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用药知识26问(3)

预防耐药性要采取的措施有:①间断给药。使血液中的硝酸酯类药物浓度不断波动,甚至使血液中有一段无硝酸酯类药物的间歇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巯基得到恢复,从而恢复硝酸酯类药物的敏感性。如果活动引起心绞痛发作,可在夜间停药或揭去硝酸甘油贴片,待病情稳定后再减少用药或减少用药次数。②交换用药。虽然硝酸酯类药物有交叉耐药现象,但临床观察发现,更换用药种类或剂型,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③小剂量给药。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剂量,以减量后病情无反复为佳。若减量后心绞痛加重,则应立即增加剂量或合用其他药物。

48.阿司匹林用量过大有什么危害

阿司匹林是一种白色片剂,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止痛、退热等方面的治疗,直到20世纪70年代偶然发现阿司匹林还有治疗冠心病的作用。阿司匹林因其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被广泛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防治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诱发的心绞痛。目前,阿司匹林已被许多专家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病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如能应用阿司匹林可使其死亡率下降23%。病人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作为治疗药物,但应用的剂量须控制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口服单剂阿司匹林后,可使血小板功能受抑制4~7日,几乎接近血小板寿命的7~10日。另外,阿司匹林口服生物利用率为68%,服后1~2小时血液浓度达高峰,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小剂量半衰期为3~6小时,进入人体内后经肝脏代谢,由肾脏排出。

所以,医学专家主张阿司匹林可以长期服用,但剂量宜小不宜大。如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可通过对环氧化酶的灭活作用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最终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加重心绞痛的发作。所以,阿司匹林的用量宜小,最初3日300毫克/日,以后50毫克/日。这样既可抑制血小板内血栓素的合成,又不妨碍前列腺素的合成。该药物的副作用是引起溃疡出血,应引起注意。

49.手术前为什么要停用阿司匹林

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冠心病病人,最好在接受手术治疗前的5天内停药,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凝血的作用,临床上常被用于预防血管中形成血栓,以此达到防治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但在服药者接受手术的情况下,若不提前停用阿司匹林会导致大量失血,不但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可造成生命危险。

为解决手术前多长时间停药可以两全其美的问题,爱尔兰科克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在51名健康人的身上做了阿司匹林凝血效果试验。研究人员先检测了被试验者的凝血能力,然后让他们在14天内日服一次或两次标准剂量的阿司匹林或安慰剂。研究人员发现,服药使试验对象的凝血能力下降,但在停药一段时间之后,不管其之前服用阿司匹林的药量是多少,这些人的凝血能力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研究人员根据试验数据推算认为,定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在接受手术前5天停药比较合适。

50.有失眠的冠心病人为何忌长期服用安眠药

睡眠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一种生理性保护状态,人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睡眠时人的身体能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消除疲劳,同时也能为神经系统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失眠、多梦不仅影响日常工作,长时间失眠还会严重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长期严重的失眠,如果不能很好的调治,就如同恶性循环的“催化剂”,会引发病人精神烦躁、焦虑、易怒。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因严重失眠、精神焦虑而诱发的心绞痛。有些失眠的病人单纯靠安眠药帮助入睡,这是不可取的。长期服用安眠药可使胃肠蠕动减慢,容易形成便秘,这又是对冠心病病人的另一种威胁。

治疗失眠应采取自然调节的措施,必要时可偶尔服一次镇静安眠药物。古人有一句话“先睡心、后睡眼”,对失眠者是非常有意义的。只有先安静心神,闭眼睡觉才有效。否则脑海里思潮翻涌,不可能安然入睡。

51.用于急救的中成药物为何忌长期服用

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主要有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这类药品既能缓解心绞痛,又没有服用西药硝酸甘油后的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因而深受患者的青睐。有些冠心病人便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医学专家指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等症的范畴,其发病原因在于气血淤滞、闭阻胸阳、不通则痛,使用冠心苏合丸的目的在于芳香开窍止痛,复方丹参片则有活血化淤的作用。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将冠心苏合丸1~2粒含化或嚼碎吞咽,即可在半小时内起到止痛效果,起效虽比硝酸甘油慢些,但持续作用的时间较长。如果病人心绞痛发作较频繁,也可每日3次连续服用冠心苏合丸或复方丹参片(疗程的长短视病情轻重而定),这对于控制心绞痛频繁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是有一定作用的。

