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更新时间:2023-12-27 17:12:05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刻板印象从何而来?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较》续篇,是一部长达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探寻汉语文化圈的特质,研究西方偏见和焦虑的根源。作者从人类学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了中国社会,探讨了西方国家早期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偏见的根源:无知和恐惧,再加上半遮半掩的政治和经济竞争。麦克法兰从字母A出发,行至字母最,从儒家、道家思想,到科举制度与现代科技,再到中国人的谦逊与人际关系,用自己的实地研究刺破这种偏见和焦虑的“泡沫”。同时也为长期生活在汉语文化圈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自己的角度。
译者:喻棣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英)艾伦·麦克法兰
最新上架
- 会员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佤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既有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的学术论文,又有在应用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的对策性研究成果,观点独到、资料丰富,代表了佤族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本文集的出版将对推动佤族历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其应有作用。文化27.2万字
- 会员宋代是行记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行记佳作,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与审美价值。作者从文献、文学、文化诸层面对宋代行记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梳理其源流演变,明辨其文体内涵,探讨其中折射的宋人行旅生活面貌。同时,以他者形象为切入点,分析宋人笔下的异域风物、异族形象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因子。并从旅行文化的视角研究行记中地—人—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借此剖析宋人的文化心态。文化31.4万字
- 会员本书通过对《礼记》《老子》《春秋》等儒家经典著作的研究,探讨古礼的起源以及先民的社会生活模式,并对古礼的类别和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内在统一性进行论述,分析古礼的基本功能与中国文明形成道路的内在联系和重要意义;分析儒道之间的异同,阐述了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通过分析儒家礼教思想与古代礼教的关系,探讨儒家礼教思想的人文价值,论述儒家礼教思想与传统政治制度的关系,提出《春秋》中的大一统思想是儒家学说中的外王文化28.3万字
- 会员《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是一部通俗、系统诠释中国易经文化的著作,继承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易经》通俗化、大众化普及的优秀作品。刘祺庸认为,易经主要强调两个字:“道”和“德”。学习《易经》,要尊道崇德。“道”是规律,“德”就是按规律办事,并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是,思考问题动机纯正,行事态度端正,品性行为符合规律或原则,不主观妄断,随顺自然,戒慎恐惧。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就是加强道德文化12.1万字
- 会员《中国文化论衡》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倾力打造中国文化研究高端学术品牌。主要刊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相关的最新研究论文及其他文章,常设栏目有专辑、专题、理论探讨、书评、学术动态、专家访谈等。文化23.6万字
- 会员什么是超艺术托马森?是附着于土地或建筑,且被保存得很美的无用之物,也是日复一日的熟悉街道中埋藏的独特趣味。本书为风靡日本、至今不衰的“路上观察学”“考现学”经典著作,目前依然常常杀入日本亚马逊社会学畅销榜前十。作者赤濑川原平在偶然散步于东京街头时,发现了一座不通往任何地方但被悉心保存的楼梯,至此开始了对整个都市的另类探索,掀起了一场观察街头和认识附近的运动,并于1986年与建筑家藤森照信、插画家南文化1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