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迈克尔·波特

企业成功、经济繁荣的动力是压力、挑战和机会,而非静态的环境或外在协助。进步来自变革,而非为稳定而稳定的偏见。

到目前为止,本书已就一些贸易大国的产业发展形态逐一讨论过。由这些研究中,我们得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绝非静态不变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能在国际间竞争的产业,形态上已有很大的转变,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由低竞争优势向高竞争优势发展转变,同时努力发展生产力更高的产业与产业环节。综合这些现象,就是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在本书所研究的各国当中,有的发展速度惊人,有些则在持续发展上遭遇困难,连带造成生产力提高速度的迟滞。如果将战后各国的表现加以分类,我们不难发现,国家经济发展是由一些基本力量推动的,而且也同时存在一些反作用力,妨碍经济的发展。

本章主要以竞争优势理论检视经济表现,并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国家的实力根植于该国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表现,国家竞争优势也正是该国许多产业发展的综合表现,其中原因将在后面详加解释。

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每个国家可以根据它们的产业表现,分成好几个不同的竞争优势阶段,这些阶段也就是该国经济发展的详细过程。更具体地说,每个阶段所强调的产业、产业环节和企业战略都不同,就连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因阶段不同而有所不同。

将竞争力阶段化,主要是为了协助读者了解各国战后的发展,也是整合繁杂信息的一个方法,同时,更可讨论企业战略和政府政策的标准所在。

经济发展面面观

当代关于经济发展的著作不计其数,但是在讨论到经济发展进程时,观点却过于空泛,讨论的重点也大多集中在国家经济如何从农业跨入工业再走到后工业阶段,以及伴随而来的个人态度和组织结构的改变。1

本书则是希望以更正确的态度处理经济发展课题。经济要繁荣,必须将资源转换为生产力,生产力的增长和差距,又是凭借着企业体在各类产业与产业环节中竞争成功而来。凭借竞争,除了既有产业能更上一层楼之外,也能培养出新的产业环节并提高生产力。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贸易角色很重要,贸易的作用在于将生产力高的产品出口到他国,并进口生产力低的产品。另外,海外投资也很重要,当企业将生产力低的项目移到海外生产,或直接在当地投资以协助本身生产力高的产品打入国外市场,也同样具有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国的产业如果不能升级并扩大它对其他国家的相对优势,那么就是衰退、落后。在产业集群中,产业彼此相互强化的功能,也意味着产业发展举措具有连锁扩张效应,一个产业的成功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部分价格导向或缺少精密技术的产品或产业环节,也将失去竞争地位。

反过来看,如果国家无法持续改善、创新、维持它的高级产业和产业环节的竞争地位,其他产业也会发生负面的连锁反应。当企业在产品质量、造型、技术工艺等方面落后时,它所处的产业的发展步伐也会变得踉跄不稳。国家经济永远是处于流动状态的,这股脉搏也反映出该国内部各股力量的冲击和影响。

经济发展和企业体的国际竞争表现有关,这也是本章研究的焦点。一般而言,国际竞争力是由许多产业与产业环节组成的,它们大都具有发展更高层次生产力的潜能。如果在这些产业上缺乏出口能力,也无力对抗进口产品,那么国家的生产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经济发展进程的基本条件就是:出口高级产业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力偏低的产品。

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了,国际竞争力也成了国家经济是否繁荣的决定因素。表1–1说明了一个重要事实:有些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美国为例,其贸易比重虽不高,但却有许多国家的企业在美国设立分公司,也就是说,美国国内的企业事实上处于国际竞争和跨国竞争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想要维持经济力显得特别艰辛的缘故。

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国家经济会表现出不同阶段的竞争优势,这反映出该国企业、产业、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本钱。一般来说,竞争优势主要反映在国家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表现方面,但也涉及一些只在国内市场竞争的产业表现;不过,国内市场需求表现并非必要条件。2

将国家竞争优势阶段化,目的不在于解释国家经济的完整表现,或是它的全部发展过程。这种阶段化进程,可能会排除一些考虑因素,而且也没有哪个国家完全符合这种阶段设计方式。3因此,设计竞争优势的阶段化,主要目的在于清楚地刻画那些促进国家经济繁荣的产业特色。

每个国家的经济都是由各种类型的产业组成的,这些产业又有不同的竞争条件。即使像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完全依赖天然资源而求得竞争力的产业。不过一般而言,大多数成功的产业,其竞争优势基于更广泛而精细的条件。

暂时撇开经济的多样性,我们可以在一个时间点上,标出国家经济形成竞争优势的模式,这些模式也可以从成功的产业、产业环节乃至于采用的战略形态看出。这种相似性主要是因为产业的钻石体系和国家优势的关键要素基本上是相同的,差别只在于个别产业有它的独特情形。同样,由于产业集群效应会使国内产业发展和升级齐头并进,因此竞争优势状态也有集中化的倾向。更重要的是,成功的生产要素(如高级技术人力资源)可以广泛地用于各种产业,生产要素的创造机制又有先后发生顺序(部分来自于成功的示范效果),同样促成成功的生产要素会以平行方式横跨各产业之间,以至于各产业之间一方面致力于竞争,另一方面也努力推广新的规范与价值观。

因此本书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它们分别是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图10–1是这四个阶段的关系链。在这个系统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国家经济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路。这四个阶段虽然是一种概括性分类,但有助于了解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与企业在不同时期所面对的问题,以及促成经济发展或导致衰退的力量。

图10–1?国家竞争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阶段一:生产要素导向

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所有的成功产业都是依赖基本生产要素。这些基本生产要素可能是天然资源,或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或是不匮乏且又廉价的一般劳动力。这个阶段中的钻石体系,只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见图10–2)。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具备相关资源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军国际市场。

在此一阶段的本地企业,完全以价格条件进行竞争,能够提供的产品不多,应用的工艺技术层次也不高,技术本身也是广泛流传、容易取得的一般技术。此外,企业本身尚无能力创造技术,必须依赖外国企业提供经验与技术,企业本身能表现的技术主要是来自模仿,或是在本地投资的外商所引进的。也就是说,本地企业拥有的较高级的产品设计和技术,大多来自外商投资兴建的一体化作业工厂,或是由选择该国作为生产网点的外商提供的,或是本地制造企业以半成品加工方式学习来的。处在这个阶段的企业,很少能与产品的最终顾客直接接触,海外市场的贸易机会也掌握在外国代理商手中。另外,有些外销产品,在本地的市场需求有限,甚至是根本不存在需求的。

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的经济,对全球经济景气循环与汇率变动非常敏感,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需求程度和价格高低。同样,本国生产要素一旦不如其他国家,产业将严重受创,丧失领先地位。尽管充沛的天然资源能带来一段时期的高收益,但是对提升生产力的帮助并不大,其中原因将在后面解释。

