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和中西医结合骨科临证精粹在线阅读
会员

孟和中西医结合骨科临证精粹

张兴平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内科学19.9万字

更新时间:2020-07-31 12:31:0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孟和教授在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生物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及骨折治疗临床实际,自主研制了系列集复位、固定为一体的骨折治疗器械——骨折复位固定器,创造性提出骨折治疗三原则,并在治疗方法上提出了四结合,从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的治疗体系,实现了骨折复位固定器疗法的自主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器具创新。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17-03-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兴平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为了使肝病专业医生能够掌握脂肪肝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诊疗原则,并及时更新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北京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北京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脂肪肝学组、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诊疗联盟脂肪肝专委会决定编写《脂肪肝多学科诊疗实践手册》供大家参考。以提高肝病医师对脂肪肝及相关疾病的跨学科知识学习及更新,辅助临床诊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学、自然史、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药物治疗、膳食和
    张晶 仇丽霞主编医学8.1万字
  • 本手册在融合诊疗常规、国内及国外指南和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阜外经验,贴近临床需求,解答实际问题,突出可操作性,成为高血压专科或相关学科医生诊断、评估和治疗高血压的简明工具书。
    蔡军主编医学6.6万字
  • 《系统性血管炎(第2版)》分为三篇,系统地介绍了系统性血管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第一篇:总论,详细介绍了血管炎在不同器官受累的表现,如肺部、心脏、肾脏、神经系统等。第二篇:原发性血管炎,涵盖大血管炎、中血管炎、小血管炎、变异性血管炎、单器官血管炎及儿童血管炎等,对各类血管炎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阐述。第三篇:其他血管性疾病,包括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血管炎、感染相关性血管
    姜林娣主编医学51.6万字
  • 第1版由韩雅玲院士主编,出版于2010年,对指导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第2版的修订秉承第1版“实用精炼、图片精美”的优点,推陈出新,第2版韩雅玲院士任学术顾问,由荆全民教授任主编。全书分章阐述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基本理论、OTC病变介入治疗概述,OTC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指征及术前准备,OTC病变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要求及术前阅片,OTC病变介入治疗开通的难度评估,OTC
    荆全民 陈纪言 陈绍良主编医学34.1万字
  • 把临床上常用的针对不同病症的处方进行编纂,以满足专科医生的实际参考需求。不仅包括最常见疾病的最常用处方,对于一些复杂病例的处方也尽可能地进行收集整理,力求科学、准确、全面、实用。对每种疾病分设“疾病概要”“治疗原则”“推荐处方”“注意事项”四大项目。其中,“推荐处方”是各分册的重点内容,根据每种疾病的不同程度或不同症状给出不同的推荐处方。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查阅方便。《内分泌代谢疾病处方速查》
    金萍主编医学8.1万字
  • 本书分为2篇。基础篇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介绍丙肝的概念、病原学、自然史;第二章丙肝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目标介绍全球丙肝流行现状与特征、中国流行现状与特征、丙肝防治策略与进展、丙肝防治目标与挑战;第三章丙肝的诊断与治疗介绍丙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丙肝的合并症、丙肝的治疗等。应用篇分为六章,第一章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计划总括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的历程和国内外进展、我国的政策支持、行动框架、实施路线图
    董红军 洪航主编医学5万字
  • 《炎症性肠病诊疗高级教程》是一本全面、系统的IBD诊疗指导书籍。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总论、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共识指南解读、管理和经典病例。内容涵盖IBD的流行病学、规范化诊断、标准化检查、治疗策略、共识解读以及医患共决策等,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实用性强。
    陈旻湖 钱家鸣 吴开春主编医学33万字
  • 本书详细归纳了心血管病急重症中常用的床旁操作技术,包括中心静脉置管术、临时起搏器置入术、肺动脉漂浮导管技术、电除颤及电复律、心肺复苏、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体外膜肺氧合等。本书主要面向心血管内科医生、急诊科医生、重症医学科医生及相关专业医护人员。
    王效增 王祖禄 荆全民主编医学20.6万字
  • 全书共分18章,系统介绍了包虫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重点突出临床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以及异体和自体肝移植的先进技术。书中还结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具有我国研究特征的包虫病分型和生物学活性评价标准。此外,书中还涵盖了影像学诊断与筛查的规范标准,以及包虫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本书适合从事包虫病防治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生及相关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医学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唐桂波 张强主编医学14.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