但冠心苏合丸属于急救药物,当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减少或消失后,则应改用其他药物。症状较轻的冠心病人,不宜长期连续服用这些药物,因为在冠心苏合丸中含有乳香、冰片、檀香、青木香、苏合香油等成分,复方丹参片则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多用、久用会耗伤气血,对病情不利。

冠心苏合丸的药性偏温,属“温开”的芳香开窍药,因此对于属寒痹的冠心病人最为合适。如属热痹型的病人,则需加服大补阴丸或知柏地黄丸等养阳药,以免出现唇干舌燥、心烦、口渴、喉痛、便秘等症状。又因方中乳香、苏合香、冰片对人体消化道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冠心病合并食道炎及胃肠疾患者应慎用。

52.为什么不宜用食物疗法代替药物治疗

食物疗法简称“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日常饮食的调理来达到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一种非药物疗法。调理饮食是冠心病非药物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合理的饮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控制冠心病的发展,改善冠心病病人的症状,甚至可以促进冠心病病人的康复。

但在医治冠心病时,完全依赖食物疗法来代替药物治疗的做法是错误的。虽然传统的中医药学认为,治疗疾病的最好方法是通过人的日常饮食来实现,如果食物疗法无效,才运用药物疗法。食物疗法虽然对冠心病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有时甚至能起到药物不能达到的效果。但是,食物就是食物,药物就是药物,两者是不能互相代替的。食物疗法固然很重要,但归根到底它还是属于辅助性的,在治病方面,药物作用还是要大于食物的,否则药物就不能成为药物。当然,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定食物疗法。正确的做法是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配合传统的饮食疗法辅助治疗,会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53.康复期如何进食滋补药品

有的病人或家属认为,病人经过一个阶段的折腾,体质下降,身体虚弱,就想方设法搞一些滋补药品让病人服用。其实,在疾病急性期过后的恢复阶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地给病人服用些滋补药品,这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长时间无目的地滥服,那就不可取了。

病人和家属都明白“药补不如食补”的道理。只要病人恢复了正常饮食,各种食品所提供的营养成分远比药品丰富得多,而且很多食品本身就是滋补品,如红枣、龙眼肉、山药、山楂、桑椹等,只要不偏食以及暴饮暴食,营养用餐比服药更为可靠。

另外,冬季是冠心病的好发季节,所以在冬季合理膳食,做好科学进补,对增强冠心病病人的防病抗病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也能很好地防止冠心病病人春季发病,对冠心病这样的慢性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鉴于上述关于冬令进补的理论,为预防冠心病的再次发作,对老年阴虚之人,可以适当地进行温补调治,宜选用党参、黄芪、阿胶等为主的温补药。

进滋补药,要坚持“可补可不补者一定不要补,能食补者不要药补”的原则。同时,要注意药补不同于食补,相对来说药补的力量大,见效快,但不宜随意乱服补药,否则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生命在于运动,养生健身之道有很多种,千万不可把希望全寄托在滋补药上。

54.冠心病病人随意服用止泻药有什么危险

身体健康的人在腹泻、拉肚子时吃些黄连素、氟哌酸等止泻药后,很快就能解决问题,但患有冠心病的病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服药,否则有导致猝死的危险。

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肠道感染通常会引起发烧、心率加快、排便需用力等不良反应,尤其是急性胃肠炎还会引起上吐下泻、不思饮食等症状。这些病症既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和心肌耗氧的过程,又因机体失水、脱水造成血液黏滞,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常会诱发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甚至直接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近1/3以上的病人在发病前两周有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因此,医学专家提醒广大冠心病病人,一旦发生腹泻、腹痛等情况,千万不要自行服用止泻药,应尽快去医院就诊,以免诱发心肌梗死。

55.冠心病病人为何忌依赖输液防病

有过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多担心天气变化会导致血管痉挛突发中风、心梗一类的疾病。为预防发病,常会采取提前注射血管扩张剂的做法,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输液预防本身就有可能增加感染的机会和发生输液反应。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杂物可引发血液感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梗塞。且预防性输液也不一定就能起到预防的作用,只要血压、血脂等指标处于正常值的范围之内,患者完全不用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