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吸引力法则⑴真正认识自己 (1)

成功箴言

1.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遵循的原则是:追求高层次。你是第一流的,你应该有第一流的选择。[法国]拉·封丹:《寓言集》

2.我们对别人寄予太多的愿望,而对自己的指望太少了。[奥地利]茨威格:《奇遇》

3.无论别人的推心置腹显得多么明智和多么美好,从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讲,人们自己应当是自己最好的知己。[英国]穆勒:《论自由》真正认识自己

“我是谁?”我们会经常问自己,许多人的答案都是一个放大的问号。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们不断地了解着未知世界,可我们对自身的探索却始终滞足不前。了解自己,才能认识整个世界,也才能接受世间的一切。我们经常企图通过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可是,无论别人的推心置腹显得多么明智和多么美好,从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讲,人们自己应当是自己最好的知己。

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想,所以我存在。”这条真理这样确实,这样可靠,连怀疑派的任何一种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我们可以断定,我们可以毫无疑虑地接受这条真理,把它当做我们获得成功的第一黄金定律。人是必须认识自己的,即使这无助于发现真理,至少这将有助于规范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比这更为正确的了。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充满着高傲、野心、欲望、脆弱、可悲和不义的自己,那么我们的确是瞎子。

任何一位成功者,必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谁若看不清自己,必将成为一个失败者。

相信自己必定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世界变化的节奏太快,人们似乎整天“忙碌”找不到一点时间正视自己。如果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住一个行色匆匆的路人问他:“你是谁?”我相信没有多少人可以从容回答。社会学家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受调查者中有近一半的人都认为他们自己的事业正处于高峰阶段,但是调查又显示事业的状况和受调查者自我满意度却不是一回事。在受调查者中一位农夫和一位诗人对自己看似没什么成就的工作感到满意;而一位记者,虽然在外人看来拥有吸引人并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但他自己却并不满意。

如果我们询问那些事业得意的少数人:“为什么你认为你目前的事业很成功?”被问者大都会说:“因为我现在从事的是我真正想做的事。”

一位保安设备推销员杰克作为一个对事业满意的典型这样解释:“我的父母本来希望我进入比较稳定的行业——如银行业,但是我天生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喜欢地位与挑战。压力和新奇可以让我精神旺盛,而单调重复的工作却让我厌倦。所以我在大学毕业后,便决定谋求一个能让人不断活动、印象深刻、具有压力、又富于社交性和国际性的行业。我觉得,销售工作应是我最好的选择,而推销保安设备更能满足我想要的地位、金钱。”

杰克不但这样想而且也为了这个理想中的事业切实努力,他在大学时代就参加了一个兼差的“防卫队”,并且自己研读销售技巧方面的书籍。在日常生活中,他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让自己的个性更温和、更容易让人接纳、容易相处。于是当他最后实现自己理想时,几乎没遇到什么困难就达到了目标。

从杰克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他为自己安排的方式:首先杰克设法找出自己的动机,然后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特殊环境,接着,他运用全部的计谋和机智,寻求一个门路进入他选定的工作环境。

杰克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毅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的经历无异是对“成功”的一个诠释,那就是他所要的,是一个可以应用自己的才能,可以带给自己快乐的积极的工作。杰克代表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全靠自己寻找机会,全靠自己确立目标,是完全相信自己的成功者。

而那些认为自己诸般不顺的人又是怎样的情况呢?这些人满是抱怨,他们认为自己是恶劣环境下的牺牲品,他们的梦想和需要从没有变为现实。他们的期望与需要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成为挫败感的来源,而这种挫败感又是让他们进入无力自我摆脱的恶性循环的“动力”。

首先看重自己

做一个重要人物,我们首先必须看重自己,真正地看重自己,然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再重复一遍这个逻辑:

你如何思维决定你如何行动,

你如何行动,

又决定别人如何对你作出反应。

就像你的个人成功计划中的其他要求一样,赢得尊重说起来并不难。赢得他人的尊重,你首先要有自尊。你更多地尊重自己,别人也会更多地尊重你。试验这一原则:你尊重一个无赖或酒鬼吗?当然不,因为他缺乏自尊,自甘堕落,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自尊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上表现出来。现在,让我们集中某些特殊的办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尊,从而赢得他人更多的尊重。

为什么你会成为现在的你

大多数的人,往往顺其自然地塑造自我,而不曾思考过自己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其实,我们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孩提时代所受的影响十分重要。在我们生命中经常伴随的恐怖、压抑及紧张,大半都是在幼年时期便已深植在内心里。

例如,母亲在来访的客人面前,总是希望炫耀自己的儿女一番。

于是对自己的孩子以半命令式的口吻说:“来,唱个歌给叔叔听听!”个性害羞的孩子瞬间就变得踌躇犹豫,而母亲对于受伤的孩子却丝毫没有察觉,反而责备说:“唉!你怎么变得这么胆小了呢?”接着,又转过头很抱歉地对客人解释:“唉!这孩子就是这样,平常一个人的时候,话可真多,在陌生人面前就变成哑巴了!”