每个国家都曾在某段期间经历过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目前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正处于这个阶段。另外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天然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也处在这个阶段。

一般而言,能够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迈出,成功转入下一个阶段的国家并不多。在这个阶段中,以国内需求市场为主的产业可能因进口替代效应而持续扩张,但是驱动它发展的力量是政府的保护措施不让外国竞争者加入的结果。进口替代型产业基本上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条件,而且保护政策一旦扩散,反而会因产业缺乏效率而降低国家的生产力。

阶段二:投资导向

在投资导向阶段,国家竞争优势以从政府到企业之间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这个阶段的企业投资行动频繁,它们会大量投资兴建现代化、高效率与大规模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并努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最佳的技术,也常以付专利费、合资或其他途径找寻更精密的外国产品和制造技术。这一切行动的目标,都在于提高更精密产业与产业环节的竞争能力。虽然这个阶段的企业努力争取到的技术仍落后于国际领先企业(原因是各企业保留了最先进的技术),但至少是公开渠道中最进步的技术。此外,投资导向阶段的企业不单单应用外国的技术和方法,同时也致力于改善外来的技术。企业具有能吸收并改良外国技术的能力,是它们突破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迈向投资导向阶段的关键。当企业进入投资导向阶段时,外国技术和方法大多仅供内部参考,主要依靠的是自行改良行动。由外国协助兴建的一体化作业工厂,此时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面对国内竞争的年代 当国家处在投资导向阶段时,政府、人民和企业都会致力于生产要素的发展行动,并努力进行现代化的基础建设,以提高竞争条件。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虽然大量增加,但薪资仍低廉。这些技术人员能操作精密复杂的机器设备,甚至改进技术。企业也开始建立国际营销渠道,并尝试与产品使用者直接接触。同时,它们也能为国外大客户提供半成品加工服务,并寻求与外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这段时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引进新模具和现代化制造工艺。第二阶段的企业也会把目标定在支持技术和资产的投资上。企业同时开始勇于冒险,因为许多产业出现新的企业,国内的竞争也已达到白热化程度。

当国家处于此阶段时,竞争优势来自从生产要素、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到竞争环境等一连串的改善(见图10–3)。企业虽然仍依赖基本的生产要素而获利,但也将竞争优势延伸到了花费不高但属于更高阶段的创造性生产要素上面,国家也在一般性的生产要素上占有相对优势(如大学程度的工程师)。大环境中的教育和研究机构等生产要素创造机制,也运作得更顺畅了。在这个阶段中,由于技术更专业且充分内化,设备也接近现代化程度,这个国家的生产要素也将得到更有效率的应用。

小试锋芒的阶段 投资导向阶段的含义是,举国上下愿意投资一些最基本的优势阶段,但是这种投资不足以发展独特产品或应用独特流程。企业仍在标准化程度较高、价格竞争比较敏感的市场环节中竞争,它们的产品设计也会迁就外国市场的需要。这一类型的产品通常比全球最先进的产品晚一个世纪左右。同样,企业的工艺技术虽然几近精湛,但比起最先进的技术也还差上一截。不过,和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相比,处在投资导向阶段的国家已经能在更广泛的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竞争,而且有些产业已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有些领先产业也开始将新的优势扩展到相关的产业上面。

投资导向阶段的国内需求基本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因为国民生活水平虽有改善,但仍普遍偏低,而且在起步过程中仍能专业化的企业并不多。因此,有些出口产业的产品甚至完全不在国内的市场上销售。这个阶段所产生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供给面而非需求面。

图10–3?投资导向阶段的经济

然而,能够在投资导向阶段脱颖而出的国家,大多是国内市场需求较高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因为国家的地理位置,对航海运输有很大的需求而先后发展出成功的造船业),或是国内有特殊的大量需求,而外国却忽略的产业(如日本人对小型黑白电视机的需求)。图10–3即显示出这种片面而显著需求条件的关系。

强调发展本国智能 在投资导向阶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通常还未发展。相关产业的生产几乎清一色依赖外国技术、外国设备,甚至外国零配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工艺流程虽然很现代化,但是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它们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也影响并限制了自行创新的步调。

在投资导向阶段,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领域:特别讲求规模经济的产业,资本密集但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零件与标准化产品产业,比较不讲求售后服务技术的产业,不怕转移且为其提供产品和工艺流程的来源不只一处的产业。4当国家处于投资导向阶段时,最重要的优势往往还受限于低劳动力成本、大规模生产、应用现代化设备的产业。一般而言,这类产业通常是相对较成熟的产业,是下游成品、基本零部件差异不大的原料产业。以成熟产业为例,外国竞争者可能因为设备陈旧过时,而将生意转给敢于更新资产设备的投资导向阶段的国家。

尽管很多人认为技术无国界,但从投资导向阶段来看,这种说法有待商榷。处于投资导向阶段的企业,往往只能吸收或争取到某些产业的技术,所发展的生产流程和模具也无法持续,原因就在于这一阶段仍缺乏能够积累经验和高度专业化的人力资源。通常,它们在其他国家的企业因竞争压力而有意寻求海外合作时,才有机会取得这些重要技术。

投资导向阶段的另一个特色是机会大幅增加,工资与生产成本开始起伏波动。对于习惯价格竞争的产业和产业环节来说,此时它们逐渐丧失了竞争地位。与生产要素导向相比,投资导向阶段对汇率和全球市场变动的抵抗力虽然提高了,但体质仍很脆弱。由于选择外国现有技术、发展大规模生产,以及和更发达国家供应商的关系都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有些产业不得不以失败收场或失去竞争优势。

当国家处于投资导向阶段时,竞争优势主要来自基本的生产要素和投资意愿。政府在这一时刻的角色也很重要。政府可以引导有限的资本流入正确产业、鼓励冒险精神、提供暂时的保护措施以鼓励新企业加入国内市场、发展更有效率的基础设施、激励企业获取国外技术、鼓励出口等。在这段期间,虽然企业在创造更高级生产要素上的能力已经增加,但政府仍需要扮演带头的示范角色。

投资导向阶段的经济,需要举国上下有重视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共识,而不是一味追求眼前的消费与平均收入。由日本和韩国的情形可以看出这种共识的威力。5这个阶段的政府政策讲求效率,决策流程强调纪律、果断和长期规划。政府应该持续承诺改善生产要素质量,并在提升竞争力的先决条件上做投资。政府也可以辅导重点产业,以营造一个积极竞争的国内市场。政府对企业的保护措施是暂时性的,目的在于刺激产业改善和创新。但必须注意的是,保护药方一开,也可能成为永久性的毒药,政府的最大考验就在于为这些善意行动掌握标准。投资导向阶段的一些发展因素如果处置不当,经济发展仍可能失败。因此,稳定的政府、良好的行政人员,以及能抗拒特权的社会能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理想状态。

