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好意思”是成功的绊脚石 (1)

——失败的心理定律

你有一个信念,就是你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承担的工作,你就会觉得你在工作中很有信心。你常常这样想并在实践中想方设法去做好工作,信心就会更强,这就是你的行动加深了你的心态。反之,如果你受到过多的消极心理暗示,久而久之,消极因素就会如毒蛇般盘踞在你的心头。

1. 贴标签效应:懦弱自卑

◎了解“贴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作战。为此,美国政府特地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了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是特别强调犯人每周给自己最亲爱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如何好,如何接受教育、改过自新等。专家要求犯人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3个月后,犯人开赴前线,专家要犯人在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如何服从指挥、如何勇敢拼搏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父母老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父母所说的“笨蛋”“猪头”。

其实,成人也亦如此。如果一个成人在人际交往时,总是在内心回应自己“这个很不好意思的!”久而久之,在无数次的不自信后,就在潜移默化中给自己贴上了“懦弱自卑”的标签。

◎小故事

行动成功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李践,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自己“从小乞丐到李嘉诚得力干将”的坎坷人生经历,向到场的广大企业家和青年创业者讲授了自己为商的成功之道。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对昔日岁月的回忆,我们很难把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不惑”男子与“乞丐”“自卑”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也很难把这位笑容灿烂、文质彬彬的商人与“中国最早的跆拳道教练”这一“武行”职称联系在一起。

小时候,李践家里很穷,在他8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到外地工作,有一次李践稀里糊涂地就离家出走了,从此沦为一个小乞丐。有一天晚上,他露宿在昆明火车站,两个无聊、想找乐子的小乞丐趁他睡着的时候,用烟头烫他的脚。李践疼醒后,立马起身去追他们,一直追到了火车站广场,他惊恐地发现眼前站着20多个乞丐,其中年纪最大的“头头”大概20多岁。头头对李践说:“咱们做个游戏吧,你叫我们爷爷,如果声音够大,我们就放你走;如果声音不够大,你每叫一次,我们就打你一次。”被逼无奈之下,胆怯的李践只好扯开了嗓门,用尽了浑身力气叫了声“爷爷!”可是迎接他的却是“啪”的一个巴掌……最终,李践被打了100多个巴掌,脸已肿得不成样子了。后来,李践爸爸把他找了回去。

那次经历使原本就不自信的李践变得更加自卑了。“胆怯”“懦弱”和“自卑”成了他性格的全部写照。上高中的时候,李践由于买不起菜,常常从家里带豆瓣酱到学校以省下菜钱,他怕同学嘲笑他穷,所以每次都等别人吃完了再独自去食堂买饭。越穷越自卑,李践的学习成绩很不好,父母对他不抱任何希望。高中毕业后,他就参加了工作……

◎正确运用“标签效应”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或者运用方法不同,则能获得不同的效果。就像“标签效应”,如果运用不当,肯定会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使其一蹶不振;但是,如果正确运用,不但能使其特长和优点得到巩固和发扬,还可以帮助其矫正和克服不良习惯。

时下有句很流行的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反映了一种不良的社会现象,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问题,放在心理学的范畴来分析,却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不但受制于先天的遗传因素,更脱离不开后天环境的复杂影响。在种种影响因素中,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所以,我们要想巧用“标签效应”,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撕掉“懦弱自卑”的标签:

(1)撕掉坏标签,贴上新标签。在成人的世界里,坏标签往往是自己给自己贴上的,如何撕下标签,我们不妨试试刚进入成人行列的高中生的做法。

训练目标:告别自卑,告别消极,告别过去;提高自信,突破自我,重塑自我。

事前准备:纸、笔、小土包(水或火)。

训练时间:约需50分钟(根据人数而定)。

具体方式:把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统统写在纸上,(不允许看别人写的“坏标签”),写完后,每个人准备一份“悼词”(团队写一个公用悼词),每个人可以任选埋葬坏标签的方式——土葬、水葬、火葬。埋葬时,教练做“葬礼主持”,在旁边用低沉的语气诉说。之后,带着大家念“悼词”(似宣誓一般)。念完后,埋葬。最后,大家庆祝自己重新获得一个崭新的“我”。这个训练,学校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或一学期结束前做一遍。

理论引导:你这样评价过自己吗?“我这方面不行!”“我胆子小!”这些消极评价,非常不利于自己的健康发展。今天,我们要把这些不好的评价统统消灭掉,埋葬掉。

示范演练:这个心理训练就叫做“撕掉坏标签”。大家现在就在纸上写下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消极自我评价,甚至将生气时骂过自己的话全都想出来、写出来。每个人写下的可能都是不一样的消极自我评价。开始写“埋葬”事件,然后写“坏标签”给我们带来的坏影响,再写撕掉“坏标签”给我们带来的益处,最后写希望“坏标签”一去不复返。

A同学王平:“王平,你这个笨蛋!你好蠢啊!你还想上大学,休想!你脑子就是不行!你真倒霉!”

