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引言
上篇 新变
第一章 互联网赋形新的文学空间
第一节 作为社会文化结构力量与认知手段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 文学的网络时代
第三节 网络时代的社会文化表征空间
第二章 空前庞杂的批评主体
第一节 文学阐释权的全面敞开
第二节 内生与自演化的主体间关系
第三章 网络批评:一种交互参与和即兴表达的过程
第一节 从“独白”到“对话”
第二节 从“预设”到“生成”
第四章 网络实践正在生成新的文学批评话语
第一节 以通俗浅显之对话代替专业深刻之独白
第二节 以吉光片羽之感悟代替连篇累牍之论述
第三节 以个性化表现代替规范化表述
第五章 价值尺度的位移与标准权重的重赋
第一节 体验表达重于审美批判
第二节 草根崛起与神圣祛魅
第三节 多元杂陈消解单一判评
中篇 困境
第一章 海量的敞开文本挑战传统批评的文本中心模式
第一节 “屏读”模式模糊文学边界,批评对象不再明确
第二节 超链接、改写带来的文本敞开打破作品的完整性、稳定性
第三节 泛众写作与网络连载导致文本规模挑战阅读极限
第二章 话语带来的区隔
第一节 传统批评话语的固化与惯性
第二节 网络批评实践中的众声喧哗与对话伦理的缺失
第三章 媒介生态的复杂化
第四章 误识与对抗
第一节 专业批评对网络文学场域的误识与否定
第二节 网络批评对专业权威的漠视与盲目对抗
第五章 价值标准私人化与“茧房效应”
第一节 专业评判的缺位与网友价值标准的私人化
第二节 “茧房效应”
下篇 求解与建构
第一章 以网络为平台的多元主体共场
第一节 专家批评进入网络现场的必然与可然
第二节 网络生态下专业批评家的存在方式与身份转换
第二章 多元主体的间性对话
第一节 顺应交往对话的理论建构时代
第二节 构建网络文学批评的间性范式
第三节 网络共同体意识
第三章 受众导向
第一节 网络文学接受主力的特征与批评的理念转变
第二节 网络文学热点与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把握
第三节 网络接受的效果追求与批评的价值坐标调整
第四章 新理性与人类整体性生存的审美实现
第一节 “数字现代主义”
第二节 “因果逻辑”+“相关逻辑”
第三节 网络文学批评的人伦价值取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封底
更新时间:2025-04-08 18:40:02