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明智之忍,形势决定策略(1)
- 不懂忍耐就成不了大事
- 肖染
- 5030字
- 2014-01-24 15:09:14
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总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练,忍耐也是其中的一种。因为人活一世,更多的时候需要忍耐,而不伤原则的忍耐往往比无谓的抗争有价值得多。生活中有许多事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懦怯胆小,而是关怀体谅。忍让和宽容是给予,是奉献,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法宝。一个人经历一次忍让,会获得一次人生的亮丽,经历一次宽容会打开一道爱的大门。从今天开始,好好练习你的“忍”术吧,因为你一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大的目标等着你去实现!
小事不忍,大谋必乱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事情面前不能忍让,便会败坏大事业。《论语·颜渊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俗语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这种匹夫之勇,坏就坏在无“忍”字功夫。《水浒传》中的李逵,闯祸极多,就是因其性情暴躁、头脑简单,不能忍小辱。例如他在浔阳江被浪里白条张顺灌了一肚子水,就是由于一味逞凶无忍劲。是大丈夫、大英雄就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王朝的建立。
正如苏洵所说,要真正做到“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将帅“必有取天下之才,有取天下之虑,有取天下之量”。“量”是指用人、容人的气量,即俗话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的宽宏大量。勇有余而谋不足,或谋有余而量不足,或量有余而谋不足都是不行的。将帅只有在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下,才能懂得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理解大与小、多与少的关系。
我们应该知道,战略制定与执行的全局性原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从事物的横向联系,从空间方面考虑,必须从全局的、整体的观点出发,正确地处理全局与局部、大局与小局之间的关系,时时事事要着眼于全局与整体,用全局、整体统率局部与小局,特别要注意不犯因小失大、“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错误;同时又要充分注意与抓好对全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防止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错误。其二是从事物的纵向联系、从时间方面考虑,必须考虑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一开始就要考虑到结局,要正确处理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关系,眼前利益服从长远的终极的利益,要防上只顾目前、忘了长远、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的错误,也要防止把下一阶段的任务提到条件尚不具备的目前阶段的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急性病错误。
历史上最有名的能“忍”之例就是韩信忍受的胯下之辱,当时韩信落魄潦倒,无心也无力与恶少相争,只好忍辱从恶少胯下爬过。孙膑忍庞涓之辱也在历史上很有名,装疯卖傻,就怕庞涓把他杀了。这二位忍受大辱,其结果如何?韩信留下有用之身,终于成为大将,如果他当时斗气,恐怕要被恶少打死了;孙膑保住一命,终于收拾了庞涓!如果他当时不能忍,早就没命了。
韩信也好,孙膑也好,都是“忍一时之气,争千秋之利”,这一点值得当今那些年轻气盛者好好学习一番。如今的年轻人,动辄与人出口相骂,大打出手,稍遇不公,就得奋力相争,当然他们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一定要考虑其后果。
当你处于弱势时,就很难有施展自己的空间,仿佛困兽一般。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形,常常任凭自己的性情,顺着自己的情绪行事,如被人羞辱了,干脆就和他们干一架;被老板骂了,干脆就拍他桌子,丢他东西,然后自动走路!不敢说这么做就会毁了你的一生,因为人生的事很难说,有时甚至会“因祸得福”。但没有忍性,绝对会给你的事业造成负面的影响,而且不能忍的人“因祸得福”者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甚如意,总是到了中年才会感叹地说:“那时真是年轻气盛啊!”这里倒不是说不能忍的人命运就不好,而是不能忍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忍,不能忍气、忍苦、忍怨、忍骂,而总是要发作、要逃避、要抗拒。
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能在各种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非如此。
一时不忍,风浪滔天
在法国发生了这样一则故事:
阿兰·马尔蒂是法国西南小城塔布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着便装来到市中心的一间烟草店门前。他准备到店里买包香烟。这时店门外一个叫埃里克的流浪汉向他讨烟抽。马尔蒂说他正要去买烟。埃里克认为马尔蒂买了烟后会给他一支。
当马尔蒂出来时,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汉缠着他索要烟。马尔蒂不给,于是两人发生了口角。随着互相谩骂和嘲讽的升级,两人情绪逐渐激动。马尔蒂掏出了警官证和手铐,说“如果你不放老实点,我就给你一些颜色看。”埃里克反唇相讥:“你这个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在言语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团。旁边的人赶紧将两人分开,劝他们不要为一支香烟而发那么大火。
被劝开后的流浪汉骂骂咧咧地向附近一条小路走去,他边走边喊:“臭警察,有本事你来抓我呀!”失去理智、愤怒不已的马尔蒂拔出枪,冲过去,朝埃里克连开四枪,埃里克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杀人罪”对马尔蒂做出判决,他将服刑30年。
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烟,罪魁是失控的激动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事情。有时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一句话说得不恰当。在乘地铁时争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在社会治安案件中,相当多的案件都是由于当事人不能冷静地处理事情而发生的。
女人无力寻短见,男儿有气敢拼命。人都有忍耐性,而忍耐又都有限度。所以,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女人寻短见,男人就要拼命。所谓“拼一个够本,拼两个赚一个”。为国、为民,拼命也值得,但许多青年人不是为天下国家大事,而是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拼命,得不偿失。
