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先做人,后读书(1)

当今部分大学生道德修养欠缺

当今一部分大学生,道德意识问题颇为严重。比如在本章当中,就反映了他们殴打同学、偷书、偷自行车、欺骗他人、谋取财色、互相轻视、目空一切、夜郎自大、眼高手低、不尊重老师、没有道德修养、传统观念淡薄等等各种不良现象。

而最有轰动效应、且最被媒体广泛关注的,自然是前几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泼伤狗熊那件案子了。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他竟把硫酸泼向了北京动物园里无辜的熊。另外引起关注的新闻还有:《微波炉活烤三月小狗,某名牌大学学生恶行令人震惊》、《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仿真枪绑架两女生》、《天津大学生马晓明勒死奶奶砍倒父亲》等,以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续杀人后逃窜的恶性事件。

这些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的评论、帖子动辄上万条,少者也有几百条。而最关键的是,媒体更关注的,还并不是被刘海洋泼伤的熊、被微波炉烤了的狗,或者被凶手杀害的无辜者,而是大学生的“病”:这些名校的大学生,怎么都这么没人性?

先做人,后读书。当今一部分大学生没有道德修养,缺乏做人原则,是一定要被社会、时代所淘汰的。要想成为一个有前途的真正的大学生,就必须恪守传统道德,具备良好修养、教养、涵养,以骄人的精神风貌、高尚的思想品质为父母、老师、同学、全社会的人所喜爱。

1、会做人的大学生不会这个样子

当今中国大学生中鲜有雅皮士,而更多的是嬉皮、泼皮。他们行为放荡,毫无基本的道德感: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同学,不尊重自身。

教师上课时,他们自顾聊天、吃巧克力、听随身听、化妆、呼呼大睡、半搂半抱着谈情说爱、打手机、发短信、写情书,旁若无人;但是,若是大名人讲座、明星演唱会、领导(关系他们利益的人)讲话,他们便顶礼膜拜,规规矩矩,言听计从,非常配合。教师放在讲台上的讲义或私人物品,到课间休息时,他们随便就去翻动。他们一旦要考研究生时,就围着教师团团转,借书、提问、讨好;可一旦事过境迁,研究生考上了,他们不但不归还所借的书籍、资料,连面对面也不打招呼,简直是“前恭后倨”、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大学生之间很少有真诚、坦率的朋友,更谈不上志同道合。大家互相防范,绝无交心。背地造谣中伤,偷看别人日记,甚至盗窃电子词典、书籍、录音机、手机、衣物、人民币的丑事层出不穷。如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他们便不择手段,利用各种卑鄙伎俩,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置对方于死地。

大学生谈恋爱非常现实,他们看重的只是当下的享乐、对方的家境、对自己的作用,对爱情逢场作戏,满足性的需要,未婚同居,有了小孩却又不负责任,临到毕业,便挥手拜拜,毫无留恋、遗憾之意。

一些大学生出外兼职打工,很不遵守时间和信用,敷衍塞责,抓拿骗吃,盗窃经济情报,甚至出卖肉体和灵魂。

又如前几年蔓延全国的SARS病毒,北京的一些大学生因为恐惧“非典”,恐惧隔离,竟不顾禁令,纷纷出逃,而把SARS病毒的危险也带回了家乡。网上有文章质疑:这次突如其来的“非典”,让当今这一代大学生现了“原形”。即便是北大、清华这样令人仰慕的一流大学,其表现亦足以令国人汗颜。

他们的逃跑,首先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最大的任务是学习。抗战时期,我们面临那么险恶的环境,许多大学生还坚持学习。而SARS时,据国外媒体披露,北京许多大学实际上已十室九空。

其次,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如果确实被感染,一方面耽误了治疗,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而且,国家花这么多钱在大学生身上,可他们却毫不重视,更谈不上为国家、社会作贡献。

