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汉纪(14)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 (北宋)司马光著 雅瑟主编
- 5519字
- 2014-01-23 14:53:44
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家眷,跟随曹操回到许昌。曹操为他修建了豪华的住宅,还让皇帝加封了他的官职,每天邀请他一齐喝酒,经常送给他金银财宝。可关羽根本没有把这一切放在眼里。他白天派人四处打听大哥的消息,晚上在灯下阅读孔子编定的《春秋》,一直到天亮。终于有一天,他探听到大哥还活着,逃到了河北,投靠了袁绍。关羽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嫂子和侄子,大家喜出望外,连夜套好车。关羽把曹操平日送给他的金银财宝原封不动地放在大厅上,把自己的官印悬挂在屋梁上,跨上战马,手提大刀,保护着刘备的家眷出了许昌。曹操手下的兵将想拦阻,可因为曹操和关羽有约在先,又害怕关羽的英勇,就都没敢动手。
就这样,关羽带领刘备的妻子儿女一路上风餐露宿,赶到了河北,找到了刘备,兄弟重逢。从此,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情意更加深厚了。
桃园三结义,三人异姓,又以兄弟相称,可见刘、关、张三人所取,在同心同德。从打击黄巾军初战告捷到后来弃官而走,再到此次战败失散后重聚,无不共同进退。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196年,被董卓劫持到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在韩暹、杨奉等人的精心护送下,回到东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当时在许昌,打算迎接献帝过来,但手下有人认为崤山以东还没有平定,韩暹、杨奉仗着护驾有功,骄横跋扈,恐怕一下子难以将他们驯服,所以持反对意见。
但是毛玠却对他说:“将军倡导义军可以取得战争胜利,用钱财可以守住城池,现今应当侍奉天子来约束不守规制的臣子,让人民休养生息,耕田织布,储备军资,养精蓄锐,慢慢就繁荣起来了,实力强了方可成就霸业。”
荀彧也说:“当年晋文公重耳接来周襄王,诸侯纷纷响应;汉高祖为义帝服丧,天下人心归附。当初天子流离在外,是将军率先倡导义军,然而因为没有平定崤山以东的变乱,致使未来得及迎接圣驾。如今献帝返回洛阳,然而都城荒废,不论义士还是百姓听闻现今帝都情况都是十分感慨伤怀的。如果您能把握这个天赐良机,满足民众的期望,前去奉迎天子,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以大公无私的行为感服天下人心,这样的策略是极其重要的;扶助朝廷,弘扬大义,招揽天下英才,是十分了不起的德行。如此一来,即使还有叛逆的人也是不值得畏惧的,韩暹、杨奉之流,还能有什么作为?如果不马上作出决断,让别的豪杰抢先一步,迎接献帝,以后再费尽心机也来不及了。”
曹操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于是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率军往西,到洛阳迎接献帝来许昌。然而董承等人扼守险要加以阻拦,曹洪不能前进。
议郎董昭认为杨奉虽然兵力强盛,但是缺少同伴协助,就以曹操的名义写信给杨奉,说:“我素来仰慕将军的义气英明,愿意跟您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如今将军救天子于危难之中,护送回旧都洛阳,护卫天子再加上辅佐朝廷,这样的盖世功勋,岂是用语言可以完全赞美出来的!如今,各地的豪强扰乱中原,天下动荡,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护卫君主的平安,而这全靠臣子的辅佐。扫清君王道路上的障碍,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必须让众多贤士一齐努力。将军应当在朝廷上主持大政,我则在朝廷之外加以援助。如今将军有兵马,我有粮草,互通有无,足以成就大业。希望我们可以紧密团结,共谋大业。”
杨奉接到信后,对将领们说:“兖州刺史曹操的军队,近在许昌,有兵有粮,朝廷正应当仰仗他们的支援。”于是联名上表,推荐曹操担任镇东将军,并继承他父亲曹嵩的爵位。
韩暹仗着护驾的功劳,专横放肆,董承对他十分不满,就暗中派人征召曹操的兵马前来对抗韩暹,如此曹操便亲率大军畅通无阻抵达洛阳。曹操到达后,向献帝奏报韩暹、张杨等人的胡作非为。献帝念在韩暹、张杨护驾有功,网开一面,下诏对此事不再追究。
献帝一路颠沛流离苦不堪言,每次看到有人来朝贡都是心花怒放封官许愿。八月十八日,献帝下诏,让曹操兼任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从此曹操掌握了实权。接着曹操处罚有罪之人,诛杀尚书冯硕等三人;奖赏有功之臣,封卫将军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表彰死难烈士,追赠射声校尉沮俊为弘农太守。
待政局稍稳之后,曹操又请来董昭,让他与自己坐在一起,问道:“现在到了这个地步,接下来又当如何?”董昭建议将献帝移驾到许昌。
曹操听到他这么说,十分高兴:“我正有此意。然而只是杨奉就在附近,听闻他的军队很强盛,会不会成为我的障碍?”