一个不容易跨越的门槛 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中,投资导向阶段很早就出现了。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国际性流动,也不是今天特有的现象。比如说,19世纪时,德国产业就有计划地进口英、法等国家的技术,并吸纳它们的工程师以提升德国的产业水平。同时崛起的美国经济,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普遍,想要进入投资导向阶段的困难减低了,原因是全球市场对技术、材料和资金的需求比以往更大,各国也开始采取更积极的产业政策。

投资导向阶段也是多数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门槛,能成功跨越的并不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成功的例子不外乎日本与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西班牙和巴西本来有机会成功,但是它们被各自的缺点限制住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中,有些缺乏强有力的本地企业,或没有内化的产品和工艺流程,或企业对主导国际销售渠道的诚心不足,或缺少充分且进步的生产要素,或内部竞争不够激烈等。迈向此一阶段的过程中,究竟有多少陷阱,本书在讨论政府政策(第12章)时,有更详细的分析说明。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朝这个阶段迈进的国家都能成功。

阶段三:创新导向

当国家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时,许多产业已出现完整的钻石体系。如图10–4所示,在这个阶段中,钻石体系的所有关键要素不但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且交互作用的效应也最强。

呈现锐不可当的竞争力?当国家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各种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的竞争开始深化与扩大,代表这个国家的特殊环境与历史文化传统特色,也在特定产业与产业环节中出现。由于个人收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对便利的需求增强、国内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加讲究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也以自己强劲的竞争实力,影响着相关企业与国内客户的精致化。许多产业因为蓬勃出现的新企业而加速改善和创新的步伐,重要的产业集群开始出现世界级的支持性产业,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也由相关产业中产生。

图10–4?创新导向阶段的经济

产业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依赖生产要素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形越来越少,许多产业也在升级过程中,摆脱了生产成本与币值汇率的威胁。产业虽然没有生产要素优势,但能在不利因素的刺激下创新,产品与制造技术也不断往前推进。大环境中,更高级的基础建设、研究机构与更具水平的大学体系也在形成中。这些新机制不但保持自我强化状态并创造高级而专业化生产要素,同时也与特定产业形成联系,营造出锐不可当的气势。钻石体系正在产业与产业集群中发挥自我强化功能。

这个阶段被称为创新导向阶段,原因是企业除了改善国外技术和生产方式外,本身也有创造力的表现。本土企业在产品、工艺流程、市场营销和其他竞争方向上已经接近卓越的程度。同时,如果有相关产业的支持,本国有利的需求条件、坚强的供应商产业基础、专业化生产要素,可以让企业持续创新,它们的创新能力又形成其他新产业出现的原动力。

投资国外的阶段?当国家经济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企业会转战国际市场的差异化产业环节。它们的竞争虽然离不开成本,但竞争方向却从生产成本转至生产率上,因为它们更强调先进与高级的技术表现。同时,企业也开始逐步撤出价格竞争或比较简单的领域,并将这些领域让给其他国家。

这个阶段的企业除了有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并逐步铺设国际营销与服务网络之外,还搭配已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活动,并采取国外设厂的制造方式以降低成本,并加强对当地市场的影响。这些企业活动显示出创新导向阶段就是投资国外的阶段,而这些表现与钻石体系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很大的关联。

垂直深化发展?当国家进入创新导向阶段时,国内产业可以朝好几个方向发展。当一些率先进入这个阶段的产业发展出高层次竞争优势时,这些竞争优势也在发展过程中扩散到其他相关产业。就这个方面来说,产业集群会以垂直深化的方向发展。下游产业的产品竞争力会带动上游、供应产业(包含机械设备业);同样的活动也可能是由上游延伸到下游。这种情况最初只在国内进行,然而只要经济体系健全,很快就会扩张到全球竞争。垂直深化的产业集群也许是由生产要素导向或是投资导向形成,而一旦出现深化现象,即代表这个国家的经济已具有基本的创新能力。

横向水平发展?创新导向的第二个方向是,产业集群由纵向转为横向的水平式发展,形成更新更大的产业集群,这一步是由既有的企业或新加入的企业共同推动新产业而形成的。当国家生产力的提高并非依赖极少数产业的出口表现,而是由各种类型的市场表现撑起时,这个国家的经济正在发展。这个方向的发展过程会减少经济危机,原因是国家不再受少数产业的影响,企业也因专业化需要而朝向生产力更高的产业环节推进,生产力低的活动则逐渐移到海外进行。当产业处于纵向、横向交织发展状态中,企业有非常多改善和创新的路径可以提高本身的生产力。水平化的发展方向也会创造更多跨产业的扩散效应,使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过程更扎实坚固。

服务业走向国际化?创新导向阶段的另一个特色是:受到制造业发展的刺激,国内的优质服务业也将实现国际化。当国家处于生产要素导向和投资导向阶段时,该国服务业很少能在国际市场上抬头。唯一的例外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海运业,或海外工程建设产业的一些产业环节。反过来说,国家经济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服务业会因先进企业对市场营销、工程顾问、测试业等更专业化的服务需求而蓬勃。工程顾问、广告等高水准的服务业,会因更专业的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需求而出现。本国服务性企业会随制造业的国际化而走向海外。高学历、高收入和专业化的消费者,也需要更专业的服务,而本国需求正是服务业创造国际空间的根基。

和前两个阶段相比,创新导向阶段特别强调高质和富裕,同样使得高级服务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不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优势能否顺利产生,仍必须有其他条件的配合,在这方面,美国和瑞士的表现就很成功,德国与意大利就逊色许多。

当国家经济处于创新导向阶段时,对总体经济的变动和外在事件影响的免疫能力也最强。处在这个阶段的产业,因为竞争焦点放在技术与产品差异上,成本与汇率变动的打击有限;企业的全球化战略也能减轻环境变动的影响。有竞争力的产业更因本身的多元化,而避开了它对任何单一部门的过度依赖。

政府要无为而治?处在这个阶段的政府,角色也不同于前两个阶段,政府的政策应该放弃过去干预产业的做法。如果政府继续执行资本调度,采取保护、设置产业进入门槛、出口补贴等直接干预行为,只会打压以创新为竞争基础的效率。刺激创新的冲力、培养创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的取舍等大多数活动,此时应该交给民间部门负责。当一个经济体走向深化和多重方向时,政府不可能再掌握或控制既有和新发展产业的动向,而国际化程度高的企业越来越多,也减弱了政府的指引作用。此一时刻的政府应该做一些间接活动,诸如刺激或创造更多更高级的生产要素、改善国内需求质量、鼓励新商业出现、维持国内竞争热度等,这部分在第12章会有更完整的说明。另外企业则应自行扮演更积极创造生产要素的角色。

