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人在旅途(2)

好一个“好留柱石待标题”,字里行间透着有容乃大的自信,又颇为谦恭亲切,不禁令人叫绝,细细体会,还有一种深沉敦厚的兄长之风。

置身于“粉墙风动竹,水巷小桥通”的意境之中,自然会联想到“有风动竹,疑是故人来”的典故。抬眼望去,透过时空的遮蔽,仿佛看见晚明才女柳如是,女扮男装,在桥边舍舟登岸,岸边,可是初遇华亭才子陈子龙互赠诗词的旧地?他们共筹军粮,助郑成功抗击清兵的誓词可还是那么慷慨激昂?又仿佛,刘欢歌中的阿娇,头顶花帕,手摇小橹,唱着童年的歌谣。从古至今,桥头,曾完美了几多恋情?桥畔,又成就了几多佳偶?桥下流水,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负载了多少爱恨情仇?收回遥远的思绪,我们几人依次在桥头拍照留念,我为自己题照为“修缘”。

面对此景此情,对“缘,是修来的”有了一种新的感觉。不是吗?

修,是主观努力作用于客观的积极探索,是神思梦想的纯情外化,是不舍的执著融于心有灵犀的契合,是宽容大度求同存异的包容取舍,是对偶然机缘的尊重敬畏和感激,也是对世事人生的深刻观照与理解。只有修缘,才可得佳缘、善缘,才能在得与失、善与恶、幸福与痛苦之间的互为转化中,体会到深邃丰富的生命意义。

§§§2.名园·古刹

江南水乡的优美安详,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然,是富豪贤达赋闲安居的首选之地,所以名园荟萃,仅周庄、同里两镇,就保留明清及近现代名园豪宅近百处,且造型别致,各具风格。同里的“退思园”、“嘉荫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退思园”有贴水名园之美誉,是清代任兰生罢职回乡后所建私宅。“退思”典出《左传》“进则尽忠,退思补过”,是对儒表道里的典型诠释。这里的退思,表意是忠君责己,实际上,隐喻着远离朝政、避开权力角逐、不与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归隐思想,远追陶潜、竹林七贤。深究其义,与苏州“拙政园”、“网师园”如出一辙。“拙政”意为“拙之为政”,自谦不是当官的材料;“网师”即“网者为师”,结交渔樵,也暗含珊瑚在网、珠玉在侧之意,虽是山野村夫,却是上智之才,表现了不与当政者同流合污的孤傲与清高,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在失意不遇时的普遍心态写照。

“退思园”占地近十亩,楼、亭、廊、榭,皆紧贴水面,在诸多细节处,都强化了人与水亲近、水与人紧邻的意象表达。园中姹紫嫣红,佳木葱茏,特别吸引我的是窗前、屋角那丛丛修竹,给幽静的院落平添了几许雅致与活力,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随意调侃和刻意追求,表现俱足,让人沉浸在远古悠然的情怀中。竹,既可美化庭院,又能寓意怡情;竹是一种将谦与傲、柔与刚合二为一的植物。

她,柔弱似水,叶叶关情,娴静潇洒,温文尔雅;他又劲节向上,傲岸挺拔,峥嵘倔强,刚正不阿。几丛绿竹,传达出园中主人注重操守、谦虚内敛的个性风格。

“嘉荫堂”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群落中大量的砖雕木雕,雕工精美,巧夺天工。内容包罗万象,有花卉图案,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国色天香牡丹、凌波仙子水仙,有寓意吉庆的五福捧寿、教育子孙的二十四孝图,以及伯乐相马、高山流水、踏雪寻梅等等,无不表现出主人殷实富足的物质条件和多元多向的精神追求,令我深深感叹:建筑,这种凝固的历史,竟有如此神奇的可读性。

