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之生活篇(5)

其次,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话。孩子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的关注表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愿意分离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开口向父母讲话时,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再次,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最后,对孩子的感受进行确认。在仔细听取孩子的诉说并观察其面部表情后,对他的感受进行猜测并试着确认。如果第一次的猜测不正确,再试一次。讲话时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静,且语速要缓慢。当猜测不正确时,应鼓励孩子帮助父母纠正。

只有在帮助孩子确认其感受之后,父母才能给他提供忠告、建议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情境。如果父母先给予这些帮助,那将会妨碍孩子努力去表达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总之,只有当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的表达时,才能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孩子讨厌唠叨的父母

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这样的对话:

“嗨!昨天我妈妈就为我考试卷上那错了一个小数点的题唠叨了一晚上,听得我头都变成了两个!”

“那算什么?上次我爸爸为我差1分满分的卷子说了一整天呢!我当时就昏过去了,当然是假装的。”

“我家里人真是罗哩罗嗦,我干了点不对的事,就唠叨个没完没了,真是烦死了。”

“我爸爸妈妈什么事都要管一管。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连我的零花钱怎样花也要过问,真讨厌!”

爱唠叨的父母的确不少。而且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听父母唠唠叨叨,有的爱说爸爸妈妈得了“滴咕病”,有的更与父母顶撞,闹得大家心里不愉快。

父母爱唠叨大多是关心子女,但如果经常在他身旁督促,或唠叨不休,给孩子最大的“帮助”则是对孩子赞成了极大的干扰,令他觉得像是罪犯般被人监视着一举一动。

一个13岁的男孩讲述发生在他身上的—件事情:

小时候,我很爱学习,成绩也不错,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看课外书,学习成绩就慢慢下降了。放学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少年文艺》或者《故事会》,还有各种各样的作文选。我当然觉得很内疚,作业还没做呢!决定看完一篇最放不下的文章就写作业。

妈妈过来了,一看见我手上的课外书,就有些生气地说:“还看,还看,还不写作业!”我赶紧心虚地回答:“看完这篇就写,也就10分钟”。“10分钟,这可是你说的。”妈妈离开了不到3分钟,她又过来了,说:“快看完了吗?不快点写作业,又要写到晚上12点了。”我没有理她,继续看我的书,心里有点烦。

我听见妈妈继续在客厅里抱怨:“人家的孩子都是一回家就写作业,你倒好,拿着这书那书瞎看,作业写到深夜,时间不够了就胡乱应付,成绩当然好不了。”我越来越烦,想想也是,成绩越来越差,作业很难,写起来很费劲,真泄气!妈妈还在旁边唠叨,书也看不下去了,我开始写作业,不到10分钟,就有写不下去的感觉;偷偷拿出那本书,提心吊胆地又看起来……当然,我又挨了一顿说,结果是那天的作业到12点也没有做完。

这个事例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孩子说好了10分钟后就开始写作业,妈妈应该相信他,等到10分钟过后如果他还没开始写,再提醒也不迟。回家了该写作业,这个道理孩子是懂的。妈妈的提醒让她有些内疚,这种内疚感会促使孩子很快改正错误。可是,妈妈太心急了,她不停的唠叨使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终于超过了孩子所能忍受的最大限度,使孩子的内疚感消失,代之以厌烦和逆反心理。

我们是不反对父母对孩子说教。教育孩子,“说”是一种重要方式。但是要想让孩子接受说教,必须做到:

1.说得有理。道理正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孩子实际。

2.说得有力。话语不能干巴巴、枯燥乏味,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生动、形象,有实际例证。

3.说得精要,不啰嗦。重要的内容可以重复,但不能啰嗦。

4.说得适时。不能盲目地有机会就说,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孩子最烦父母天天说,不分场合见面就说。

5.说得有新意。最忌讳车轱辘话来回说,老一套谁也不爱听。说,应该有新的内容,新的信息,让孩子有新鲜感。

这几条要做到是不那么容易的,需要父母经过一番努力才行。如果一时做不到,父母应该适可而止,少说些,能不说就不说。此外,讲一句结论性的话,天天进行说教的家长,绝不是高明的父母,也不会是高水平的父母。

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总希望孩子事事顺自己的心愿。若有不顺心就不停地说教,翻来覆去,便成了唠叨。唠叨一般总是指责的多,批评的多,报怨的多,有时甚至讽刺挖苦,孩子当然不爱听,甚至会感到厌烦、反感。唠叨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要求,见什么说什么,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让孩子无所适从,还会有损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作为父母,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那么对于孩子的一些行为究竟应该怎样去纠正呢?