在19世纪前半叶,英国已经走到创新导向阶段。美国、德国和瑞典则是在21世纪先后进入这个阶段。70年代的日本和意大利也处于创新导向状态,不过对意大利而言,它的北部地区可能从12世纪初就已进入创新导向阶段了,只是当时的产业内容与今日是完全不同的。

阶段四:富裕导向

如果能持续国家发展动力、充分发展本国优势,那么应该可以顺利通过竞争优势发展过程的前三个阶段。国家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激烈,有竞争力的企业与产业也会越来越多,跟不上步伐、生产力低下的产业环节,也将被淘汰。

社会价值挂帅?富裕导向阶段的情况与前三阶段正好相反,这个阶段是经济走入衰退的局面。主导这个时期的力量是前三个阶段积累下来的财富。但发生的问题是,处于富裕导向阶段的国家,既有的财富并不足以支撑经济本身的需要。形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投资人、经理人和员工试图拒绝新的转变,持续投资和创新的行动也已不再,经济发展的步调被打乱。此一阶段的国家经济目标也与过去不同,重心放在社会价值上面,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社会价值其实是根植于经济持续进步的基础上的。

进入富裕导向阶段后,企业也开始丧失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会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国内的竞争活动衰退、经营战略由积极转向保守、企业再投资的意愿降低、大企业左右政府保护政策使自己与竞争者隔离。6另外,赤手空拳打天下的第一代企业家逐渐凋零,取代他们的是习惯在体制内活动的新生代经理人。企业、工会相继失去冒险精神,也缺乏竞争的热情,创新冲劲与敢向成规挑战的勇气也不复存在。员工因收入提高、视野开阔,而不再热衷于工作。劳资之间也为了维持自己既得的权利,关系日渐僵化;劳资的互不相让又成了改善生产力的根本障碍。

处于这个阶段,人们对其他领域的工作兴趣远大于产业界。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逐渐消失,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疏忽,又造成教育水平的下降。社会对创造生产要素的投资比例大不如前,其他领域的投资反而抬头,而国家对有钱人课以重税的趋向,又压制了人们的投资意愿。总而言之,富裕导向阶段的最大讽刺是,产业投资表现不但不足,而且还在慢慢衰退中。

处于此一阶段的国家,过去成功积累的资金也使国内资本市场结构出现改变,投资人的目标从积累资本变成保留资金。经济体系创新速度减缓,又造成产业投资利益不如从前。资金因此流到土地等不动产上面。

经济活力开始下降 富裕导向阶段的另一个特征是企业并购。因为企业拥有的资金已超过内部需求,但又不愿意冒险投资成立新企业,自然将目标转移到并购其他企业上。并购同时也反映出企业不愿竞争只求稳定的态度。对企业而言,并购造成了一个不必成立新公司也能持续发展,或是在现有产业中扩大自己实力的假象,然而并购活动对产业创新的伤害大于帮助。图10–5解释了富裕导向阶段的情形。

图10–5?创新导向阶段的经济

由于客户忠诚度和市场占有率不会一夕之间消失,处在富裕导向阶段的国家的经济衰退情形开始时并不明显。然而当高生产力的产业和产业环节失去既有优势时,既有的产业集群将如滚雪球般被解构。这个解构过程是,不再创新的产业变成上游供应产业的负面客户,也不再是下游客户创新进步的媒介。这种情形一旦发生,一度撑开的经济将受到限制,基础产业和下游产业首先失去竞争优势,接着零配件、机械工业也丧失了竞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可能因为国内的特殊需求,或在实力强劲的特定相关产业支持下,迸出几波竞争力火花。而其他不断进步的外国企业则凭其新起的竞争优势,开始购买富裕导向阶段国家的企业,并将它们纳入自己的全球战略中。外商也在这个国家建立子公司,导致当地公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逐渐流失到外人手中。

当企业无法维持高层次竞争优势时,本国许多产业的规模也会缩小,重回价格竞争的战场上。工资增长缓慢和失业率升高,也使得企业降低改善生产力的意愿,进而放弃国外市场。当个人收入低于其他发达国家时,国内市场的需求质量和挑剔程度也开始下降。一个讽刺的现象是,处于此阶段的国家,能够维持竞争优势的产业,必然是人力素质和技能不逊于其他发达国家但薪资相对较低的部分。不过,由于经济停滞的压力越来越大,劳资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创新行动也越来越弱,易攻为守的企业,心情日渐沮丧,向政府求援的声浪也大量增加,结果对产业发展又造成更长远的伤害。

维持优势的四类产业?在创新导向阶段,国家的创新和竞争优势都处于巅峰状态,富裕导向阶段的情况则刚好相反。能在这个阶段仍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大致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本国仍维持高水准和高级需求的产业。这类产业是靠国家过去积累的财富而存在,像个人资产、高收入、奢侈需求。金融服务业、娱乐业、以便利为导向的产业等就是其中几个例子。第二类产业是该国长时间投资特定领域所形成的,这些领域包括基础科学、艺术、高级专业化教育、充沛且高水准的人力资源,或是如健康医疗、国防等社会开支的领域。这些有历史背景的财富,表现在产业上如生物科技、教育服务、太空科技、国防武器等。第三类产业是具有抢先进入优势的产业,它本身具有品牌忠诚特性(如香烟),或是长期不曾发生重大变化或技术不连贯现象。第四类产业则是该国保有初级生产要素优势的产业。这四类产业的共通点是富裕,富裕是这个阶段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在富裕导向阶段,服务业所扮演的角色很复杂,由于许多服务业的竞争是属于本土化多国竞争性质,必须通过在当地设立分公司的方式进行。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服务业在国际竞争的消长并不如制造业大。因此,处于富裕导向阶段的国家,服务业占国家收入的比重往往继制造业之后快速崛起。由于财富会创造有利的本国需求条件,有些领域的服务业(或与其相关的制造业),甚至还会继续扩张。不过,由于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本身就在发展中,要定出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容易。而且,服务业在国际上的成功不表示制造业开始衰退,比较正确的说法是,某些服务业的表现,会反映出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两极化的表现?富裕导向阶段会导致经济衰退,因为处于这个阶段的产业竞争优势,并不足以支撑生产性就业、维系生活水平的需要。处在这个阶段的国家经常会有两极化的表现。首先,它是一个富裕国家,它的企业和人民在享受过去努力成果的同时,资金与财富毫不匮乏,这也是每个国家长期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处在这个阶段的国家,可能对国内的产业投资不足,但在海外投资却出手大方。另外在对外投资活动上,本国企业也逐渐从延伸本国力量或技术输出(这是创新导向阶段最常见的活动),转变为纯粹的资本输出,本国企业可能运用资金买下外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经营管理上仍是完全交由对方负责。

