却成了万古英雄,传世千秋。我不愿意以学问著名于世,你是大丈夫,我也是大丈夫。我要做一个楚霸王那样的大丈夫!”

说这话的时候,距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还有15年。

安重根为了锻炼自己的霸王之气,从14岁开始,就单独一个人背着枪,到深山老林里去打猎。他坚信,胆量、冷静是志士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