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会不同程度地有所暴露。父母这时就要善于把平时对孩子的了解与他在谈话中的外部表现联系起来,细心观察孩子的神情、言语、注意力和习惯动作的变化等,从而正确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多与孩子交流。亲子教育专家张勤女士曾经讲过这么一件事,一天下午,她突然被儿子的小学老师叫到学校。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老师当着儿子的面向她抱怨:你这个孩子是多么多地淘气……老师甚至使用了很多难听的字眼,而她一听,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小男孩子嘛,淘一点很正常。事隔多年,她仍然觉得心痛:“当时我儿子就站在一旁,老师就那样数落他,孩子吓得缩在墙角一个劲儿地哭!一路走,孩子一路哭,任我怎么安慰也停不下来。可见唠叨对于孩子的伤害有多么的大。”

最后,以行动代替说教。当孩子怠惰、不专心读书,父母说教无效时,不妨停止语言的劝诫,改为行动,施以适当的处分,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父母看到孩子有悔意就不要再过多加以指责。有过亲身教训后,孩子会改进的,父母还是少唠叨为妙。因为唠叨不是教育孩子,多半是家长为自己的辛劳找平衡。

§§§第2节让男孩的饮食有规律

随着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不断进步,科学搭配、健康饮食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补充营养对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家长仍存在许多的困惑,究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有一个健壮的体格呢?

★阳光早餐不能不吃

小东父母上班的时间比较早,所以,他们就给小东一些钱让他自己买早点吃。最近,小东迷上了电脑游戏,可是自己手里的零花钱不多,进了两三次网吧就没了。后来,他想到了一个方法:把早餐取消,反正吃不吃都无所谓,这样,就可以用省下的钱去上网了。

事实上,像小东这样不吃早餐的现象很普遍。全国少工委、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日前在北京开展了对中小学生早餐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7.1%的孩子吃了早餐。4成学生认为吃不吃早餐根本无所谓。有的孩子是怕肥胖,为了控制体重而不吃早餐,这类学生在调查对象中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3.2%。还有一些学生说,不吃早餐是为了省钱。有18.4%的被调查学生说,不吃早餐,是想省下钱来玩电脑、上网或买想要的东西。

早餐是早上起床后结束饥饿状态的第一次正式用餐,早餐摄入的营养不足很难在其他餐次中得到补充,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是引起全天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时还会造成营养缺乏症如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青少年长期不吃早餐,不仅影响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会影响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而且对我们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也有影响。

早晨起床后,人体已有10多个小时没有进餐,胃处于空虚状态,此时血糖水平也降到了进食水平。开始活动后,大脑与肌肉消耗糖(即血糖),于是血糖水平会继续下降。这时如果还不进餐或进食低质早餐,体内就没有足够的血糖可供消耗,人体会感到倦怠、疲劳、暴躁、易怒,反应迟钝。

并且,在睡眠中,我们的胃仍在分泌少量胃酸,如果不吃早餐,胃酸没有食品去中和,就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久而久之则可能引起胃炎、溃疡病。不吃早餐,人体只得动用体内贮存的糖元和蛋白质,久而久之,会导致皮肤干躁、起皱和贫血等,加速人体的衰老。

因此,早餐并非是可吃可不吃的,它是良好饮食习惯必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提倡早餐,而且要保证高质量的早餐。父母应该让孩子有规律地吃早餐,为他一天的学习和活动打下充实的营养和能量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早餐是最合理的?

科学膳食指南(请依据2007年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找到青少年早餐部分的相关内容)要求,早餐中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应该达到推荐的每天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25%,早餐中来自脂肪的能量不应超过该餐膳食提供能量的30%,来自饱和脂肪的能量应低于该餐膳食能量的10%,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超过该餐膳食能量的55%,而其中的胆固醇不应超过75毫克,钠盐不应超过600毫克等。

合理的早餐是一杯牛奶、适量的新鲜水果或蔬菜、100克干点(面包、馒头、大饼或饼干等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食品)。这份早餐所含的热量能够充分满足青少年脑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的需要。

一般认为,早餐所供热量占全日膳食总热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目前我国大多数人膳良总热量的70%来自含糖多的粮食,所以早餐吃米饭、馒头,面包之类即可。有条件的增添牛奶、鸡蛋之类的高蛋白质食物更好。为了保证早晨有良好的食欲,要适当变换早餐的花样和口味,还要让孩子养成早晨“早起、通便、运动”的好习惯,以增进消化系统的功能。

★合理膳食可以让男孩“高人一等”