写完后,再写一份悼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开始……

请B同学大声念出你所写的悼词:“今天,我在这里埋葬了我身上的坏标签,它从此永远地离开我,我将不再用它的话来评价自己了。它和我在一起生活了很久,它给我理由让我不努力学习,它用嘲讽和批评让我灰心丧气,它用贬低的语言让我自卑。现在,它离我而去了,我会有些不习惯,不用‘我笨’做借口逃避努力,我不习惯;得到好成绩引起别人注意,我也不习惯;自信而又充满活力,我也不习惯。但是,我会让自己慢慢习惯,因为新的我更成功、更快乐。”

现在我们来挖个坑或者叫“墓穴”,大家排成一队,把自己的坏标签撕掉,轮流扔进坑里……这是你的坏标签,你把它从自己的身上撕下来,撕碎了,扔进墓穴里去,它离开你了,好像你嘴里的蛀牙被拔掉了(当同学们全都扔掉以后)。

现在,请大家立正哀悼,致悼词(领大家读B同学所写的悼词)。让我们庆祝一番:哦!我们成为一个新人喽!

效果讨论:同学们认真、兴奋、激动、信心倍增,重新给自己贴上了“优秀者”的新标签。

教练: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A学生:仿佛真的获得了新生一样。

B学生:消极评价给自己带来负面影响,积极评价给自己带来正面影响。

专家感悟:埋葬消极,埋葬过去,才能建立积极,重振未来。

(2)去掉“旧”标签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大家对自己的批评如果能对事不对人,只针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评,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不贬低自己的品质和能力,有时甚至能好心地予以指导或帮助,如此,在人生的路上即使重重摔了一个跟头,也会坚强地爬起重新开始。

(3)对自己少些指责,多些肯定。已被别人贴上“坏标签”的,很少能从别人的嘴里获得赞美之词。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称赞的话,可以让我活两个月。”别人很吝啬,那就自己讲。肯定赞美自己的进步,哪怕只有点滴而已。给自己犯下的错误找个台阶,不要钻进不能自拔的死胡同中,偶尔来点儿“阿Q精神”很有必要。

2. 蝴蝶效应:影响生活

◎了解“蝴蝶效应”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扇动翅膀足以改变天气。”

在以后的演讲和论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诗意的蝴蝶。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爱德华?罗伦兹称之为“混沌学”。

这句话来源于这位气象学家制作的一个电脑程序,它可以模拟气候的变化,并用图像来表示。最后他发现,图像是混沌的,而且十分像一只蝴蝶张开的双翅,因而他形象地将这一图形以“蝴蝶扇动翅膀”的方式进行阐释,于是便有了上述的说法。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的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之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蝴蝶效应”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经济中以至心理方面。在心理方面的“蝴蝶效应”症状表现为:因为发生的一点儿小小不顺利,而开始心情烦躁,在压抑和郁结状态中,小的情绪波动渐渐在心底形成轩然大波,最终以不可预见的狂躁模式爆发出来。时间累积得越久,崩溃的后果越不堪设想。

一句“不好意思”,貌似不屑一顾;几次“不好意思”,似乎习以为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殊不知,“不好意思”也会形成“蝴蝶效应”,影响正常生活。

◎小故事

有这样一组漫画,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觉得很不好意思,心里越想越恼火,回家后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莫名其妙地被斥责后,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挡在了她的面前,还“汪汪”地叫唤,妻子很不耐烦,更生气了,就一脚踢过去,宠物狗从来没受过如此待遇,惊慌地狂奔而去,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一种不良情绪的发泄,导致一位老人丧生,说起来似乎像天方夜谭,但现实生活中却不乏实例。

◎如何遏制“蝴蝶效应”

古埃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听说有人说他的坏话,就愤愤不平去找人打架,路上走得口渴了,便向路边小屋的主人要一杯水喝。主人热情好客,看他满头大汗,除了送给他一杯水以外又递过来一条毛巾。他谢过走出屋子,主人又追出来送给他一把伞让他遮阳。这个小伙子出门以后,心胸豁然开朗,只走了几步就转头回家了。为什么?因为他心里对小屋主人的热情招待充满了感激,原来那种充斥在他心中愤愤不平的想法被冲淡了,他不想为区区小事去拼命了。可能连小屋的主人都没想到,小小的一把遮阳伞——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居然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械斗。

但是,生活中却有许多细节被忽略,有时因忽略而导致惨重损失。

西方流传着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有点儿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到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我们要重视“蝴蝶效应”,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