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寻宋
更新时间:2020-11-29 10:00:07 最新章节:赵姓一家人:巩义宋陵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用一年多的时间,行程十万余里,寻访北宋留存至今的碑刻、摩崖、寺观、遗址,探访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发生地,并以此为脉络,形成另一种视角的宋史叙述。本书既记录文物遗址的现状,也关注现代生活的市井烟火,两下对照,生发出对沧桑变迁的深沉感慨。在寻访和考察中,发现被传统历史叙述遮蔽的细节,探索重构宋史叙述脉络的可能。
上架时间:2020-08-06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在八年的卫国战争中,除了碟血疆场的烈士之外,中国的特工人员,也曾在敌后与日伪展开激烈较量。旅日历史学者萨苏,在日本生活十几年,深知这是一个细致到令人难以承受的民族。当这种细致与法西斯的残忍凶狠结合起来,可以想象将给中国的抗日军民带来怎样的伤害,也注定了我特工人员在敌后的行动何等艰难而危险。本书就是作者从日本史料,从“敌人的眼睛”里,发现和记述的中国抗日特工鲜为人知的史实,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抗战时期历史12.1万字
- 会员本书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沦陷为“孤岛”后,为适应当时大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通过叙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与文化学术的历史发展状况,以探求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对现实的裨益,考证翔实、论见独到,且行文通俗流畅,为文化史中难得的佳作。为适应当时的教学需要,相对简略,然贯通精当、一气呵成,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历史5.5万字
- 会员本书从列卿、宗室、民间信仰和地方社会管理四个方面对汉代国家统治方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从汉代列卿的内涵、渊源、选任以及对廷尉等卿职的个案考察来分析中央职官的设置特点;其次,从两汉国家对诸侯王和普通宗室群体优抚与控制措施及宗正的职能来观察汉代宗室管理问题;再次,通过民间信仰的特征、与地方行政机构的互动,以及东汉皇权与谶纬的联系来探究汉代信仰与政治间的关系;最后,汉代国家对居住区形态、民间秩序、社会事务历史21.2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篇”从赋予言说以意义的文学性阅读出发,梳理《使清日记》所载内容,研讨柳原前光的中国观察和中国认识,从文学发生学角度分析日记的文本生成,并从一个侧面呈现晚清社会、近代中日关系以及两国殊途分野的近代化进程。“校注篇”对《使清日记》写本录文并断句标点,校记其中的衍字、脱字、误字、旁注、誊录空白等,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改正书页混乱情况,对中日重要人物、节点事件以及难解字词的含义、诗文的用典出处等予历史23.2万字
- 会员本书是清史学者辛格非关于清史、边疆史地、满学等9篇论文的结集。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者的硕士论文《清代蒙古旗人史地学探究》,文章对蒙古旗人如博明、法式善、和瑛、松筠、崇彝、延清等史地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学术背景、阶段性发展及特点作了系统考察。第二部分是作者关于清史研究的7篇文章,包括《调和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尝试》《没写入书中的历史——毓旗口述》《清朝皇帝大婚与文化交流融合》《清代帝后谥号与历史21.3万字
- 会员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通过日方史料和中方记载互证,或重现,或填补了不少中国军民抗敌卫国的珍贵历史事迹。萨苏所使用的日方资料,大多是专业研究者忽视、或者关注不到的尘封在日本资料馆、旧书肆,以及私人手里的老兵回忆、战时报道、未刊稿件等资料。这部分资料大多是日本侵华人员对自己参与的军事活动的回忆,虽然立场不同,但真实性高,细节准历史20.6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为了推动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分享把握机遇的经验,非牟利团体“文化力量”于2014年举办了“文化·社区·机遇”圆桌会议。会议就如何促进文化艺术进入社区,让文化的花朵在社区的土壤里盛放展开讨论。出席圆桌会议的文化人、艺术家和十三个区议会议员,分享了湾仔、中西区、观塘、深水埗和西贡等社区的文化故事,提出以“文化权利”和“文化视野”来检视现行的文化政策。本书收录的文章,以社区文化发展为主线,希望透过不同持份者中国史4.9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记述了从故宫博物院建院的1925年至今的90年的历史,它展现了一座皇家私人宫殿成为国家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座皇宫的变迁,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从封建末期到国民革命到内忧外患再到和平时代的历史轨迹。本书为再版,增加了故宫与卢浮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艾尔米塔什、凡尔赛宫等世界级皇宫博物院的比较,文物迁台、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的交流等内容,并配百余幅图片。中国史27.2万字
- 会员本书整理自一组绘于19世纪的中国外销画,作者已不可考。书中共选择了一百四十多幅描绘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及各行业人物的图画,全书分为“玩物·杂耍”“民风·民俗”“行业·生计”三个部分,以鲜活生动、真实质朴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文字说明再现了十九世纪中国人的日常市井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原本是向西方世界介绍古老中国社会风情与文化的重要媒介对于当代国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特的史料和文中国史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