富裕导向阶段的另一方面,则是一个暮气沉沉、委靡不振的国家。这个阶段的许多企业会有接二连三的问题,失业压力持续上升,生活水平也不断下降,社会福利费用大幅超过经济能提供的程度。对有钱人课以重税似乎成为解决国家财政问题的唯一可行办法,但这又伤害到大众的投资意愿。这段衰退过程可以拖延一段很长的时间,直到经济出现新的撞击为止。

英国的经济很早就进入富裕导向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又有好几个国家出现这个阶段的经济特色。有关这方面的情形,本章在后文中会有更完整的探讨。

提升竞争力的先决条件

国家的产业经历了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和创新导向三个阶段之后,还要看它是否具有推动产业往高层次竞争优势前进的动力。这股动力也就是产业的发展压力,它使企业奋力向前,进而促成系统化钻石体系的出现。

以下就是促使国家经济进步的几个重要条件:

? 生产要素创造机制: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会限制经济的竞争潜能。由于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都需要高级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一个功能正常、运作良好的生产要素创造机制,将为产业打下竞争优势的基础。

? 动机:产业要由前一阶段迈入下一阶段,需要从员工到经理人的相互配合。他们必须愿意长时间工作以赚取更多工资、获取更大利润、成立新企业或扩大现有经营规模。这种工作动机的关键在于新的构想、认真工作的回报;企业的股东也是靠着这种信念而持续投资。

? 国内市场竞争:经济创新和进步的力量,来自国内市场各类产业间的激烈竞争,竞争的心态会克服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的惰性。本国企业的活跃竞争还会对其他关键要素形成正面的效应。

? 国内需求的增加:需求的发展会促使产业朝专业化、高级化的方向发展。要求水平较高的客户,会让企业感受到改善的压力。当一个产业发展时,它就成为相关产业的挑剔型客户,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牵动发展的因素还包括个人收入的提高、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活更加忙碌。当大众日渐重视社会福利,增加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的投资时,也会刺激新产业的发生。

? 不利因素的转换: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如果能转换成提高生产力的动力,也会形成国家从低层次竞争优势向高层次发展的契机。不利因素的转换,主要靠适当的工作动机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

? 发展新企业的能力:当经济要从一个阶段迈入下一个阶段时,会有新企业不断地出现。它们可能是新人新面孔,也可能是老字号分出来的新公司。新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从良性的产业竞争,到产业走向更新、更高水准的产业环节、推动其他支持性产业的发展,乃至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等,无不与新企业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这些先决条件的重要,不仅表现在它们对产业竞争力的个别影响,还在于它们具有彼此强化、相互影响的效果。产业发展不能缺少高级和专业化的生产要素,但是高级和专业化生产要素的出现,又与改善国内需求条件、不利因素的转换,以及专业化的支持性产业有关。同样,产业发展必须依赖强烈的投资意愿和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良性的国内市场竞争,支持性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又涉及本国必须具备发展活跃的新企业,这些先决条件及其相互联系缺一不可。7反过来说,当这些先决条件彼此联系不良时,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必然受到限制。

讨论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每个国家的长处与能够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这种特殊性与该国的环境有关。同样,对于制定政策的政府与拟定战略的企业而言,如果既定的政策或战略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步调,则将延误企业或国家的发展。

机会常推动国家经济的迅速前进。战争、币值大幅调整、零件价格改变、国内需求改变等,往往为有实力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启方便之门。产业中断的危机也会让国内产业结构重组,并为企业或个人创造新的动机。对美国和德国而言,两次世界大战如同它们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参阅第7章);日本财阀的瓦解,又使日本产业的能量彻底解冻。

当这些先决条件的力量减弱时,国家的经济也开始摇摆,甚至倒退、衰弱。这种情形与政府政策的抑制或阻止相关条件的发展(例如抑制工资上涨、课税过重,造成企业无法再投资)有关。

同样,当人们对未来不抱希望、没有投资意愿,或是特殊利益当道无法突破时,刺激产业进步的有关条件也会减弱。

除非国内的收入、财富已积累到一定程度,不然经济发展不一定会走向富裕导向阶段,也有可能是开倒车的。如果国内市场竞争不够激烈、生产要素创造活动落后、创业动机低落、需求质量降低,都将削减产业改善和创新的速度,丹麦就是最好的例子。当丹麦的高端产业和产业环节丧失竞争地位时,它的工资和生活水平就会下降。由于经济的惯性和政府的介入等因素,这个国家的经济倒退现象,是在好几年后才明显出现的。

创业动机降低和竞争趋缓,同样也会使国家经济由繁荣状态走入富裕导向阶段。这类情形不但直接伤害产业的竞争优势,并会误导个人或社会,将投资转移到与产业发展无关的领域。

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

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都不相同,各国产业的发展轨迹,可以追溯到它特有的钻石体系上。进一步分析之后,可以发现每个国家的历史与它的经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产业技术的创造基础、行为规范、社会价值观和决定需求形态的人们的品位与需要,乃至于所面临的挑战看出。

引发经济发展的产业大多是天然资源为主的产业。美国、瑞典等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蕴藏丰富的矿产、林产、农产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天然资源产业,是它们迈出经济发展的第一步。由于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搭配良好,这些初级产业中不断出现的新企业又衍生出其他相关产业,并在垂直、水平等方向的发展下形成产业集群。日本、韩国、意大利和瑞士等资源不足的国家,它们的发展则是从最终消费品如纺织、成衣、房屋、家庭用品、可本土生产的农产品开始。这些产业先取得国际竞争的地位,再成为产业集群的中心点,并以扩散方式将竞争优势挹注到其他相关产业或国内市场需要的产业。

一般而言,经济通常是由产业集群的上层(上游产业)或底层(最终消费品和服务业)开始发展的。支持性、加工性或中间层次的产业,往往要在投资导向阶段晚期或创新导向阶段初期才开始茁壮成长。这个层次的产业要具备竞争优势,前提是本国企业必须要有强劲的人力和高水平的技术能力,日本和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的韩国就是明显的例子。一般而言,先是发展国内市场,继而经营全球市场的各类型机械工业,是国家的经济走入创新导向阶段的指标产业,它的出现表示该国产业具有创新的能力。国家能在综合性商业与高级服务业中竞争,又意味着它的经济已经获得创新导向阶段的竞争优势,因为只有当产业成为挑剔型客户时,才有这类服务业的活动空间。至于分布类型很广的医疗保健、个人用品、娱乐、休闲用品等产业的竞争优势,同样象征着国家经济已进入专业技术与高所得消费的境界。

