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
更新时间:2025-04-28 18:43:55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研究对象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重在厘清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框架、构成,分门别类梳理国际安全的规则,使人们对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概貌和各国需遵循的各领域的国际安全规则有一个全面认知。本书厘清了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构成要素、定义及内涵,阐述了其评判方法、标准及框架;追踪和总结了国际安全秩序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体系建构方法并据此给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框架、组成和内容,梳理出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个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主权与领土安全、国际公域、和平解决争端、武装冲突与战争、裁军和反恐六大安全领域的154个国际安全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未来国际安全秩序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行动、措施。本书兼具学理探索、政策研究和工具使用特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邹治波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中国倡导的文明交流互鉴基础是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超越了西方的“文明冲突论”等,既是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的道义担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客观需要。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更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是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实践,文明交流互鉴则是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人文基础与重要环节。政治11.9万字
- 会员本书是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员为纪念学会成立40周年,以及纪念韩振华先生诞辰100周年的学术群体的论文结集。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关系史学科建设与理论构建;韩振华先生的学术贡献;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移民与文化交流诸问题;华侨华人问题与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关系史其他领域研究等等。它对于促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间的密切交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政治46.6万字
- 会员本书在吸收借鉴中西方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关系学、外交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和方法,提出了涵盖理论分析、概念界定、环境评估、策略规划、路径选择等环节的“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分析框架,对“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本书聚焦“为何表达和实施”“谁来表达和实施”“向谁表达和实施”“实施和表达什么”“如何表达和实施”等核心问题,探讨如何通过公政治24.9万字
- 会员本书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科学展望。中国为何能够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把握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方向。就对外关系而言,则是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书中作者都是国内国际问题研究界相关领域内的一流专家学者,他们从各个角度进行的深政治25.7万字
- 会员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不但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而且首次在实战中向世人展示了这种武器前所未有的惊人破坏力。事实上,战时美国“曼哈顿工程”所研制出的原子弹,是美英两国政府与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翻译、选编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本书旨在将英美两国先后步入核研究领域和最终联合研发原子弹的历程,以及两国战时核领域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特征,呈现在读者面政治22万字
- 会员本书整体爬梳了三十余种明末朝鲜使臣海路使行文献。在此基础上,作者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出发,结合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多种手段,重构了明末朝鲜使臣的使行路径(山东登州府段),全面、如实地再现了明末朝鲜使臣视域中的中国文化空间。政治17.9万字
- 会员本书是2021年10月份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本届会议由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保加利亚外交部外交研究所承办。该书汇集了中国及中东欧国家智库、高校学者及政府官员的相关英文学术文章15篇,对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政策、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政治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