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在线阅读
会员

国企改革:难点突破与路径选择

经济中国经济12.6万字

更新时间:2020-04-10 15:58:32 最新章节:注释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已经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虽然关于改革的文件陆续发布,但实践中混改落地的案例并不多。从国企层面看,混改面临较大的决策风险,从民营企业层面看,面临政府诚信问题、国企公司治理的特殊要求等,因此,在混合操作层面出现了利益冲突和问题,如改革和去产能、去杠杆是什么关系,改革后如何安置冗余员工,员工持股计划如何实施等。在本书的5个主题中,作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深入的讨论。杨瑞龙的《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目标与路径》探讨了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意义和途径;张晖明的《深化国企改革:“分类”加“分层”》对国企和国资概念的简单化使用造成的误区做了澄清,并强调国企改革不仅要分类还要分层;罗知的《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探讨了国企承担的多重任务从而导致其效率损失,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向;王勇的《垂直结构下的国企改革》从上下产业链入手,提出垂直理论;钟宁桦的《弱化GDP增速目标切实推进国有部门去杠杆》强调国企去杠杆要从体制入手,发挥市场机制的监督作用;何帆的《国有企业去杠杆的困难与应对》陈述了国企杠杆率的基本事实并探讨国企去杠杆的困难和应对之策;邵宇的《修复宏观资产负债表:流动性紧缩和杠杆再平衡》探讨了杠杆在家庭、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和央行之间的转移与平衡问题;范林凯的《战略性审慎推进商业银行债转股》分析了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债转股的进展及其对银行信用风险及其业务发展的影响;陈斌开的《政策性负担与国有企业改革》分析了国企政策性负担阻碍去产能和国企改革的机制;黄少卿的《治理中国的僵尸企业应取消扶持型产业政策》从产业政策入手讨论中国长期实行的扶持性产业政策促成僵尸企业的机制;申广军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僵尸企业与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去产能的重心应该是加快僵尸企业的退出;章奇的《市场环境与国企改革》讨论的国有企业形成软预算约束的环境;刘斌的《以员工持股为突破口,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是增强改革者激励和民营资本信心的突破口和抓手,建议放开核心管理层的持股,员工持股的入股价格和转让价格都应采取评估价格;姚玭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率优先》讨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体、混合的四种方式以及混合中的对价方式,并对实践中的案例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张宇生的《分行业看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需要一个更加稳定、完善的政策环境;刘瑞明的《多重困局中的国有企业改革:寻求第三条道路》建议站在整体经济改革和国民福利角度探讨“国企改革”,而不能仅仅着眼于改善企业微观效率;潘英丽的《国企重镇东北振兴的增量改革》强调了制度创新在东北国企改革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新的制度安排。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晖明 钟宁桦 黄少卿 潘英丽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国家和产业层面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展开讨论,重点结合领先型、追赶型、换道超车型、转进型和战略型五大产业,阐释了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发展。
    唐恒 王勇 赵秋运经济24.1万字
  • 会员
    本书提出,真正的“中国增长之谜”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比发达快很多,而是为什么比其他发展中快很多。全书基于翔实的数据和比较分析,分析并反驳了几种流行的解释,提出中国的崛起是东亚经济增长奇迹的一部分,而造成中国与其他发展中之间差异化表现的主要因素,是文化因素,即儒家文化所倡导的对储蓄和教育的重视,不仅有助于澄清公众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常见误解,帮助其理解中国经济过去增长的原因,也有利于预判中国经
    朱天 朱天经济12.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告别百年激进》的姊妹篇,温铁军向我们剖析了“现代化”的问题乃至造成的现实危害,将国内外的很多问题,比如国际上的南北差距、国内的城乡差距、贫困问题等都“归结”为是“成本转嫁”导致的。总之,“成本转嫁”在国内外是普遍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作者认为:是“现代化”造成了“成本转嫁论”,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要在推进现代化,“成本转嫁”就是客观普遍存在着的,跟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乃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差异
    温铁军经济21.5万字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好的理念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是什么?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点在哪里?如何应对中国经济的外部挑战?发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著 王贤青主编经济20.2万字
  • 会员
    本书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并与世界经济发展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所经历的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但中国投资率过高、持续时间过长确实比较独特。本书从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出形成和支撑中国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内在逻辑。根据分析结果,本书指出,中国需从产权制度、微观制度、宏观制度、非正式制度四个维度同时推进经济转型,并提出了转
    王远经济11.8万字
  • 本书立足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主旨,全方位、多角度地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行动路径和战略部署,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产业基础,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的动态平衡,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国内大循环覆盖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等。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明晰当前发展形势,明确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王程 周爽编著经济17.5万字
  • 中国制造以前所未有的自觉和速度向全球流布。这是一次完全陌生、多少有点仓促的、大规模的出海。东南亚、欧洲、非洲、墨西哥,到处都能听到中国企业落地生长的故事,有不少人正在抵达的路上,更多的人还在打探、关注、调研。出海的难度和它的热度一样,都需要驳谬辩诬,要在基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接收大量信息,再以基础的供应链分析,从破碎的信息中,获得中国制造本次出海的完整图景,以及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麻烦和应对之道。
    林雪萍经济18万字
  • 自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数字中国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多年来,其战略地位日渐提升,各级政府、机关单位、组织机构逐步开展数字中国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书深刻剖析了中国在全球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实践与战略布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什么是数字中国、怎么建设数字中国,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之路。本书明确了“数字中国”的基本概念、背景与意义、历史脉络、发展现状并勾勒了未来的发展蓝图,详细阐述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编著经济27.7万字
  • 会员
    本书提出了一个网络零售引发居民消费效应的综合分析框架,构建了网络零售影响居民消费量、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和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模型,探究了中国网络零售的时空分异特征,从空间溢出视角,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网络零售的居民消费支出效应、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效应、居民消费跨区域流动效应和居民消费升级效应进行了研究。
    王亮等经济15.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