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究竟怎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才呢?难道成才就是考高分,拿高学历吗?难道有了很高的学历就是成才了吗?未必呀!对孩子来说,一生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品德。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道:“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也就是说,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德行,财富是次要的。孔门四科(孔子门生必修的四门课程)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也是把德行放在第一位,而文学,即知识的学习放在最后一位。《论语·学而篇》说道:“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就是学习的次第问题。其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都是德行的范畴,这些都落实好了,都做到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文了,也就学知识了。

其实,我们的汉字都是智慧的符号,汉字会说话,会表义。我们就看“教”字,左边为“孝”,右边为“文”,这也非常明显地说出了教育的意义所在,那就是“孝在先,文在后”,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先学孝,再学文,才是正确的求学顺序。遗憾的是,今天的教育几乎已经没有孝道的教育,没有了德行的教育,全是以“文”来衡量。所以,孩子就很难教,不孝父母,不懂感恩,不尊重老师……

一个孩子掌握的知识再多,学历再高,如果没有德行,那就是“危险品”。我们都知道前些年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学生刘某向黑熊泼硫酸的事件。这个孩子知识储备一定很丰厚,否则他不会进入全国最好的大学,但他的德行却没有与他的知识“并驾齐驱”,结果就做出了令全社会震惊的事情。试想,如果这个孩子知道“泛爱众”,懂得爱敬一切人、事、物的话,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把硫酸泼向黑熊。前些年还有一位卢姓留学生,在美国著名学府读博士,但却因为毕业工作没有他想象的那样好,就开枪射杀了他的导师和同学,他在自杀前,还开枪射杀了6个人,其中5人丧生,一人终生瘫痪,全世界为之震惊。如果这位留学生知道德行的重要,有孝心,他就会明白,自己这样做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生命是父母给的,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都是对自己父母和他人父母的不孝,更会给社会造成难以挽回的灾难性损失和影响。更有甚者,很多高材生去用高科技制造毒品,危害社会……可见,一个有高学历而没有好品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是最大的。

所以,我们大声疾呼:重视德行教育,重视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为人父母者,要提高警惕了,不要让悲剧再次上演了。从现在开始,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吧,成绩和分数是次要的,品德才是根本。我们如果抓住了这个根本,孩子有德行,他的成绩也一定会非常好的。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他会想到:“父母希望我好好学习,我一定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因为我知道《弟子规》里所说的‘亲所好,力为具’。学习好就是对父母尽孝。”这样,他的成绩还会不好吗?如果孩子懂得尊重老师,老师讲的课程他会认真去听,因为“亲其师,信其道”,而不用老师千叮咛万嘱咐,学习是自动自发的,成绩想不好都难。如果孩子懂得团结同学,父母还担心他的人际关系不好吗?还担心他会被坏朋友带坏吗?都不用,因为他有德行,他会明辨是非。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走向社会,他一定会找到好的工作,一定会与同事相处融洽,一定会深得领导的喜爱,一定会找一个同样有德行的爱人,一定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人生之路一定会走得非常踏实。

毋庸置疑,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良好的品德都是最为重要的。那么,父母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孩子的品德呢?这正是《好父母 教品德》这本书要告诉广大父母的。

本书开篇第一章即重点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接下来从圆满做人、卓然处世、修身敬业、励志成长、社会生活等5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孩子应该养成的良好品德,并以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诠释,还特别加入了“智慧点拨”,以让父母更好地了解相关品德的重要,从而引起足够的重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不是泛泛而谈品德教育,更多的是提出了解决方法。书中的每一节内容后面,都给广大父母列举了大量的可操作的实用性培养建议,从而帮助父母更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让孩子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当父母翻开这本书,就会知道如何教孩子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心怀感恩、诚实有加、信守诺言、宽容大度、谦虚不骄、仁厚待人、敢于道歉、换位思考、尊重他人、懂得忍耐、与人分享、真诚利他、乐于助人、自我反省、改正过错、懂得廉耻、亲近贤能、淡泊名利、无私无我、爱心满怀、心地善良、为人正直、有同情心、勤劳肯干、乐观向上、心怀自信、坚强不渝、不怕吃苦、勇敢不懦、持之以恒、热忱在心、勤俭节约、热爱祖国、遵守公德、遵守秩序、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本书教给父母的不是知识,而是落实德行教育的方法,只有去做,去落实,去力行,读这本书才是有意义的。

当父母合上这本书时,我们相信,孩子的品德就会提升一大截,因为孩子已经接收到了父母的品德培养。同时,我们也相信,父母也从中获益良多,也会更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因为只有父母自己提高了,孩子才会跟在父母后面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祈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把品德的重要与培养方法传递给孩子,做最好的父母,做孩子的德行导师。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提升道德,做良善之人。衷心希望本书的编写能让孩子更有德,父母更安心,社会更和谐。

最后,也特别向本书的策划与编写付出了大量辛勤劳动的各位老师——周扬、张淑涵、丁慧娟、翟晓敏、齐梦珠、周雅君、许婷婷、雒真真、梅梅等,表示由衷的感谢。

张振鹏

2010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