江南古刹,更具神秘色彩,晚唐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极言寺庙的昨日辉煌。一般说来,战乱之地,宗教较为萧条;富庶之邦,易兴教化。中国封建社会的士族阶层,在宗教信仰的取向上,多较为实用,将儒释道三教合一,杂糅各派思想学说,从老庄的道、孔孟的儒、韩申的法,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程朱理学、王阳明心学,最终,多表现为达则尊儒,积极入世;穷则道佛,转向避世,或放情山水,或向往空门,也含有以儒治国,以佛修心,以道养性之意。所以,江南小镇的寺庙古刹,一直不绝烟火。其中的保圣寺即为梁武帝时所建,建筑宏伟,僧侣众多,被列为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可与杭州灵隐寺相媲美。可惜,因时间关系,未能得暇瞻仰。不过,漫步同里街头,绿树红顶的庙宇仍依稀可辨,想象晓钟初动、晚钟悠扬,多少善男信女在厌倦了红尘滚滚的名利争夺后,退守于虚静,谁又能说,那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明哲保身,一种更加贴近于自然的理想归宿呢?

一边远望古刹,一边遥想前朝,记忆中,要数李叔同与苏曼殊的剃度,最为令我感动。他们的身世才情,断不至于失意绝望,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空门,那该是怎样的大彻大悟和勇气非凡?李叔同曾最早将小仲马的《茶花女》翻译并主演,应是“红男绿女”的前卫一族,但浮华背后透出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却别有一番绝尘的冷峻超逸;而苏曼殊的“人到此际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道尽人生况味的落寞凄凉,“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也充满矛盾与无奈。我与他们之间,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在雨中,在街头,独自体会着一种与之互为启迪的愉情观照,一种互为感染的悲情流转。

每每见许多善男信女,双手合十,虔诚叩拜,所求所念,尽是佛祖保佑富贵平安之类,求平安倒也罢了,唯祈富贵,感到甚是费解,佛之教义,四大皆空,修的就是一个无欲无求,向空门求富贵,岂不荒唐?

其实想想,只要心香数瓣,固守心中的明镜台,让敬畏之心、感念之情、悲悯之怀合为发自于灵魂的神圣自律,有一份面对天地的自然,面对众生的怡然,面对良心的坦然,尽管神目如电,却幽明自知,即使远离庙宇,又怎会有修持不致的忧思、参拜不周的恐惧?

身在水乡,遥想到大海。海的深沉博大,让人激情涌动,奋进求索,人不能离开海的激励;而婉约幽静的水乡,则是灵魂的栖息之地,让人滤去杂念,净化心灵,永远明澈,同样的不可或缺。

别时依依,登车回望,江南水乡,在暮色里渐渐远去,一份柔情与感动,在我心里,永远的——难以割舍。

§§§3.常州三日

几乎整个五月,我都是在外面漂泊。

月初,到天津看老爸,从5月11日开始,一直到30日,行程依次是北京、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南京、景德镇。累得半死,可也收获多多。

这次南方之行分前后两个部分,任务自然也是两个。一是受人之托,请朋友帮忙联系并带河北承德的校长代表团到江苏几所知名学校考察学习。二是陪我的老师、上海师大陶本一校长和夫人徐老师去江西瞻仰胡耀邦墓。

江南,我每年都要去,但是常州,却是第一次。

5月12日早,刚到常州,同行的校长们集体去无锡游览,我因多次去过无锡,就留下来想看看常州。常州市觅度桥小学的薛丽君校长热情的安排我去游览天宁寺和红梅公园。

天宁寺位于常州市内东门外,始建于唐永徽年间。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到天宁寺拈香顶礼,并亲笔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和“合相正三摩,光融西竺;众音超万有,界现南兰”的楹联。天宁寺基广百亩,巍峨宏峻,被誉为一郡梵刹之冠。特点是五大:殿大、佛大、钟大、鼓大、宝鼎大。该寺主建筑大雄宝殿是全寺最大的佛殿,供奉三尊大佛,俗称三世佛,即正中的释迦尼佛、东方世界药师琉璃光佛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殿两侧墙上嵌有石刻罗汉像518幅,其艺术水平之高更为罕见,被视为寺中瑰宝。天宁寺尤以传戒大法会称著,为海内外佛门弟子所称道,素有“法会之盛,闻于遐迩;庄严妙胜,甲于东南”之美誉。

