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泰阿泰德(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更新时间:2022-07-22 16:32:21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泰阿泰德》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作品,通常被认为处于从中期向晚期对话录过渡的阶段。这篇对话录由两场谈话组成,欧几里德和特尔普西翁简短的铺垫性的谈话,以及他们通过文字记录回忆起的作为本篇对话录主体的苏格拉、塞奥多洛、泰阿泰德的谈话。苏格拉底、塞奥多洛和泰阿泰德之间的哲学谈话的主题是探究“知识”的本性。苏格拉底提出“知识究竟会是什么”的问题,泰阿泰德先后提供了三种知识的定义:1.知识是感觉;2.知识是正确的判断;3.知识是带有理据的正确判断。苏格拉底对这三个定义一一进行了辨析。第一个定义的讨论涉及了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以及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主张,还有恩培多克勒的认识论以及诗人荷马等的主张。第二定义涉及“假信念”的可能性问题,让人印象最深刻是其中提到的关于心灵活动方面的“蜡板比喻”和“鸟笼比喻”。第三定义讨论的关键之处在于澄清什么是“理据”。通过辨析,苏拉拉底指出,知识不是感觉,也不是真判断,也不是加上理据的真判断。尽管对话以无结论告终,但是它仍然蕴含着柏拉图对“知识”之本性的根本性理解。《泰阿泰德》无疑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而又影响深远的经典哲学著作,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哲学家,包括莱布尼茨、贝克莱和维特根斯坦,对它都有品评,而且当今的知识论研究者仍然不断提及这部著作。
译者:詹文杰译注
上架时间:2018-12-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古希腊)柏拉图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吴天岳教授在北大讲授多年的西方哲学课程为基础,分十五讲展示了从前苏格拉底到中世纪盛期2000年间西方哲学发展的整体面貌。上册八讲,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开端至普罗提诺的哲学史发展线索;下册七讲,梳理了从奥古斯丁至近代哲学之前的中世纪哲学传统。哲学47.6万字
- 会员第I卷论善,含13章;第II卷论道德德性,含9章;第III卷1-5章论选择的行为。这个部分构成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具有最为重要的性质。译者基于自己组织的文本研读小组2005-2012的研读工作,以及读书组成员整理的阅读笔记,经过译者自2012-至2016年的整理及注释撰写工作而完成。文本正文部分将以希腊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以尽可能切近希腊语原文的语言的形式呈现。哲学59.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关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最新导论,覆盖《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重要主题,以亚里士多德的文本引领读者,展示书中的精巧论证和对人事的精微观察。哲学14.4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于1931年在耶鲁大学所做的斯多尔斯讲座的文稿。书中提出:伏尔泰、休谟、狄德罗和洛克这些通常被视为近代意识形态先驱的18世纪启蒙思想家,所缔造的“理性时代”实际上远不是理性的,他们从中世纪的舆论气候出发,以新的材料重新建造了另一座奥古斯丁式的“天城”。哲学9.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