董昭说:“杨奉缺少伙伴,又没有外援,所以是真心与将军联合。任命您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这些事情最终都是杨奉决定的。您应该经常派遣使者,带上厚礼前去表示感谢,让他安心。并告诉他迁都的理由,就说:‘洛阳没有军粮,想让献帝暂时移驾鲁阳;鲁阳靠近许昌,运输便利,不用担心军粮匮乏。’杨奉有勇无谋,一定不会怀疑将军的用意,在使者往来过程中,我们的大事早就办成了,他怎么会成为您的障碍呢?”
曹操点头赞许,立即派使者去见杨奉,按计策行事。
建安元年(196年)八月,献帝车驾出轩辕关,向东进发,迁都许昌。到许昌后,进一步升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并在许昌建立了皇室的宗庙。至此,曹操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董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和曹操的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假借天子的名义行自己的方便。但是董卓做的太暴力,所有人都知道他是在虐待天子,而曹操的名义是“奉迎”,是给予天子足够物质待遇的“软禁”。董卓是个不折不扣的残暴之徒,而曹操虽说挟天子而令诸侯,但毕竟为汉室做了那么多事,比董卓高明多了。
官渡之战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此时曹操已在许昌拥立皇室,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讨伐袁术并将其消灭。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等内讧取得河内郡。至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当时,袁绍的兵力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意图南下进攻许昌,由此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彼时袁绍兵多将足,许昌许多大臣都认为袁绍强大不可战胜,心中已然有了怯意。但曹操却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全力抗击袁绍的进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针对当时的形势,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占领齐、北海、东安等地,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昌;曹操率兵进据冀州黎阳,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同时主力在官渡一带筑垒固守,以阻挡袁绍从正面进攻;派人镇抚关中,拉拢凉州,以稳定后方。
袁绍部就进攻许昌进行商议。谋士田丰劝说道:“曹操善于用兵,用计变化无常,部众虽少,却不可轻视。为今之计,不如按兵不动,以己不变应其万变。将军据守山川险固,拥有四个州的地盘,对内可以发展农业生产,加强战略储备。对外可以广泛接交英雄豪杰,从中选拔精锐,分为数路奇兵,乘其空虚,分批出击,扰敌于黄河以南。敌方要救助左翼,我方就攻其右翼;要救助右翼,我方就攻其左翼,如此可使曹操的兵马疲于奔命,使其民众不能安居乐业,我方尚未疲惫而敌方已经困顿。如此不出三年,我方便可胜利。现在如果急于取胜,把成败赌在这一战上,如若不能取胜,后悔都来不及啊!”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认为他故意扰乱军心,将他逮捕,关入监狱。于是向州郡发布檄文,宣布曹操的罪恶。二月,进军黎阳。
袁绍于是派遣大将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所在的白马。沮援进言:“颜良心胸狭隘且性情急躁,虽然骁勇善战,却不能够独自担当此重任。”袁绍不听。
四月,曹操北进,援救刘延。荀攸献计:“现今我们兵少,必须分散敌人强大的攻势才行。曹公到达延津后做出将要渡黄河抄其后路的样子,袁绍必然西上应战。然后,您便率领轻兵突袭白马,攻其不备,必可俘获颜良。”曹操认为他说得很对,便按其计策实施。袁绍得知曹兵北渡黄河,果然分兵西上阻截迎击。曹操于是按计率军急扑白马。在尚有十余里路时,颜良发觉,慌忙来迎战。曹操派张辽、关羽率先出击。关羽跃马上前,在万众之中砍下颜良首级,袁绍军中无人可以抵挡。于是,曹操解除了白马之围,将城中百姓沿着黄河向西迁徙。
袁绍进军到阳武,沮授劝袁绍说:“我们北边的军队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如南边曹操的军队。南边的军队物资储备却不如北军。南军利于速战,北军利在缓攻。我们应该拖而不战。”袁绍不听劝告。八月,袁绍依傍沙堆筑营,东西连绵数十里。曹操也建营与袁军遥相对峙。
十月,袁绍派遣车辆运送谷米,让大将军淳于琼等率军万余人护送,在大营北面四十里处宿营。沮授向袁绍建议:“请派蒋奇另率一支军队在外围保护,防止曹操截抄。”袁绍还是不听从。