正在高一年级上学的嘉祥从小学开始座位就一直在前几排,眼看自己的身高和其他同学愈差愈多,他不禁气呼呼地向妈妈抱怨:“妈!都是你,把我生得这么矮。”“别瞎说,你看咱家有一个矮的吗?我平时叫你注意饮食,多喝牛奶,不要吃那些没用的东西,你什么时候听话了?”妈妈没好气地回答他。

确实如此,既然父母个子都不矮,嘉祥也没有生过病,那么,他的矮小就跟饮食有很大的关系了。

一般正常的人在青春发育之前,一年应长高5厘米~6厘米,如果一年的生长速度低于4厘的就属于生长缓慢了。青春期是人生突发生长时期,此加速增长现象女孩子早于男孩约1~2年,女孩一般在10~12岁,到17岁时即停止增长;男孩在12~14岁,但持续增长的时间较长,可延续到20岁左右。

由此可以说,除家族性(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和疾病所致的身材矮小外,其他类矮小身材中,最多见的是直接或间接由于生长激素缺乏所致。营养障碍,如缺锌、缺碘、缺钙、缺铁等所造成的“缺锌性侏儒症”、克丁病样矮小症、钙缺乏综合征等引起的身材矮小者更多。

人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素均来自食物。科学研究发现,合理的膳食结构对身高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使用。也可以说,食疗增高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1.膳食要平衡。食品数量要充足,谷、肉、果、菜都要吃,食物多样化,粗细兼备,荤素搭配,相互取长补短。

2.蔬菜、瓜果要新鲜。新鲜蔬菜如白菜、番茄、胡萝卜、黄瓜、青椒、葱及新鲜水果如橘子、苹果、梨、葡萄、香蕉、桃、西瓜等含有对人体增高十分重要的维生素,所以尽量保证每天都能得到供给。

3.水分供应要充足。水分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可以使体毒素易于排出,有助于生长发育。每天饮水需1000~2000毫升,可以采取清晨喝温开水、早餐喝豆浆、午餐喝菜汤、睡觉前喝牛奶、运动前喝淡盐水、酷夏喝热茶等方式饮水。

4.蛋白质必不可少。男孩发育期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给不足便会影响身高增长。食物以畜瘦肉、鱼虾肉、禽蛋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含蛋白质丰富,所以这些食物每餐都不要缺少。此外,胶原蛋白和粘蛋白是构成骨骼的有机成份,食物中肉皮、猪蹄、鸡、鱼、甲鱼等均富含胶原蛋白和粘蛋白,我们一定要及时补充,

5.补钙要适当。调查显示,补钙者比不补钙者个子高得多。如果膳食中不能经常摄取生理所需钙量,而血钙和软组织中的钙量不足,就必须向骨骼取钙,而骨骼中缺钙,其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椎骨变形、脊柱变曲,从而使身体变矮。含钙较多的食物有牛奶、奶制品、鸡蛋、鱼类、贝类、豆腐及豆类、芝麻酱、南瓜子等。此外,这些食物中还含有维生素 D、维生素C、乳糖的食物,有助于钙的吸收利用。

6.铁、锌作用大。如果食物中供给的铁不足,必然使血红蛋白合成受阻,而引起很多器官和组织的生理功能异常,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免疫功能、细胞代谢等均会受到影响。日常食谱中,动物肝脏和其他内脏、红肉类(指牛肉、羊肉等)、蛋黄、鱼以及豆类含铁量都非常高,且较易被人体吸收,所以要多吃。以外,锌与性腺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等有关,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的影响都很大。因此,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牡蛎、动物肝脏等应经常供给。

7.不饱和脂肪酸不可缺。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是制造体内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肾上腺激素、维生素D3等的必需物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有植物油脂,其中粟米油、豆油等含量尤为丰富,鱼油、瘦肉、鱼类亦应经常食物。

目前有些父母为急求孩子长得快、长得聪明,常受到一些广告宣传的影响,给孩子买了大量的高档补品,常年供给,而基本的营养素则缺乏,造成营养品失调症,更为可怕的是大多数高档补品、饮料含有不同程度的激素类成分,常会导致发胖、性发育异常甚至诱发高血压等。此举无异于拨苗助长,事与愿违,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遭殃,都是饮食惹的祸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上也越来越丰富,于是一些家长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泡泡糖、爆米花、糖、冷饮、果冻、方便面、可乐饮料、火烤羊肉串等等,只要是孩子愿意吃的,就让他吃个够。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却是,孩子的健康不但没有保证,相反,各种各样的异常状况却向我们的孩子袭来:肥胖、近视、早熟……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饮食不当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了哪些身体异常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