无限的可能

国家要跨过这些阶段的路子很多,也不必然一阶一阶地往前走(见图10–6)。8国家经济的发展经常是先有一个跃升期,随后则是时间较长也较混沌的变革期。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产业集群内部与产业集群之间的钻石体系,需要时间进行互动并产生新的功能。当一个产业成功地脱颖而出时,它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或促动新产业的发生。由于该产业的示范效应,引发出来的新规范、新价值,又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国家经济也不必然是直线前进的过程。前面提到过,许多国家的经济就一直停留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或投资导向阶段。发展中国家必须认清,除非它们将改善生产要素列为主要考虑,不然它们的经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至于在战后发展快速的国家当中,日本很扎实地经历过前三个阶段。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前三个阶段中,投资导向阶段虽然充满艰难和挑战,但是对一些国家而言,它具有加速增长的效果。不过,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是按部就班地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走到创新导向阶段,意大利就在没有经过投资导向阶段的情况下,直接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跳到创新导向阶段。至于为什么意大利无法建立它的投资导向阶段模式,后面将作更深入的解释。不可忽略的是,意大利产业的悠久历史,人力资源、教育环境也都拥有很好的发展基础。

图10–6?国家竞争力的发展过程

由于经济发展会提高国家生产力,当国家经济经过前三阶段的发展之后,繁荣的景象是可以预期的。有些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即使仍停留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段,人民仍然享有高收入,只是这种情形是否永远持续下去,是个疑问。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由于石油蕴藏丰富,几十年来都维持了较高的人均收入。加拿大的高生活水平也是与它惊人的天然资源有关;加拿大拥有国际地位的产业,几乎清一色是天然资源密集的产业。

不过,这些国家的经济也很容易受到伤害,只要资源耗尽、外国的新资源出现、因技术变迁而减少或淘汰对资源的需求,这些资源密集型产业国家马上会出现危机。另外,丰富的天然资源还会带来其他微妙的问题。处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不需努力提高钻石体系功能,照样获得很高的国民收入,如此一来,国家经济就无法超越现况。另外,能够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主力的电子产品、精密工业仪器、零件等中游产业,往往因为工资无法与资源密集产业相比,同样面临无法发展的矛盾。当国家资源丰沛惊人时,它确实可以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直接迈入富裕导向阶段。可是富裕导向阶段常见的缺少竞争、劳资关系对立、政府保护和维持现状等情形,正在引发新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加拿大和挪威所面临的危机。

国家如果停留在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几乎注定无法持续提高生产力,或扩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类型。21世纪以来,几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是以充沛的资源条件达到经济的持续繁荣,并在国际上知识密集的产业中参与竞争。唯一例外的是美国,但是美国历来信仰自由竞争,而且一波波的移民更带来强烈的创业动机。

国家一旦走入富裕导向阶段,经济迟早是要走下坡路的。问题是,由前三个阶段所积累下来的产业实力,以及抢先行动的优势、富裕导向阶段的腐蚀效果,往往要在几十年后才出现。事实上,由于处在富裕导向阶段的国家,对休闲用品和奢侈品的需求,可能还会激发出一些新产业。此外,在国家从创新导向阶段进入富裕导向阶段的转型期间,因为企业减少投资、坐享其成,员工和经理人的工资涨幅超过生产力的改善程度,但国民的生活水平和企业利润却是不降反升。

当国家经济陷入富裕导向阶段的泥潭后,它有可能重回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理由很简单,当生产力较高的产业丧失竞争力后,工资和其他因素成本会大幅下降,使得国家必须靠成本因素竞争。以英国为例,饱受富裕导向阶段的摧残之后,今天的英国正是以相对较低的工资吸引外国企业前来投资。曾经在12、13世纪独步全球经济的意大利,它的产业表现则似乎一直在富裕导向、生产要素导向、创新导向等阶段循环。9如果想要打破富裕导向阶段的经济下滑趋势,往往需要改变政策、跳脱惯性,或大幅改变社会价值。

十国竞争史

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可以为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尽管每个国家所处的竞争发展阶段、发展路线并不相同,但是通过经济发展阶段的架构,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本书所研究的10个国家未来将面对的重大课题,这也是第13章要详细讨论的重点。

图10–7显示出各国自战后以来竞争优势的演变,以及竞争力的发展阶段。该图一方面反映出各国经济形态的转变,同时也是前三章的总结。

狐假虎威的新加坡?前面对新加坡的叙述不多。新加坡虽然进步很快,但是经济规模仍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它主要以工资低廉、教育水平高的人力资源,以及道路、港口、机场、电信等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外国的跨国企业来此发展,但是本国企业的发展有限,而且也不是政府产业政策考虑的重心。新加坡能够提高国内的生活水平,主要是它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水平,进而带动工作质量的表现。在这方面,其他同等级的国家无一能及。例子之一就是在美国的外籍留学生中,新加坡的平均比例最高。但是,新加坡毕竟还只是一个外商公司的生产据点,而非国际企业的发展基地;国外的跨国企业使得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快速,风险性也相对低于韩国。然而,除非新加坡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国际性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企业总部,不然它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韩国自立自强?韩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上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国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纺织、成衣等资源依赖性产业。韩国与新加坡、中国台湾等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投资导向阶段。韩国能有这样的成就,原因是它的政府和企业选择风险性较大的发展路线,它们努力发展本土性产业,减少对外商的依赖,并向国外大量贷款进行国内投资。这步险棋使得韩国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大增,也争取到长期的经济繁荣。

图10–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竞争力的发展情形

处于投资导向阶段的韩国,表现依然卓越。它不断引进外国技术,而且积极进行大量投资,保持机器设备的现代化,不怕风险勇于承担,以及国内竞争充满活力,这些使韩国一些准高级产业在国际竞争中,也有不逊于发达国家的表现。一般而言,韩国企业主打成本战略,竞争重心是对价格敏感的产业环节。它们的产品和工艺技术虽然很新,但是尚未达到高水准的程度。在国际市场竞争里支撑它们的优势是工资低廉、技术好、生产率高的劳动力,以及现代化、有效率的机器设备。在引导投资方向、限制外国投资、协助企业取得国外技术和保护国内市场等方面,韩国政府不但不遗余力而且作风强势;和新加坡政府相比,韩国同样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投资。新加坡与韩国政府的相异之处在于:韩国的政策主要针对本国企业的发展、较少迁就外商公司的需要,政府和企业也朝研究发展方面投资。

