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思想在线阅读
会员

女性的思想

(日)上野千鹤子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人类学/人口学12.3万字

更新时间:2022-11-25 11:32:33 最新章节:解说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女性的沉默,到此结束!本书是《父权制与资本主义》作者上野千鹤子的经典代表作。她通过对十一位著名思想家的十一部名著中的女性思想进行了深度剖析,从而对20世纪女性思想作了一个总结性回顾。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迎来了黎明期,正在思想形成期的上野千鹤子也受其深刻影响。她通过对那些开创女性思想的先驱们的概括回顾,将他们的足迹传递给后来的女性。本书主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再读女性之书》,解读了日本女性作家及评论家诸如森崎和江、田中美津、富冈多惠子及水田宗子的作品;第二部分题为《以性别视角重审世界》,深刻剖析了米歇尔·福柯的、爱德华·萨义德的、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吉维克、琼·瓦拉赫·斯科特以及朱迪斯·巴特勒等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学者的女性思想。在今天,女性主义已经进入社会主流视野,本书对我们正确看待女性、女性主义以及女性的思想有着非常中肯和权威的判断,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成为理解女性和女性思想、掌握上野千鹤子思想脉络不得不读的经典作品。
译者:陆薇薇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中国人口从2022年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为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度老龄化阶段。人口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最突出挑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众多和持续增长的特征趋于消失,传统人口红利式微。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通过挖掘传统人口红利潜力和开启人才红利,加快培育新人口红利。作者蔡昉基于对中国人口经济的长期研究,通过分析和判断当下最新人口变化的重要趋势性特征,
    蔡昉社科18.9万字
  • 会员
    当前我国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坚守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瓦解,现代社会的价值逐渐被生活在乡土中的人们接受。本书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黄村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书中主要尝试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
    赵忠平社科26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热点社会经济议题——“老龄化”问题,创新性提出了“动态人口红利”概念,驳斥了“老龄化”使得中国“人口红利”消失观点,强调转变单纯以劳动人口数量衡量人口红利的观点。更是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在于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其中主要包括老年人旅游业、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动态人口红利”理论还分析了对于延长劳动年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对于当下中国进行养老制度改革建立更具有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险
    熊必俊 郑亚丽社科28.8万字
  • 会员
    本书收录了数十位作者不同角度的回忆文章,见证了中国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的艰辛和喜悦,记述了中外专家学者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中的贡献与成长。本书还收集了最具代表性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项目的重要文献,以及有关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的大事记。
    解振明主编社科25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中日两国少子老龄化相关问题出发,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介绍了其应对措施和路径以及效果,探讨了中日两国在少子老龄化领域面临的问题。中日两国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在人口老龄化特征、人口结构变化、老人福利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精细的制度设计对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应及时地借鉴日本经验,探索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应对少子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张季风主编社科14.8万字
  • 会员
    科学测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是合理支付市民化成本、推动市民化进程的前提与关键。本书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境,对市民化成本内涵进行了本土化修正,运用理论分析和方法创新相结合的手段,重新构建了市民化成本指标体系、完善了测算策略框架、改进了测算模型、设计了预测模型,并从多角度定量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各级指标的金额、结构及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支付情况,在此基础上从市民化成本支付角
    杜海峰 顾东东 吕锋社科16.3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人的城镇化”理念出发,沿着“农业转移人口宏观特征与市民化态势(背景态势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障碍(宏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的需求与市民化影响因素、机制(微观需求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制度创新(供需匹配)”这一政策和制度供需分析链条,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置于可持续生计发展框架中,系统探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
    江立华等社科20.4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讨论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任职于华西协合大学的部分学人在华西地区展开的植物研究。作者将这些学术活动置于其时的社会思想情境中考察后指出,这类研究在与同时期博物学和人类学研究的交互往来中,从一开始便与华西地区的人文-自然世界发生着较为直接和频繁的互动。而在各种关系互动中展开的华西协合大学人类学研究,逐渐凸显出其以博物学为底色的特征,此一特征在后来华西的人类学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延续。
    李如东社科15.8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田雪原个人作品文集,收录了田雪原1979~2018年发表的文章,共分为5册,分专题进行论述,分别是解读马寅初新人口论;针对中国人口和劳动力过剩、乡村人口比例高等特点,提出相应的政策选择;人口“三三制”转移的理论依据等;老年人口建立三养结合的框架体系;近年撰写的绪论、前言等的集合等。全书共约140万字,篇幅较大,观点明晰,集中体现了作者近年对人口政策等问题的研
    田雪原社科15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