远望天宁寺,阳光下整体金碧辉煌,处处体现出盛世的威仪与奢华。

常州市内的红梅公园,占地面积37公顷,其中水面约7公顷。园内有著名八景:红梅春晓、古刹钟声、文笔夕照、曲池风荷、青峦倒影、凤桥花径、翠薇秋霞和孤山雪松。文笔塔景区是以千年古塔文笔塔为主体,融纳了常州各个历史时期的典故、传说、文物等所构成的富有江南风韵的景区。常州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名称叫延陵,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个儿子季札的封地。所以,季札号为延陵季子。他视富贵如粪土,三次推让君位,以避免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兄弟之间自相残杀。季子亭就是为纪念这位常州古城奠基入季札所建,以表示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红梅阁位于红梅公园南部,原称飞霞楼,相传元代龚子彬遇仙移植云南红梅于此而更名红梅阁。整个建筑古朴厚重,气势雄伟,四周广植红梅,冬末春初,梅蕾独放,万象更新。“红梅春晓”为红梅公园八景之一。

红梅阁始建于唐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宋代曾作为贡士试院,后成为道院。清代常州籍著名诗人赵翼曾称赞红梅阁:

出郭寻春羽客家,红梅一树灿如霞。

樵阳未即游仙去,先向瑶台扫落花。

红梅阁的楼上还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陈列着“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及恽代英的生平。

与天宁寺的奢华比较,红梅公园倒是有着沉静的雅致,看上去令人神情俱爽。毕竟,绿化之美强于金装之饰。

觅渡桥小学年轻漂亮的陈主任陪我参观游览了天宁寺和红梅公园后,已到正午时分,于是,我受到主人一顿龙虾的盛情款待。

接下来两天,按计划,到觅渡桥小学学习考察。

学校年轻干练的薛校长早早到门口迎接我们,随后,薛校长在会客厅为我们做了一场生动的报告。

觅小在常州这样一个极具文化资源资本的环境氛围里,积极开拓,兼收并蓄,把丰富的文化资本转化为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教育资源,为觅小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活力,使其近山有脉,临水有源,生机无限。

薛丽君校长从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情况。她强调,学校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创新,让师生、家长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努力让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底色,课程与教学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学校改扩建工程为环境文化建设创造了契机,将集合师生、家长及专家的思想、智慧,使环境成为鲜活、流动的课程,使觅小成为一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一流的更富现代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学校。

随后,薛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听了觅小学生的讲解,还通过听课,观摩等活动,全方位的了解和感受了这所百年老校的崭新姿态。

当天晚上,我在给江苏省教科院研究所领导的短信里这样写道:

觅小很棒,觅小的老师极富活力,觅小的校长具有很强的思考力和执行力。考察虽尚在初始,我团团员的兴奋已经显而易见。

似乎,很少有谁会像常州人这样善于开掘本地的丰厚的文化资源,并且赋予它以崭新的精神品质与内涵。

我欣赏的,是常州人那种把现代元素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而张扬出的红梅精神。

我更佩服薛校长和她的同仁们从文化和教育本位中所发觉和光大的那种广角视野之下的觅渡精神。

§§§4.无锡二日

无锡是我多次去过的地方,它的丰厚的历史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和任何江南古城PK一番,无数名人至今为它辉映光彩。无锡在历史上气质独特。

以往,印象里,无锡人的脂粉气较重,总是让人把他们和面团团,粉嫩嫩,油光水滑之类的词语相联系,就如同无锡特产大阿福,既喜气富贵,也温吞绵软。明末清初,多尔衮挥师南下,倔强的江阴人以阵亡9万人的代价,坚守孤城88天,誓死不降。无锡人却面团团一身香,面对敌人,同样在脸上堆出大阿福的媚态与憨笑,让人憋屈得直接岔气儿。