造成韩国未列入发达国家之林的因素很多,例如韩国产业在引进外国技术并加以内化方面的能力还不足。针对这一点,韩国企业事实上正在进行加强。它们除了努力发展技术、寻求自己的国际市场渠道、建立自己的产品品牌外,还有一批韩国大企业已展开全球化战略。不过,韩国人要把经济推入创新导向阶段,还缺少支持性与相关产业以及国内市场的需求。今天的韩国,支持性与相关产业虽然有发展的迹象,但是竞争主力还是放在下游成品上,它们的产品设计、零件、生产设备大多仍由国外进口。此外,韩国国内市场的专业程度和挑剔程度,也尚未形成企业改善与创新的压力。韩国产业的挑战是:如何维持发展状态,使经济顺利进入创新导向阶段。

步履蹒跚的丹麦?前面对丹麦的叙述不多。这个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创新导向阶段,它的企业主要是集中在农业、食品、日用品、医疗保健等几个产业集群,并形成丹麦的竞争优势。不过,丹麦的经济发展功力还不及其他发达国家,人们的创业动机日趋模糊、产业竞争不够激烈,再加上政府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等,都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丹麦经济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它在提高生产要素质量的速度上,落后其他发达国家甚多。如表7–1所显示,丹麦的整体生产力增长过于微弱,制造业的表现尤其差。如果照目前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丹麦的经济将越来越依赖生产要素成本和外商公司的本地投资,后者又将成为丹麦经济发展的限制。

意大利的跳跃式发展?战后的意大利,经济发展是由生产要素导向阶段直接迈入创新导向阶段,产业发展程度也仅次于日本。意大利经济的崛起,主要源自两次世界大战对旧有经济的严重破坏,以及低廉劳动力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然而更重要的是,战争并没有摧毁意大利国内市场高水准的需求品位、企业家精神,以及国内活跃的良性竞争。这些因素使得意大利不但能推进高水准产业环节的发展,还能挖掘产业集群的深度,形成零配件产业,同时也培养出健全的机械工业。10供应商、客户和机器设备制造商之间的相互支持,促使意大利经济快速发展。另外,意大利从1969年起,工资已开始显著增加,里拉在1978年止跌回升,这些都有协助意大利产业提升竞争优势的效果。在这些条件的配合下,意大利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转型成功,成功地走入创新导向阶段。

意大利不像韩国或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投资导向阶段。它能在短短数十年间由生产要素导向阶段跃入创新导向阶段,背后的支撑力量包括几个世纪以来的产业历史、充沛的技术人力、重视科学文化、挑剔的国内市场需求、国力富足,以及相对于亚洲地区国家更高的生活水平等。意大利的成功产业大多不以规模取胜,因此避开了大额投资的门槛。这些长处加上高昂的创业动机、不利因素的压力,以及激烈的竞争,结果就是该国产业的快速增长。

意大利政府曾在20世纪70年代,对钢铁、汽车、化工、能源等产业部门进行大量投资,试图将意大利经济带入投资导向阶段。然而因为国内缺乏有效率的竞争对手、国内需求、基础设施、技术发展等其他关键要素的配合,意大利政府的努力还是以失败收场。即使政府本身也是问题重重,由于政权频频更迭、容易对政治压力妥协,政府也未能在产业政策上站稳脚跟。幸运的是,意大利政府在干预产业以外仍有很好的作为,成为支持性产业进入创新导向阶段的一大动力。

意大利的经济,表现出不假外力即能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意大利许多产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它们能很快转入其他产业环节和差异化的领域,引进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得时装、家具、食品及其他部门的产业集群更加进步,它的机械工业和特殊零件产业也有明显的改进。意大利的进步程度只有日本可以相比。整体而言,意大利产业仍然维持着良性的发展节奏,不过除非政府政策和企业战略能作调整,不然这样的经济发展仍有它的局限性。

瑞典前景不妙?瑞典的经济在21世纪初已全面转型成功,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创新导向阶段。这个国家的经济过去相当依赖天然资源,战后却成功地转入运输设备、机械等其他高级产业,并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集群,使得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瑞典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需求精致的国内市场、人力素质持续提升、产业集群之间具有互通能力。另外,由于新原料的出现,挑战了瑞典原先在天然资源上的优势,这种不利因素压力,也迫使瑞典产业积极提升技术水平,并向更精致的产业环节发展。医疗保健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大量投资,又引导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

过去几十年间,瑞典不但保持并加强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制造业生产力的改善也在持续进行。然而,存在的问题是,这个国家产业发展的速度正在减缓中。形成危机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瑞典货币的定期贬值。这项政策虽然强化了产业在价格竞争上的作用,但也造成生产要素导向产业的发展后遗症。此外,个人工作表现奖励不足、国内竞争趋缓、新企业不足等问题,也限制了瑞典的现有产业和新产业的发展。还有一个更严重的现象是—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和民营企业相比,瑞典的国有企业生产力明显偏低,但是却吸纳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这种情形也导致急需技术人力的瑞典企业必须到海外生产。今天的瑞典虽然还能维持既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但是新兴产业的表现却交了白卷,整体生产力的增长也过于缓慢。这个国家标榜平等主义精神,免除了它陷入富裕导向阶段的泥沼,但也很难出现大踏步的进步。瑞典的经济并不差,但是要继续维持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能有些力不从心。

变革无人能及的日本?日本是战后经济最成功的例子。它从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开始,以低廉的劳动力从纺织等简单制造业展开竞争,加上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发展等的先决条件,很快推进到投资导向阶段。在投资导向阶段,具代表性的产业包括:钢铁、收音机、小型汽车、造船及轮胎等,它们积极引进外国技术,投下大笔资金发展现代化设备,再加上激烈的国内竞争与依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自然建构出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然而,日本不同于韩国的地方在于,日本的产业发展通常是先满足国内需求再出口。国内市场条件给了日本企业抢先进入的优势,提高它们海外市场的渗透能力,也加速了经济发展的步子。

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创新导向阶段。这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条件不断地发展,企业内部的多元化也使它们的力量迅速延伸到支持性、相关性和下游产业等部门。自1978年以来,日本最大净值的外销产业是机械产业和特殊零件产业。由于日本人有效转换不利因素的影响,能源成本、劳动力不足等问题反而成为自动化和创新的压力。这个国家的产业集群不断扩大,国内需求也成为全球最挑剔、最能接受新产业的市场。同时,国内继续保持激烈的竞争,使得创新活动不虞中断,资源密集、简单加工的产业则逐渐移出。