第三,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如果自己已被感染,那么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路途中周围的旅客,这将给我们国家的防“非典”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四,是对家庭亲朋的不负责任。如果自己已被感染,那么回家了亲戚、朋友也跟着遭殃。也许离开学校时尚未被感染,但如在途中与“非典”病人接触而被感染,那么回到家中还是一样害家。

2、打人是不应该的

萧毓坚是北京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在读学生,前段时间竟然不明不白地挨了本班一个同学的打,而且在班上、学校里还讨不到一个公道合理的说法,所以满肚子的委屈、难过。

下面是萧毓坚自己的真实讲述。

我上个学期挨了同学一次打。这也是我从出生以来,除了小时候淘气挨父母打以外,唯一的一次挨别人打。所以我至今记忆犹新,而且刻骨铭心。我不但挨打了,而且是考上名牌大学后挨的打;而且当时我的学业很有起色;而且我并没有错;而且此事非常突然;而且打我的就是本班同学;而且这个人很平庸;而且这个人曾经与我关系还不错;而且一直没有谁替我说话,似乎谁都觉得我也有责任;而且我一直都没讨到个说法,打了似乎就白打了;而且我永远都不知道该找谁为自己申诉——所以我很委屈,觉得是莫大耻辱,甚至一辈子都要阴翳难散。

在本班挨人打,就像是在自己家挨人打一样,打了白打,“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同学、班干部、班主任、系领导都不会给自己说话,这可关系到集体荣誉啊!闹出去就是丢大家的脸。谁愿意家丑外扬?谁较真谁吃亏。内部解决、息事宁人、私了得了,何谈公道、正义?这个道理我是很久以后才明白的。

事情发生在今年暑假,我的大二与大三交接之际。一个南方某省的同学,原本刚进大学时,我俩关系还挺好,因为有半个老乡的缘分,又是住在同一宿舍里,大家便常在一起玩,一起踩自行车去卢沟桥、长城等地游览;我还给他讲我的过去、理想,许多个人隐私都没有隐瞒他。但是,大二以后他很奇怪地就与我疏远了。我不知自己在哪里得罪了他,深感郁闷。很可能,他说他也要在大学期间搞出点名堂来;但过去了一年多,我的成果不断涌现,而他却毫无进展,难免心存恶意了。

那年暑假的一个晚上,我从校外回到宿舍,见他与我班另外几个同学在打扑克。我当时不知是读了一本什么小说,或者是看了一部什么电影或电视,有感而发,对打扑克中的某个同学说:“如今天下男人都坏、女人都贱。”我并不知道,此人当晚刚好有个其他大学的女老乡来看他,两人一道外出餐馆吃饭,而他又刚好喝了点闷酒,情绪激愤;再说他本来头脑就有些不大清醒,于是觉得我这是在说他。其实我哪里知道他的事?而且,我要是知道他的事,又哪里会当面说他?

但他可不管那么多,第二天清晨我刚起床,他趁着未消的酒兴,把宿舍门猛地一关,什么话也不说,根本不讲原因,也根本不与我分辩,就扑过来狠狠地揍我。他的借口是怀疑我说他,我想那不过是个托辞,应该说他早就想揍我了,而此刻只是点燃了他内心中的火药库。他真要觉得我是在说他,为什么头天夜里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不发火?已睡过一夜,难道火还没熄?他无非见那么多人在场,打不成我。而且自己的理由也不充分。我刚醒来,还不知咋回事,心里颇有点惊慌;又很少碰到过这种挨人揍的时候,甚为羞愧和慌乱;况且我根本就不会打架,只好笨拙地抱住他腰,任他将我的头按倒在桌子上,将拳头雨点般地落在我身上。不过,在本能反应之下,我在他不知什么地方用力咬了几口。