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情绪激动、发火、愤怒,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和心理反应。但这种激动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我们丧失冷静和理智,使我们不计后果地行事。因此,我们在遇到事情时,在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而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
忍耐就是克服自己急躁、鲁莽,克制冲动妄为的有效方法。它是缓压剂、减压器,可以培养人们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积极忍耐完全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例如晋朝人王述,原来气量狭窄,心胸不开阔,为锻炼气度,每遇不顺心之事,就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一次一位同事跟他闹翻了,上王述的家恶言恶语骂声不断。王述就站在大门口听骂,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动不动,直到那人走了,才回屋坐下。经过不断磨炼,王述终成为胸怀宽广之人。暴怒的性格一旦主宰了人,理智就会丧失,做事就会方寸大乱,焉能成功?纵观历史,一切暴怒之辈无不是从愚蠢举动开始,以懊恼结束。
如果你忍不住别人的刺激,快要如火山一样爆发的时候,就试试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所教的方法:“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
也许当时忍耐的心情是痛苦的,但它结出的果实却是甜美的。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例如在公共汽车上,因车行不稳相互踩脚的事时有发生,其实都是无意的,互相道个歉,赔个不是就过去了。但也有的小青年互相指责,互不服输,有的甚至大打出手,送掉了性命。为区区小事丢掉宝贵的生命是多么的不值得。通过此类事例我们就可能明白,积极的忍耐是生活中必须具备的素质,是千金难买的良好气质。成大事者,受委屈、忍耐是必不可少的。
忍让一下,其乐融融
唐代宰相娄师德的弟弟要去代州都督府上任,临行前,娄师德对弟弟说:“我没多少才能,现位居宰相,如今你又得州官,得的多了,会引起别人的嫉恨。该如何对待?”他弟弟回答说:“今后如果有人往我脸上啐唾沫,我也不说什么,自己擦了就是。”娄师德说:“这正是我担心你的。那人啐你,是因为愤怒,你把它擦掉了,这就是抵挡那人怒气的发泄。唾沫不擦自己也会干的,倒不如笑而接受呢。”
娄师德兄弟的这番谈论,有打比方、开玩笑的成分,其中意思就是要忍耐,要退让,不要去和对方”针尖对麦芒”。不然,就会更加激怒对方,使矛盾尖锐化,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忍耐是解决复杂尖锐矛盾的最佳途径。那种遇事不冷静,以争吵对争吵,以打斗对打斗,针尖对麦芒,寸利必争的行为只能是火上浇油,不仅无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使事情更加糟糕。
忍让和宽容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任何忍让和宽容都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痛苦的代价。人的一生谁都会常常碰到个人的利益受到他人有意无意的侵害,为了培养和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你要勇于接受忍让和宽容的考验,即使感情无法控制时,也要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大脑,忍一忍,就能抵御急躁和鲁莽,控制冲动的行为。
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十之八九。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所有的事情总会让你事与愿违之时,你不可能交透你所认为的所有的好朋友,当不幸的事在你面前发生,当有人对你的成功产生嫉妒的时候,当你的好朋友背叛你时,你如何遏止这即将迸发的怒火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宽容和忍耐。
当然,宽容和忍耐并不是懦弱,也不是任人左右。不是那种“人生在世不如意,不如散发弄扁舟”的消极对待,不是“月过十五光已少,人到中年万事休”的不求上进、自甘平庸的借口,更不是“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玩世不恭的逍遥。
宽容和忍耐,是一种博大胸襟的体现,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悠然,是将怨气看作浮云的恬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层诠释。
有时,生活需要你忍耐,有时,你必须忍耐生活。当命运之舟一次次被恶浪掀翻的时候,应该忍耐,因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尴尬的人生令你失望或者让你惆怅万端的时候,应该忍耐,要知道通向幸福的桃花源的洞口也是“初极狭,步行数使步才豁然开朗”的;当你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时候,应该忍耐,因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当你的好朋友背叛你,在你的背后诟谇谣琢的时候,你应该宽容和忍耐,因为“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这样会使你更清醒地认识一个人。
懂得忍耐,学会生存
唐朝名臣郭子仪对此有独到之法,简简单单两个字“忍”和“慎”,就做了四朝红人。
鱼朝恩是皇帝身边的宦官,此人虽无才情,但会溜须拍马,所以为皇帝宠幸。他对郭子仪的才干、权势十分妒忌,曾多次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诽谤攻击郭子仪,都没有成功,愤怒之下,竟暗中指使人盗郭家的祖坟。
郭子仪知道这是鱼朝恩的卑劣伎俩,当时他身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手握重兵,一举手、一投足,都关系着大唐帝国的兴亡,连皇帝都敬着他三分,要除掉一名鱼朝恩,真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当他从前线返回朝廷时,满朝公卿都以为他必将有所行动,岂料郭子仪却对皇帝说:“我多年带兵,并不能完全禁止部下的残暴行为,士兵毁坏别人墓坟的事也很是不少,我家祖坟被掘,这是臣不忠不孝、获罪于上天的结果,并不是他人故意破坏。”
祖坟被挖,历来被视为奇耻大辱,而郭子仪却能隐忍下来,足见他的气度之大。也正因为他能曲能伸,能忍能让,他才能在那个奸佞横行、国君昏弱的时代,逢凶化吉,度过一次又一次政治险滩,享尽富贵,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安然辞世。
在社会上行走,“忍”字很重要,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下都事事如意,有些事情怎么也无法解决,有些事情可能没法很快解决,所以你只能忍耐!动辄出气的人虽然可以解除一时的心理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他会断了自己的前程。
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忍一忍,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志,以后即使碰到大的问题,自然也能忍受,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时机再把问题解决,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