在当代产业竞争史中,我们很难找到与日本有相同表现的国家。1986年日元升值,导致企业经营战略和政府产业政策改弦更张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增长步调变得更快。在半导体、工业机器人、高级材料等新产业方面,日本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领导者。这种领先优势又回过头来协助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过,日本如果想要继续维持领先地位,政府政策和企业战略必须更灵活地调整、修正。

居安忘危的瑞士?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进入创新导向阶段。它虽然是个小国,却有和国土不成比例的产业规模,并且在精致化的产业中称雄。形成瑞士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来自人力素质的提升、深厚的技术基础、国内市场对高级产品的需求,以及高工资的压力。另外,该国的低利率和股东同心协力的态度,也是鼓励企业持续不断投资的重要因素。

但是,处于富裕导向阶段的瑞士,许多产业如仪器、机械等高级产业,正由国际市场退出,仍能维持竞争优势的则是和奢侈品或财富相关的产业。更令人担心的是这个国家的国内竞争处于衰退中,金融体制也限制了经济的活力。瑞士的问题是,几十年来的繁荣淹没了人民的事业动机和冒险精神,新企业的增加速度太慢,以至于无法刺激国内市场的竞争气氛,结果生产力无法有效提高。

日渐脱节的科技大国:德国?德国挟带着优越的科学与技术实力,在19世纪末就进入创新导向阶段。德国产业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它有独特的自我强化机制,优秀的机械工业带动了下游产业的发展。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可以带动其他周边产业的表现,而且也显示出提高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机制已经出现等。一个良性发展的钻石体系,使德国经历了两次战火后,仍能顺利恢复到创新导向阶段的经济优势。

不过,当前的德国正走向富裕导向阶段,它的市场流失率大大超出获得率,所流失的市场除了资源性、简单加工产业,还有像机械、仪器、运输设备乃至化工等高级产业。另外,金融市场的不断壮大、财务出身的接班管理人,连带改变了投资人和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势力逐渐增强的工会,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活力,国内产业竞争日渐疲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使德国与全球的新产业发展脱了节。

美国的失落问题?同样,19世纪末进入创新导向阶段的美国,经济优势大部分来自资源密集的产业。美国产业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期间,呈现出脱胎换骨的面貌,主要是良好的大环境形成的。这些环境因素包括:国家对提高生产要素的大量投资、引导市场需求、强烈的个人动机、对自由竞争的坚信不疑,以及居全球领导地位的电子、塑胶、机床、广告等重要支持产业,发挥了相辅相成的效果(见第7章)。

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和瑞士、德国一样,开始遭遇到竞争优势衰落的问题。重要的产业或产业环节不得不弃守,增加的却是一些资源密集、原材料产品的产业。以美国的人口来看,它的出口产业比例偏低,这也反映出它正丧失创新导向阶段应有的表现。美国虽然还拥有许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新企业的增长情形也不错,但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力量却正在消逝。

今日的美国,能表现竞争优势的大多是与休闲、大众消费、财富管理,或需要积累大量投资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国防计划,或天然资源产业。美国经济正迈入富裕导向阶段的迹象包括:产业竞争的叫停或消失、保护主义高涨、投资者和经理人不愿大量投资等。美国如果不能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有效处理,并对已经落后其他国家甚多的人力资源素质问题进行改善,它的经济活力并不乐观。

陷入财富泥淖的英国?英国处于富裕导向阶段的时间最长,也是本书研究国家当中外销市场流失最严重、新收获最低的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太慢,英国虽然有傲人的财富及一些持续繁荣的产业,但是国民生活水平几十年来却在持续下降。这也是典型的富裕导向阶段的经济写照。

造成英国经济走入富裕导向阶段的问题很多。最明显的是人民的工作动机低落、人员素质下降、创新速度缓慢。其他问题包括:形式大于实质的竞争方式、前殖民地国家对母国产品的要求不高、一流人才不愿意留在产业界、股东监督不够、管理层自以为是、外界对企业的改善压力不足,以及对技术和设备的投资不够。这些问题彼此影响后,又形成更严重的经济衰退。

英国的产业表现也是说明富裕导向阶段的经济面貌的最好例子。英国能够在国际上竞争成功的产业是休闲、娱乐、高价位消费品、财务管理等领域。进一步观察,它们包含了香烟、威士忌、拍卖会、电影、唱片、书籍、精品家具、高级服饰、财务管理、企业服务、高价位产品零售店。能够在工业上有表现的产业如制药、化工、工程顾问等,又根植于这个国家过去长期在基础设施、科学及高级专业人才的投资上。英国有许多跨国企业,并在消费品产业占有一定的优势,这与英国较早发展工业,具有抢先进入的优势有关。此外,长期处于富裕导向阶段,也造成英国技术人才和其他各种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薪资偏低,连带使这个国家成为印刷、咨询、广告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研究业的低价竞争地区。英国另一类出口产业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也是在天然资源承继下的典型表现。

撇开这些成绩不谈,英国在大多数的基础制造业和中间产业上,已看不到竞争优势;这些产业在国际市场土的溃不成军,也是英国出口大幅衰退的关键。即使像机械工业和大规模生产的高消费品领域,英国企业的身影也日渐模糊。

英国的情形说明了在富裕导向阶段,产业间会彼此相互影响,导致经济呈螺旋状下滑。处在这个阶段中,一个产业丧失竞争力时会波及其他产业,失业率会持续增加,政府收入的减少又造成教育、研发与基础设施的缩减。平均收入降低,一般社会大众对奢侈品的需求日渐减少,只有供应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产业一枝独秀。

近年来的英国经济稍有起色,产业界努力改组、削减赘肉、致力于生产力的提升,但是成效如何,还是未定之数。英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和其他国家相比,它的工人技术水平还在持续下降,国内市场对精致型产品的需求不定,产业竞争接近停滞。这种富裕导向阶段的经济一旦定型,无论要防止它继续恶化还是要走出恶性循环的困局,都需要几十年的长期抗战。

竞争:不是一条轻松之路

战后产业成功的国家有一些共同点,它们大多面临强大压力和困境,可以应用的资源也不多。在它们当中,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不过,最重要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正是从这些当时劳动力严重短缺、工资涨幅最大、能源成本最高或资源条件最弱的国家出现的。这种现象说明,经济的增长是靠人力资源和快速进步的科技、经理人和投资者持续投资的动机和努力,以及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

在本书的研究中,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维持或改善经济繁荣的挑战。笼罩在这样的挑战下,企业必须时时修正经营战略,以在迎战外国竞争对手时,仍能保持并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政府的产业政策更要以发展更精致的产业环节为目标。无论地方政府、州政府到中央政府都责无旁贷。同样,政府的产业政策必须随时调整,以跟上本国产业的竞争状态。

本书接下来的两章将分别讨论企业战略和政府政策,最后一章则以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检视各国政府与企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