母亲当着孩子的面这样说话,自然会在幼小心灵种下“自己是胆小鬼”的想法。这种想法始终伴随着他一起长大,尽管有时他想在旁人面前表现大方自在一点,但由于胆小意识的作祟,使得他永远表现不出孩子特有的天真活泼气质。

知道精神意识作用的人,大概都了解:一个人若老是将自己“胆小鬼”的毛病挂在嘴边或放在心上,情况将变得愈加严重,甚至可能造成一生畏惧“胆小”而放弃许多享受欢乐的机会。

许多人一辈子缺乏安全感,这种毛病往往并不是长大之后才有的,而应归咎于根本不懂得幼儿心理的父母。一生都躲在人群背后生活的人,绝大部分在幼儿时期,那种躲在人后的意识便已深植心底了。孩提时期深藏在心中的无力感,造成了往后畏缩的个性,当然对于自己的一切也缺乏了自信心。

“没有人在旁边照顾是不行的,他会弄坏东西的,连玩具怎么玩都不会……”一直被人责骂笨、无能而从未被褒奖赞美过的孩子,长大以后就变成了一个“我甚至连简单工作都不会做”的丧失信心的人。这个人之所以会如此对自己缺乏信心,就是因为在最易敏感的孩童时期就被大人责骂“连玩具怎么玩都不会”所导致的。

你认为你的身价有多少,你就有多少。如果你的父母具有贤明智慧,那么早已将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需具有的素质及自信灌输在你的脑海里,使你在幼小时就每天充满着“将来我一定要做个成功的实业家”的自信,并不断地鞭策自己。在你成长茁壮之后,只要将这种坚强的自信表现在工作上,相信梦想必有实现之日,且为时不远。

为什么我们不厌其烦地强调思考与自信的重要性呢?想必现在各位一定能了解了。

若在此之前你的想法塑造了现在的你,不论将来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物,身价要有多高,只须改变一下有关自身的思考方法,你一定能如愿以偿。

伟大的饮料与自我推荐

想一想美国一种非常流行的饮料——可口可乐,每天,你的眼睛与耳朵都充塞填满了各种各样有关“可乐”的积极信息,那些制造可口可乐的人不断地向你灌输“可乐”的好处。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很有可能你会对可乐渐渐冷淡起来,其销量也就会下降。很显然,可乐公司并不准备打算让这种情况发生,因此他们不断地向你推销可乐。

每天,我们都能发现,许多人不再努力了,究其原因是他们缺乏自尊。他们小看自己,总觉得自己很渺小,什么也不行。因为他们这样想,所以他们真的变成了他们思想中的那种人。

这些失去了活力的人们,需要重新振作起来,重新认识自我,要把自己看成是第一流的人物,对自己要真诚信赖。

下面是进行“自我推荐”的办法:

首先,认真回答:“什么是我最优良的品质?”不要急于描述自己。

其次,把你的这些优点写在纸上。然后,与自己面对面地谈话,排除其他杂念,一心一意想着你就是你写的广告里的那个人。

第三,私下里,每天至少大声朗读一次你的自我推荐广告,如果你在一面镜子之前这样做,效果更佳。有力地重复你的广告会使你的血液加快循环,让自己充满激情。

第四,每天默诵你的自我推荐广告。每次需要勇气的行动前,每次感觉消沉时,都应复习一遍你的广告。随身携带你的自我激励计划。

最后,也许有许多人,甚至大多数人,会嘲笑这一争取成功的技巧,那只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成功的自信对思想的正确管理。但是,请不要受这些世俗观念的影响,你不是一个凡夫俗子。

你心中的自我伟大一些,你也会随之变得伟大。

迈出关键的第一步:肯定自己

你不喜欢别人把你看得很差劲是吗?你特别不喜欢一些假的或半真半假的评论是吗?但是,一句自我批评的话,其毁灭力量十倍于一句别人批评的话。经常说自己不好的人,最后会相信他们自己说的话。而一旦他们相信自己的话后,就会表现得自暴自弃。

如果人们给自己一些肯定的想法和评估,他们会相信这些想法。给自己一些恭维,是增长自尊的方法。

不要养成妄自菲薄的习惯。要习惯于说自己好话,你会发现你更喜欢你自己。

如果你总认为自己弱小、无能、会失败、低人一等,那么你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平庸的人。但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即觉得自己很重要、能力很强、属于第一流、工作必定成绩显著,如果这样想,你将会获得成功。

要达到自己目标的关键是积极地思索。别人对你能力判断的唯一标准也只是你的行动,而你的行动是受你的思想控制的。因此,你便是你想象中的自我。

下面是一些合乎逻辑的、合理的、直接的和易理解的道理。请你至少读五遍:

一个看重自己工作的人,

会得到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的大脑指令;

工作做得更好,

意味着更多提升,更多收入,

更高声誉,更多幸福。

你比你想象中的自我伟大得多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在一些细微的地方总是费尽心思,但却无较大的目标。这种眼光短浅的人,在生活中远不如有雄才大志者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