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在线阅读
会员

隋唐长安佛教社会史

季爱民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文化研究23.3万字

更新时间:2020-05-06 16:29:35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借鉴宗教社会学的观念,依据西域文献、出土铭文和传世资料,以个案的形式分析佛教对于都城政治与社会生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考察佛教与社会关系的变迁过程。分为秩序和理性两个主题:前者从多角度讨论了佛教在长安社会秩序形成与转变中的意义,后者展现了盛唐以降传统信仰方式与理性信仰对于居民生活的不同影响。从社会史的角度克服宗派史视角的缺陷,有助于讨论佛教思想的社会意义。作者立足于多元史料的排比,考订僧侣行实、世俗社会的供养事迹以及寺院史迹,揭示都城佛教社会史的新面貌,清晰呈现了从隋初到唐末长安寺院的历史脉络,对于中古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初期禅宗史研究都有学术推进。
上架时间:2016-07-01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季爱民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卡罗尔的胡话文学与德勒兹《意义的逻辑》”研究成果之一,它试图较为全面深入地探究德勒兹的哲学著作《意义的逻辑》与儿童文学作家卡罗尔的“胡话”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前者独到的理论视角和后者作品中深刻的哲学内涵。本书阐释了德勒兹如何以斯多葛派哲学家的思想和概念为理论基础,借用卡罗尔的诸多悖论和“无意义”来建构他的意义理论,也探索了德勒兹如何运用后来被他摒弃和批判的精神分析
    徐文丽文化20.6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是对文学研究空间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拓,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学史创造。本辑集中对区域文化与文学理论、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抗战文学、巴渝文化与重庆作家、区域文化视域下的艺术研究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其中既有宏观论述,也有个案研究。所论皆有理有据,不乏真知灼见。在全球化时代,纵深推进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不仅是个重要的历史和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
    周晓风 张全之 袁盛勇主编文化25.5万字
  • 会员
    本书主要探讨唐代朝野政治与文化发展。全书分上、下编。上编涉及初唐时代重要人物尉迟敬德、武则天与狄仁杰、姚崇事迹,以及唐朝与武周政权交替时期朝野政治演变,永泰公主与懿德太子关联问题,新出土的武氏家族后裔石刻墓志探讨等。下编首先考察唐代饮食与官场政治,涉及唐代仕宦的饮食观、唐代的献食、政事堂食、廊下食、公厨、道教徒的养生饮食,相信对当今社会会有所启示。其次论考唐代帝王巡幸文化、唐代都市佛教文化的交融与
    拜根兴文化27.1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林峥文化26万字
  • 会员
    本书按照中国近代文化演进的内在逻辑,采取抓重点领域、兼顾创新领域的书写策略,集中关注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历程、理论方法、近代文化论争、近代文化思潮、近代文学艺术史、近代教育史、西学东渐与近代学术科技史、近代报刊史、近代体育卫生与文化设施、近代区域文化史10个方面,最后殿以“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突围之路”作为结语,在论述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发展历程及其突出成就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近代文化史特别是社会文化史
    左玉河主编文化69.2万字
  • 会员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之一熊十力是将中西文化之辨引向深微之处的重要思想家。本书依照熊十力自述,从“体用不二”的宇宙论,“天人不二”的人生率和“道器不二”的治化论三个方面辩析熊氏文变等问题做出别一种回答。熊氏思想的前后期有由“举体成用”到“摄体归用”的微妙变化,但作为“天人不二”、“道器不二”之依据的“体用不二”却是其贯穿始终的措思宗趣所在。
    牛军文化19.8万字
  • 会员
    相较于英国文化研究和美国文化研究,同为文化研究“三A”轴心的澳大利亚文化研究更重视民族问题。澳大利亚文化研究学者一方面重视文化研究的民族性与反英美霸权的实践,另一方面又在具体研究维度中展示澳大利亚民族性的建构性。本著首先讨论澳大利亚文化研究民族关涉的由来,进而探讨其在后殖民批评、电影研究、身份政治研究等具体维度的展开,最后借助约翰·佛柔的研究展示澳大利亚文化研究的多样探索及其对文化研究内在困境的反
    张成华文化16.6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汉代的民族文化理想追求这一历史场域中去寻找《淮南子》审美理想的生成意义,进而以《淮南子》审美理想整体设计、审美范畴、大美形态、审美人格、艺术理想为内容体系,选取其中能概括每一命题的核心范畴、话语为纲目,建构起《淮南子》美学思想研究的完备形态。
    方国武文化28万字
  • 会员
    本论文集以间文化、泛文学、全媒介为关键词,探讨当前文学和文化理论中的重大问题。“间文化”既承认文学的民族性,也认为民族性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自我呈现旦呈现于他人的交流和对话的概念。“泛文学”要求回到文学的原初状态,承认其社会性、人民性和能动性,因为文学原本就流淌在生活的血脉之中。“全媒介”是媒介发展的当代现实,媒介无处不在,媒介无所不(替)代(如人工智能),其中的理论意义虽有待更深入的
    金惠敏 王福民主编文化30.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