这件事发生后,我感受最强烈的还不是身体疼痛、心里气愤,而是挨人揍的羞愧与耻辱,且自己毫无错误的委屈。我马上给班主任打电话汇报此事。班主任竟反说我:“你呀,平时太锋芒毕露、棱角鲜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才有今天。”似乎我挨了打是“活该”。其实,我大学期间很低调甚至自卑,哪敢“锋芒毕露、棱角鲜明”?我平时成天在外奔忙,很少在学校里,大家都说我“神龙见首不见尾”,难得见到人,又哪里会“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我只是勤奋工作,成果较多,遭人嫉妒罢了。而他作为班主任,不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这会让一个学生多么寒心!我想,他还是担心此事闹大了,我班荣誉受损,于他自己也不利,而要调和平息之。

我们班某干部听说后,马上作出评判:三七开,我错三成,对方错七成。我不知他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如此“精确”!我的三成错究竟在哪里?我想,他也无非是要堵我的嘴罢了。

特别是我们系主管学生工作的一个副书记,我一向她报告她便说:“我们XX系还从来没有哪个学生因打架而受过处分。”言外之意,我就到此为止了,不能再往校方反映。她还让我俩都写检讨书。我于是写了篇长长的东西,详细叙述了这个事件的经过与自己的委屈。但有什么用?一则,我没有错也要写检讨书,这本身就是对我的侮辱;二则,检讨书一旦到了她那里,一切就都划上了句号,我是什么都不要再说了。其实,我当时一直就没想过要向校方反映此事,也没想过要我的同学出医疗费与经济补偿什么的。我只是想要他知道,我没有错,我不是说他,他要向我道歉。但他始终没向我道过歉,也没受到一丁点处罚;甚至据说他连检讨书都没写。所以,后来每次他见到我,都是一副趾高气扬、小人得志之状。我的这场遭遇,亦慢慢不了了之,平息了下来。

我原本以为读上了名牌大学,上学期间又挺努力,成绩也挺好的,心中还比较自豪。但就因为这场遭遇,在我心中留下了阴影,久久不消。

不管怎么样,打人是不对的,何况是打自己的同学,更何况也不是非打不可。像这样脾气粗暴、缺乏修养的大学生,应该受到谴责和处罚。想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品质,第一条就是不能打人。须知,君子动口不动手。尔等“可以休矣!”

3、“偷窃族”必定葬送前途

“窃书”也是偷

“你改悔吧。”——列夫·托尔斯泰

那是个冬季,大家身上的衣服穿得还不少。有天夜里,某友同北京某重点大学一学生社团负责人外出逛街。在人迹罕至的书店中,某友一时为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众多好书而眼花,痛惜没钱把它们都搬回自己小窝,感到恍惚、怅惘,便没注意到携行的那位老兄在干啥。待到某友最终因阮囊羞涩,忍痛割爱地抉择了几本薄薄小书(价钱便宜),依依不舍步出店门时,见原本两手空空的那位老兄,神秘兮兮地快步走到一个背光的旮旯,变戏法般从夹克中抽出一本本新书来。待抽至第4本时,某友问他:“还有吗?”他喜滋滋地说:“没了。这套书一共16册,这次总算将最后4本搞出来——齐了!”

该校一位小有名气的校园文学青年,平时大侃文人要耐得寂寞、不计名利,要自命清高、洁身自好;可是,他自己床上,就并非“金屋藏娇”地展览着这两年来穿行于各大小新旧书市的“丰硕成果”:一大排一大排古今中外的精装文学名著,像铜墙铁壁般砌在那里。据估算,总共400来卷,码洋在1万元以上。当初别人还以为这是他靠着平时的节衣缩食,才好不容易有了这个“家当”。直到知道真相后,大家喟然良久,无话可说。

走进如今一些大学生宿舍楼,推开房门,你仿佛到了一座座小型图书馆。床头、书架上、壁橱里,摆满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崭新、整齐、厚重、精美,飘拂着一股浓郁的书册馨香,熠耀出一片书卷的斑斓与深蕴。且别说他们是否附庸风雅;至少,书册数目本身就是一个奇迹。这便引起来客的喜悦:现在的大学生真用功!经济发展,人们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读书热”的回升,让国人感觉到新世纪之初的曙光。然而,比喜悦更多的是惊讶:作为消费者的大学生,哪有这么多钱买书?这书是从哪来的?细一打听,答案一旦出来,惟有的便是失望了。

