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和田出土粟特语文书在线阅读
会员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和田出土粟特语文书

毕波 (英)辛威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历史文物考古5.1万字

更新时间:2019-07-22 15:36:36 最新章节:图版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本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入藏的新疆和田(古代于阗)出土的13件粟特语文书的释读整理成果。这批文书不仅是近年来国内所出粟特语文献中数量最多的一批,也极富研究旨趣。文书内容包括经济文书、书信等世俗文献,年代约在8世纪末,为了解唐朝在西域统治末期在安西四镇活动的中亚粟特胡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8-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毕波 (英)辛威廉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从考古学是怎么来的、考古学何以可能、考古学在做什么、考古学与你我四个部分讲述考古学学科的简史、内容、实践与应用等方面,向公众普及了考古学这门学科,反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价值。
    陈胜前历史19.1万字
  • 会员
    本书讨论《书》类文献的文本层次厘析、《书经》经典化的过程等问题,路径约略有四:一是基于文本细读和出土材料佐证,展开文本层次分析,提出“共时文本”与“历时文本”的概念,力求揭示《书》类文献的构成与演进过程;二是考察文字形态的历时性变化,总结字迹、字形、用字等项特征在文本衍生及流布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三是通过经解赋义的角度,梳理《书》类文献从王官之学到诸子之学,以至汉代新王官学的经典化历程;四是在此基础
    赵培历史35.4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作者多年深入研究古琴的成果汇集。琴史部分,集中讨论宋元明时期,影响最大的“江操”和“浙操”两个琴派,以“浙操徐门”和“江操刘门”两个最具势力的琴族为中心,汇集散碎资料,详为考订,最大程度复原历史面貌。本书收录有关琴器的文章,包括王世襄旧藏唐“大圣遗音”神农氏琴,元朱致远“金声玉振”仲尼式琴,明凤嗉式琴,明蕉叶式“金声”琴,由作者鉴定发现的宋代官琴“万壑松声”、南宋极具意义的带款“秋涛”琴,明
    王凤历史22.9万字
  • 会员
    本书共收入文章15篇,内容涉及考古调查与发掘、专题研究、科技考古以及考古学史等方面,还重点报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洪都拉斯玛雅文明科潘遗址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明铁佩古城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赴外考古新发现论坛”情况。
    刘庆柱主编历史25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文博馆内藏有珍贵的宗教典籍、文献资料、手抄经卷,还有部分佛像、法器、宗教书画、名人信札题跋等多种典藏文物。本书收録了文博馆珍藏的古籍文献六十九种,多数为明清善本,且有几种是目前极为珍贵的孤本,如《渊颖吴先生文集》被鉴定为元刻本,是目前仅有的三套古籍善本之一,且保存非常完整。作者对此数十种古籍逐一进行整理,内容包括图书基本信息、作者简介、内容简介等,并附有高清书影。
    金延林编著历史8.5万字
  • 会员
    盛世兴藏。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实力不断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也逐渐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人民的重视,博物馆及历史名胜古迹成为游客最感兴趣的网红打卡地,文旅融合作为新时代的新业态一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文物及文物保护的更多思考和讨论。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文物保护中最基础、最典型的100个问题,是了解文物保护知识直接、有效的科普
    刘爽历史5.5万字
  • 会员
    北京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建城历史、800多年建都历史的城市,而首都博物馆作为北京的城市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与北京历史相关的、精美的文物,本书正是对这些文物中的精粹进行解读。书中分别对36件收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文物进行深度讲解和介绍。这些文物,就时间而言,年代从商至民国时期,就文物门类而言,包括瓷器、玉器、青铜器、佛教造像、金银器、书法、绘画、民俗、石刻碑帖等。这些文物大多与北京相关,或出土于北京,
    首都博物馆编历史26.6万字
  • 会员
    本书作者通过对博物馆藏品和已发表资料的研究,依据考古报告和历史文献,从功能、出土地、品类、数量、质地、使用痕迹等方面讨论唐三彩的属性,同时,结合古代文献,对唐朝时期的唐三彩诸问题进行探析。此外,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对唐三彩的鉴赏心得。
    赵宇共历史10.2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于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宝,深入且全面地呈现了它们独特的魅力。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壮观军阵布局,再到可爱大熊猫的独特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与栖息环境……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这些国宝的前世今生、科学知识、文化内涵以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等,带领读者领略中国国宝的非凡风采,增强对文化遗产和珍稀物种的保护意识。
    张启源编著历史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