许攸说:“曹操兵少,如果出动全部兵力与我军相抗。许昌的守卫兵力一定非常孤弱。如果派遣几支轻装部队,前往突袭,许昌必破无疑。攻下许昌后,就迎接天子,用以讨伐曹操,曹操必可擒获。就算他尚未溃散,也会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最后打败他也是必然的。”袁绍却不以为然,说:“我首先要捉住曹操。”这时正逢许攸的家人犯法被逮捕收监。许攸大怒,便投奔曹操而去。
曹操得知许攸来投奔,来不及穿鞋光着脚就出来迎接,说:“子卿远道而来,我的大事必然成功!”入坐后,许攸问曹操说:“袁绍军力强盛,打算怎样对付?现在还剩多少粮食?”曹操说:“还可维持一年。”许攸说:“这不可能。”曹操又说:“可维持半年。”许攸说:“为什么不说实话呢?”曹操苦笑说:“刚才的话,不过笑谈而已,其实只够用一个月,怎么办呢?”许攸说:“您一支孤军,独守阵地,外无救兵,内无粮草,正是危急之时。袁绍的辎重车队一万多辆,屯在故市、乌巢,戒备不严,如能用轻装精兵发动突袭,突然而至,将其积聚的粮食烧掉,不出三天,袁绍的军队必定会溃败。”
曹操欣喜若狂,就留下曹洪、荀攸守卫大营,自己率领步骑兵五千人,全打上袁军的旗帜,用绳捆住马口,夜间从小道出发,每人抱一捆柴。路上如果有人询问,便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后面的军队,派兵来增加戒备。”大军到达后,包围了粮屯,放起火来。袁绍军营中一片惊恐混乱。这时天色已明,淳于琼等见曹操兵少,便指挥军队到营门外列阵,曹操奋力出击,淳于琼退回营内固守。曹操趁机挥兵攻营。
袁绍得知曹操突袭淳于琼,对儿子袁谭说:“我只要攻破了他的大营,他就没有退路了。攻破淳于琼又起什么作用呢?”于是派部将高览、张郃部等进攻曹操的大营。张郃说:“曹操率精兵有备而战,必能攻破淳于琼。淳于琼等被消灭,没有了粮食,事情就全完了。请先去救援淳于琼。”郭图却固执地请求进攻曹操大营。张郃说:“曹操的军营营垒牢固,一时难以攻破。如果淳于琼等被擒,我们全都要当俘虏。”袁绍派轻装骑兵去援救淳于琼,以主力部队进攻曹操大营,但没有攻下。
袁绍的骑兵到达乌巢。有人报告曹操说:“敌人的骑兵已靠近了,请分出兵力对付他们。”曹操发怒道:“敌人到了背后再报告!”士兵们士气大振奋勇搏斗,遂大破淳于琼部,将淳于琼等斩首,将粮谷全部烧毁,杀死袁兵千余人,全割下鼻子,牛马割下嘴唇和舌头,袁军将士大为惊恐。郭图的计策失败,心中惭愧羞怒,又向袁绍说张郃的坏话:“我军失败,张郃却在暗暗高兴。”张郃知道后,既气愤郭图小人行为,又怕袁绍对自己不利,便与高览焚烧了进攻器械,投降曹操。曹洪因怀疑张郃而不敢受降。荀攸说:“张郃因计策不被采纳,心中愤怒,前来投奔,您有什么可疑虑的?”于是就接受他投降。
袁绍的军队惊恐混乱,大败而逃。袁绍及袁谭等便衣打扮,头戴幅巾,骑马仓皇逃走,与八百名骑兵渡过黄河。曹操没能追上,将袁绍军营中的辎重、图书文件、金银珍宝全部缴获。袁军残余部队投降后,曹操将他们坑杀,共杀七万余人。
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最后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败袁军十万,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才智和勇气,写下了他军事生涯中的辉煌一页。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双方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条件,但首当其冲的是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其取胜之道是值得后人很好地深思的。曹操能接纳能人之言,取得最终的胜利,这全在于用人之道。荀攸、许攸皆是人才,献上计谋,有化险为夷之功,由此观之,人才任用应该可说是一计敌万人。曹操是一个懂得运用人才的人,能接纳他人之言,故袁绍兵多也不足为惧,正所谓兵不在多,在乎能否调遣得当。
“小霸王”孙策
正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激战正酣之际,南方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悄悄崛起,这股力量的领袖人物就是孙策。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是东汉末期和三国时期的割据军阀之一。他是孙坚的长子,吴大帝孙权之兄,是东吴势力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孙坚常年在外征战,把家眷留在寿春(今寿县)。孙策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广泛结交当时知名人士,周瑜就是他在这个时候认识的。周瑜与孙策年龄相仿,也是少年早成。他听说孙策的名声后,前往拜见孙策,两人一见如故。
孙策的父亲孙坚曾任长沙太守,当年曾跟随袁绍一起去讨伐董卓。孙坚率军队首先冲进洛阳,在打扫战场时,他从一口井里捞起了一个朱红色的小匣子,匣子用金链锁着,孙坚很好奇地打开匣子,里面装着一方用美玉雕刻而成的印章,印章上刻着五条盘旋的金龙,原来这就是历代皇帝用来签发圣旨的玉玺。孙坚觉得这是个好兆头,就私自把玉玺藏了起来。第二天跟袁绍自称生病,带领着手下人返回了江东。袁绍得知孙坚私藏了玉玺,心中怀恨,派人在路上设下埋伏,暗杀了孙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