北京海淀区是全国最主要的文化、教育、科学、信息中心之一。这里集中了众多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还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及中国“硅谷”所在地。文化科技人士密集,民族精英分子荟萃,就得开辟大量图书馆及书店,“以飨读者”。它有全国最大的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最大的图书市场之一“海淀图书城”。北大图书馆是全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人大、清华图书馆的藏书量亦在诸大学图书馆中居前列。另外还有其它多所大学的图书馆,还有校园内外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中国书店、私人书摊、旧书市场、报刊亭、流动书贩……可谓书的世界、书的海洋。其中,尤以北大周围为甚。

书店、书摊、图书馆繁多,为大量“书虫”们博览群书、致力文化提供了方便。但是,一股潜自的浊流——窃书,也应运而生,还暗暗在滋长、蔓延。尽管相对数量不多,毕竟还是存在的,且近几年尤剧。平时彬彬有礼、静若处子的大学生,此时便仰仗日夜居于书海中央的得天独厚条件,一改斯文面目,将“第三只手”伸向雅洁的书本……还振振有词:“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真是一群活生生的新时代“孔乙己”!

这批高手多利用冷天、晚上、周末作案。冷天穿得厚,身上塞三两本书不露破绽;只要本人“面不改色心不跳”,书店服务员绝不强行搜身,此乃“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晚上天色较暗,有夜幕作保护,书店服务员看得不大清楚。周末书店人多,熙熙攘攘,服务员忙于收钱、发书,对个别“毛贼”往往便麻痹、忽略了。据说其手段最高明、“效率”最高者,是某男生于一日之内往返学校与书店达50次之多,频频得手,从“海图”的数十家门市部里“闪电般”(真有这么神速)盗走图书逾200册之众,足可破吉尼斯纪录,实在可钦可叹!

“窃书族”也偶有失手之时。人们曾屡闻大学生偷书族当场被擒、曝光,众目睽睽、大出其丑的故事。某次,某名校一女生作案时被书店老板当场逮住,从其身上连同所窃之书及学生证全掏出来。试想,当时许多陌生人在场,一双双鄙夷、惊异、谴责的目光似探照灯聚来,该女生必然面红耳赤,继而破啼大哭,无地自容,场面一定尴尬、悲壮之极。女大学生、骄子中之骄子,与生俱来何尝受过此等奇耻大辱?最后,她被罚款所偷书价钱的10倍。付不起钱,扣押证件。返校后,又受处分(损害学校名望)。呜呼!

大学生们倒是有无穷的智慧、无数的鬼点子。你的政策,他的对策。想尽方法,对症下药,未雨绸缪,以防突罹不测。其“对策”无非是:一次别带太多钱;任何证件、银行卡也别拿;每回窃书数宜少;万一抓住,一求饶,二哭告,三许诺,四撒谎——无所不用其极。

店方会因这阵容可观的偷书族而赔本吗?否。偷书族毕竟人数有限,窃数有限。店方用3—4折、最高5—6折吃进书,再以全价、至少8-9折源源外销,日进斗金,生意红火得很,哪在乎这寥寥几名小偷?不过,无商不抠,无商不吝。他们赚钱,唯恐失去哪怕一个小钢崩儿。只要抓得住这少数几名捣蛋分子,自然求之不得,多多益善。其口号就是:“不放走任何一个怀疑分子。”每天他们亦够警惕、紧张的了。但是话说回来,书店完全是靠读书人发财谋生,“羊毛出在羊身上”,也不敢过份为难学生。一旦这万千举子们忍无可忍,勃然动怒,大家“团结就是力量”,“齐起一颗心,拧成一股绳”,都来“罢购”,书店经营者们断了财源,那便只好关门大吉,去喝西北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