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社会变革时期的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
更新时间:2020-11-06 15:17:46 最新章节:后 记
书籍简介
本书在经济史、社会史、法律史结合的视野关照之下,通过对Y市法院1950—1965年民事诉讼档案的解读,对财产纠纷与诉讼实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诉讼档案表明,法院在当时法律制度不尽完善甚至有所缺失的情况下,依据既有的法律规定、政策和习惯,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实现了保障财产权利、维护社会经济制度的功能,其经验对于新时期的社会经济制度完善、法律发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架时间:2018-07-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按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剖析了历史中国在宗法封建、父子长幼、男女两性、兵制与军事工程、边政区划、度量衡标准、经济政策、文字语言标准、政治人才选拔、皇帝制度、国人与村民等诸多方面的构成要素,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重述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法律45.5万字
- 会员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其中,建设近代法制、编纂近代法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这项破旧立新的事业无例可循,当局只得聘请外籍顾问协助,其中来自邻邦日本的顾问发挥作用堪称最大。本书从众多的日籍顾问中撷取几个典型人物,根据中日两国所藏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回忆,对清末立宪活动、民初制宪活动中的有贺长雄,中国近代民法教学和民事诉讼法编纂中的松冈义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法律3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为例,通过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回溯、制度变迁、规范阐释、实证分析、历史评价、当下思考等七章内容,解读和分析了民国时期的检察理论和实践:寻找当时检察制度成长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内在规律因素,挖掘民国时期如何高效运行检察权以及检察权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保障制度,探讨检察官与法官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等;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我法律28.1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本书以《清史稿·刑法二》对清代刑罚种类的总结为基础,将内容分成上下两篇。上篇为死刑,下篇为流、徒、笞杖、枷号、赎刑、锁带铁杆(石礅)等刑罚。本书在研究某种具体刑罚时,重点研究其执行(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新出现的锁带铁杆、石礅刑和晚清被普遍使用的站笼刑,本书还会详细研究其产生(被推广实施)的原因。在研究死刑等刑罚时,还会涉及文学作品中的刑罚书写等问题。先行有关清代刑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个具体刑罚(以法律史58.4万字
- 会员清末民初,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其中,建设近代法制、编纂近代法律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这项破旧立新的事业无例可循,当局只得聘请外籍顾问协助,其中来自邻邦日本的顾问发挥作用堪称最大。本书从众多的日籍顾问中撷取几个典型人物,根据中日两国所藏档案资料以及当事人和见证者的回忆,对清末立宪活动、民初制宪活动中的有贺长雄,中国近代民法教学和民事诉讼法编纂中的松冈义正,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法律史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