但是,八百里太湖的烟波浩淼,也滋养了无锡人的内秀与柔韧,《二泉映月》的深长悠婉,梅岭孤山的高古绝世,那深藏在平静之下的不屑与淡定,也绝非刚直好斗的江阴人所能比肩。

现在,无锡人给人最突出的感觉,是灵秀聪慧,不论男女。这个感受,来自于对无锡新区实验小学两天的考察与学习。

在无锡实验小学,王备校长和吴新亚主任,给我留下了美好印象。

王备校长风度翩翩,轻松诙谐,把应该比较枯燥的课程改革、课程文化建设,用报告和观摩,演绎得宛如诗画。为每个儿童设计课程的努力,完好体现了教育的人本追求与创新。

吴新亚主任,会说话的嘴巴和同样会说话的表情,让我们感受到文化与课程建设相融合,会使教育成为一种美好情感和情绪的表达。

无论是随堂听课,还是各处的参观,每个教室,学生老师的脸上,都透着灵动,都写着自豪与快乐。

§§§5.苏州吴江二日

5月17日,在苏州,住在寒山寺旁边的宾馆。

入夜,把城市的喧嚣关在门窗之外,带几分神秘与庄肃,静静等待,期望那千年古刹的夜半钟声,能够穿越时空,悠悠传来,遗憾的是,没有听到。

次日一早,吴江实验小学的姚虎熊校长就在校门口迎候。

创办于1944年的吴江实验小学,以“爱德”命名,而今,“爱德、求真”的校训,凸现出学校以爱育人、以德树人、以科学精神培养人的独特品质与追求。

在我们参观学习的过程中,该校是亮点频频,犹如步入一座美妙绝伦的苏州园林,景随步移,一步一景,一景一态,无处不精彩,无处不生辉。而最大的亮点,就是科技型教育。

看到学校自己开办的科技博物馆,你不能不感叹,他们的教育教学,既立足眼下,又着眼未来,以人文与科技为腾飞两翼,为自我发展创新,拓开了广大的空间。

姚虎熊校长,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年轻人,思维活跃,作风沉稳而颇显强势。他的前瞻性理念和务实精神,无疑将学校引入改革创新的快车道,而且,已经有不俗的表现。我相信,这样的人来搞教育,教育的明天,会拒绝平庸,精彩纷呈!

利用周六,姚校长以地主身份,陪我们游览了水乡明珠——同里。

优美婉约的水乡,带给我们些许温柔与宁静。

宁静中,江苏教育改革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欣喜,被中和成一种深长的、清醒的反省与沉思。

§§§6.古城婺源

在江西,感觉最好的是古城婺源,这座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古城,号称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与庄园,由于养在深闺人未识,避免了过度开发的劫难,比较完好的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自然与人文景观都极具价值,是别有洞天的世外桃源。

作为理学宗师朱熹的故里,婺源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亦儒亦贾,儒商合一,徽商的独特风格,被内化为一种地域性的遗传基因,代代传承。因此,婺源有江南曲阜的雅号,名人荟萃,古迹众多,留有各个历史时期的著述多达三千多部,其中有172部被选入《四库全书》,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现象,为历史罕见。

雨中,走在石板小路上,近看,是白墙黑瓦的徽派民居;远望,满目青山,是铺天盖地的绿,绿得那么宁静,那么疯狂。

黑、白、灰、绿,构成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长卷。山涧流泉淙淙,浮桥晃晃悠悠,庙宇巍峨,书院林立,山岚缕缕,炊烟袅袅,真是人间仙境,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人在其中,会顿然生出一种脱俗绝尘的飘逸。

唐人李益山曾列举生活中十二件最煞风景的事情。我以为还应该补充一件,那就是旅游途中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